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心声系统全世界都在演我(陈雨萱林浩轩)新热门小说_免费完结小说心声系统全世界都在演我(陈雨萱林浩轩)

时间: 2025-09-16 01:48:24 

第1章 裁掉我的,是我熬了三年的公司李晚盯着手机里“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的PDF,指腹把钢化膜按出一道白印。办公室里同事收拾纸箱的窸窣声像细针,扎得她耳膜发紧。

她坐在工位上没动——桌上还放着上周熬夜改的大促方案,打印机刚吐出来的报表上,转化率数据还标着红色的“优秀”,可现在,这些都成了别人的东西。“晚晚,人事催第三遍了,工牌得交。”邻座张姐凑过来,声音压得低,“别傻愣着,这次裁你就是因为王主管记恨你不站队,冤得很。”李晚扯了扯嘴角,想笑却没力气。

她在这家电商公司做了三年运营,从连VLOOKUP都不会的新人,熬到能独立扛百万级活动,多少个深夜办公室只有她的灯亮着,结果到头来,只换了一句“团队优化”。拎着空工位袋走出写字楼时,初夏的晚风裹着外卖餐盒的油味扑过来。李晚站在车水马龙的路口,突然不知道该往哪儿去——合租的房间只有六平米,室友每晚跟男友视频到凌晨,连个安静哭的地方都没有;老家在邻省小镇,父母早离婚,只有外婆还守着那间老瓦房。

手机震了,是母亲的电话。李晚深吸一口气,把哭腔咽回去:“妈,咋了?”“晚晚,你外婆摔了!”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医生说要做小手术,先交五千押金,我跟你继父刚交了房租,实在……”李晚的鼻子猛地酸了。外婆是从小最疼她的人。

小时候她挑食,外婆总在灶台前蹲半个钟头,给她炖甜口的红烧肉;第一次来月经她吓得哭,是外婆红着脸塞给她绣着兔子的暖水袋,说“女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疼”。

心声系统全世界都在演我(陈雨萱林浩轩)新热门小说_免费完结小说心声系统全世界都在演我(陈雨萱林浩轩)

可她来大城市三年,除了逢年过节寄点钱,竟没回去看过外婆几眼。“妈,你别慌,钱我来想。”挂了电话,李晚打开手机银行——余额里只有3200块。她咬咬牙,点开租房软件,把自己的房间标上“紧急转租,可刀”,又翻出行李箱,买了最早一班回老家的高铁票。高铁向西开,窗外的高楼变成平房,再变成成片的麦田。

李晚靠在窗上,看着熟悉的田埂,心里竟莫名踏实了点——至少,外婆还在。

第2章 樟木箱里,藏着外婆的青春到镇上医院时,夕阳正从住院部窗户斜进来,落在外婆苍白的脸上。“晚晚?你咋回来了?不用上班?”外婆看见她,眼睛一下子亮了,枯瘦的手想抬起来,却没力气。

李晚赶紧走过去握住那只手——手背上的皮肤皱得像晒干的橘子皮,指关节突出,是年轻时干惯了活的样子。“外婆,我请假了,先陪你做手术。”她把缴费单塞给外婆看,“钱我交了,你别操心。”“你这孩子,乱花钱!”外婆叹了口气,却悄悄攥紧了她的手,“我这老骨头没事,养几天就好,哪用做手术。”接下来的五天,李晚守在医院里。

