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号公交车沈墨沈墨免费小说全集_免费小说在哪看44号公交车(沈墨沈墨)
时间: 2025-09-16 02:44:11
同治三年,秋。
福建漳州府往南三十里,是一片连绵的矮丘。
往日里,丘上长满齐腰的茅草,每到秋风起时,便会翻涌成金色的浪,远远望去,像给大地裹了层柔软的毯子。
可如今,这毯子被生生撕成了碎片——焦黑的草秆东倒西歪地插在地上,有的还冒着青烟,泥土里混杂着暗红的血渍,凝结成一块块硬痂,连空气里都飘着挥之不去的血腥味,黏在人鼻尖上,又腥又涩。
马蹄踏过碎石,发出“哒哒”的声响,却没了往日的规整,每一步都透着疲惫。
队伍最前头,萧靖远勒住了缰绳。
他胯下的乌骓马是匹久经沙场的好马,此刻也耷拉着耳朵,鼻翼一张一合地喘着粗气,鞍鞯下的毛沾了不少尘土,连尾巴都懒得甩一下。
萧靖远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
汗水混着战场上溅来的泥点,在他脸颊上画出几道黑痕,却没掩住那双眼睛——那是双极亮的眼,瞳仁像浸在冷泉里的黑曜石,哪怕此刻带着倦意,也依旧透着股沉稳的锐气。
他穿着一身玄铁鱼鳞甲,甲片上布满了刀痕箭孔,最显眼的是左胸处一道深沟,那是方才太平军的长刀划出来的,若不是甲片够厚,此刻恐怕早己穿膛而过。
“将军,歇会儿吧。”
身后传来副将周猛的声音。
周猛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脸上一道刀疤从眉骨延伸到下颌,看着凶神恶煞,说话却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弟兄们扛不住了,有几个伤重的,再走下去怕是要撑不住。”
萧靖远回头望去。
队伍拉得很长,士兵们大多衣衫褴褛,有的拄着长枪当拐杖,有的互相搀扶着,还有几个伤兵被同伴架着胳膊,脸色苍白得像纸。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来,落在他们疲惫的脸上,竟没半分暖意。
他心里沉了沉,缓缓点头:“找个背风的地方,埋锅造饭,伤兵优先换药。”
“哎!”
周猛应声而去,嗓门洪亮地吆喝起来,“都精神点!
将军说歇脚了,找地方生火!”
士兵们听到这话,脸上终于露出点活气,纷纷拖着脚步找避风处。
萧靖远跳下马,乌骓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背,他伸手拍了拍马脖子,动作轻柔得不像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将军。
走到路边一棵歪脖子槐树下,他靠在树干上坐下,从腰间解下一个深蓝色的锦囊。
锦囊是妻子苏婉亲手绣的,针脚细密,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玉兰花——苏婉最喜欢玉兰,说它干净。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花瓣纹路,像是能摸到妻子指尖的温度。
离家己有三月,临走时,苏婉站在府门口,眼眶红红的,却没哭,只反复叮嘱他“保重身子”,还把这个锦囊塞到他手里,说里面放了平安符,能保他平安。
小女儿玉薇才五岁,抱着他的腿不肯放,奶声奶气地说“爹爹要早点回来,带糖糖”,最后还是被奶娘抱走时,还在喊“爹爹别忘了”。
想到这里,萧靖远眼底的锐气软了几分,嘴角也微微弯了弯。
他把锦囊贴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离妻女近一点。
这些年,他常年在外征战,家里全靠苏婉打理,她一个大家闺秀,硬是把偌大的萧府管得井井有条,连下人都服她。
只是他总觉得亏欠,每次回家,都想多陪陪她们,可军情一来,又只能狠心离开。
“靖远兄,好兴致啊。”
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打断了萧靖远的思绪。
他抬头望去,只见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个穿着青色锦袍的男子,面白无须,手里摇着一把折扇,看着倒像是个文人,半点没有战场上的肃杀之气。
这人便是军需官陆承业,也是他的同乡好友。
陆承业策马走到近前,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脸上带着热络的笑:“刚从漳州府赶来,给弟兄们带了些补给,还有两坛好酒,算是给靖远兄接风。”
说着,他示意身后的随从把马背上的酒坛递过来。
萧靖远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笑道:“承业有心了。
弟兄们正缺补给,你来得正好。”
陆承业把一坛酒递到萧靖远手里,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他腰间的锦囊,眼底飞快地闪过一丝异样,随即又恢复了笑容:“看靖远兄这模样,想必方才一战打得辛苦?
我在漳州府听说,太平军这次来势汹汹,多亏靖远兄坐镇,才把他们打退。”
萧靖远接过酒坛,指尖触到冰凉的坛身,他低头看了眼酒坛上的封泥,笑道:“都是弟兄们拼命,我不过是指挥罢了。
倒是你,从漳州府过来,路上可还安全?
听说附近还有些太平军的散兵。”
“有靖远兄的威名在,那些散兵哪里敢出来作祟?”
