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他前妻,现在是他贴身保镖(暗河秦晟)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我是他前妻,现在是他贴身保镖(暗河秦晟)
1我开学第一天迟到,抱着作业本冲上三楼,转角没刹住,整摞本子像扑街的鸽子撒了一地,正好在学神沈砚舟脚边停住,他低头捡起最上面那本,说:“你把‘谢’写成了‘榭’,偏旁错了。”我愣住:“啊?”他把本子翻到最后一页,指了指:“‘多谢指教’那句,木字旁不是这个。”他声音不高,却跟铃声一样准时,冷冷的,没有多余情绪。
我连连点头:“对对对,我为榭……不对,为谢。”“没事,下次注意。”他说完,把本子递给我,准备绕开。我下意识追两步:“沈同学,你怎么知道我写了‘多谢指教’?
”“你每份作业最后都会写一个客套句。”他顿了顿,“上学期也是。
”我整个人跟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一样僵住,他已经继续往前走了,背影直得像黑板上的竖线。我抱着本子回教室,闺蜜宋语乔从窗边探出头:“迟到还敢大摇大摆?勇士,你的英勇,值得全班鼓掌。
”我把本子摊给她:“你看,他连我写错哪个偏旁都知道。”“他?他谁?”“沈砚舟。
”“哦——”宋语乔拉长语调,“学神啊。他最烦吵闹的人,你小心别被他一眼冻成冰渣。
”我看着本子最后一行那个被圈出来的“榭”,突然想笑:“他刚才还给我上了一堂偏旁部首速成课。”“学神亲授?你这学期稳了。
”宋语乔刚要发挥八卦天赋,班主任抱着花名册进来敲了敲讲台,“安静,宣布座位表。
新学期,按成绩排,互相带动。”教室瞬间安静到能听见笔芯在纸上摩擦的声音。
“第一排靠窗,沈砚舟。旁边,林知夏。”全班哗地一声,我和宋语乔同时“啊”了一下,她扯我袖子:“你要坐学神旁边?我的上帝,我的妈,我的数学及格线。”我抱着书走过去,沈砚舟已经坐好,笔直,看向黑板。我在他旁边坐下,椅子脚磨地发出一点响,他侧头看了我一眼,又收回去。我小心把作业本放好,耳边听见他淡淡一句:“桌面靠里一点,光不够。”我手忙脚乱挪了挪。他把台灯拨到中间,灯光圈住我们两人的桌面,我忽然有点紧张。班主任说完注意事项,开始讲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我努力看黑板,脑子里却回放着“榭”和“谢”的区别,越想越觉得丢人。讲到重点题型时我没跟上,笔停在半空,纸上一大片空白。几秒后,我桌角被轻轻点了一下。“看这儿。”他的声音从侧前方传来。我低头,发现我的草稿纸上,不知何时多了几行清清楚楚的步骤,字很瘦,很干净,像是量过间距——先列等式,再换元,再判别式。他在最后括号里写了个小箭头:先试一遍。我小声说:“谢谢。”他嗯了一声,像回答一道判断题。下课铃一响,教室立刻炸开锅,大家开始换参考书,打水,吹牛。
宋语乔把半包饼干塞我手里:“补糖补糖,跟学神同桌需要脑力。”我拆包装纸,余光看见沈砚舟把我的作业本翻开,眉心蹙了蹙。
我下意识去抢:“别看——”他抬眼:“不是看。”我停住。
他把那一行“多谢指教”用笔轻轻点了一下,接着在旁边写了一个“谢”的写法,偏旁换成言字旁,笔画一笔一画地拆开,像做题一样严谨。写完他停了两秒,又在“榭”的旁边画了棵小树。我忍不住笑:“你这图示很清晰,适合语文老师。”“类比。
”他收起笔,“容易记。”“那我也类比一下。”我拿过来在树边写了个笑脸,“‘榭’在树下休息,‘谢’在言语表达,全懂了。”他盯着那两个字看了下,耳尖像被灯光烤了一下,淡淡说:“也行。”第二节课是化学,我被点名回答方程式,卡在中间。站起来的时候,我看见他无声地把答案写在草稿边角,手指轻轻点了点。
他没看我,但我知道那是在帮我。我照着思路说完,老师点头:“不错,坐吧。
