九垓裂天图沈渊归岚免费小说全集_小说免费完结九垓裂天图沈渊归岚
时间: 2025-09-16 01:39:51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州当地时间12时32分。
碎裂的小行星主体,以超过54马赫的速度砸向车里雅宾斯州的土地,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让车里雅宾斯州成了破碎之城。
冲击波是第一个抵达的毁灭使者。
它像一堵移动的、由纯粹动能构成的、高达数十米的透明巨墙,以每秒340米的速度扫过切巴尔库尔湖附近的小镇。
玻璃,在这一刻不再是透明的屏障,而是化作了亿万片呼啸的死亡刀锋。
无论是房屋的窗户、汽车的挡风玻璃,还是商店的橱窗,都在冲击波抵达的刹那间爆裂。
没有渐进的过程,只有从完整到粉碎的瞬间转变。
锋利的碎片被无形的力量裹挟着,以超音速在空气中飞行,切割着遇到的一切——木材、金属,以及肉体。
12时32分,冲击波抵达市区。
在列宁广场,刚从面包店买完黑面包的老太太卡佳,亲眼看见广场中央的列宁雕像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折断了手臂。
她手里的面包袋突然炸开,黑面包碎屑混着冰碴打在脸上。
下一秒,她被一股巨力掀翻在地,后脑勺撞在结冰的台阶上,视线模糊中,她看到百货商场的玻璃幕墙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碎玻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像无数把坠落的刀子。
冶金厂的轧钢车间屋顶被整个掀了起来。
瓦西里被气浪钉在钢坯上,感觉五脏六腑都移了位。
他挣扎着抬头,看见车间的天车像玩具一样在空中翻滚,然后重重砸在轧钢机上,火花溅起三米多高。
不远处的储油罐被冲击波撕开一道裂口,零下18度的空气里,原油遇到火星的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黑色的浓烟中混着金属燃烧的刺鼻气味。
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里,医生鲍里斯刚给一个醉酒闹事的工人缝完针。
强光穿透窗户的刹那,他看到输液瓶里的液体在强光中沸腾起来,病人的皮肤泛起不正常的红晕。
紧接着,冲击波撞在医院的外墙上,走廊里的应急灯疯狂闪烁,天花板上的水泥块像冰雹一样砸落。
他听见妇产科传来产妇的尖叫,那声音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婴儿微弱的啼哭——一个早产的婴儿在废墟中降生了,脐带还缠在自己脖子上。
第13路公交车正行驶在伏尔加河大桥上。
司机安德烈猛打方向盘时,挡风玻璃己经碎了,无数细小的玻璃碴扎进他的脸颊。
他看见前方的桥面像波浪一样起伏,护栏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扯断,一辆空载的油罐车从桥面上飞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砸进结冰的河面上,冰层裂开的声音像无数支步枪在同时射击。
公交车的左前轮突然脱落,车身在桥面上打着旋,安德烈最后看到的,是桥栏外那片被火光染红的天空,以及无数从建筑里飞出来的碎片——椅子、窗框、甚至还有一台正在播放早间新闻的电视机。
12时31分,强光褪去,天空变成了诡异的橘红色。
安雅从废墟里爬出来,后背的衣服己经被血浸透。
她摸索着找到萨沙的手机,屏幕己经碎了,但还在播放着刚才录下的画面:火球爆炸的瞬间,一道暗紫色的光环以爆炸点为中心扩散开来,所过之处,积雪被蒸发,树木被拦腰折断。
教学楼的废墟里传来微弱的呻吟,她顺着声音爬过去,看到班长列娜被一根钢筋刺穿了大腿,血在雪地上积成一个暗红色的水洼,她的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抠着冻硬的泥土。
瓦西里拖着断了的左臂,在冶金厂的废墟里寻找幸存者。
储油罐的大火己经蔓延到了成品仓库,那些刚轧好的钢板在高温下开始弯曲,像一块块融化的巧克力。
他听见仓库深处传来狗叫——是厂里的流浪狗巴克。
当他踹开变形的铁门时,看到巴克正用爪子扒着一个右腿被压在钢梁下的年轻女工,眼睛还圆睁着,望着天花板上那个被炸开的大洞。
