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遭遇恐怖高温,我劝父母去祭祖啊(赵秀兰林晓)推荐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端午遭遇恐怖高温,我劝父母去祭祖啊(赵秀兰林晓)
第一章:高温警报下的祭祖计划下午四点半,林晓走出写字楼的瞬间,像是被扔进了一口烧得滚烫的大铁锅。空气里的热浪裹着汽车尾气的味道扑面而来,刚洗过的头发不到五分钟就黏在了后颈上,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滴在锁骨处的皮肤立刻带来一阵刺痒。她抬手扯了扯贴在背上的衬衫,布料已经被汗水浸得发潮,紧紧裹着后背,每走一步都觉得像是背着块湿抹布。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气象台推送的高温红色预警,屏幕上鲜红的字体格外刺眼:“今日 16 时,本市市区气温已达 42.3℃,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预计未来三天高温天气持续,最高气温可达 44℃,请市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林晓皱着眉把手机塞回口袋,心里的烦躁又多了几分。这鬼天气已经持续一周了,每天出门都像是在 “渡劫”,她甚至听说隔壁小区有位老人早上出门买个菜,回来就中暑晕倒,送医院抢救了半天才缓过来。走到公交站,站台上挤满了等车的人,大家都耷拉着脑袋,手里的扇子机械地扇着,却扇不出一丝凉风。广告牌上的空调广告此刻显得格外讽刺,林晓盯着画面里穿着薄外套的模特,忍不住叹了口气。等了快二十分钟,公交车才慢悠悠地开过来,车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汗味和冷气的怪异味道涌了出来,林晓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人群挤了上去。车厢里人满为患,她被夹在两个陌生人中间,胳膊肘抵着前面人的背包,后背贴着后面人的衬衫,每一次刹车和起步都要跟着晃悠。
窗外的柏油路被太阳晒得泛着油光,远处的建筑像是被蒙上了一层模糊的光晕,连路边的梧桐树都蔫蔫的,叶子打卷,没了往日的生机。林晓看着窗外缓缓倒退的街景,心里只盼着能快点到家,冲进空调房里好好凉快一下。四十多分钟后,公交车终于到站。
林晓挤出车厢,快步往家所在的小区走去。小区里的石板路被晒得发烫,她穿着凉鞋的脚底板都能感觉到阵阵灼热。楼道里没有空调,更是闷热得像个蒸笼,她爬三楼的功夫,已经喘得不行,掏钥匙开门的时候,手指都在微微出汗。“咔嗒” 一声,门开了,一股熟悉的饭菜香混合着淡淡的艾草味扑面而来。林晓松了口气,正要喊 “爸妈”,的茶几上摆着不少东西 —— 几捆用红绳扎好的艾草、一沓黄纸、还有几个没包好的粽子,旁边的塑料袋里装着水果和点心,显然是准备祭祖用的。“回来了?快洗手,饭马上就好。
” 厨房传来母亲赵秀兰的声音,林晓换好鞋,走到厨房门口,看到母亲正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额头上满是汗珠,脸颊也被热气熏得通红。
厨房的窗户开着,可吹进来的风都是热的,抽油烟机嗡嗡地转着,却挡不住灶台散发出的热气。“妈,您怎么不开空调啊?厨房里这么热。” 林晓走过去,伸手想帮母亲擦汗,却被母亲躲开了。“开什么空调,做饭一会儿就好,费那电干啥。
” 赵秀兰摆摆手,把炒好的青菜盛进盘子里,“你爸在阳台呢,说要把那黄纸叠成元宝,你去看看他,让他别在阳台待太久,太阳还没下山呢,阳台上晒得很。”林晓应了一声,转身走向阳台。阳台的推拉门开着,父亲林建国正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黄纸,熟练地叠着元宝。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短袖,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滴,他却像是没感觉到一样,眼神专注地盯着手里的黄纸,动作一丝不苟。“爸,您怎么不在客厅叠啊?阳台多热。” 林晓走过去,拿起旁边的蒲扇,给父亲扇了起来。林建国抬头看了她一眼,手里的动作没停:“客厅里亮堂不如阳台,我这老眼昏花的,在阳台叠能看清楚点。再说了,这些东西得在通风的地方弄,不然一股子纸味。” 他顿了顿,指了指茶几上的东西,“我和你妈商量好了,明天一早就去乡下老家祭祖,你明天也别上班了,跟我们一起去。”林晓扇扇子的手顿住了,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明天去祭祖?爸,您没看天气预报吗?