”我坐下时心还跳得快,低声说:“我欠你一次。”“还不上也无所谓。”他看着黑板,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那不行,我做人讲武德。”我把饼干包装袋折成小船,悄悄推到他那边,“先利息。”他看了眼那艘歪七扭八的小船,没动,半晌才说:“船头反了。”我又忍不住笑了。午休,班主任把我叫去办公室,说要我带班宣传栏,写开学寄语。我在纸上胡乱起草,怎么都觉得肉麻。
回教室时沈砚舟不在,他的座位上摊着一本练习册,书脊被翻得很软。我坐下,准备改我那段“寄语”,结果看见我的作业本被挪到台灯下,最后一页的“多谢指教”旁,除了他画的小树,又多了一行更小的字:写字也算题,慢一点,就不容易错。我握笔停了停,慢慢把“谢谢大家新学期一起加油”重写了一遍,刻意放慢。写完抬头,他刚好从门口进来,手里拎着两瓶水。他把其中一瓶放到我手边:“给你。”“谢谢——这回是言字旁那个。
”他“嗯”了一声,像是在心里记了一笔。我忽然想到什么,压低声音问:“你怎么知道我上学期每次作业最后都写客套话?”他目光像被灯光点一下,略微躲开:“路过。”“老路过到我作业本里?”他没接话,转而把台灯又拨近我这边一点:“影子会挡。”“学神,你是不是对所有同桌都这么……细致?”他想了两秒,像在检索一个能被证明的命题:“没有同桌。”“那我算首位?”“算。”我把水拧开,心里莫名轻了许多。外面走廊传来篮球拍地的声音,阳光顺着百叶窗落在两人桌面上,像一条安静的分界线。我把“寄语”写好,忽然又在末尾加了四个字:多谢指教。
写完故意停了停,慢慢在“谢”的言字旁上加了一点,接着又轻轻擦掉。
我侧头看他:“这回合格吗?”他看了很久,像在做一道很难但其实一眼就能做出的题,最后点点头:“合格。”我收起本子,心想,关于“谢”与“榭”的区别,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写错了。至于为什么,他大概不会告诉我——也不必告诉我。
因为我突然有点确定,他并不是真的高冷,他只是把所有的热闹都藏在言字旁里,慢慢换偏旁,慢慢写给我看。2第二天早自习,我端着书本一进教室,就看见自己的座位桌面干干净净,连昨天留下的碎屑都没有,像被人特意擦过。
我狐疑地望向旁边的沈砚舟,他正低头刷题,手里的笔速快到像在写暗号。“你擦的桌子?
”我小声问。他眼睛都没抬:“顺手。”“你是不是有点强迫症啊?”“卫生习惯。
”他说得云淡风轻。我噎了一下,心想他连拒绝别人都能说得像是总结报告。
早读是英语课文朗读,我本来就容易跑神,读到一半卡壳,低声问:“这句什么意思啊?
”沈砚舟把练习册推过来,翻到词汇解释页,指了指:“这个是固定搭配。”我刚想说谢谢,宋语乔从后排戳我:“林知夏,你怎么连英语都敢跟学神请教?不怕他眼神秒杀你?
”我回头做个鬼脸:“他没杀我,他只是纠正我。”“别以为他帮你,你就能飞上枝头。
”宋语乔压低声音坏笑,“不过你们这座位排得,学神冷漠,知夏热闹,活像小太阳碰见冰川。”我正想回嘴,前排的江澈扭头:“林知夏,周五篮球赛你来给我们加油啊。”全班一阵哄笑。我:“……”沈砚舟手里的笔停了一下,敲了敲桌面,像在提醒我继续看书。我收回心神,低声对江澈说:“再说吧。
”第一节课是数学,老师讲函数。黑板上写满一串复杂的公式,我盯了半天,脑子一片浆糊。
抄到一半,笔尖僵住。“不会?”沈砚舟压低声音。我小心翼翼点头。他把草稿纸拉过来,写下第一行步骤,留空一格,又写第二行。最后推到我手边:“你来补。
”我咬着笔帽补上去,写得磕磕绊绊,结果最后一步算错。他眼尾轻轻一挑,没笑我,只是把错的地方圈出来,重新写在旁边。字迹依旧冷静工整,连等号都排得一条直线。
“这样。”他说。“哦。”我一边点头一边心想,学神的字也太禁欲了,像拿尺子量过。
下课铃一响,宋语乔凑过来:“天哪,你们俩简直师生演习。”“别乱说!