陆承业哈哈一笑,摇着折扇,“我这一路顺畅得很,就是府里的事耽搁了些——对了,嫂夫人和侄女近来可好?
前几日我去萧府拜访,嫂夫人还问起你何时能回呢。”
提到妻女,萧靖远的语气又柔和了几分:“劳承业费心,婉娘和玉薇都好。
只是我这战事未定,怕是还得些时日才能回去。”
“靖远兄为国操劳,嫂夫人定然理解。”
陆承业说着,目光又瞟了一眼萧靖远手中的锦囊,扇子摇得更欢了,“只是也别太辛苦自己,该歇息时还是要歇息,不然嫂夫人可要担心了。”
萧靖远没察觉陆承业的异样,只以为他是关心自己,点头道:“我晓得。
你一路奔波,也累了,先去歇会儿吧。
补给的事,让周猛跟你对接。”
“好说,好说。”
陆承业笑着应下,转身准备去找周猛,走了两步,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回头道,“对了靖远兄,方才在漳州府,我听说巡抚大人有密信给你,说是关于太平军的动向,我己经让人带来了,待会儿给你送过去。”
“哦?
有密信?”
萧靖远眉头微挑,心里有些疑惑——巡抚的密信,怎么会让陆承业带来?
但他也没多想,只道:“好,待会儿你让人送到我帐中便是。”
陆承业应了声,转身离去。
萧靖远看着他的背影,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酒坛,又摸了摸腰间的锦囊,把那点异样压了下去——或许是自己太累了,才会多想。
风又起了,吹得槐树叶“沙沙”作响。
远处,士兵们己经生起了火,袅袅炊烟升起,混着饭菜的香气飘过来。
萧靖远深吸一口气,将酒坛放在地上,重新靠在槐树上。
他望着远处的天空,夕阳正慢慢沉下去,把半边天染成了血色。
他知道,这战事还没完,接下来的仗,恐怕会更难打。
但他不能退,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也为了家里的妻女,他必须守住这漳州府,守住这福建的门户。
只是他没料到,此刻他眼中的“好友”,早己在暗中布下了一张大网,正等着他一步步踏入;而那封所谓的“巡抚密信”,将成为把他推向深渊的第一块石头。
夕阳彻底落下,夜幕开始笼罩大地。
营地里的火光越来越亮,士兵们的谈笑声、咳嗽声交织在一起,却掩盖不住这乱世的苍凉。
萧靖远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刀鞘冰凉,却给了他一丝安心。
他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苏婉温柔的笑容和玉薇稚嫩的脸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完这仗,一定要早点回家。
福建漳州府往南三十里,是一片连绵的矮丘。
往日里,丘上长满齐腰的茅草,每到秋风起时,便会翻涌成金色的浪,远远望去,像给大地裹了层柔软的毯子。
可如今,这毯子被生生撕成了碎片——焦黑的草秆东倒西歪地插在地上,有的还冒着青烟,泥土里混杂着暗红的血渍,凝结成一块块硬痂,连空气里都飘着挥之不去的血腥味,黏在人鼻尖上,又腥又涩。
马蹄踏过碎石,发出“哒哒”的声响,却没了往日的规整,每一步都透着疲惫。
队伍最前头,萧靖远勒住了缰绳。
他胯下的乌骓马是匹久经沙场的好马,此刻也耷拉着耳朵,鼻翼一张一合地喘着粗气,鞍鞯下的毛沾了不少尘土,连尾巴都懒得甩一下。
萧靖远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
汗水混着战场上溅来的泥点,在他脸颊上画出几道黑痕,却没掩住那双眼睛——那是双极亮的眼,瞳仁像浸在冷泉里的黑曜石,哪怕此刻带着倦意,也依旧透着股沉稳的锐气。
他穿着一身玄铁鱼鳞甲,甲片上布满了刀痕箭孔,最显眼的是左胸处一道深沟,那是方才太平军的长刀划出来的,若不是甲片够厚,此刻恐怕早己穿膛而过。
“将军,歇会儿吧。”
身后传来副将周猛的声音。
周猛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脸上一道刀疤从眉骨延伸到下颌,看着凶神恶煞,说话却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弟兄们扛不住了,有几个伤重的,再走下去怕是要撑不住。”
萧靖远回头望去。
队伍拉得很长,士兵们大多衣衫褴褛,有的拄着长枪当拐杖,有的互相搀扶着,还有几个伤兵被同伴架着胳膊,脸色苍白得像纸。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来,落在他们疲惫的脸上,竟没半分暖意。
他心里沉了沉,缓缓点头:“找个背风的地方,埋锅造饭,伤兵优先换药。”
“哎!”
周猛应声而去,嗓门洪亮地吆喝起来,“都精神点!
将军说歇脚了,找地方生火!”
