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血河三百年未散的守城魂赵勇王敬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钟鸣血河三百年未散的守城魂)赵勇王敬之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钟鸣血河三百年未散的守城魂)
1 惊蛰钟鸣光绪二十七年的惊蛰,临安县的护城河里浮起第一具尸体时,王敬之正在县衙后堂临摹《兰亭序》。笔尖刚落在"之"字的最后一笔,就听见院外传来赵勇破锣般的呼喊:"大人!不好了!鼓楼的钟响了!"宣纸被墨点晕染,像朵骤然绽放的墨莲。王敬之捏着狼毫的手指泛白——他到临安上任三个月,听了不下百次关于鼓楼钟鸣的传说。那口铸于万历年间的青铜钟,自明末周岳将军战死那日起,便成了县城的凶兆。老人们说钟鸣一次水涝,鸣两次旱灾,鸣三次......后面的话没人敢说,只知道康熙年间鸣过三次,瘟疫夺走了半城人的性命。"慌什么。"王敬之把笔搁在笔山上,湖水绿的杭绸长衫下摆扫过砚台,"钟绳早被虫蛀断了,难不成是钟自己长腿敲了自己?
"话虽如此,他还是跟着赵勇往鼓楼走。雨丝斜斜地织着,青石板路滑得像抹了油,沿街的店铺都上了门板,只有几家药铺还敞着门,伙计们正忙着把草药往高处搬。
护城河边围满了人,浑浊的黄水里漂着麦秸与死猪,一道暗红色的水痕正顺着水流漫延,在岸边洇出诡异的形状。"是血......"不知是谁低喊了一声,人群顿时炸开。
王敬之挤进前排,看见那道血痕在水面上蜿蜒,像条被斩断的蛇,最终汇入鼓楼在水中的倒影里。他突然想起接印时老吏递来的《临安县志》,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崇祯十七年的那场围城——周岳将军的亲兵被清军砍断喉咙,血珠坠入护城河,三个月都没褪尽。"咚——"第二声钟鸣穿透雨幕,震得檐角铜铃发疯似的响。王敬之抬头望鼓楼,三层飞檐下的匾额"声闻四达"被雨水泡得发黑,顶层的钟亭里隐约有个黑影。
他心里咯噔一下,拽住身边一个卖菜的老汉:"钟楼上有人?
"老汉哆嗦着摇头:"谁敢去啊......周将军的鬼魂还在上面坐着呢!
"赵勇突然拽他的袖子,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大人您看!"顺着他指的方向,钟亭的窗棂后,竟映出个披甲持剑的身影,头盔上的红缨在雨里飘动,与县志插图里的周岳将军重合在一起。"把船划过来!"王敬之扯开嗓子喊。
渡口的艄公吓得直摆手,他索性夺过竹篙,亲自把乌篷船撑到鼓楼脚下。
湿润的木质台阶爬满青苔,每级都刻着模糊的凹槽——那是三百年来无数人踩踏的痕迹。
钟亭里积着半尺厚的灰,蛛网在梁上结得像渔网。青铜钟悬在横梁下,钟身布满绿锈,钟口的裂纹里卡着片残破的甲叶。最让王敬之脊背发凉的是钟槌,那截碗口粗的枣木躺在角落里,上面分明沾着新鲜的血迹。"大人!"赵勇突然指向钟内侧,那里有几行被绿锈覆盖的刻字,"这是不是周将军刻的?"王敬之用袖口擦拭,隶书的笔画渐渐显露:"崇祯十七年,岳守此城。粮尽钟鸣,与城共存。血浸河石,魂护斯民......"最后几个字被利器凿得极深,像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
第三声钟鸣突然炸响,震得两人同时捂住耳朵。王敬之透过钟亭的窗往外看,护城河里的血痕突然沸腾起来,在水面聚成个模糊的人影,正朝着钟亭拱手作揖。
他猛地想起什么,转身往楼下跑,赵勇跟在后面追问:"大人去哪?""去城南堤坝!
"王敬之的声音劈开雨幕,"周将军不是在示警,是在告诉我们哪里要出事!
"2 河底血石城南堤坝的裂缝比预想中更大。王敬之赶到时,浑浊的河水正顺着丈许宽的豁口往城里灌,十几个民夫抱着沙袋往里填,却像扔进巨兽嘴里的米粒。他脱掉长衫跳进泥水里,刚把第三袋沙土按下去,就听见身后传来惊呼——赵勇被暗流卷进了漩涡。"抓住那根桩子!"王敬之嘶吼着游过去,手指刚碰到赵勇的衣襟,就被一股巨力拽向河底。慌乱中他摸到块棱角分明的石头,死死攥在手里,等再浮出水面时,掌心已被划得鲜血淋漓。"大人您手里是什么?
