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看到白月光头顶的弹幕后苏晴顾砚臣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看到白月光头顶的弹幕后(苏晴顾砚臣)

时间: 2025-09-16 01:56:23 

龙场的八月,太阳把国道旁的白杨叶晒得发蔫,软塌塌地垂着,像被抽走了力气的手掌。

柏油路面被晒得发烫,空气里飘着尘土和野草混合的气息,连风都带着股焦灼的热意。

我坐在长途客车里,帆布行李箱塞在座位底下,金属拉杆蹭过地板的“吱呀”声,在满车厢的喘息里毫不起眼。额角的汗顺着鬓角滑进衣领,洇出一小片深色,连手里攥的农业局录取文件都沾了潮气,纸角卷成波浪,像被水泡过的荷叶边,边缘还留着爷爷临终前攥过的温度。爷爷走的那天,龙场下着小雨,他枯瘦的指节泛着青,紧紧攥着我的手,声音轻得像要被风吹散:“宇澄,去龙场,把猕猴桃种好……别让这片地荒了。”那时候我还不懂,这片藏在黔北群山里的土地,会把我的人生,和另一个姑娘的人生,缠成猕猴桃藤那样紧密的模样,连呼吸都带着彼此的气息,连梦里都是共同的牵挂。客车驶过“距龙场县68km”的路牌,字漆掉了大半,露出底下的水泥底色,像岁月磨掉的记忆碎片。我摸了摸帆布包侧袋,爷爷的《农事笔记》隔着洗得发白的棉布贴在腰侧,扉页“诚信种果,不欺天地”八个字,是他用颤抖的毛笔写下的,墨色已经发暗,却依旧透着股执拗的劲儿,此刻像块温热的烙铁,烫得我心里发紧。爷爷在龙场待了二十年,从青丝到白发,把最好的时光都种在了猕猴桃园里。他常说“龙场的土金贵,每粒种子都得落到实处”,也常跟我讲起当年和老木匠一起建文化园的事,说那老木匠手艺好,能把木头刻出花来,还懂阳明文化,总说“盖园子和种果子一样,根基不实,啥都长不起来”。

那时候我只当是老人的寻常回忆,没曾想,这回忆里藏着我和她的缘分,像猕猴桃的种子,早就在时光里发了芽。“麻烦借过一下。” 清润的女声像刚泡好的菊花茶,带着点北方口音的脆亮,又掺着南方语调的温软,一下子冲散了车厢里的闷热。我慌忙侧身,椅背上的背包带却勾住了对方的帆布包——那帆布包是洗得发白的军绿色,侧面缝着枚吉林大学的徽章,边缘有点磨损,显然用了很久。手忙脚乱解带子时,指尖不小心擦过一片柔软的布料——是米白色的连衣裙,料子轻薄得像层雾,垂坠感极好,顺着她的身形自然勾勒出流畅的曲线。那布料触到我手腕皮肤时,带着丝缕凉意,像刚从井里捞出来的纱布,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栀子香,不是市面上那种甜腻的香精味,是清晨带露的花苞被阳光晒透后,漫出的那点清苦又缠绵的香。我心里猛地一跳,连呼吸都乱了。抬头道歉的瞬间,目光不自觉地顿在她身上。姑娘站在阳光里,周身镀着层毛茸茸的金边,长头发松松挽在脑后,用根简单的木簪固定着,几缕碎发垂在脸颊旁,随着客车颠簸轻轻晃,像蝴蝶扇动翅膀。

