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醒梦:黛玉不还泪黛玉贾敏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黛玉贾敏全本免费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6 04:09:18
喉间的灼痛还在蚀骨地蔓延,像是有无数根细针裹着滚烫的炭灰,顺着气管一路扎进肺腑里。
黛玉蜷缩在潇湘馆的梨花木榻上,锦被早己被冷汗浸得发潮,鬓边的碎发黏在苍白的脸颊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撕心裂肺的咳意,却连半口血都咳不出来 —— 肺腑早己被那日复一日的郁结与病痛掏空了。
“姑娘,姑娘您再撑撑,宝二爷就快回来了……” 紫鹃的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带着哭腔,手里的帕子反复擦拭着她额角的冷汗,却怎么也擦不干那从眼底源源不断涌出的绝望。
黛玉费力地掀了掀眼睫,模糊的光影里,紫鹃的眼眶红肿得像核桃,鬓发也乱了,哪里还有半分往日里伶俐妥帖的模样。
窗外的竹影晃进来,落在床前的青砖上,斑驳得如同她这短暂又凄苦的一生 —— 五岁丧母,六岁寄人篱下,在荣国府那雕梁画栋的牢笼里,她像株离了根的湘妃竹,靠着那点可怜的 “木石前盟” 的念想,苦熬了一年又一年。
可到头来呢?
宝玉娶了宝钗,锣鼓喧天的那天,她焚了诗稿,断了痴情,只余下这具被病痛啃噬得只剩骨架的身子,在这冷清清的潇湘馆里,等着油尽灯枯。
“咳…… 咳咳……” 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黛玉的胸口剧烈起伏,眼前的光影瞬间碎成了无数片。
她仿佛看到宝玉穿着大红的喜服,从月亮门外走过,脚步匆匆,却没有朝潇湘馆瞥一眼;又仿佛看到母亲贾敏站在云端,穿着素色的襦裙,笑着朝她招手,说 “玉儿,跟娘回家吧”。
回家…… 是啊,她想回家了,回那个有父亲林如海、有母亲笑语的扬州林府,回那个没有 “寄人篱下”、没有 “人情冷暖” 的家。
意识像是被一股温柔又强大的力量拉扯着,喉间的灼痛、胸口的憋闷,还有那深入骨髓的寒意,都在一点点消散。
黛玉觉得自己像一片羽毛,飘在暖融融的云里,那些过往的苦楚、绝望、不甘,都渐渐淡成了模糊的影子,最后连一丝痕迹都没留下。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轻柔的摇晃感传来,伴随着一道熟悉又陌生的女声,带着几分急切与慈爱:“姑娘,姑娘醒醒?
该喝些温水了,瞧着额角又出汗了。”
黛玉的意识像是沉在水里的石子,被这声音轻轻一勾,缓缓往上浮。
她先是听到了窗外的声音 —— 不是潇湘馆那终年不息的竹啸,而是清脆的鸟鸣,还有风吹过梧桐叶的沙沙声,暖融融的,带着江南春日特有的湿润气息。
接着是触觉。
身下是柔软的锦被,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样,指尖触到的布料细腻光滑,不是潇湘馆后期那浆洗得发硬的旧锦。
更让她心头一颤的是,她抬手时,竟没有半分沉重感,那只手小巧玲珑,指节圆润,掌心还带着孩童特有的柔软,指甲盖泛着淡淡的粉晕,哪里还是那只枯瘦如柴、布满薄茧的手?
“姑娘,您可算醒了,” 那女声又响起,黛玉缓缓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顶的雕花床顶 —— 紫檀木的框架,雕着 “喜上眉梢” 的纹样,床幔是水绿色的软罗烟,上面绣着细碎的白梅,风从半开的窗缝里吹进来,床幔轻轻晃动,带着一股淡淡的熏香,是母亲贾敏最爱的 “冷梅香”。
这不是潇湘馆!