明天最高气温都要 44℃了,气象台都发红色预警了,让尽量别出门。
乡下那边连个遮阳的地方都少,您和我妈年纪都大了,万一中暑了怎么办?
”“什么红色预警,那都是吓唬人的。” 林建国放下手里的黄纸,拿起另一张,“祭祖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每年端午都得去,哪能因为天热就不去了?再说了,我和你妈身体好着呢,哪那么容易中暑。”“怎么是吓唬人呢?” 林晓急了,“我今天上班的时候还听说,有个老人就是因为高温天出去,结果中暑晕倒了,差点就没抢救过来。您和我妈都快六十了,身体哪有那么好?乡下离市区那么远,开车都得两个多小时,路上要是出点事,可怎么办?”“能出什么事?
” 林建国的脸色沉了下来,语气也严肃了不少,“我们走了几十年的路,还能出什么事?
先人在那边等着呢,我们要是不去,就是不孝。再说了,我早就跟你乡下的二叔说好了,让他帮忙打扫一下祖坟,我们明天过去直接祭拜就行,能耽误多久?
”“可天气实在太热了啊!” 林晓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就算去,也不用非得明天吧?
等过两天天气凉快了再去不行吗?先人也不会怪我们的。”“不行!” 林建国猛地站起来,手里的黄纸掉在了地上,“祭祖这种事,讲究的就是个诚心,哪能随便改日子?
明天就是端午,是祭祖的好日子,错过了这个日子,再去还有什么意义?你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传统?”林晓看着父亲激动的样子,心里又急又委屈。
她不是不尊重传统,只是担心父母的身体。父亲的血压一直不太稳定,母亲有风湿,高温天对他们来说本来就很危险,更别说还要长途跋涉去乡下祭祖了。“爸,我不是不尊重传统,我是担心您和我妈的身体啊!” 林晓的声音软了下来,带着一丝恳求,“您看您,在阳台待这么一会儿,后背都湿透了,明天那么热,在外面待久了,肯定会中暑的。咱们等天气凉快了再去,一样是诚心啊。”“你懂什么!
” 林建国的语气更重了,“我小时候,你爷爷不管刮风下雨,每年端午都会去祭祖,从来没落下过一次。现在我老了,难道还能因为天热就不去了?那我怎么对得起你爷爷,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这时,赵秀兰端着饭菜从厨房走出来,看到父女俩争执的样子,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有话好好说,别吵了。晓晓也是担心我们,你也别这么激动。
” 她把饭菜放在餐桌上,走到林建国身边,捡起地上的黄纸,“老林,晓晓说得也有道理,明天天气确实热,要不咱们再商量商量?”“商量什么?” 林建国瞪了她一眼,“这事没什么好商量的,明天必须去!我已经把祭品都准备好了,艾草是今天早上特意去早市买的,新鲜得很,粽子也是你亲手包的,还有那些水果点心,都是你精挑细选的,难道都白费了?”赵秀兰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她看着茶几上的祭品,眼神里满是犹豫。她确实担心高温天外出的安全,可丈夫说得也对,这些祭品都是她和丈夫精心准备的,要是不去,确实可惜,而且祭祖的规矩,她也不想打破。
林晓看着母亲为难的样子,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她知道母亲一向听父亲的话,在祭祖这件事上,母亲和父亲的立场是一致的。
可她真的无法眼睁睁看着父母在 44℃的高温天出去冒险。“妈,您也知道,去年夏天您就因为中暑住过院,医生说您不能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待着。明天那么热,您要是再中暑,怎么办啊?” 林晓走到母亲身边,拉着母亲的手,“咱们真的不用急着明天去,等过两天降温了,咱们再去,到时候咱们多准备点祭品,好好祭拜先人,这样不是更好吗?”赵秀兰看着女儿担忧的眼神,心里一阵感动,可还是摇了摇头:“晓晓,妈知道你担心我,可祭祖这事,真的不能随便改日子。
你爷爷以前常说,端午祭祖是为了让先人保佑咱们一家平安,要是咱们不去,先人该不高兴了。” 她顿了顿,叹了口气,“再说了,我和你爸都这么大年纪了,也不知道还能去祭拜几年,能多去一次,就多去一次。”林晓听着母亲的话,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她知道父母是真心重视祭祖,可她真的无法接受父母拿自己的身体冒险。
她看着茶几上的祭品,又看了看父母坚定的眼神,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又闷又难受。“爸,妈,你们就听我一次劝,好不好?” 林晓的声音带着哭腔,“明天真的不能去,太危险了。要是你们出点什么事,我该怎么办啊?