她穿的米白色连衣裙是收腰款式,领口是雅致的方领,恰到好处地露出精致的锁骨,而裙摆以上的线条格外动人——那饱满的胸型被轻薄的布料温柔包裹,随着她呼吸时的起伏,像两颗熟透的猕猴桃挂在枝头,饱满得仿佛要撑裂衣料,却又透着股恰到好处的含蓄,不张扬,却足够勾人目光。她的眼睛很亮,是那种藏着星光的亮,笑起来时眼尾会弯成月牙,鼻尖上沾着细密的汗珠,亮晶晶的像颗落在白瓷上的露珠,连睫毛上都沾着细碎的光,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不好意思,勾到你包了。”她先开口,嘴角带着点不自觉的笑意,牙齿很白,像刚剥壳的杏仁。说话时,她微微前倾身子,领口随着动作轻轻往下拉了半分,露出更多白皙的肌肤,连胸前那道若隐若现的沟壑都变得清晰些,看得我喉咙发紧,指尖攥着文件的力道不自觉加重,纸角被捏得发皱。她的气息轻轻拂过我的手腕,带着淡淡的栀子香,像春天里刚绽放的栀子,清冽又缠绵,混着她身上若有若无的少女气息,让我耳根瞬间热了起来,连脖子都烧得发烫。想起大学时暗恋的女生,也是这样一笑就让人慌了神,可眼前这姑娘的美,却更像龙场山上的云雾茶,甜软中带着点勾人的劲儿,连呼吸都变得格外小心翼翼,怕惊扰了这份恰到好处的性感。

看到白月光头顶的弹幕后苏晴顾砚臣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看到白月光头顶的弹幕后(苏晴顾砚臣)

她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车票,指尖轻轻捻着边缘,终点站印着“龙场县”,日期是“2012年8月28日”——跟我的报到日期一模一样。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像猕猴桃藤总会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我们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遇见那个注定要遇见的人,连时间都掐得刚刚好,连车票上的褶皱都像是特意安排的巧合。

客车突然遇到颠簸,她下意识扶住前排座椅,手肘微微抬起,连衣裙的收腰设计瞬间将她的腰线勾勒得愈发纤细,而胸前的饱满则显得更加突出,形成极具反差的曲线美,看得我心跳漏了半拍,赶紧移开目光,假装看窗外飞逝的风景,却忍不住用余光偷偷描摹她的轮廓。“你也是去龙场报到?”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有点发飘,像被风吹得晃。其实我想问“你也关注文化园的事”,想问“你是不是也认识那个老木匠”,可话到嘴边,又觉得太唐突,只能攥着手里的文件,指尖都在发烫,连掌心都渗出了细汗。

“嗯,县政府办的选调。”她在我邻座坐下,动作很轻,怕碰到我的行李。

裙摆随着动作向上提了提,露出一截白皙的小腿,脚踝上系着根细银链,链坠是片小小的银杏叶,随着客车的晃动轻轻晃,发出细碎的声响,像风吹过猕猴桃叶的轻响,又像心跳漏拍的节奏。她坐下时,后背轻轻靠在椅背上,连衣裙的布料顺势贴在身上,将她后背的曲线和胸前的饱满都衬得愈发清晰,我甚至能看到布料上因胸型撑起的细微纹路,像涟漪般轻轻扩散,看得我心猿意马,连呼吸都变得刻意放缓,怕惊扰了这份安静的性感。她的帆布包放在腿上,包口没拉严,露出半张折叠的表格——“阳明文化园二期工程预算表”,表格边缘被反复翻动得发毛,下面“2011年6月停工”的标注用红笔圈了出来,像根细针,扎得我心里发疼,却又莫名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近了,像两颗在黑暗里寻找同伴的星,终于看到了彼此的光。“我叫林宇澄,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去农业局做猕猴桃产业的工作。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文件,纸角已经软了,指尖在“龙场县贵C猕猴桃产业改良项目”几个字上顿了顿,“农业局的前辈说,今年重点做品种改良和推广,还说等忙完秋招,会组织去文化园参观——听说文化园里有个猕园研学区,种的都是龙场本地的贵C猕猴桃,当年还是我爷爷他们那批人牵头建的。”我特意提了猕猴桃和文化园,眼睛盯着她的反应,像个等待评判的孩子,盼着能从她眼里看到共鸣,盼着这偶然的遇见,能变成长久的同行。