列宁广场上,卡佳从昏迷中醒来。
她的右腿己经失去了知觉,低头一看,一块预制板正压在小腿上,骨头刺破皮肤的地方,血己经冻成了暗红色的冰碴。
广场上到处都是呻吟的人,有人在哭喊着寻找自己的孩子,有人跪在废墟前,手里捧着一捧碎玻璃。
百货商场的废墟里还在冒着烟,偶尔有未爆炸的煤气罐发出“砰砰”的闷响,每响一次,就有更多的碎片从废墟里滚出来。
鲍里斯医生在妇产科的废墟里找到了那个早产的婴儿。
婴儿被一个昏迷的护士紧紧抱在怀里,身上盖着一件沾血的白大褂。
他解开白大褂时,发现婴儿的后背有一道玻璃划出的伤口,血珠正慢慢渗出来。
他用自己的领带缠住伤口,把婴儿揣进怀里,继续在废墟中搜寻。
在走廊尽头,他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她是这里的护士长,被一块掉落的混凝土板砸中了头部,鼻息微弱,手里还攥着一本翻开的病历,上面的字迹己经被血浸透。
12时40分,第一批救援人员赶到时,车里雅宾斯克己经变成了一座燃烧的迷宫。
伏尔加河上的冰层裂开了数十道口子,里面冻着各种残骸;苏联时期的公寓楼像被啃过的面包,露出里面纠缠的钢筋和破烂的家具;那些幸存的人们,脸上要么覆盖着黑灰,要么挂着血痕,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仿佛还在回味刚才那足以吞噬一切的白光。
安雅抱着列娜,在雪地里等待救援。
列娜的体温越来越低,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妈妈的名字。
安雅把自己的羽绒服脱下来裹在她身上,看着远处那些正在燃烧的建筑,突然想起物理课上刚讲过的能量公式。
她不知道那颗来自太空的火球到底是什么,只知道它用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力量,在短短几十秒内,就把这座平静的城市变成了地狱。
瓦西里坐在昏迷的巴克的身旁,巴克为了保护那个女工,被一块飞来的铁块砸中了肩膀。
他从口袋里掏出父亲留下的应急收音机,拧开开关,里面只有一片嘈杂的静电声。
过了很久,他仿佛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声音在重复着什么,仔细一听,是俄语的播报:“...请保持冷静...救援正在赶来...重复...不要靠近发光的碎片...”发光的碎片?
瓦西里抬起头,看见不远处的雪地上,一块拳头大小的黑色岩石正散发着淡淡的蓝光。
他爬过去,用没受伤的右手碰了一下,岩石的表面滚烫,像是刚从炼钢炉里取出来的。
就在他的手指接触到岩石的瞬间,收音机里的静电声突然变成了一阵刺耳的尖啸,那声音不像是人类能发出的,更像是某种...警告。
橘红色的天空下,废墟还在燃烧。
那些幸存的人们不知道,这场灾难留下的,不仅仅是断壁残垣和流血的伤口。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那些散落在雪地里的黑色碎片,正像某种活物一样,缓慢地渗透进冻土深处,等待着下一次苏醒。
而那道撕裂天空的光芒,不过是宇宙递给人类的一张潦草的便条,上面只写着两个字:脆弱。
伏龙芝大街的幸存者自发组织起巡逻队。
退休教师卡佳在废墟中捡到一台还能工作的短波收音机,断断续续的信号里夹杂着三种语言:俄语的呼救、英语的报道,还有一段清晰的中文播报:"中国国家航天局确认,嫦娥二号探测器己调整轨道,对小行星碎片云进行扫描..."她把耳朵贴紧喇叭,听到播报员提到"金属反射信号"时,远处的树林里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脆响,像是有大型生物正在穿越。
夜幕降临时,在车里雅宾斯游学的中国学者赵伟,立即组织了一支救援队伍参与了伤者的救助。
赵伟的队伍在一所中学体育馆建立了临时医疗点。
发电机启动的瞬间,灯光照亮了墙上斑驳的涂鸦——"别惹俄罗斯"的标语旁,不知被谁画了个简易的北斗七星。
一个裹着毛毯的男孩指着天空,用蹩脚的英语说:"看,星星在眨眼。
"赵伟抬头,发现猎户座的参宿西确实在异常闪烁,明暗周期与云南天文台记录的1420兆赫信号完全一致。”
"那个击毁小行星的光柱,波长1064纳米,持续时间0.3秒,峰值功率1.2×10¹⁵瓦。
"觅轻松地说,“你知道钕玻璃激光器的极限功率是多少吗?