”我赶紧捂住她嘴。“你要不要承认,人家学神就是只对你上心。”她眨眼。“你想多了。
”我心虚地把草稿纸折起来,塞进书包最里面。午休时,班主任走进来,宣布要搞“结对子学习”,一个学霸带一个普通同学。
结果全班最想的搭配就是——沈砚舟+林知夏。果然,老师点名:“沈砚舟,林知夏,你们一组。”全班轰动,像看一出校园大戏。我抬头,正好对上沈砚舟的视线,他眼里没什么情绪,只是点了下头,像接受了一个事实。下课后,他开口:“图书馆,晚上六点。”我愣了愣:“啊?干嘛?”“复习。”“这么正式?
我以为结对子就是写写作业。”“效率。”他说完就提书走人,留我一个人在原地抓头发。
宋语乔拖长声音:“你完了,知夏,你被学神的效率魔咒绑架了。”晚上六点,图书馆二楼。
我背着书包推开门,果然看见他已经坐在窗边,桌上摆了一摞参考书,像要攻克全宇宙。
“你来得正好。”他把椅子往旁边挪一点。我坐下,翻开书,不到十分钟就开始打哈欠。
他眉心一皱,递来一包薄荷糖:“含一颗。”“啊?”“提神。”我乖乖含上。
凉意顺着喉咙往下走,我立刻精神不少。学神真是,把人当实验小白鼠。我写题写到一半,手托着腮,慢慢往桌上倒。眼皮打架。正迷迷糊糊时,一阵脚步声靠近,是图书管理员:“谁在这里睡觉?不许打盹!”我猛地坐直,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感觉肩上一沉——一件外套不知何时披上来。“她没睡。”沈砚舟冷声解释,“刚刚在记笔记。”管理员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最终哼了一声走了。我眨巴着眼睛,小声说:“谢谢你。”“你写到哪?”他问,语气依旧平静。“第十五题。
”“那先看第十四题的解法。”他把一张纸推过来。纸上是整整齐齐的提纲,题目分类,解法思路,像是提前准备好的。字迹熟悉——正是他白天批注时的风格。我抬头盯着他,他却低着头继续刷题,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心口忽然微微一热。我想,这个所谓冷淡的学神,大概只是不懂怎么把温柔说出口。3第二天早自习还没开始,我一坐下就看见桌斗里多了一本薄薄的笔记本,牛皮纸封面,右下角用极细的黑笔写着:“函数·导数·压轴题”。
底下还有一行小字:“按错因分类复习”。我抽出来翻了两页,整齐得像格尺量过,左边列题型,右边列“常见坑点”和“替代思路”。
我忍不住回头看他:“你昨晚——”“顺手整理。”他低头背公式,声音淡得像粉笔灰。
“你这叫顺手?这得用双手加一整晚吧。”“睡前。”他说。我愣了两秒,忽然有点想把那句“谢谢”写成二十遍。早读刚开始,班主任拿着一叠表格来回走,宣布结对子检查方式:每周五抽查一组互相提问,提问质量算进平时分。全班哀嚎。
我和沈砚舟对视,他点点头,像接了个附加题。我趴在桌上抄笔记,一边小声嘀咕:“我们要不要分工?你出题,我负责吃宵夜。”“你负责问。”他翻书,“把不懂的地方问出来,效率更高。”“那我很擅长。”我诚恳举手,“我最擅长不懂的地方了。”他看了我一眼,眼神像一条极细的线,轻轻一勾:“我知道。
”上午第三节小测,考的正好是他笔记上的“常见坑点”。我一开卷心就定了半截,照着提纲的思路稳稳写完。交卷出来,宋语乔挤过来:“感觉如何?
