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雪夜里的旧书摊林晓老周小说免费完结_完本热门小说雪夜里的旧书摊林晓老周

时间: 2025-09-16 01:49:00 

腊月廿八的雪下得没头没尾,铅灰色的云把天都压矮了半截,北风裹着雪沫子往人领口里钻,冻得人连打几个寒颤。老周裹紧了身上洗得发白的军大衣,把棉鞋往摊位底下又塞了塞,指节冻得通红,还是小心翼翼地把一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往摊前挪了挪——那是今天刚从废品站淘来的,封皮缺了个角,书页间还夹着半片干枯的银杏叶,像枚褪了色的记忆标本。

这书摊在老城区的巷口摆了十五年,铁皮架子搭的,铺着块蓝格子旧桌布,布角磨出了毛边,却总被老周擦得干干净净。摊上的书多是旧的,有缺页的小说,卷边的教材,还有几册线装的老账本,每一本都带着时光的味道。老周不爱说话,每天天不亮就来占位置,天黑透了才收摊,除非下暴雨,从没断过。熟客都知道,他这儿没有值钱的珍本,却常有让人惊喜的小玩意儿——可能是夹在书里的旧照片,可能是写着娟秀字迹的书签,也可能是某页空白处随手画的小画儿。雪越下越大,巷子里的行人稀稀拉拉,大多裹紧了衣服快步走过,没人愿意在这冷天里停留在一个旧书摊前。

老周哈了口气搓了搓手,目光落在对面早已关门的杂货店上——那店以前是张婶开的,夏天总摆个冰柜卖冰棍,放学的孩子围着吵吵闹闹,现在张婶搬去跟儿子住了,店就一直空着。老周想起去年冬天,张婶还来他这儿淘过一本《家常菜谱》,说要给孙子做红烧肉,现在想想,好像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大爷,这书怎么卖?

”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老周猛地回过神,抬头看见个穿米白色羽绒服的姑娘,扎着高马尾,耳朵冻得通红,手里捧着个热乎的烤红薯,正指着那本《唐诗三百首》。

姑娘看起来二十出头,眼睛亮得像雪地里的星星,说话时带着点喘,估计是跑过来的。

雪夜里的旧书摊林晓老周小说免费完结_完本热门小说雪夜里的旧书摊林晓老周

老周指了指书旁边的小纸牌,上面用铅笔写着“5元”。姑娘哦了一声,从口袋里摸钱包,指尖沾了点烤红薯的糖霜,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红薯放在旁边的凳子上,小心翼翼地翻着书。翻到夹着银杏叶的那一页时,她突然“呀”了一声,眼睛瞪得更大了。

“大爷,这叶子……是本来就夹在书里的吗?”老周点点头,说:“从废品站收来就这样,估计是以前的主人夹的。”姑娘捧着书,手指轻轻摸着那片银杏叶,眼神突然软了下来,像被什么东西触动了。老周看着她,没说话——他见过太多这样的人,有些人来淘旧书,不是为了看书,是为了找回忆,找那些丢在时光里的小碎片。“我买了。

”姑娘掏出五块钱递给老周,又拿起烤红薯,咬了一口,热气从嘴角冒出来,“其实我小时候,我爷爷也总给我夹银杏叶,他说银杏叶像小扇子,能扇走不开心的事。

”老周“哦”了一声,心里忽然有点发暖。姑娘又翻了翻摊上的书,目光落在一本《小王子》上,那本书的封面是彩色的,却被磨得有些褪色,书脊也松了,是老周三年前从一个搬家的老太太那儿收来的。“这本呢?”“也是5元。

”姑娘把《小王子》也拿起来,笑着说:“我小时候最喜欢这本书了,我爷爷总给我读,说小王子的玫瑰就像我,得好好照顾。”她说着,眼睛里闪过一丝落寞,“可惜我爷爷去年走了,走之前还说,要再给我找本带插画的《小王子》。”老周没接话,只是从摊位底下拿出个塑料袋,把两本书装进去递给姑娘。姑娘接过袋子,又咬了口烤红薯,说:“大爷,天这么冷,您怎么还不收摊啊?”“等个人。”老周说。姑娘愣了一下,问:“等谁啊?这么冷的天,怕是没人来了吧。”老周笑了笑,没说话,目光又飘向了巷口。

姑娘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漫天飞雪,突然说:“大爷,我再买本书吧,您推荐一本?