士兵们听到这话,脸上终于露出点活气,纷纷拖着脚步找避风处。
萧靖远跳下马,乌骓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背,他伸手拍了拍马脖子,动作轻柔得不像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将军。
走到路边一棵歪脖子槐树下,他靠在树干上坐下,从腰间解下一个深蓝色的锦囊。
锦囊是妻子苏婉亲手绣的,针脚细密,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玉兰花——苏婉最喜欢玉兰,说它干净。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花瓣纹路,像是能摸到妻子指尖的温度。
离家己有三月,临走时,苏婉站在府门口,眼眶红红的,却没哭,只反复叮嘱他“保重身子”,还把这个锦囊塞到他手里,说里面放了平安符,能保他平安。
小女儿玉薇才五岁,抱着他的腿不肯放,奶声奶气地说“爹爹要早点回来,带糖糖”,最后还是被奶娘抱走时,还在喊“爹爹别忘了”。
想到这里,萧靖远眼底的锐气软了几分,嘴角也微微弯了弯。
他把锦囊贴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离妻女近一点。
这些年,他常年在外征战,家里全靠苏婉打理,她一个大家闺秀,硬是把偌大的萧府管得井井有条,连下人都服她。
只是他总觉得亏欠,每次回家,都想多陪陪她们,可军情一来,又只能狠心离开。
“靖远兄,好兴致啊。”
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打断了萧靖远的思绪。
他抬头望去,只见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个穿着青色锦袍的男子,面白无须,手里摇着一把折扇,看着倒像是个文人,半点没有战场上的肃杀之气。
这人便是军需官陆承业,也是他的同乡好友。
陆承业策马走到近前,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脸上带着热络的笑:“刚从漳州府赶来,给弟兄们带了些补给,还有两坛好酒,算是给靖远兄接风。”
说着,他示意身后的随从把马背上的酒坛递过来。
萧靖远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笑道:“承业有心了。
弟兄们正缺补给,你来得正好。”
陆承业把一坛酒递到萧靖远手里,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他腰间的锦囊,眼底飞快地闪过一丝异样,随即又恢复了笑容:“看靖远兄这模样,想必方才一战打得辛苦?
我在漳州府听说,太平军这次来势汹汹,多亏靖远兄坐镇,才把他们打退。”
萧靖远接过酒坛,指尖触到冰凉的坛身,他低头看了眼酒坛上的封泥,笑道:“都是弟兄们拼命,我不过是指挥罢了。
倒是你,从漳州府过来,路上可还安全?
听说附近还有些太平军的散兵。”
“有靖远兄的威名在,那些散兵哪里敢出来作祟?”
陆承业哈哈一笑,摇着折扇,“我这一路顺畅得很,就是府里的事耽搁了些——对了,嫂夫人和侄女近来可好?
前几日我去萧府拜访,嫂夫人还问起你何时能回呢。”
提到妻女,萧靖远的语气又柔和了几分:“劳承业费心,婉娘和玉薇都好。
只是我这战事未定,怕是还得些时日才能回去。”
“靖远兄为国操劳,嫂夫人定然理解。”
陆承业说着,目光又瞟了一眼萧靖远手中的锦囊,扇子摇得更欢了,“只是也别太辛苦自己,该歇息时还是要歇息,不然嫂夫人可要担心了。”
萧靖远没察觉陆承业的异样,只以为他是关心自己,点头道:“我晓得。
你一路奔波,也累了,先去歇会儿吧。
补给的事,让周猛跟你对接。”
“好说,好说。”
陆承业笑着应下,转身准备去找周猛,走了两步,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回头道,“对了靖远兄,方才在漳州府,我听说巡抚大人有密信给你,说是关于太平军的动向,我己经让人带来了,待会儿给你送过去。”
“哦?
有密信?”
萧靖远眉头微挑,心里有些疑惑——巡抚的密信,怎么会让陆承业带来?
但他也没多想,只道:“好,待会儿你让人送到我帐中便是。”
陆承业应了声,转身离去。
萧靖远看着他的背影,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酒坛,又摸了摸腰间的锦囊,把那点异样压了下去——或许是自己太累了,才会多想。
风又起了,吹得槐树叶“沙沙”作响。
远处,士兵们己经生起了火,袅袅炊烟升起,混着饭菜的香气飘过来。
萧靖远深吸一口气,将酒坛放在地上,重新靠在槐树上。
他望着远处的天空,夕阳正慢慢沉下去,把半边天染成了血色。
他知道,这战事还没完,接下来的仗,恐怕会更难打。
但他不能退,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也为了家里的妻女,他必须守住这漳州府,守住这福建的门户。
只是他没料到,此刻他眼中的“好友”,早己在暗中布下了一张大网,正等着他一步步踏入;而那封所谓的“巡抚密信”,将成为把他推向深渊的第一块石头。
夕阳彻底落下,夜幕开始笼罩大地。
营地里的火光越来越亮,士兵们的谈笑声、咳嗽声交织在一起,却掩盖不住这乱世的苍凉。
萧靖远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刀鞘冰凉,却给了他一丝安心。
他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苏婉温柔的笑容和玉薇稚嫩的脸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完这仗,一定要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