”“感觉学神的笔记像开了挂。”我压低声音,“我刚才连判别式都没抖。
”“那你得请人家吃饭。”她坏笑,“不然天理不容。”“中午我去食堂抢两份红烧排骨。
”我认真记在心里。午休时我把餐盘放到他面前:“补充蛋白质,提升大脑算力。”“谢谢。
”他放下笔,真的夹了一块。我想了想,把一张便签推过去:“我决定成立‘错因研究小组’,你是组长,我是宣传。
”他停顿一下:“宣传?”“负责把你的学习方法翻译成‘人话’,发到小组群。”我眨眼,“比如你说‘二次函数顶点式’,我就写‘画个碗’。”他似乎想笑,又忍住,只是把那张便签叠了叠,收进书里。下午下起小雨,细得像雾。最后一节晚自习前停电,整栋楼黑成一块。班主任拿着手电让大家回宿舍,我背着书包跟着人群往外走,走廊里一片脚步声。台阶口有人喊我名字,我回头,沈砚舟站在台阶上,举着一把伞,灯光从值班室门缝里漏出来,映在他眼睛里。“你带伞了吗?”“没有。”我老实承认。
“一起走。”他说,把伞往我这边倾了一点。我往他身边靠,雨点打在伞面上,沙沙的。
操场上黑乎乎的,只有跑道边一串路灯,黄得很温柔。我有点无聊,想找话题:“你每天都这么早睡吗?”“看情况。”“昨晚呢?”“晚一点。”他顿了顿,“笔记写到一半,发现你把‘解的存在性’读成‘解释的存在性’,需要补一页。
”我咳了一声:“那是我给语言学贡献的跨学科新思路。”“跨错科了。”他收伞角,免得雨溅到我肩头。我们一路到女生宿舍门口,他忽然从书包里拿出一支黑色中性笔,递过来:“你的笔昨天没墨了。”“你怎么知道?”“你做第十七题时,笔迹颜色变浅。
”他说得像平静地陈述天气,“会影响字形。”“哦。”我握住那支笔,心口像被雨点轻轻敲了一下,“谢谢。”“明天见。”他转身要走,我叫住他:“等一下。
”他停下。我把伞推回去:“伞你拿着,明天记得还我。”他看了我两秒,像在确认我是不是在开玩笑:“这是我的伞。”“对啊,你拿着,明天就必须来找我。
”我冲他眨眼,“不然我怎么还你?”他低下眼,唇角很淡地动了一下:“好。
”第二天早晨,停电恢复,教室里亮起白得刺眼的灯。我刚坐下,班主任就端着卷子来发小测。等分数发到我手上,角上一个醒目的“89”。我吸气,想起以前这种题我顶多六十多。宋语乔凑过来:“杀疯了啊!”“是‘画个碗’起效了。
”我得意地把卷子塞进书里,刚好看见他那张被摞在最下面。我忍不住瞄了一眼,满分。
他把卷子收好,像收一件很普通的东西。我低声说:“今天中午我换番茄牛腩。
”“你不用请。”“我想请。”我想了想,又问,“老师会不会觉得我突然提高太快,以为我抄你?”“不会。”他看着前方,“你的步骤很慢。
”我被噎笑了一下:“谢谢你肯定我慢。”“慢是好事。”他侧头,“你已经比昨天快了。
”我正想回嘴,班主任点了我的名字,让我把昨晚做的宣传栏开学寄语贴出去。
我去走廊拿胶带,回来的时候看见他在我位置上,正伏在我的卷子上写什么。我停住脚步,悄悄看——他在边角标了两个小圆点,连成一条虚线,旁边写了小字:“这一步可以省一次移项。”我轻轻咳了一声,他抬头。
我说:“你这是批改老师啊。”“优化。”他把笔递给我,“你自己连一遍,看有没有更快的方法。”“遵命,组长。”午休前,年级主任突击检查自习纪律,看到我和他交换卷子,眉头一皱:“沈砚舟,同学之间互改卷要注意,不要造成误会。
”我心里一紧,刚要解释,他已经站起来:“是我教她做题,我在示范。”主任看我,又看他,点点头:“那更要注意方式。”他坐回去,像什么都没发生。我低声说:“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不是麻烦。”他目光落在我的笔尖,“继续。”晚自习第二段,他忽然把一本薄册翻到中间,指给我看:“这页是昨天晚上新增的。”我探头,发现那页边角上有个很小很小的“夏”字,被他写成了结构分析,旁边标注:上偏旁“夂”,下“目”,提醒“抓字形”。那“夏”写得克制又认真,像临帖。
我被那一笔一画悄悄撞了一下,装作随口:“你在练字?”“练。”他顿了顿,“容易记。
”“记什么?”他没答,只把那页折了个角,压在我的书里:“明天考我。”“考你?
”“你问,我答。”“好。”我把那页轻轻抚平,心里却像有人在黑板上写了一行看不见的字,越擦越清楚。晚自习散场,走廊里一阵又一阵的脚步声。我收拾书,忽地想起什么,拿出一张小便签,写了四个字——“多谢指教”,认认真真地写成了言字旁那个。写完我犹豫两秒,又在旁边加了一小句:“画个碗很有用。”我把便签折好,塞进他那本“函数·导数·压轴题”的封底。抬头时,他正把昨晚那把伞推到我桌上:“还你。”“你明天还可以再借。”我笑,“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太阳。”“那就不借。”他难得接了一句玩笑,“太阳不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