”林建国看着女儿泛红的眼眶,心里也软了一下,可一想到祭祖的事,语气还是坚定:“晓晓,别哭,爸知道你担心我们。可祭祖的事,不能改。这样,明天我们早点出发,趁早上凉快,祭拜完了就赶紧回来,不在乡下停留,这样总行了吧?
”“早上也不凉快啊!” 林晓擦了擦眼泪,“气象台说明天早上最低气温都有 32℃,等到了乡下,太阳一出来,气温就该升上去了,还是很危险。”“行了,别说了!
” 林建国打断她的话,语气又变得严肃起来,“这事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出发,你要是不想去,就留在家里,我和你妈去。” 说完,他拿起茶几上的黄纸,转身又坐回阳台的小凳子上,继续叠元宝,不再理会林晓。赵秀兰看着女儿委屈的样子,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晓晓,别跟你爸置气,他也是为了咱们家好。
明天我们会注意安全的,你放心吧。” 说完,她转身走进厨房,去端剩下的饭菜。
林晓站在原地,看着父亲的背影和母亲忙碌的身影,心里又急又无奈。她知道父亲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很难改变。可她真的不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在高温天出去冒险。
她走到沙发边坐下,拿起手机,翻看着天气预报和高温防暑的文章,心里却乱得像一团麻。
晚饭的时候,气氛格外沉闷。林建国自顾自地吃饭,偶尔夹一筷子菜,却不说话。
赵秀兰一边给林晓夹菜,一边劝她多吃点,可林晓根本没胃口,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心里全是担心。“晓晓,明天早上六点就出发,你早点睡,别迟到了。” 吃完饭后,林建国放下碗,说了一句,就转身回了卧室。林晓看着父亲的背影,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她知道,父亲已经下定决心了,再劝也没用。可她真的放心不下,一想到父母要在 44℃的高温天去乡下祭祖,她的心就揪得疼。晚上,林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路灯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墙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影。
里一遍遍想着明天可能会发生的事 —— 父母中暑晕倒、路上遇到意外…… 越想越害怕,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她拿起手机,给闺蜜发消息,诉说自己的烦恼。
闺蜜劝她别太担心,不行就跟父母一起去,多照顾他们,再准备点防暑药品。林晓想了想,觉得闺蜜说得有道理。既然劝不动父母,那她就只能跟他们一起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她放下手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跟父母一起去,提前准备好防暑药品和冰水,路上多关注父母的状态,争取早点祭拜完,早点回来。她希望明天一切顺利,父母能平平安安的,也希望自己能理解父母对传统的坚守,不再和他们争执。
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屋子里的空调嗡嗡地转着,可林晓却还是觉得心里燥热。她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明天天气能凉快一点,希望父母能平安无事。
第二章:折中方案的艰难协商凌晨五点半,窗外的天刚泛起鱼肚白,林晓就被客厅里的动静吵醒了。她揉着惺忪的睡眼坐起身,摸过手机一看,屏幕上显示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 31℃,比昨天预报的最低温还高了 1℃。
一股焦虑瞬间涌上心头,她顾不上穿拖鞋,光着脚就往客厅跑。客厅里,林建国正弯腰把装着祭品的红色布袋往门口的行李箱里塞,赵秀兰则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两件薄外套,反复叠了又展。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能清晰看到他们鬓角的汗珠 —— 即便开着空调,忙碌带来的燥热也让他们止不住出汗。
“爸!妈!你们怎么起这么早?” 林晓快步走过去,一把按住父亲正在塞东西的手,“这才五点多,太阳还没出来呢,急什么?”林建国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早点出发能赶在太阳烈起来之前到老家,路上也不堵车。
你赶紧去洗漱,十分钟后咱们就走。”“不行!” 林晓咬着唇,把行李箱的拉链重新拉开,伸手就要把里面的祭品拿出来,“昨天跟你们说的话你们怎么就不听呢?
