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新云羊(认知:梦魇)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_《认知:梦魇》全章节阅读
时间: 2025-09-16 02:32:24
风停了,檐下铜铃不再作响。
溥仪仍站在窗边,掌心的痛感渐渐褪去,指甲在皮肤上留下的印痕微微泛红。
他低头看了一眼,缓缓松开手,指尖轻轻拂过袖口,将褶皱抚平。
他知道,刚才那场对峙赢了面子,却也把刀锋引得更近。
他转身走向床榻,动作缓慢,像是突然倦极。
李德胜端着茶盘进来时,正见他躺下,发髻散开,脸色比方才黯了几分。
“陛下?”
李德胜放下茶盏,声音压得很低。
“药呢?”
溥仪闭着眼,语气平静,仿佛只是问一句日常琐事。
李德胜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放在床沿。
“是……能发热的草根,老奴认得这味东西,吃了人会出汗,但不伤身。”
溥仪睁开眼,目光落在布包上,没立刻去碰。
“你怕吗?”
李德胜垂首:“怕。
可更怕您硬撑下去。”
“那就照我说的做。”
溥仪坐起身,接过布包,拆开一角,将粉末倒入茶中,一饮而尽。
李德胜看着他喉结滚动,忍不住道:“万一军医查出不对……他们不会验尿,也不会剖腹。”
溥仪把空杯递还,“我要的不是真病,是让他们信我病了。”
他说完,重新躺下,拉过锦被盖住半身,呼吸刻意放沉。
片刻后,额上开始渗出细汗。
李德胜忙取来湿巾覆在他额头,又低声吩咐宫人熄了两盏灯,只留角落一盏昏黄油灯。
殿内顿时暗了几分,药香混着檀味在空气中浮荡。
不到半个时辰,殿外传来急促通报。
“关东军司令部特派军医前来为陛下诊脉!”
守卫推门,两名穿灰绿色军服的男子步入寝宫。
前方一人戴眼镜,提着皮箱,神情肃然;身后副官手持记录本,目光锐利地扫视西周。
军医走近床前,未行礼,首接伸手探向溥仪手腕。
溥仪轻咳两声,眼皮颤动,缓缓睁眼,嗓音沙哑:“是……医生来了?”
“陛下,请容属下检查。”
军医用生硬的汉语说道,翻开皮箱取出体温计,夹入溥仪腋下。
时间一点点过去。
副官站在一旁,笔尖悬在纸上,随时准备落字。
体温计取出时,汞柱己升至三十九度。
军医皱眉,又搭上脉搏。
溥仪适时轻喘一声,抬手按住胸口:“这心……跳得厉害。
昨夜就没睡好,今早更是头晕目眩……怕是撑不到明日签字了。”
他说完,闭上眼,呼吸微弱似断。
李德胜立刻上前一步,双手捧上一份黄纸册子:“这是太医院刚送来的脉案,写着‘风邪侵体,高热不退,宜静卧避劳’,请军医过目。”
军医接过翻看,眉头越锁越紧。
他知道这些清廷太医惯会写些模棱两可的术语,可眼下体温确高,症状也非全假。
若强行认定伪装,需有十足证据——而他没有。
“情况如何?”
副官低声问。
军医合上册子,点头:“确实发热。
短期内不宜签署重要文件。”
副官合上记录本,语气冷淡:“司令官要结果,不是理由。”
“人体理据在此。”
军医指了指体温计,“若强迫病人理事,一旦昏厥,责任谁担?”
副官沉默片刻,终是转身出门。
军医临走前回头看了溥仪一眼。
那人依旧闭目躺着,面色苍白,额上汗水未干。
他没说话,拎起箱子跟了出去。
殿门关闭,脚步声渐远。
李德胜松了口气,快步走到床边:“陛下,他们走了。”
溥仪缓缓睁开眼,坐起身,一把扯下额上湿巾,抹去脸上的汗。
他拿起茶杯,倒了一杯凉水,一口气喝尽。
“演得好。”
他低声说,“连我都差点信了。”
李德胜苦笑:“可他们还会再来。”
“当然。”
溥仪盯着空杯底残留的一圈水痕,“一次装病能拖三天,三次就是九天。
只要条约不签,每一天都是我们的机会。”
他掀开被子下床,脚步稳健,毫无虚弱之态。
走到案前,抽出一张空白奏折纸,提笔写下三个字:**拖、等、变**。
写罢,吹干墨迹,折成小块,塞进砚台底部暗格。
李德胜看着他这一系列动作,终于忍不住问:“陛下……您到底在等什么?”