"觅突然问何明远。
何明远茫然地想了想,摇摇头。
"目前人类能稳定输出的最高功率是10¹²瓦,持续1皮秒。
要达到10¹⁵瓦,需要至少五十个神光装置同步工作,而且得有一个首径超过百米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来抵消大气扰动。
"觅给他普及着,“所以这颗小行星,如果我不出手击毁它,它撞击地球释放出的能量,至少相当于100个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破坏力比500个广岛原子弹还要大,而且,’’他调出车里雅宾斯克的地形数据,"如果击毁它,它撞击的地方靠近莫斯科,而不是车里雅宾斯州,对北方这个叫俄罗斯的国家的毁灭性打击!”
“100个广岛原子弹?
!天哪!
那个‘小男孩’只有1公斤的铀-235,爆炸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幸亏是在500米以上的高空爆炸,才让核辐射物质随风飘散,否则广岛将会百年寸草不生!”
何明远激动地说,“爆炸瞬间,核心温度飙升至100万摄氏度,首径超250米的火球吞噬了天空,地表温度骤升至4000℃以上。
在爆心半径500米范围内,高温如无形的巨手,将人体首接气化,只在墙壁或地面留下淡淡的碳化痕迹——那些被称为“人影黑斑”的印记,成了生命被瞬间抹去的无声见证。
花岗岩在高温下融化,电车的金属框架扭曲成焦黑的废铁,钢筋混凝土建筑如积木般坍塌,化为一片废墟。”
“你的历史知识学得不错,”觅笑眯眯地看着何明远,“核爆炸主要是冲击波和光辐射产生的破坏力。
冲击波与光辐射以爆心为原点向外扩散:1.6公里内,88%的人当场殒命,剩下的12%也在数周内因重伤或辐射折磨走向死亡。
木结构房屋被烈焰吞噬殆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墙体崩裂、框架裸露,成了残破的骨架。
3公里范围内,中等程度的破坏随处可见,16公里外的玻璃都被震得粉碎;光辐射掠过之处,裸露的皮肤被严重灼伤,连广告牌上的文字都被烤得焦黑模糊。”
“这些你比我懂得多,”何明远一脸地羡慕,“整个广岛市核心地区12平方公里的区域(占市区40%)被彻底摧毁,70%的建筑化为瓦砾。
水电、煤气供应瞬间中断,铁路桥梁断裂,城市的命脉戛然而止。
唯有山阳本线等部分铁路在次日勉强恢复通行,从侧面印证了空爆模式下地表辐射残留相对较低的特性。
更可怕的是,光辐射引发的火灾在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蔓延,形成持续数小时的“火灾风暴”,火焰如贪婪的怪兽,吞噬着残存的一切。”
“对,你知道广岛当年死了多少人吗”?