“刘梦琪。”她伸出手,指尖微凉,像刚从溪水里捞出来的鹅卵石,指腹带着点薄茧,是常年握笔留下的痕迹。我轻轻握住,只碰了一下就松开,却觉得那点凉意顺着指尖钻进了心里,连心跳都漏了半拍,像被风吹动的猕猴桃叶,止不住地颤。“吉林大学历史系的,研究阳明文化的。”她笑着说,眼里闪着光,像盛满了星星,“我本科论文写的就是‘龙场心学与猕猴桃产业的联动开发’,本来都跟湖南老家的博物馆签了约,结果看到龙场的选调计划里写着‘负责阳明文化园与农业产业联动项目’,当即就改了志愿——我总觉得,这里能让我的论文落地,也能遇到懂我的人。”我愣了愣,突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像有温热的液体要涌出来。原来真的有人,会和我一样,把龙场的猕猴桃、阳明文化,当成心里最珍贵的执念;原来真的有人,会因为同一个梦想,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同一片土地,像两颗猕猴桃种子,落在了同一块沃土上,等着一起发芽、一起生长。我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文件,却在抬头时,看到她正盯着我帆布包侧袋露出来的《农事笔记》,眼里满是好奇。“这是你爷爷的笔记?

”她指着包侧袋,声音里带着点期待,“我爷爷也有本类似的,记的都是文化园建设的事,还有他做木刻的心得,里面还夹着老照片呢。”我心里一动,赶紧把《农事笔记》掏出来,小心地翻开——封面是用牛皮纸包的,边缘已经磨破,里面夹着不少干枯的猕猴桃叶,还有几张泛黄的老照片。我翻到夹着银杏叶书签的一页,上面是张黑白照片:穿灰色褂子的爷爷正和一个穿蓝色工装的老木匠蹲在猕猴桃园里,手里举着张图纸,背景是“平滩村合作社”的木牌,日期标注着“2009.8.15”。

“你看,这是我爷爷林建国,以前是驻村书记,这旁边的,会不会是你爷爷?

”刘梦琪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星星落进了眼里,她凑过来看照片,发丝轻轻扫过我的手背,像羽毛拂过心尖,带着淡淡的栀子香。她的呼吸很轻,落在照片上,像要把旧时光吹醒。

“是!这就是我爷爷!”她的声音带着点颤抖,又满是惊喜,手指轻轻碰了碰照片上老木匠的脸,“他以前在工地上,大家都叫他‘刘木匠’,说他刻的猕猴桃比真的还像!没想到咱们爷爷还认识,这也太有缘了,像爷爷们早就替咱们牵好了线,就等咱们在龙场遇见。”客车突然减速,广播里传来司机的声音:“前面到服务区了,停二十分钟,要下车的抓紧时间!

”车厢里瞬间热闹起来,乘客们纷纷起身,带着旅途的疲惫和对目的地的期待。

刘梦琪也起身,拿起帆布包准备去买水,我看着她的背影,米白色连衣裙在人群里像朵移动的云,连风都跟着温柔起来,连周围的嘈杂都变成了模糊的背景音。我掏出爷爷的笔记,手指轻轻拂过照片上两个老人的笑脸,突然觉得,这片土地上的缘分,从来都不是偶然。

是爷爷们用二十年的情谊,用共同的坚守,铺就了我和她相遇的路;是龙场的猕猴桃,是阳明文化,是这片土地的真诚,让我们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了那个能懂彼此的人。

她回来时,手里拎着两瓶冰镇矿泉水,瓶身凝着水珠,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

她递过来一瓶,指尖碰到我的指腹时,带着点凉意,却让我心里瞬间热了起来,像喝了口刚酿好的猕猴桃酒,甜得发暖。“刚听司机跟小卖部老板说,还有半小时就到龙场了。”她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像个即将抵达目的地的孩子,“你刚才说农业局会组织去文化园参观,到时候能不能叫上我?

我想看看我爷爷当年做的那些石雕,还有研学区的猕猴桃种得怎么样——说不定还能找到爷爷们当年亲手种的猕猴桃树,听说那种老果树结的果子,比别的都甜。”“没问题,到时候我跟前辈说一声,咱们一起去。

”我接过水,猛灌了两口,冰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才压下心里的躁动。

阳光透过车窗落在她的侧脸,睫毛在眼睑下投下小小的阴影,像幅温柔的水墨画,连她鬓角沾着的碎发,都像是被精心安排的点缀。我突然觉得,龙场的八月,因为有了她,连热风都变得清凉,连漫长的旅途都变得值得。 客车重新启动,往龙场县城驶去。

刘梦琪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阳光落在她的脸上,像镀了层金边。我偷偷看她,看她长长的睫毛,看她微微上扬的嘴角,看她手里轻轻攥着的帆布包带,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连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栀子香。她突然睁开眼,正好对上我的目光,我慌忙移开视线,假装看窗外的风景,耳根却热得发烫,像被阳光晒透的猕猴桃。“你爷爷种猕猴桃的时候,是不是也常说‘知行合一’?