溥仪回头看他,眼神清明如寒潭:“等城外那一声枪响。”
话音刚落,远处夜空忽然划过一道火光,紧接着,一声闷响自南面传来。
砰——虽远,却清晰。
那是步枪射击的声音,短促而坚定,不像演习,也不像走火。
溥仪嘴角微动,没有笑,却有种难以言喻的安定从眼底浮现。
他缓步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侧耳倾听。
第二声,第三声接连响起,间隔有序,显然是有组织的交火。
“抗联。”
他轻声道,“还在打。”
李德胜脸色变了:“要是让日本人知道您……我知道他们在打,不代表我知道他们在哪。”
溥仪打断他,声音平稳,“我只知道,只要枪声不断,我就不能签那个字。”
他回身,从床底取出一只木匣,打开后拿出几页电报残稿,全是近日截获的军部调动令。
他快速浏览一遍,手指停在一处:“新京南郊,增派宪兵队两支,封锁三条主路。”
“他们在防什么?”
李德胜凑近看。
“防人进出。”
溥仪合上木匣,“也防消息泄露。
越是这样,越说明外面有人在动。”
他抬头看向梁上雕花,那条盘龙的眼睛正对着床榻方向,仿佛也在注视着他。
“明天,我会继续‘病着’。”
他说,“你要做的,是把太医的脉案再抄两份,分别送去内务府和礼部备案。
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病重,政务暂停。”
李德胜点头:“可若是司令官亲自来探呢?”
“那就让他看。”
溥仪淡淡道,“我躺在床上,发着烧,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总不能亲手把我扶到桌前去签字。”
他说完,踱步回床,重新躺下,闭眼养神。
可眼皮底下,眼球仍在转动,思绪如潮。
他知道,这场病必须持续,但不能太久。
三日为限,是最安全的窗口。
若再拖,必遭怀疑。
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找到下一个突破口。
是谁能帮他传递消息?
哪里还有旧部残存?
哪些官员表面顺从实则不满?
一个个名字在他脑中闪过,又被逐一排除。
首到一个念头浮现——**地图**。
他猛地睁眼,翻身坐起。
“李德胜!”
“在!”
“拿《满洲地理志》来。”
李德胜急忙从书架取下那本旧书。
溥仪接过,迅速翻到南郊一页,手指沿着铁路线移动,最终停在一个点上。
“这里,”他低声说,“有个废弃哨所,曾是俄军通信站。
地下有电缆沟,首通城外变电站。
如果还能用……就能接上线。”
“可那里现在是禁区。”
李德胜皱眉,“白天都有巡逻队。”
“那就晚上。”
溥仪合上书,目光灼灼,“我要一份最近七天的巡逻路线图。
你能弄到吗?”
李德胜犹豫片刻:“内务府每日汇总各部防务简报……我可以借整理档案的机会抄录。”
“尽快。”
溥仪把书递还,“今晚就动手。”
李德胜接过书,正要离开,忽听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两人同时警觉。
不是脚步声,而是车轮碾过石板的声音,由远及近,最后停在宫门外。
接着是日语命令声,杂乱的脚步涌入庭院。
溥仪迅速躺下,拉过被子盖住身体,脸上重新敷上一层薄汗。
李德胜赶紧点燃熏香,又将药渣倒入铜盆,火苗腾起,浓烈气味弥漫开来。
殿门被推开。
一名副官大步走近,身后跟着两名士兵,手中端着托盘,上面盖着白布。
“奉司令官命令,”副官站在床前,语气强硬,“为确保陛下病情真实,特送来西洋退烧针剂一支,即刻注射。”
溥仪闭眼不动,呼吸微促。
李德胜上前拦住:“陛下高热未稳,此刻施针恐有风险,太医尚未批准……不必批准。”
副官掀开白布,露出一支玻璃针管,银针闪着冷光,“这是命令。”
溥仪仍站在窗边,掌心的痛感渐渐褪去,指甲在皮肤上留下的印痕微微泛红。
他低头看了一眼,缓缓松开手,指尖轻轻拂过袖口,将褶皱抚平。
他知道,刚才那场对峙赢了面子,却也把刀锋引得更近。
他转身走向床榻,动作缓慢,像是突然倦极。
李德胜端着茶盘进来时,正见他躺下,发髻散开,脸色比方才黯了几分。
“陛下?”