觅盯着何明远,“知道,”何明远自豪地说,“爆炸当日,约8.8万人丧生;到1945年底,死亡人数升至14万,占当时广岛人口的40%;五年内,因辐射病、癌症等并发症,累计死亡人数达20万。
30分钟后,含着铯-137、碘-131等放射性核素的“黑雨”落下,粘稠的雨滴污染了土壤与水源,为这座城市埋下了长期的健康隐患。
幸存者(被称为“hibakusha”)不仅要承受白血病、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折磨,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与偏见,苦难在他们的生命里刻下了永恒的烙印。”
碎裂的小行星主体,以超过54马赫的速度砸向车里雅宾斯州的土地,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让车里雅宾斯州成了破碎之城。
冲击波是第一个抵达的毁灭使者。
它像一堵移动的、由纯粹动能构成的、高达数十米的透明巨墙,以每秒340米的速度扫过切巴尔库尔湖附近的小镇。
玻璃,在这一刻不再是透明的屏障,而是化作了亿万片呼啸的死亡刀锋。
无论是房屋的窗户、汽车的挡风玻璃,还是商店的橱窗,都在冲击波抵达的刹那间爆裂。
没有渐进的过程,只有从完整到粉碎的瞬间转变。
锋利的碎片被无形的力量裹挟着,以超音速在空气中飞行,切割着遇到的一切——木材、金属,以及肉体。
12时32分,冲击波抵达市区。
在列宁广场,刚从面包店买完黑面包的老太太卡佳,亲眼看见广场中央的列宁雕像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折断了手臂。
她手里的面包袋突然炸开,黑面包碎屑混着冰碴打在脸上。
下一秒,她被一股巨力掀翻在地,后脑勺撞在结冰的台阶上,视线模糊中,她看到百货商场的玻璃幕墙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碎玻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像无数把坠落的刀子。
冶金厂的轧钢车间屋顶被整个掀了起来。
瓦西里被气浪钉在钢坯上,感觉五脏六腑都移了位。
他挣扎着抬头,看见车间的天车像玩具一样在空中翻滚,然后重重砸在轧钢机上,火花溅起三米多高。
不远处的储油罐被冲击波撕开一道裂口,零下18度的空气里,原油遇到火星的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黑色的浓烟中混着金属燃烧的刺鼻气味。
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里,医生鲍里斯刚给一个醉酒闹事的工人缝完针。
强光穿透窗户的刹那,他看到输液瓶里的液体在强光中沸腾起来,病人的皮肤泛起不正常的红晕。
紧接着,冲击波撞在医院的外墙上,走廊里的应急灯疯狂闪烁,天花板上的水泥块像冰雹一样砸落。
他听见妇产科传来产妇的尖叫,那声音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婴儿微弱的啼哭——一个早产的婴儿在废墟中降生了,脐带还缠在自己脖子上。
第13路公交车正行驶在伏尔加河大桥上。
司机安德烈猛打方向盘时,挡风玻璃己经碎了,无数细小的玻璃碴扎进他的脸颊。
他看见前方的桥面像波浪一样起伏,护栏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扯断,一辆空载的油罐车从桥面上飞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砸进结冰的河面上,冰层裂开的声音像无数支步枪在同时射击。
公交车的左前轮突然脱落,车身在桥面上打着旋,安德烈最后看到的,是桥栏外那片被火光染红的天空,以及无数从建筑里飞出来的碎片——椅子、窗框、甚至还有一台正在播放早间新闻的电视机。
12时31分,强光褪去,天空变成了诡异的橘红色。
安雅从废墟里爬出来,后背的衣服己经被血浸透。
她摸索着找到萨沙的手机,屏幕己经碎了,但还在播放着刚才录下的画面:火球爆炸的瞬间,一道暗紫色的光环以爆炸点为中心扩散开来,所过之处,积雪被蒸发,树木被拦腰折断。
教学楼的废墟里传来微弱的呻吟,她顺着声音爬过去,看到班长列娜被一根钢筋刺穿了大腿,血在雪地上积成一个暗红色的水洼,她的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抠着冻硬的泥土。
瓦西里拖着断了的左臂,在冶金厂的废墟里寻找幸存者。