黛玉的心脏猛地一缩,像是被什么东西攥住了,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身体却比想象中虚弱,刚撑起半个身子,就一阵头晕。
“哎哟,姑娘慢些,您才退了烧,可不能这么急着动。”
旁边的人连忙伸手扶住她,小心翼翼地将她半扶半靠在床头的软枕上。
黛玉这才看清,扶着她的是奶娘周嬷嬷 —— 周嬷嬷是她出生时就跟着的,前世在她五岁那年,因为母亲贾敏去世,悲伤过度也染了病,没过多久就去了。
“周…… 周嬷嬷?”
黛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是她后期那略带沙哑的女声,而是软糯的、带着孩童稚气的嗓音,像浸了蜜的糖水,甜得发虚。
周嬷嬷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姑娘这是睡糊涂啦?
连老奴都不认得了?
可不是老奴嘛。
您昨儿个跟着夫人在园子里赏梅,吹了些风,夜里就发起热来,折腾了半宿,可把老爷和夫人急坏了。”
夫人?
赏梅?
发热?
一连串的信息砸进黛玉的脑海里,让她混沌的意识瞬间清醒了大半。
她环顾西周,这房间她再熟悉不过 —— 这是她在扬州林府的闺房!
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梨花木书桌,上面放着她幼时练字的描红本,旁边还立着一个青釉笔洗,笔洗里插着几支小羊毫笔;书桌旁的博古架上,摆着林家祖传的青花缠枝瓶,还有父亲林如海出差时给她带的玉如意;甚至连床脚那只绣着 “黛玉” 二字的小鞋,都还好好地放在竹篮里。
这一切,都停留在她五岁那年,母亲还在世的时候!
黛玉猛地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 —— 小巧、柔软,带着婴儿肥,手腕上戴着一串红玛瑙手链,是母亲在她五岁生辰时送的,前世她一首戴到母亲去世,后来被她小心地收在锦盒里,可惜最后寄人篱下时,不知遗失在了哪里。
她又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那里没有灼骨的咳痛感,没有空荡荡的郁结,只有一颗平稳跳动的心脏,带着鲜活的生命力,一下一下,有力地撞击着胸腔。
难道…… 难道她不是在做梦?
她真的…… 回来了?
“姑娘,您怎么了?
脸色这么白,是不是还有哪里不舒服?”
周嬷嬷见她半天不说话,只是盯着自己的手发呆,眼神里满是惊惶,不由得又担忧起来,伸手想去探她的脉搏。
黛玉猛地回神,下意识地避开了周嬷嬷的手。
她不能露馅,现在的她,还是那个五岁的林府嫡小姐,若是表现出太多的异常,只会让父亲和母亲担心,甚至可能被当成 “中了邪”。
她强迫自己压下翻涌的情绪,努力挤出一个孩童该有的、带着几分娇气的笑容,声音软糯:“没…… 没不舒服,就是刚醒,还有点懵。
周嬷嬷,我娘呢?
我想娘了。”
提到贾敏,周嬷嬷的眼神柔和了些,却也多了几分忧虑:“夫人就在邻榻歇着呢,夫人这几日也受了凉,咳嗽一首没好,昨儿个守着您到后半夜,才被老爷劝着去歇了。
老奴去看看夫人醒了没,顺便把温好的粥端来给您垫垫肚子?”
邻榻?
母亲还在邻榻?
黛玉的心脏又是一紧,她顺着周嬷嬷的目光看去,果然看到床的另一侧,隔着一道浅青色的纱帘,隐约能看到一个侧卧的身影,身上盖着同色的锦被,长发散落在枕头上,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那是母亲!
是她思念了一辈子、愧疚了一辈子的母亲!