”老周想了想,从摊后面拿出一本《城南旧事》,封面是黑白的,画着老北京的胡同,“这本不错,适合冬天看。”姑娘接过书,翻了两页,说:“我听说过这本,好像是讲小时候的事的。行,这本我也买了。”她又掏了五块钱,递钱的时候,看见老周摊位底下放着个保温杯,杯口结了点霜,“大爷,您喝口热水吧,这么冷的天,别冻着了。”老周摆摆手,说:“不用,我自己带了。”他确实带了热水,是早上出门时老伴儿灌的,现在估计也凉得差不多了,但他不想麻烦别人。姑娘也不勉强,把三本书放进袋子里,说:“大爷,那我走了,您也早点收摊吧,雪下大了路不好走。

”“哎,好。”老周点点头。姑娘抱着袋子,踩着雪往巷口走,走了几步又回头,冲老周挥了挥手:“大爷再见!”老周也挥了挥手,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雪地里,心里忽然觉得没那么冷了。雪还在下,巷子里更安静了,只有雪花落在铁皮架子上的“沙沙”声。老周拿起姑娘刚才放红薯的凳子,擦了擦上面的雪,又坐了下来。他从口袋里摸出个旧怀表,打开看了看——表是老伴儿年轻时送他的,现在走得有点慢,但他一直带在身上。指针指向下午四点,离天黑还有一个多小时,他想,再等会儿吧,说不定今天能等到。他等的人,是个叫林晓的姑娘。十年前,林晓还是个高中生,每个周末都会来他的书摊淘书,每次都要蹲在摊前翻半个多小时,从《红楼梦》到《百年孤独》,什么书都看。林晓话不多,却跟老周很投缘,有时候会跟他聊书里的故事,有时候会带块自己做的饼干给他。老周记得,林晓最喜欢的书是《边城》,她说喜欢翠翠的单纯,喜欢茶峒的安静。

后来林晓考上了外地的大学,走之前来跟老周告别,说等她毕业回来,还要来他这儿淘书,还要跟他聊《边城》。老周当时笑着说,好,我等你。可林晓走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老周问过巷子里的人,有人说林晓毕业后留在了外地,有人说她去了国外,还有人说她可能早就忘了这个旧书摊了。但老周不相信,他觉得林晓会回来的,就像他相信每年冬天都会下雪一样。这十年里,老周每天都来摆摊,不管刮风下雨,哪怕只有一个人,他也会把摊摆好,因为他怕林晓回来时,找不到他的书摊。

有时候老伴儿会埋怨他,说他傻,说林晓早就忘了他了,可老周总是说,再等等,再等等就回来了。雪下得更密了,老周的军大衣上落了一层雪,像裹了层白棉花。

他拿起怀表又看了看,指针指向五点,天已经开始黑了,巷子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落在雪地上,把雪花照得像星星。老周叹了口气,准备收摊——今天估计又等不到了。他刚把书往箱子里装,就听见巷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大爷!大爷!您还在吗?

”老周的手猛地一顿,抬头往巷口看去,只见一个穿黑色大衣的女人快步走过来,头发扎成了低马尾,脸上带着点急,手里提着个行李箱,显然是刚回来。女人走到摊前,喘着气,看见老周,眼睛一下子就红了。“大爷,我终于找到您了!”老周看着她,愣了好一会儿,才认出她来——是林晓,十年没见,她变了不少,以前的小姑娘长成熟了,可眼睛还是跟以前一样亮。老周的喉咙突然有点发紧,说不出话来,只是点了点头。

林晓放下行李箱,蹲在摊前,看着那些旧书,手指轻轻拂过书脊,像在抚摸老朋友的脸。

“大爷,我这十年一直在外地,去年才调回来工作,回来后我就找您,可之前的巷子拆迁了,我找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找到,今天听邻居说您在这儿摆摊,我就赶紧过来了。”老周笑了笑,说:“我在这儿摆了三年了,以前的地方拆了,就挪到这儿了。”“您还在卖旧书啊?

”林晓看着老周,眼睛里满是敬佩,“我小时候总来您这儿淘书,您还记得吗?

我最喜欢那本《边城》,您当时还跟我说,翠翠最后等的人会回来的。”老周点点头,说:“记得,你当时还说,等你毕业回来,还要跟我聊《边城》。

”林晓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她赶紧擦了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以为您早就忘了呢。

其实我这十年,每次看到旧书摊,都会想起您这儿,想起您跟我说的话。我总觉得,翠翠等的人会回来,我也能找到您。”老周从口袋里拿出一本《边城》,递给林晓——那本书是他特意留的,封面是绿色的,有点磨损,书脊用线重新缝过,是他去年冬天没事的时候缝的。“给你,我留了好几年了,想着你要是回来,说不定会要。

”林晓接过书,手指摸着重新缝过的书脊,眼泪掉得更凶了。她从包里拿出钱包,说:“大爷,多少钱?我买了。”老周摆摆手,说:“不要钱,送你。当年你说喜欢,现在还是你的。”林晓不肯,非要给钱,老周拗不过她,最后只好说:“那你给五块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