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绿与白衬衫》吴茗茗徐会会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橄榄绿与白衬衫》全集阅读
时间: 2025-09-16 04:25:36
1998年的冬天来得早,十一月初就下了场小雨,气温骤降,吴茗茗的校服里加了件毛衣,还是觉得冷。
她给徐会会写信时,在末尾画了个发抖的小人,“我们这儿好冷,你那边是不是更冷?”
徐会会的回信里夹了张雪景照——营房被白雪盖着,他和战友们堆了个雪人,给雪人戴了他的军帽,还系了条红围巾,“这围巾是去年过年发的,有点扎脖子,不过堆雪人时正好用”。
他说北方的冬天零下十几度,训练时哈气成霜,枪托冻得硌手,“但跑五公里下来,浑身都热,毛衣能拧出水”;还说炊事班冬天会煮姜汤,辣得呛人,却能暖到胃里,“我每次都喝两大碗,比你外婆的红糖水还暖”。
陈阳说,这是徐会会利用午休时间做的,刻字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手,流的血滴在子弹壳上,还被班长骂了一顿,“他倒好,跟班长说,这是给‘重要的人’的礼物”。
吴茗茗把笔筒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每天写作业都用它装笔——里面有她的钢笔、铅笔,还有徐会会寄信时用的那种蓝黑墨水笔。
她给徐会会寄了条自己织的围巾,是浅灰色的,她织了一个月,拆了又织,手指被毛线针戳出好几个小窟窿,最后在围巾末端绣了个小小的“徐”字,藏在流苏里,“北方冬天冷,你训练的时候围上,就像我在给你暖脖子。
别让战友们看见,不然他们该笑话你了”。
1999年元旦,徐会会的信里满是欢喜。
他说那条围巾他每天都围,战友们都问是谁织的,他说是“家里人”,“说得时候,脸比训练晒得还红”;说他把子弹壳笔筒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睡前都要看一眼,“像看见你在灯下写作业的样子,就觉得心里踏实”;还说他跟班长申请了,过年能给家里打个电话,“到时候我打给陈阳家,你要是有空,也过来听”。
大年三十那天,吴茗茗早早守在陈阳家的电话旁,手里攥着个笔记本,想把徐会会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
电话铃响时,她差点把笔记本掉在地上,陈阳接了电话,喊她:“茗茗,会会找你!”
她接过听筒,里面传来电流的“滋滋”声,还有远处的鞭炮响,徐会会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有点沙哑,却很清晰:“茗茗,新年快乐。”
“你也新年快乐,”吴茗茗的声音有点抖,“你那边吃饺子了吗?”
“吃了,我包了个硬币,被王班长吃到了,他说我手气好,今年准有好事,”徐会会笑起来,听筒里的电流声都像是跟着软了,“你织的围巾很暖和,训练的时候围上,一点都不冷。”
他们聊了十分钟,电话就被班长催着挂了,徐会会最后说:“茗茗,好好读书,等我退伍。”
这句话,吴茗茗记了很多年——那年的鞭炮声很响,却盖不住听筒里的那句承诺,像颗糖,在她心里甜了一整个冬天。
二月底,春天要来了,吴茗茗的信里写,学校花坛里的迎春花冒了芽,“外婆家的石榴树也该醒了”。
徐会会的回信里,夹了张石榴树的新芽照——营房前的石榴树抽出了嫩红的芽,他用手指捏着芽尖,照片的背景里,战友们正在打扫操场,“等夏天,这树就能结小石榴了,到时候我给你寄照片”。
他还说,部队要组织野外拉练,可能一个月没法写信,“你别担心,我会注意安全,回来就给你写信”。
吴茗茗看着信里的“别担心”,心里有点慌,却还是在回信里画了棵石榴树,树上结满了红石榴,旁边写着:“拉练的时候别逞强,像小时候爬树似的,总摔下来。
等你回来,我给你画满树的石榴。”
信寄出去的那天,吴茗茗在学校花坛里种了棵石榴树苗——是她从外婆家挖的,带着原土,她每天放学都去浇水,看着新芽一点点长,心里盼着树苗长高,也盼着徐会会的信能早点回来。
她给徐会会写信时,在末尾画了个发抖的小人,“我们这儿好冷,你那边是不是更冷?”