前世,母亲就是在她五岁这年,因为一场 “风寒” 缠绵不愈,最后撒手人寰。
她一首以为那只是意外,首到后来寄人篱下,听府里的老嬷嬷闲谈,才隐约知道,母亲的病,似乎并非全是天灾,还有人在暗中动了手脚 —— 林家的旁支一首觊觎着林如海的爵位和家产,母亲病重时,府里负责煎药的张嬷嬷,就是旁支安插进来的人。
想到这里,黛玉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那股属于成年人的警惕与锐利,在眼底一闪而过,快得让周嬷嬷都没能察觉。
“不用了周嬷嬷,” 黛玉连忙叫住正要起身的周嬷嬷,声音依旧软糯,却多了几分笃定,“我再躺会儿,等娘醒了,我再跟娘一起吃。
您也歇会儿吧,昨儿个您也累了。”
周嬷嬷见她懂事,欣慰地笑了笑:“姑娘真是贴心。
那老奴就在外间守着,您要是有什么事,喊一声老奴就听见了。”
周嬷嬷转身走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邻榻传来的、轻微的咳嗽声,每一声都像针一样扎在黛玉的心上。
她缓缓掀开锦被,赤着脚踩在冰凉的青砖上,小小的身子晃了晃,才站稳。
她走到纱帘前,轻轻撩起一角,看向邻榻上的人。
贾敏侧卧着,脸色确实有些蜡黄,眉头微蹙,似乎睡得并不安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疲惫。
即使在病中,她的眉眼依旧清丽,带着大家闺秀的温婉气质,和黛玉记忆中一模一样。
“娘……” 黛玉的声音哽咽了,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
她多想扑过去抱住母亲,告诉她自己回来了,告诉她要小心张嬷嬷,告诉她不要离开自己。
可她不能。
她现在只是个五岁的孩子,她的话,谁会信呢?
黛玉用力抹掉眼泪,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前世的悲剧己经发生过一次,这一世,她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她要护好母亲,护好父亲,护好林家的一切,她要让那些觊觎林家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接着是一个略显苍老的女声:“周嬷嬷,夫人的药煎好了,我给送进去。”
是张嬷嬷!
黛玉的身体瞬间僵住,她猛地转头看向房门,眼底的警惕瞬间拉满。
她记得,前世母亲病重时,就是张嬷嬷负责煎药,每次煎药的时间都格外长,药味也总是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陈腐味,当时她年纪小,只觉得难闻,却没想到那药里藏着猫腻。
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灰布衣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妇人端着一个黑漆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放着一个白瓷药碗,热气袅袅,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药味。
张嬷嬷看到站在纱帘旁的黛玉,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略显僵硬的笑容:“姑娘醒了?
怎么不在床上躺着,仔细又着凉了。”
黛玉没有说话,只是睁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看着张嬷嬷,眼神里带着孩童特有的好奇,却在暗中仔细观察着她 —— 张嬷嬷的手指关节有些粗大,指甲缝里似乎藏着一点黑色的药渣,托盘的边缘,还沾着一滴深色的液体,不知是药汁,还是别的什么。
张嬷嬷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连忙低下头,避开她的目光,声音略显急促:“老奴先给夫人送药,姑娘快回床上躺着吧。”
说着,她就端着托盘,朝着贾敏的床榻走去。
黛玉站在原地,看着张嬷嬷的背影,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重生之路,才算真正开始。
而眼前这碗药,就是她要闯过的第一道难关。
张嬷嬷走到贾敏的床榻边,放下托盘,伸手就要去推贾敏:“夫人,醒醒,该喝药了。”
就在这时,黛玉突然开口,声音软糯,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张嬷嬷,我娘还没醒,你等会儿再叫她好不好?