白天给外婆擦身、喂粥、读手机里的新闻,晚上就蜷在病床边的折叠床上睡。

外婆精神好点时,就跟她聊以前的事——说她年轻时是镇上的“刺绣好手”,谁家嫁女儿,都提着点心来请她绣嫁妆,枕套上的凤凰、被面上的牡丹,绣出来能引得街坊来围观。

“可惜啊,现在没人爱这个了。”外婆望着天花板,语气里满是遗憾,“我那时候攒了好多花样,还有几块好丝绸,都在老房子樟木箱里,不知道潮没潮。

”李晚心里突然一动。出院那天,她先把外婆送回老瓦房,转身就去翻樟木箱。

箱子放在堂屋角落,落了层薄灰,掀开时,一股淡淡的樟木香味涌出来——里面铺着蓝土布,下面整整齐齐叠着一沓透明纸,每张纸上都画着刺绣花样:红底金线的凤凰、绿底粉花的牡丹、还有小巧的十二生肖,线条细得像头发丝。旁边还放着五块布料,有柔软的真丝,也有厚实的棉布,摸起来还是顺滑的。李晚拿起一张荷花花样,指尖拂过细细的线条,突然想起六岁那年——外婆坐在老槐树下,握着她的小手教她穿针,想绣个小太阳,结果她手一抖,针扎在指头上,哭着把针扔了,说“再也不学了”。外婆当时没骂她,只是笑着吹了吹她的手指:“慢慢来,绣东西急不得。”现在想想,要是那时候没放弃,说不定早有门手艺了。李晚看着手里的花样,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网上不是流行手工制品吗?要是把外婆的刺绣做成香囊、书签卖,会不会有人要?第3章 第一针,扎得指尖冒血“外婆,我想跟你学刺绣,做了卖钱。

”晚饭时,李晚把想法说出来,手里还攥着那张荷花花样。外婆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好啊!你小时候手就巧,肯定能学会。”她放下筷子,从抽屉里翻出一个铁盒——里面装着几十根绣针,还有一捆捆彩色的丝线,“这些都是我以前用的,你拿去。”第二天一早,李晚就坐在老槐树下开始学。

外婆坐在旁边的竹椅上,因为眼睛不好,只能靠声音指导:“绣荷花要先绣花瓣,从尖往根绣,线要拉匀,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不然花瓣会皱。”李晚拿着针,手却不听使唤。绣针比她想象中细,丝线也滑,穿了三次才把线穿进针孔。

她试着按外婆说的绣第一针,结果针尖没对准布料,直接扎在指头上——血珠一下子冒出来,滴在天蓝色的丝绸上,晕开一小团红。“哎呀!”李晚赶紧把手指含进嘴里,疼得眼眶发红。

外婆听见动静,凑过来摸她的手:“没事吧?是不是针太细了?”她翻出一块创可贴,小心地给李晚贴上,“刚开始都这样,我年轻时学绣,十个指头都扎破过,绣坏的布料能堆半箱。”李晚看着丝绸上的血渍,有点泄气:“外婆,我是不是太笨了?

”“笨啥!”外婆拍了拍她的手背,“你第一天就能把针穿进去,比我当年强多了。来,再试试,这次慢点开针。”李晚咬咬牙,重新拿起针。这次她屏住呼吸,眼睛盯着布料上的线条,慢慢把针戳进去,再轻轻把线拉出来——虽然线条还是有点歪,但总算没扎到手。就这么练了一上午,她的指尖被针磨得发红,手腕也酸得抬不起来。

中午给外婆做饭时,拿筷子都有点抖。外婆看着她的手,想劝她歇会,却被李晚拦住了:“没事外婆,我再练会,早点绣出成品,就能卖钱给你买营养品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晚几乎天天泡在刺绣里。早上先给外婆做好早饭,然后坐在槐树下绣到中午,下午接着绣,直到太阳落山。手指被针扎得满是小伤口,贴满了创可贴,晚上睡觉时碰到被子都疼,可她从没说过一句放弃。有天晚上,她绣到半夜,突然发现自己绣错了——荷花的花瓣本该是粉白渐变,她却把深粉色线用在了花瓣尖上,看起来别扭得很。李晚盯着那块布料,眼泪突然掉下来,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用。“晚晚?

咋还没睡?”外婆的声音从里屋传来。李晚赶紧把眼泪擦了,说:“没事外婆,我再绣会。

”外婆拄着拐杖走出来,看见她手里的布料,笑了:“傻孩子,绣错了怕啥?”她拿起针,在绣错的地方补了几针——原本别扭的深粉色,竟被她改成了一只停在花瓣上的小瓢虫,黑红相间,一下子活了。“你看,凡事都有办法。”外婆把布料递还给李晚,“慢慢来,不急。”李晚看着布料上的小瓢虫,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散了。她握紧针,重新低下头——这次,她的手稳多了。第4章 第一个订单,来自想念妈妈的人半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李晚终于绣完了第一个成品——一个天蓝色的丝绸香囊。香囊上的荷花粉白相间,荷叶是淡淡的绿,叶尖还停着一只外婆教她绣的小瓢虫,针脚细密,摸起来软软的。

她把香囊凑到鼻尖闻了闻,还带着丝绸的清香,心里竟有点骄傲。“外婆,你看!