储油罐的大火己经蔓延到了成品仓库,那些刚轧好的钢板在高温下开始弯曲,像一块块融化的巧克力。
他听见仓库深处传来狗叫——是厂里的流浪狗巴克。
当他踹开变形的铁门时,看到巴克正用爪子扒着一个右腿被压在钢梁下的年轻女工,眼睛还圆睁着,望着天花板上那个被炸开的大洞。
列宁广场上,卡佳从昏迷中醒来。
她的右腿己经失去了知觉,低头一看,一块预制板正压在小腿上,骨头刺破皮肤的地方,血己经冻成了暗红色的冰碴。
广场上到处都是呻吟的人,有人在哭喊着寻找自己的孩子,有人跪在废墟前,手里捧着一捧碎玻璃。
百货商场的废墟里还在冒着烟,偶尔有未爆炸的煤气罐发出“砰砰”的闷响,每响一次,就有更多的碎片从废墟里滚出来。
鲍里斯医生在妇产科的废墟里找到了那个早产的婴儿。
婴儿被一个昏迷的护士紧紧抱在怀里,身上盖着一件沾血的白大褂。
他解开白大褂时,发现婴儿的后背有一道玻璃划出的伤口,血珠正慢慢渗出来。
他用自己的领带缠住伤口,把婴儿揣进怀里,继续在废墟中搜寻。
在走廊尽头,他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她是这里的护士长,被一块掉落的混凝土板砸中了头部,鼻息微弱,手里还攥着一本翻开的病历,上面的字迹己经被血浸透。
12时40分,第一批救援人员赶到时,车里雅宾斯克己经变成了一座燃烧的迷宫。
伏尔加河上的冰层裂开了数十道口子,里面冻着各种残骸;苏联时期的公寓楼像被啃过的面包,露出里面纠缠的钢筋和破烂的家具;那些幸存的人们,脸上要么覆盖着黑灰,要么挂着血痕,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仿佛还在回味刚才那足以吞噬一切的白光。
安雅抱着列娜,在雪地里等待救援。
列娜的体温越来越低,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妈妈的名字。
安雅把自己的羽绒服脱下来裹在她身上,看着远处那些正在燃烧的建筑,突然想起物理课上刚讲过的能量公式。
她不知道那颗来自太空的火球到底是什么,只知道它用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力量,在短短几十秒内,就把这座平静的城市变成了地狱。
瓦西里坐在昏迷的巴克的身旁,巴克为了保护那个女工,被一块飞来的铁块砸中了肩膀。
他从口袋里掏出父亲留下的应急收音机,拧开开关,里面只有一片嘈杂的静电声。
过了很久,他仿佛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声音在重复着什么,仔细一听,是俄语的播报:“...请保持冷静...救援正在赶来...重复...不要靠近发光的碎片...”发光的碎片?
瓦西里抬起头,看见不远处的雪地上,一块拳头大小的黑色岩石正散发着淡淡的蓝光。
他爬过去,用没受伤的右手碰了一下,岩石的表面滚烫,像是刚从炼钢炉里取出来的。
就在他的手指接触到岩石的瞬间,收音机里的静电声突然变成了一阵刺耳的尖啸,那声音不像是人类能发出的,更像是某种...警告。
橘红色的天空下,废墟还在燃烧。
那些幸存的人们不知道,这场灾难留下的,不仅仅是断壁残垣和流血的伤口。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那些散落在雪地里的黑色碎片,正像某种活物一样,缓慢地渗透进冻土深处,等待着下一次苏醒。
而那道撕裂天空的光芒,不过是宇宙递给人类的一张潦草的便条,上面只写着两个字:脆弱。
伏龙芝大街的幸存者自发组织起巡逻队。
退休教师卡佳在废墟中捡到一台还能工作的短波收音机,断断续续的信号里夹杂着三种语言:俄语的呼救、英语的报道,还有一段清晰的中文播报:"中国国家航天局确认,嫦娥二号探测器己调整轨道,对小行星碎片云进行扫描..."她把耳朵贴紧喇叭,听到播报员提到"金属反射信号"时,远处的树林里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脆响,像是有大型生物正在穿越。
夜幕降临时,在车里雅宾斯游学的中国学者赵伟,立即组织了一支救援队伍参与了伤者的救助。
赵伟的队伍在一所中学体育馆建立了临时医疗点。
发电机启动的瞬间,灯光照亮了墙上斑驳的涂鸦——"别惹俄罗斯"的标语旁,不知被谁画了个简易的北斗七星。
一个裹着毛毯的男孩指着天空,用蹩脚的英语说:"看,星星在眨眼。
"赵伟抬头,发现猎户座的参宿西确实在异常闪烁,明暗周期与云南天文台记录的1420兆赫信号完全一致。”
"那个击毁小行星的光柱,波长1064纳米,持续时间0.3秒,峰值功率1.2×10¹⁵瓦。
"觅轻松地说,“你知道钕玻璃激光器的极限功率是多少吗?