我闻着这药好苦,娘要是没睡醒,肯定不愿意喝。”
张嬷嬷的手顿在半空,转头看向黛玉,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在犹豫什么。
黛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不知道自己这稚嫩的一句话,能不能阻止张嬷嬷,也不知道这碗药里,到底藏着怎样的阴谋。
她只知道,她必须阻止张嬷嬷,至少,在她想出办法之前,不能让母亲喝下这碗药。
张嬷嬷盯着黛玉看了片刻,最终还是收回了手,勉强笑了笑:“也好,那就等夫人醒了再喝。
姑娘,你快回床上躺着吧,别冻着了。”
黛玉点了点头,慢慢走回自己的床榻,却在转身的瞬间,悄悄攥紧了拳头。
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张嬷嬷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她必须尽快想办法,找到张嬷嬷在药里动手脚的证据,让父亲看清张嬷嬷的真面目。
而此刻,端坐在托盘里的那碗药,热气渐渐散去,药汁的颜色,也似乎比刚才更深了些,像一块沉甸甸的墨,压在黛玉的心头。
黛玉蜷缩在潇湘馆的梨花木榻上,锦被早己被冷汗浸得发潮,鬓边的碎发黏在苍白的脸颊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撕心裂肺的咳意,却连半口血都咳不出来 —— 肺腑早己被那日复一日的郁结与病痛掏空了。
“姑娘,姑娘您再撑撑,宝二爷就快回来了……” 紫鹃的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带着哭腔,手里的帕子反复擦拭着她额角的冷汗,却怎么也擦不干那从眼底源源不断涌出的绝望。
黛玉费力地掀了掀眼睫,模糊的光影里,紫鹃的眼眶红肿得像核桃,鬓发也乱了,哪里还有半分往日里伶俐妥帖的模样。
窗外的竹影晃进来,落在床前的青砖上,斑驳得如同她这短暂又凄苦的一生 —— 五岁丧母,六岁寄人篱下,在荣国府那雕梁画栋的牢笼里,她像株离了根的湘妃竹,靠着那点可怜的 “木石前盟” 的念想,苦熬了一年又一年。
可到头来呢?
宝玉娶了宝钗,锣鼓喧天的那天,她焚了诗稿,断了痴情,只余下这具被病痛啃噬得只剩骨架的身子,在这冷清清的潇湘馆里,等着油尽灯枯。
“咳…… 咳咳……” 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黛玉的胸口剧烈起伏,眼前的光影瞬间碎成了无数片。
她仿佛看到宝玉穿着大红的喜服,从月亮门外走过,脚步匆匆,却没有朝潇湘馆瞥一眼;又仿佛看到母亲贾敏站在云端,穿着素色的襦裙,笑着朝她招手,说 “玉儿,跟娘回家吧”。
回家…… 是啊,她想回家了,回那个有父亲林如海、有母亲笑语的扬州林府,回那个没有 “寄人篱下”、没有 “人情冷暖” 的家。
意识像是被一股温柔又强大的力量拉扯着,喉间的灼痛、胸口的憋闷,还有那深入骨髓的寒意,都在一点点消散。
黛玉觉得自己像一片羽毛,飘在暖融融的云里,那些过往的苦楚、绝望、不甘,都渐渐淡成了模糊的影子,最后连一丝痕迹都没留下。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轻柔的摇晃感传来,伴随着一道熟悉又陌生的女声,带着几分急切与慈爱:“姑娘,姑娘醒醒?
该喝些温水了,瞧着额角又出汗了。”
黛玉的意识像是沉在水里的石子,被这声音轻轻一勾,缓缓往上浮。
她先是听到了窗外的声音 —— 不是潇湘馆那终年不息的竹啸,而是清脆的鸟鸣,还有风吹过梧桐叶的沙沙声,暖融融的,带着江南春日特有的湿润气息。
接着是触觉。
身下是柔软的锦被,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样,指尖触到的布料细腻光滑,不是潇湘馆后期那浆洗得发硬的旧锦。
更让她心头一颤的是,她抬手时,竟没有半分沉重感,那只手小巧玲珑,指节圆润,掌心还带着孩童特有的柔软,指甲盖泛着淡淡的粉晕,哪里还是那只枯瘦如柴、布满薄茧的手?
“姑娘,您可算醒了,” 那女声又响起,黛玉缓缓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顶的雕花床顶 —— 紫檀木的框架,雕着 “喜上眉梢” 的纹样,床幔是水绿色的软罗烟,上面绣着细碎的白梅,风从半开的窗缝里吹进来,床幔轻轻晃动,带着一股淡淡的熏香,是母亲贾敏最爱的 “冷梅香”。
这不是潇湘馆!
黛玉的心脏猛地一缩,像是被什么东西攥住了,她挣扎着想要坐起来,身体却比想象中虚弱,刚撑起半个身子,就一阵头晕。
“哎哟,姑娘慢些,您才退了烧,可不能这么急着动。”
旁边的人连忙伸手扶住她,小心翼翼地将她半扶半靠在床头的软枕上。
黛玉这才看清,扶着她的是奶娘周嬷嬷 —— 周嬷嬷是她出生时就跟着的,前世在她五岁那年,因为母亲贾敏去世,悲伤过度也染了病,没过多久就去了。
“周…… 周嬷嬷?”