”李晚拿着香囊跑进里屋,像个献宝的孩子。外婆接过香囊,翻来覆去地看,眼睛里闪着光:“好,好!跟我年轻时绣的一样好!”她摸了摸香囊的边缘,“要是再装点开胃的陈皮,就更好了——以前我给街坊绣香囊,都要装把陈皮,闻着舒服。

”李晚眼前一亮。她赶紧找出家里的陈皮,掰成小块装进香囊里,封好口——这下,香囊不仅好看,还带着淡淡的陈皮香,比之前更精致了。她拿出手机,把香囊放在老槐树下拍了张照:蓝天、绿树、蓝底粉花的香囊,背景里还能看见外婆的竹椅。

她配了段文字:“外婆传的老手艺,手工刺绣香囊,装了陈皮,挂在包上、放车里都香,希望能把这份暖带给你。”发完朋友圈,李晚没抱太大希望——她的朋友圈里大多是以前的同事,平时都忙着卷KPI,未必会喜欢手工香囊。可没想到,半小时后,手机突然响了。是条陌生的微信消息:“你好,这个香囊怎么卖呀?我想要一个。”李晚的心跳一下子快了起来,手指都有点抖。

她赶紧回复:“68元一个,包邮,请问你要什么颜色的?目前只有天蓝色,要是不着急,我也可以帮你绣其他颜色。”对方很快回复:“天蓝色就好!我妈妈以前也会绣这个,看到你的香囊,突然想起她了——她走了两年,我好久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手工绣了。

”李晚看着消息,鼻子突然酸了。她想起外婆,想起自己之前忽略的亲情,赶紧回复:“我会好好绣的,一定让你满意。”对方直接转了68块钱,还说:“不用急,慢慢绣,我等得起。”握着手机,李晚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她赶紧找了个牛皮纸盒子,铺上软布,把香囊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又写了张小卡片:“愿这个香囊,能替你留住想念的温度。”下午,她骑着外婆的旧自行车,把快递送到镇上的快递点。

看着快递员把盒子封好,贴上面单,李晚心里像揣了个小太阳,暖烘烘的。晚上吃饭时,李晚把这件事告诉了外婆。外婆笑得合不拢嘴,夹了块红烧肉给她:“看,我就说你能行!

以后肯定有更多人喜欢你的绣品。”李晚咬着红烧肉,突然觉得比以前在大城市吃的米其林还香。她看着外婆的笑脸,心里暗暗想:以后一定要多绣点,多赚点钱,让外婆过上好日子。可她没料到,第二天一早,手机又响了——这次,不是一个订单,是三个。第5章 订单多了,麻烦也来了“晚晚,你快看看手机!”第二天一早,外婆拿着手机跑进厨房,声音都在抖。李晚正煎着鸡蛋,赶紧擦了擦手接过手机——朋友圈下面多了十几条评论,还有三个私信,都是要订香囊的。

“我要一个粉色荷花的!”“能不能绣个小兔子?我女儿肯定喜欢。”“我订两个,一个自己用,一个送我闺蜜。”李晚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她赶紧一一回复,记下每个人的需求:两个要粉色荷花,一个要小兔子,还有一个要绣牡丹。“外婆,有人要订小兔子和牡丹!”李晚激动地抱住外婆,“咱们的绣品真的有人喜欢!