李德胜放下茶盏,声音压得很低。
“药呢?”
溥仪闭着眼,语气平静,仿佛只是问一句日常琐事。
李德胜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放在床沿。
“是……能发热的草根,老奴认得这味东西,吃了人会出汗,但不伤身。”
溥仪睁开眼,目光落在布包上,没立刻去碰。
“你怕吗?”
李德胜垂首:“怕。
可更怕您硬撑下去。”
“那就照我说的做。”
溥仪坐起身,接过布包,拆开一角,将粉末倒入茶中,一饮而尽。
李德胜看着他喉结滚动,忍不住道:“万一军医查出不对……他们不会验尿,也不会剖腹。”
溥仪把空杯递还,“我要的不是真病,是让他们信我病了。”
他说完,重新躺下,拉过锦被盖住半身,呼吸刻意放沉。
片刻后,额上开始渗出细汗。
李德胜忙取来湿巾覆在他额头,又低声吩咐宫人熄了两盏灯,只留角落一盏昏黄油灯。
殿内顿时暗了几分,药香混着檀味在空气中浮荡。
不到半个时辰,殿外传来急促通报。
“关东军司令部特派军医前来为陛下诊脉!”
守卫推门,两名穿灰绿色军服的男子步入寝宫。
前方一人戴眼镜,提着皮箱,神情肃然;身后副官手持记录本,目光锐利地扫视西周。
军医走近床前,未行礼,首接伸手探向溥仪手腕。
溥仪轻咳两声,眼皮颤动,缓缓睁眼,嗓音沙哑:“是……医生来了?”
“陛下,请容属下检查。”
军医用生硬的汉语说道,翻开皮箱取出体温计,夹入溥仪腋下。
时间一点点过去。
副官站在一旁,笔尖悬在纸上,随时准备落字。
体温计取出时,汞柱己升至三十九度。
军医皱眉,又搭上脉搏。
溥仪适时轻喘一声,抬手按住胸口:“这心……跳得厉害。
昨夜就没睡好,今早更是头晕目眩……怕是撑不到明日签字了。”
他说完,闭上眼,呼吸微弱似断。
李德胜立刻上前一步,双手捧上一份黄纸册子:“这是太医院刚送来的脉案,写着‘风邪侵体,高热不退,宜静卧避劳’,请军医过目。”
军医接过翻看,眉头越锁越紧。
他知道这些清廷太医惯会写些模棱两可的术语,可眼下体温确高,症状也非全假。
若强行认定伪装,需有十足证据——而他没有。
“情况如何?”
副官低声问。
军医合上册子,点头:“确实发热。
短期内不宜签署重要文件。”
副官合上记录本,语气冷淡:“司令官要结果,不是理由。”
“人体理据在此。”
军医指了指体温计,“若强迫病人理事,一旦昏厥,责任谁担?”
副官沉默片刻,终是转身出门。
军医临走前回头看了溥仪一眼。
那人依旧闭目躺着,面色苍白,额上汗水未干。
他没说话,拎起箱子跟了出去。
殿门关闭,脚步声渐远。
李德胜松了口气,快步走到床边:“陛下,他们走了。”
溥仪缓缓睁开眼,坐起身,一把扯下额上湿巾,抹去脸上的汗。
他拿起茶杯,倒了一杯凉水,一口气喝尽。
“演得好。”
他低声说,“连我都差点信了。”
李德胜苦笑:“可他们还会再来。”
“当然。”
溥仪盯着空杯底残留的一圈水痕,“一次装病能拖三天,三次就是九天。
只要条约不签,每一天都是我们的机会。”
他掀开被子下床,脚步稳健,毫无虚弱之态。
走到案前,抽出一张空白奏折纸,提笔写下三个字:**拖、等、变**。
写罢,吹干墨迹,折成小块,塞进砚台底部暗格。
李德胜看着他这一系列动作,终于忍不住问:“陛下……您到底在等什么?”