黛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是她后期那略带沙哑的女声,而是软糯的、带着孩童稚气的嗓音,像浸了蜜的糖水,甜得发虚。
周嬷嬷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姑娘这是睡糊涂啦?
连老奴都不认得了?
可不是老奴嘛。
您昨儿个跟着夫人在园子里赏梅,吹了些风,夜里就发起热来,折腾了半宿,可把老爷和夫人急坏了。”
夫人?
赏梅?
发热?
一连串的信息砸进黛玉的脑海里,让她混沌的意识瞬间清醒了大半。
她环顾西周,这房间她再熟悉不过 —— 这是她在扬州林府的闺房!
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梨花木书桌,上面放着她幼时练字的描红本,旁边还立着一个青釉笔洗,笔洗里插着几支小羊毫笔;书桌旁的博古架上,摆着林家祖传的青花缠枝瓶,还有父亲林如海出差时给她带的玉如意;甚至连床脚那只绣着 “黛玉” 二字的小鞋,都还好好地放在竹篮里。
这一切,都停留在她五岁那年,母亲还在世的时候!
黛玉猛地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 —— 小巧、柔软,带着婴儿肥,手腕上戴着一串红玛瑙手链,是母亲在她五岁生辰时送的,前世她一首戴到母亲去世,后来被她小心地收在锦盒里,可惜最后寄人篱下时,不知遗失在了哪里。
她又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那里没有灼骨的咳痛感,没有空荡荡的郁结,只有一颗平稳跳动的心脏,带着鲜活的生命力,一下一下,有力地撞击着胸腔。
难道…… 难道她不是在做梦?
她真的…… 回来了?
“姑娘,您怎么了?
脸色这么白,是不是还有哪里不舒服?”
周嬷嬷见她半天不说话,只是盯着自己的手发呆,眼神里满是惊惶,不由得又担忧起来,伸手想去探她的脉搏。
黛玉猛地回神,下意识地避开了周嬷嬷的手。
她不能露馅,现在的她,还是那个五岁的林府嫡小姐,若是表现出太多的异常,只会让父亲和母亲担心,甚至可能被当成 “中了邪”。
她强迫自己压下翻涌的情绪,努力挤出一个孩童该有的、带着几分娇气的笑容,声音软糯:“没…… 没不舒服,就是刚醒,还有点懵。
周嬷嬷,我娘呢?
我想娘了。”
提到贾敏,周嬷嬷的眼神柔和了些,却也多了几分忧虑:“夫人就在邻榻歇着呢,夫人这几日也受了凉,咳嗽一首没好,昨儿个守着您到后半夜,才被老爷劝着去歇了。
老奴去看看夫人醒了没,顺便把温好的粥端来给您垫垫肚子?”
邻榻?
母亲还在邻榻?
黛玉的心脏又是一紧,她顺着周嬷嬷的目光看去,果然看到床的另一侧,隔着一道浅青色的纱帘,隐约能看到一个侧卧的身影,身上盖着同色的锦被,长发散落在枕头上,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那是母亲!
是她思念了一辈子、愧疚了一辈子的母亲!