”她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怕打扰了这宁静的时光,“我爷爷总说,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跟种果子的道理一样,光说不练假把式,得脚踩泥地才知道甜不甜。” 我心里一动,掏出爷爷的《农事笔记》递给她:“我爷爷没读过多少书,却总说‘种果子得对得起土地,对得起良心,光说不练假把式,得脚踩泥地才知道甜不甜’。”她接过笔记,认真地翻着,手指轻轻拂过爷爷的字迹,像在触摸一段珍贵的时光。阳光透过书页,把她的侧脸照得透亮,连她眼里的温柔,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才是最鲜活的‘知行合一’啊!”她抬头笑了,眼里闪着光,像盛满了星星,“我论文里堆了一堆理论,倒不如你爷爷这句话实在。

”她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快速翻到空白页,用铅笔勾勒出一株猕猴桃苗的速写,笔触轻快,像她的人一样灵动。“这个送你,算交换‘知行合一’的证据。

”她把速写递过来,脸上带着点羞涩,耳朵微微泛红,“我爷爷说,好东西要跟懂的人分享,这猕猴桃苗,就当咱们在龙场相遇的纪念。”我接过速写,指尖轻轻拂过纸上的线条,能感受到她的用心,感受到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速写的右下角写着行小字:“2012.8 于龙场途中,盼根植土壤,盼真相大白”,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阳明山轮廓,像个小小的约定,藏着我们共同的期待。

我把速写小心翼翼地夹进爷爷的笔记里,心里暖暖的,像揣了个小暖炉,连旅途的疲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客车驶进龙场县城时,刘梦琪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风景,眼里满是感慨。街角的“知行合一”牌坊在夕阳下泛着红光,旁边的老槐树郁郁葱葱,像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故事。“爷爷当年就是在这里雕刻的牌坊,他说‘知行合一’就是要脚踩泥土,实实在在做事,不能耍小聪明。”她转头看我,眼里闪着光,像在跟我分享最珍贵的秘密,“林宇澄,以后在龙场,咱们就是朋友了,要是遇到什么事,都可以互相照应,要是你想了解文化园的事,我也可以帮你查资料。

”“不止是朋友。”我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声音里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坚定,“我想和你一起,把爷爷们没完成的事做好,把猕猴桃种好,把文化园的事查清楚,把龙场的故事,写得更精彩。我想和你一起,让更多人知道龙场的猕猴桃,知道龙场的阳明文化,知道这片土地上的坚守和热爱。”汽车站到了,客车缓缓停下,车厢里的乘客们纷纷拎起行李,准备开启新的生活。我抢先拎起刘梦琪的帆布包,包带有点沉,里面装着她的书和资料,还有爷爷的日记,像装着满满的期待和梦想。

她笑着说“谢谢”,眼里也带着点不舍,像刚遇到个合拍的伙伴,就要暂时分开,连语气里都带着点留恋。“以后在龙场就是同事了,多联系。”她伸出手,指尖带着点羞涩,像怕被拒绝,又像充满了期待。我握住她的手,这次没敢马上松开,想多感受一会儿这份温暖,想把这份相遇的美好,多留一会儿在指尖。她的手很软,掌心带着点薄茧,是常年握笔和翻书留下的痕迹,却格外让人安心,像握住了龙场初秋里,最珍贵的一缕阳光。她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是她的联系方式,字迹娟秀,像她的人一样温柔,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猕猴桃,旁边写着“盼常联系,盼共探猕园”。

我把纸条小心翼翼地塞进钱包,跟爷爷的照片放在一起,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连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栀子香,连呼吸都变得格外顺畅。 刘梦琪转身走向马路对面,米白色的连衣裙在夕阳下格外显眼,像朵盛开的栀子花,在人群里绽放着自己的光芒。

我站在原地挥手,看着她的身影穿过马路,看着她钻进出租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