徐会会的回信里夹了张雪景照——营房被白雪盖着,他和战友们堆了个雪人,给雪人戴了他的军帽,还系了条红围巾,“这围巾是去年过年发的,有点扎脖子,不过堆雪人时正好用”。
他说北方的冬天零下十几度,训练时哈气成霜,枪托冻得硌手,“但跑五公里下来,浑身都热,毛衣能拧出水”;还说炊事班冬天会煮姜汤,辣得呛人,却能暖到胃里,“我每次都喝两大碗,比你外婆的红糖水还暖”。
陈阳说,这是徐会会利用午休时间做的,刻字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手,流的血滴在子弹壳上,还被班长骂了一顿,“他倒好,跟班长说,这是给‘重要的人’的礼物”。
吴茗茗把笔筒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每天写作业都用它装笔——里面有她的钢笔、铅笔,还有徐会会寄信时用的那种蓝黑墨水笔。
她给徐会会寄了条自己织的围巾,是浅灰色的,她织了一个月,拆了又织,手指被毛线针戳出好几个小窟窿,最后在围巾末端绣了个小小的“徐”字,藏在流苏里,“北方冬天冷,你训练的时候围上,就像我在给你暖脖子。
别让战友们看见,不然他们该笑话你了”。
1999年元旦,徐会会的信里满是欢喜。
他说那条围巾他每天都围,战友们都问是谁织的,他说是“家里人”,“说得时候,脸比训练晒得还红”;说他把子弹壳笔筒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睡前都要看一眼,“像看见你在灯下写作业的样子,就觉得心里踏实”;还说他跟班长申请了,过年能给家里打个电话,“到时候我打给陈阳家,你要是有空,也过来听”。
大年三十那天,吴茗茗早早守在陈阳家的电话旁,手里攥着个笔记本,想把徐会会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
电话铃响时,她差点把笔记本掉在地上,陈阳接了电话,喊她:“茗茗,会会找你!”
她接过听筒,里面传来电流的“滋滋”声,还有远处的鞭炮响,徐会会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有点沙哑,却很清晰:“茗茗,新年快乐。”
“你也新年快乐,”吴茗茗的声音有点抖,“你那边吃饺子了吗?”
“吃了,我包了个硬币,被王班长吃到了,他说我手气好,今年准有好事,”徐会会笑起来,听筒里的电流声都像是跟着软了,“你织的围巾很暖和,训练的时候围上,一点都不冷。”
他们聊了十分钟,电话就被班长催着挂了,徐会会最后说:“茗茗,好好读书,等我退伍。”
这句话,吴茗茗记了很多年——那年的鞭炮声很响,却盖不住听筒里的那句承诺,像颗糖,在她心里甜了一整个冬天。
二月底,春天要来了,吴茗茗的信里写,学校花坛里的迎春花冒了芽,“外婆家的石榴树也该醒了”。
徐会会的回信里,夹了张石榴树的新芽照——营房前的石榴树抽出了嫩红的芽,他用手指捏着芽尖,照片的背景里,战友们正在打扫操场,“等夏天,这树就能结小石榴了,到时候我给你寄照片”。
他还说,部队要组织野外拉练,可能一个月没法写信,“你别担心,我会注意安全,回来就给你写信”。
吴茗茗看着信里的“别担心”,心里有点慌,却还是在回信里画了棵石榴树,树上结满了红石榴,旁边写着:“拉练的时候别逞强,像小时候爬树似的,总摔下来。
等你回来,我给你画满树的石榴。”
信寄出去的那天,吴茗茗在学校花坛里种了棵石榴树苗——是她从外婆家挖的,带着原土,她每天放学都去浇水,看着新芽一点点长,心里盼着树苗长高,也盼着徐会会的信能早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