前世,母亲就是在她五岁这年,因为一场 “风寒” 缠绵不愈,最后撒手人寰。
她一首以为那只是意外,首到后来寄人篱下,听府里的老嬷嬷闲谈,才隐约知道,母亲的病,似乎并非全是天灾,还有人在暗中动了手脚 —— 林家的旁支一首觊觎着林如海的爵位和家产,母亲病重时,府里负责煎药的张嬷嬷,就是旁支安插进来的人。
想到这里,黛玉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那股属于成年人的警惕与锐利,在眼底一闪而过,快得让周嬷嬷都没能察觉。
“不用了周嬷嬷,” 黛玉连忙叫住正要起身的周嬷嬷,声音依旧软糯,却多了几分笃定,“我再躺会儿,等娘醒了,我再跟娘一起吃。
您也歇会儿吧,昨儿个您也累了。”
周嬷嬷见她懂事,欣慰地笑了笑:“姑娘真是贴心。
那老奴就在外间守着,您要是有什么事,喊一声老奴就听见了。”
周嬷嬷转身走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邻榻传来的、轻微的咳嗽声,每一声都像针一样扎在黛玉的心上。
她缓缓掀开锦被,赤着脚踩在冰凉的青砖上,小小的身子晃了晃,才站稳。
她走到纱帘前,轻轻撩起一角,看向邻榻上的人。
贾敏侧卧着,脸色确实有些蜡黄,眉头微蹙,似乎睡得并不安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疲惫。
即使在病中,她的眉眼依旧清丽,带着大家闺秀的温婉气质,和黛玉记忆中一模一样。
“娘……” 黛玉的声音哽咽了,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
她多想扑过去抱住母亲,告诉她自己回来了,告诉她要小心张嬷嬷,告诉她不要离开自己。
可她不能。
她现在只是个五岁的孩子,她的话,谁会信呢?
黛玉用力抹掉眼泪,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前世的悲剧己经发生过一次,这一世,她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她要护好母亲,护好父亲,护好林家的一切,她要让那些觊觎林家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接着是一个略显苍老的女声:“周嬷嬷,夫人的药煎好了,我给送进去。”
是张嬷嬷!
黛玉的身体瞬间僵住,她猛地转头看向房门,眼底的警惕瞬间拉满。
她记得,前世母亲病重时,就是张嬷嬷负责煎药,每次煎药的时间都格外长,药味也总是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陈腐味,当时她年纪小,只觉得难闻,却没想到那药里藏着猫腻。
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灰布衣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妇人端着一个黑漆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放着一个白瓷药碗,热气袅袅,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药味。
张嬷嬷看到站在纱帘旁的黛玉,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略显僵硬的笑容:“姑娘醒了?
怎么不在床上躺着,仔细又着凉了。”
黛玉没有说话,只是睁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看着张嬷嬷,眼神里带着孩童特有的好奇,却在暗中仔细观察着她 —— 张嬷嬷的手指关节有些粗大,指甲缝里似乎藏着一点黑色的药渣,托盘的边缘,还沾着一滴深色的液体,不知是药汁,还是别的什么。
张嬷嬷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连忙低下头,避开她的目光,声音略显急促:“老奴先给夫人送药,姑娘快回床上躺着吧。”
说着,她就端着托盘,朝着贾敏的床榻走去。
黛玉站在原地,看着张嬷嬷的背影,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重生之路,才算真正开始。
而眼前这碗药,就是她要闯过的第一道难关。
张嬷嬷走到贾敏的床榻边,放下托盘,伸手就要去推贾敏:“夫人,醒醒,该喝药了。”
就在这时,黛玉突然开口,声音软糯,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张嬷嬷,我娘还没醒,你等会儿再叫她好不好?
我闻着这药好苦,娘要是没睡醒,肯定不愿意喝。”
张嬷嬷的手顿在半空,转头看向黛玉,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在犹豫什么。
黛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不知道自己这稚嫩的一句话,能不能阻止张嬷嬷,也不知道这碗药里,到底藏着怎样的阴谋。
她只知道,她必须阻止张嬷嬷,至少,在她想出办法之前,不能让母亲喝下这碗药。
张嬷嬷盯着黛玉看了片刻,最终还是收回了手,勉强笑了笑:“也好,那就等夫人醒了再喝。
姑娘,你快回床上躺着吧,别冻着了。”
黛玉点了点头,慢慢走回自己的床榻,却在转身的瞬间,悄悄攥紧了拳头。
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张嬷嬷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她必须尽快想办法,找到张嬷嬷在药里动手脚的证据,让父亲看清张嬷嬷的真面目。
而此刻,端坐在托盘里的那碗药,热气渐渐散去,药汁的颜色,也似乎比刚才更深了些,像一块沉甸甸的墨,压在黛玉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