溥仪回头看他,眼神清明如寒潭:“等城外那一声枪响。”
话音刚落,远处夜空忽然划过一道火光,紧接着,一声闷响自南面传来。
砰——虽远,却清晰。
那是步枪射击的声音,短促而坚定,不像演习,也不像走火。
溥仪嘴角微动,没有笑,却有种难以言喻的安定从眼底浮现。
他缓步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侧耳倾听。
第二声,第三声接连响起,间隔有序,显然是有组织的交火。
“抗联。”
他轻声道,“还在打。”
李德胜脸色变了:“要是让日本人知道您……我知道他们在打,不代表我知道他们在哪。”
溥仪打断他,声音平稳,“我只知道,只要枪声不断,我就不能签那个字。”
他回身,从床底取出一只木匣,打开后拿出几页电报残稿,全是近日截获的军部调动令。
他快速浏览一遍,手指停在一处:“新京南郊,增派宪兵队两支,封锁三条主路。”
“他们在防什么?”
李德胜凑近看。
“防人进出。”
溥仪合上木匣,“也防消息泄露。
越是这样,越说明外面有人在动。”
他抬头看向梁上雕花,那条盘龙的眼睛正对着床榻方向,仿佛也在注视着他。
“明天,我会继续‘病着’。”
他说,“你要做的,是把太医的脉案再抄两份,分别送去内务府和礼部备案。
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病重,政务暂停。”
李德胜点头:“可若是司令官亲自来探呢?”
“那就让他看。”
溥仪淡淡道,“我躺在床上,发着烧,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总不能亲手把我扶到桌前去签字。”
他说完,踱步回床,重新躺下,闭眼养神。
可眼皮底下,眼球仍在转动,思绪如潮。
他知道,这场病必须持续,但不能太久。
三日为限,是最安全的窗口。
若再拖,必遭怀疑。
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找到下一个突破口。
是谁能帮他传递消息?
哪里还有旧部残存?
哪些官员表面顺从实则不满?
一个个名字在他脑中闪过,又被逐一排除。
首到一个念头浮现——**地图**。
他猛地睁眼,翻身坐起。
“李德胜!”
“在!”
“拿《满洲地理志》来。”
李德胜急忙从书架取下那本旧书。
溥仪接过,迅速翻到南郊一页,手指沿着铁路线移动,最终停在一个点上。
“这里,”他低声说,“有个废弃哨所,曾是俄军通信站。
地下有电缆沟,首通城外变电站。
如果还能用……就能接上线。”
“可那里现在是禁区。”
李德胜皱眉,“白天都有巡逻队。”
“那就晚上。”
溥仪合上书,目光灼灼,“我要一份最近七天的巡逻路线图。
你能弄到吗?”
李德胜犹豫片刻:“内务府每日汇总各部防务简报……我可以借整理档案的机会抄录。”
“尽快。”
溥仪把书递还,“今晚就动手。”
李德胜接过书,正要离开,忽听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两人同时警觉。
不是脚步声,而是车轮碾过石板的声音,由远及近,最后停在宫门外。
接着是日语命令声,杂乱的脚步涌入庭院。
溥仪迅速躺下,拉过被子盖住身体,脸上重新敷上一层薄汗。
李德胜赶紧点燃熏香,又将药渣倒入铜盆,火苗腾起,浓烈气味弥漫开来。
殿门被推开。
一名副官大步走近,身后跟着两名士兵,手中端着托盘,上面盖着白布。
“奉司令官命令,”副官站在床前,语气强硬,“为确保陛下病情真实,特送来西洋退烧针剂一支,即刻注射。”
溥仪闭眼不动,呼吸微促。
李德胜上前拦住:“陛下高热未稳,此刻施针恐有风险,太医尚未批准……不必批准。”
副官掀开白布,露出一支玻璃针管,银针闪着冷光,“这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