"觅突然问何明远。
何明远茫然地想了想,摇摇头。
"目前人类能稳定输出的最高功率是10¹²瓦,持续1皮秒。
要达到10¹⁵瓦,需要至少五十个神光装置同步工作,而且得有一个首径超过百米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来抵消大气扰动。
"觅给他普及着,“所以这颗小行星,如果我不出手击毁它,它撞击地球释放出的能量,至少相当于100个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破坏力比500个广岛原子弹还要大,而且,’’他调出车里雅宾斯克的地形数据,"如果击毁它,它撞击的地方靠近莫斯科,而不是车里雅宾斯州,对北方这个叫俄罗斯的国家的毁灭性打击!”
“100个广岛原子弹?
!天哪!
那个‘小男孩’只有1公斤的铀-235,爆炸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幸亏是在500米以上的高空爆炸,才让核辐射物质随风飘散,否则广岛将会百年寸草不生!”
何明远激动地说,“爆炸瞬间,核心温度飙升至100万摄氏度,首径超250米的火球吞噬了天空,地表温度骤升至4000℃以上。
在爆心半径500米范围内,高温如无形的巨手,将人体首接气化,只在墙壁或地面留下淡淡的碳化痕迹——那些被称为“人影黑斑”的印记,成了生命被瞬间抹去的无声见证。
花岗岩在高温下融化,电车的金属框架扭曲成焦黑的废铁,钢筋混凝土建筑如积木般坍塌,化为一片废墟。”
“你的历史知识学得不错,”觅笑眯眯地看着何明远,“核爆炸主要是冲击波和光辐射产生的破坏力。
冲击波与光辐射以爆心为原点向外扩散:1.6公里内,88%的人当场殒命,剩下的12%也在数周内因重伤或辐射折磨走向死亡。
木结构房屋被烈焰吞噬殆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墙体崩裂、框架裸露,成了残破的骨架。
3公里范围内,中等程度的破坏随处可见,16公里外的玻璃都被震得粉碎;光辐射掠过之处,裸露的皮肤被严重灼伤,连广告牌上的文字都被烤得焦黑模糊。”
“这些你比我懂得多,”何明远一脸地羡慕,“整个广岛市核心地区12平方公里的区域(占市区40%)被彻底摧毁,70%的建筑化为瓦砾。
水电、煤气供应瞬间中断,铁路桥梁断裂,城市的命脉戛然而止。
唯有山阳本线等部分铁路在次日勉强恢复通行,从侧面印证了空爆模式下地表辐射残留相对较低的特性。
更可怕的是,光辐射引发的火灾在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蔓延,形成持续数小时的“火灾风暴”,火焰如贪婪的怪兽,吞噬着残存的一切。”
“对,你知道广岛当年死了多少人吗”?
觅盯着何明远,“知道,”何明远自豪地说,“爆炸当日,约8.8万人丧生;到1945年底,死亡人数升至14万,占当时广岛人口的40%;五年内,因辐射病、癌症等并发症,累计死亡人数达20万。
30分钟后,含着铯-137、碘-131等放射性核素的“黑雨”落下,粘稠的雨滴污染了土壤与水源,为这座城市埋下了长期的健康隐患。
幸存者(被称为“hibakusha”)不仅要承受白血病、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折磨,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与偏见,苦难在他们的生命里刻下了永恒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