现在室外都 31℃了,等咱们到乡下,太阳一出来,温度肯定突破四十度,你们身体怎么扛得住?”“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犟!” 林建国的脸色沉了下来,伸手把林晓的手推开,“祭品都收拾好了,二叔还在老家等着呢,哪能说不去就不去?
” 他说着,又把林晓拿出来的艾草捆塞回箱子里,红绳在晨光下晃得人眼晕。
赵秀兰站在一旁,看着父女俩剑拔弩张的样子,轻轻叹了口气,走过来拉了拉林晓的胳膊:“晓晓,别跟你爸吵了,我们都跟你二叔说好了,要是不去,多让人家失望啊。再说,我们都带了藿香正气水,不会有事的。” 她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盒药,晃了晃。林晓看着母亲手里那盒小小的藿香正气水,又看了看父亲坚决的眼神,心里又急又委屈。她知道父母重情义,可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啊。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走到沙发边坐下,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爸,妈,你们先坐下来,咱们好好聊聊,行吗?”林建国皱了皱眉,犹豫了一下,还是拉着赵秀兰坐了下来。客厅里的空调凉风习习,可三人之间的气氛却依旧紧绷。“爸,我知道您重视祭祖,也知道您不想打破老规矩。
” 林晓看着父亲的眼睛,语气放软了不少,“可您有没有想过,要是您和我妈在祭祖的路上中暑了,或者在乡下出了什么事,先人们看到了,难道会开心吗?
他们肯定更希望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啊。”林建国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被林晓打断了:“我不是不让你们去祭祖,我只是觉得,没必要非得赶在今天这个高温天去。咱们可以等过两天,气象台说明天之后温度会降一点,到时候咱们再去,既能好好祭拜先人,也能保证你们的安全,这不两全其美吗?”“等两天?
” 林建国哼了一声,“端午祭祖,讲究的就是当天去,过了端午再去,还有什么意义?
你爷爷当年要是像你这么想,早就把祭祖的规矩丢了。” 他说着,眼神里多了几分失望,“我还以为你长大了,能懂这些道理,没想到你还是这么不懂事。”林晓的眼眶瞬间红了,她咬着唇,强忍着眼泪:“我不是不懂事,我只是担心你们。爸,您去年冬天才因为高血压住过院,医生说您不能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待着;妈有风湿,一热就容易关节疼,你们怎么就不为自己想想呢?”赵秀兰看着女儿泛红的眼眶,心里也不好受。她伸手握住林晓的手,掌心的温度带着一丝汗湿的黏腻:“晓晓,妈知道你心疼我们,可祭祖这事儿,对我们来说不一样。你小时候,每次端午,你爷爷都会带着我们去乡下,一路上给你讲你太爷爷的故事,那时候你多开心啊。
现在你爷爷不在了,我们要是再不坚持,这规矩就真的断了。
”林晓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祭祖的场景,心里一阵酸涩。那时候的端午没有这么热,爷爷会牵着她的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边的稻田绿油油的,风里带着稻花香。
可现在不一样了,极端高温天气下,一切都变得危险起来。“妈,我记得小时候的事,也记得爷爷对祭祖的重视。” 林晓的声音带着哽咽,“可爷爷也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身体垮了,还怎么传承规矩啊?咱们可以换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