”外婆拍着她的背,笑得眼睛都眯了:“好,好,外婆教你绣兔子,牡丹的花样我箱子里有,我找给你。”接下来的几天,李晚更忙了。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先给外婆做好一天的饭,然后坐在槐树下刺绣,直到晚上十点。手指上的伤口刚愈合,又被针扎出新的,创可贴换了一沓又一沓,手腕酸得要靠热敷才能睡着,可她一点都不觉得累——每次看到手机里的订单提醒,她就觉得浑身是劲。

可麻烦也跟着来了。有天下午,李晚正绣着小兔子,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她以为是快递员,赶紧跑去开门,结果门口站着个陌生女人,三十多岁,穿着时髦的连衣裙,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你好,是李晚吗?”女人上下打量着她,语气有点傲慢,“我是镇上开服装店的,叫刘梅。我看你朋友圈的刺绣卖得不错,想跟你合作。

”李晚愣了一下:“合作?怎么合作?”“很简单,你给我供货,我放在我店里卖。

”刘梅靠在门框上,“你现在卖68一个,给我40一个就行,我帮你卖88,卖得多了,我再给你涨点。”李晚皱了皱眉。40块一个,扣除布料、丝线和快递费,几乎没什么利润了。她摇了摇头:“抱歉,这个价格太低了,我没办法供货。”“太低?

”刘梅笑了,“李晚,你别不知足。你一个刚起步的,能有我帮你卖就不错了——我店里每天人流量多大,你自己卖能卖几个?

”“我自己卖虽然慢,但都是我一针一线绣的,不想卖这么便宜。”李晚态度很坚决。

刘梅的脸色沉了下来:“你可想好了,错过我,你这绣品在镇上根本卖不出去。”说完,她瞪了李晚一眼,转身就走,临走前还踢了一下门口的台阶。李晚关上门,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可她看着桌上没绣完的小兔子香囊,又想起那个想念妈妈的买家,还是咬了咬牙——她不想让自己的手艺,变成别人赚钱的廉价货。晚上,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外婆。外婆摸了摸她的头:“做得对。咱们绣东西,是凭手艺吃饭,不是靠贱卖。要是她真心喜欢,就不会压你价;要是不喜欢,就算了。

”外婆的话让李晚踏实了不少。她坐在槐树下,继续绣那个小兔子香囊——兔子的眼睛要绣成红色,用最细的线,一针一针慢慢来。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之前订天蓝色香囊的买家发来的消息,还附了张照片:“香囊收到啦!味道好好闻,我挂在包上了,同事都问我在哪买的,我把你微信推给她们了!”照片里,天蓝色的香囊挂在一个米色的包上,阳光洒在上面,显得特别温柔。李晚看着照片,突然觉得白天的委屈都不算什么了——只要有人喜欢她的绣品,只要能靠手艺养活自己和外婆,就够了。她回复:“谢谢你的喜欢,有需要随时找我。

”然后放下手机,握紧针,继续绣起了兔子的眼睛。月光落在布料上,针脚在灯光下闪着细弱的光,像星星。第6章 外婆的老花样,火了自从第一个买家推荐了朋友,李晚的订单就像滚雪球一样多了起来。每天醒来,手机里都有新的私信:有人要绣着自己生肖的书签,有人要给孩子绣口水巾,还有人要定制婚书——用红绸布绣上“囍”字,旁边再绣一对鸳鸯,说是要当婚礼上的纪念。

李晚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刺绣的时间从八个小时增加到十个小时,手指上的创可贴换了又换,可她一点都不觉得累。外婆怕她累着,每天都给她炖鸡汤补身体,还帮她整理布料、穿针引线——虽然外婆眼睛不好,穿针要费好半天劲,但她乐此不疲。

“晚晚,你看这个花样行不行?”有天早上,外婆从樟木箱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纸,递给李晚。

李晚接过来一看,眼睛一下子亮了——纸上画的是“百福图”,每个“福”字的写法都不一样,有的像祥云,有的像花朵,旁边还绣着小小的蝙蝠,寓意“福如东海”。“外婆,这个花样太好看了!”李晚惊喜地说,“现在好多人都喜欢这种有寓意的传统花样,要是做成挂饰,肯定有人买!

”外婆笑了:“这是我年轻时给镇上老镇长绣寿礼的花样,当时花了一个月才绣完,老镇长可喜欢了。你要是想绣,我就教你怎么把‘福’字绣得饱满。”接下来的几天,李晚开始绣“百福图”挂饰。每个“福”字都要用三种线,从外到内渐变,蝙蝠的翅膀还要绣出层次感,比绣香囊难多了。有好几次,她绣到半夜,眼睛都看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