"赵勇抹着脸上的泥水,看见王敬之掌心里的石头泛着暗红色,像浸透了血。
王敬之把石头举到眼前,雨珠落在上面,竟顺着纹路凝成血珠。
他突然想起县志里的记载:周岳战死时,尸体被扔进护城河,压在一块刻着"镇水"二字的方石上。"快把这块石头搬上来!"他吼道。
四个民夫跳进水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石头抬上岸。方石约三尺见方,表面刻着模糊的水纹,最中央的"镇水"二字已被磨得浅淡,唯有笔画间的暗红色,在雨里泛着温润的光。"这是周将军的血石......"人群里有人哭出声。
王敬之蹲下身,指尖抚过石面,突然摸到个细小的凹槽。他让民夫把石头翻过来,背面竟刻着半块残破的玉佩轮廓,缺口处还留着点翠的痕迹。"大人,堤坝堵不住了!
"有人高喊。王敬之抬头望去,豁口已扩大到丈余,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而入,眼看就要淹到北大街。他突然抓起血石往豁口跑,赵勇想拦却没拦住——他竟抱着石头跳进了激流。"周将军!若你有灵,护佑这一城百姓!
"王敬之的吼声被水声吞没。奇异的是,当血石落入豁口的刹那,奔涌的河水竟迟滞了一瞬。
紧接着,更多的民夫跳进水里,用身体和沙袋筑起人墙。雨幕中,王敬之仿佛看见无数人影在水里托举着血石,玄甲红缨的将军站在最前面,正朝着他用力点头。直到后半夜,堤坝才算勉强堵住。王敬之瘫坐在泥地里,血石被他抱在怀里,石面的温度竟比体温还高。赵勇递来块干粮,他咬了两口突然停住——血石的凹槽里,似乎卡着什么东西。借着马灯的光,他用小刀剔出片指甲盖大小的玉佩残片,上面刻着半个"李"字,边缘还沾着点干涸的血迹。
"姓李的......"王敬之摩挲着残片,突然想起县丞李修文。
那个总穿着月白长衫、说话温吞的中年人,上周还送来幅文徵明的赝品,说是祖传的宝贝。
3 祠堂秘辛洪水退去后的第七天,王敬之带着血石和玉佩残片去了李家祠堂。
朱漆大门上的铜环生着绿锈,推开时发出"吱呀"的哀鸣,像极了鼓楼的钟鸣。
李修文正在擦拭供桌,看见王敬之怀里的血石,手里的抹布"啪嗒"掉在地上。
"王大人怎么有空......""李县丞认识这块石头吗?"王敬之把血石放在供桌上,石面的血纹在香烛的映照下缓缓流动。供桌后的族谱突然"哗啦"作响,最上面那册滑落在地。王敬之捡起来翻开,康熙元年的那一页贴着张泛黄的画像,穿官服的男人缺了只左耳,脖子上挂着的玉佩,正好能和他手里的残片拼合。
"令先祖李茂才,崇祯十七年任临安通判,对吧?"王敬之的指尖点在画像上,"县志记载,城破那日,他带着清军找到了周将军的藏粮地。"李修文的脸白得像纸,突然跪在地上:"大人!那都是陈年旧事了......""可周将军的血还没干。
"王敬之把玉佩残片按在画像的玉佩上,严丝合缝,"你祠堂的地基,就是当年周将军的总兵府吧?我让人查过,这地下埋着十七具骸骨,都是被箭射穿喉咙而死——正是周将军的亲兵。"香烛的火苗突然剧烈摇晃,祠堂的梁柱发出"咯吱"的声响。李修文抱着头哭喊:"是!我祖上是汉奸!他给清军带路,还亲手射了周将军一箭!可那是因为周将军查他贪墨军粮,砍了他的左手......"王敬之猛地站起,血石在供桌上震动,石面浮现出模糊的字迹,像是用鲜血写就:"粮在西仓,李贼所换......""西仓在哪?
"他抓住李修文的胳膊。"就在......就在现在的城隍庙!"李修文的声音发颤,"我祖上把军粮换成沙土,真粮食藏在城隍庙的地窖里,后来全被清军运走了......"城隍庙的戏台正在演《精忠岳传》,红脸的岳飞刚唱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王敬之就带着衙役冲了进去。香客们吓得四散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