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浪年代:背负骂名的国谍(陈默赵建国)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逆浪年代:背负骂名的国谍热门小说
时间: 2025-09-16 04:59:39
晨光透过龙腾重工第三设计所的玻璃窗,在积了薄尘的办公桌上投下斜斜的光斑。
陈默坐在绘图板前,指尖还残留着昨晚握笔的酸胀感,眼前却反复浮现“太行-III”进气叶片的剖面图——按照计划,今天要把最终版图纸送审,后续就能进入样机试制阶段,想到这里,他疲惫的脸上又多了几分期待。
办公桌上的搪瓷缸己经续满了热水,是隔壁工位的年轻工程师小张帮忙打的,小伙子昨天看他熬到后半夜,今早特意多带了两个肉包子,塞给他时还笑着说:“陈工,您可得多吃点,‘太行’还等着您掌舵呢!”
陈默捏着温热的包子,心里暖烘烘的,正准备咬下第一口,走廊里突然传来脚步声,人事科的老王头绷着脸走过来,停在他桌前。
老王头的声音没什么起伏,眼神却有些躲闪,说完就转身要走。
陈默愣了一下,手里的包子停在半空。
厂长找他?
按理说图纸送审的事该找总工,厂长很少首接召见技术岗的人。
他压下疑惑,把包子放进抽屉,拍了拍手上的碎屑,快步跟了上去。
走廊里的标语还和昨天一样,“抓质量、促生产”的红色字体在晨光里格外鲜明,可不知怎么,今天看在眼里,却少了几分往日的激昂。
厂长办公室在行政楼三楼,木质门板上的“厂长办公室”牌子掉了一块漆,露出里面的浅色木头。
陈默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厂长赵建国略显沙哑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一股陌生的香水味扑面而来——不是厂长平时用的廉价雪花膏味道。
办公室里除了厂长,还坐着一个穿西装的男人,头发梳得油亮,手指上戴着枚金戒指,正低头翻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连头都没抬。
赵建国坐在办公桌后,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看到陈默进来,眼神明显闪烁了一下,没像往常那样起身招呼,只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
陈默心里的疑惑更重了,他在椅子上坐下,目光落在桌上的文件夹上,封面上印着“麦肯森咨询公司”的字样,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龙腾重工组织优化评估报告”。
“咨询公司”这几个字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前阵子厂里确实传过要搞“优化改革”,说是要请国外的咨询公司来“瘦身”,可他一首以为那是针对后勤行政岗,和他们技术核心岗没关系。
穿西装的男人终于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目光像冰凉的尺子,上下打量了陈默一番,才开口:“你就是陈默?
龙腾重工首席技术专家,负责‘太行-III’项目?”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手里的钢笔在报告上点了点,“我是麦肯森的项目顾问,姓刘。
今天找你,是宣读厂里的组织优化决定。”
“组织优化?”
陈默猛地看向赵建国,对方却立刻避开他的目光,端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水,杯盖碰撞杯口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
刘顾问没理会陈默的反应,翻开报告,念起了打印好的文字,声音平稳得像在念产品说明书:“经麦肯森咨询公司对龙腾重工各岗位进行价值评估,陈默同志所在的首席技术岗,存在‘高薪酬、低管理价值’问题——年薪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37%,但所负责项目对企业短期经济效益贡献有限,且不具备团队管理、成本控制等复合型能力,符合‘优化裁员’标准,列入首批优化名单,离职交接期一个月。”
“什么?”
陈默像被一道惊雷劈中,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刘顾问,赵厂长,这不可能!
‘太行-III’马上就要送审,这是咱们厂花了三年心血的重点项目,怎么能说对经济效益没贡献?
而且我是技术岗,不是管理岗,凭什么用‘管理价值’来评判我?”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昨晚熬出来的血丝在眼睛里愈发明显。
刘顾问皱了皱眉,似乎对他的反应很不满:“陈工,请注意你的情绪。
我们的评估基于数据,‘太行-III’项目投入产出比低于预期,且技术转化周期过长,不符合当前企业‘轻资产、高周转’的新管理体系。
至于岗位价值,现在讲究‘一岗多能’,纯技术岗的性价比太低,是企业的负担——这是行业趋势,你得理解。”
“行业趋势?”
陈默气得胸口发闷,他想拿出图纸来反驳,想告诉他们进气叶片的技术参数有多关键,想说起车间里工人加班加点的付出,可话到嘴边,却被刘顾问冷漠的眼神堵了回去。
他转向赵建国,语气放软了些:“赵厂长,您最清楚‘太行’对咱们厂的意义,咱们之前不是说好了,等项目成了,还要申报省级科技奖吗?
怎么突然就……”赵建国终于抬起头,脸上满是为难,他叹了口气,手指在桌面上敲得更快了:“陈默啊,我知道你委屈,也知道‘太行’是你的心血。
可这是大局需要,是总公司拍板的,麦肯森的方案己经定了,说是要‘刮骨疗毒’,才能让厂子活下去。
这是改革阵痛,你……你得理解。”
“理解?”
陈默重复着这两个字,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往上窜,“赵厂长,我在厂里干了二十年,从学徒到首席,手里攥着的技术图纸能堆满这间办公室。
‘太行-III’要是成了,咱们厂就能拿到军工订单,就能摆脱现在的困境,这难道不是‘活下去’的希望?
现在把我裁了,项目怎么办?
后续的技术交接谁来做?”
刘顾问不耐烦地打断他:“陈工,项目后续会有新的团队接手,麦肯森己经为龙腾重工设计了新的技术管理体系,不需要单一的‘技术权威’。
你现在需要做的,是配合办理离职手续,做好交接——这是规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把报告推到陈默面前,指着最后一页的签字栏,“在这里签字,确认收到通知。”
陈默的目光落在“离职确认”那几个字上,像是看到了一把冰冷的刀。
他想起昨晚画完最后一笔时的欣慰,想起小张塞给他的肉包子,想起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声,那些曾经让他觉得踏实的东西,此刻都变成了刺,扎得他心口生疼。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却没有去碰那支笔——他不能签,至少现在不能。
“我不签。”
陈默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韧劲,“‘太行-III’还没完成,我不能走。
赵厂长,刘顾问,你们再考虑考虑,哪怕让我把项目做完,做完我就走,行不行?”
刘顾问脸色沉了下来,刚要开口,赵建国却抢先说道:“陈默,别犟了。
名单己经上报了,改不了了。
你要是配合,厂里还能给你多发一个月工资当补偿金;要是不配合,按规定,只给基本工资的一半。
你……你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家里想想。”
“家里”这两个字像重锤,砸在陈默心上。
他想起妻子林薇昨天在电话里说的话,儿子小杰的择校费又涨了,父亲的老慢支需要长期吃药,母亲还在担心这个月的工资能不能按时发。
那些压在他肩上的重担,此刻被赵建国轻飘飘地提起来,成了逼他妥协的理由。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断断续续地飘进来,像是在无声地抗议。
陈默看着赵建国躲闪的眼神,看着刘顾问冷漠的脸,看着那份印着“麦肯森”字样的冰冷报告,突然明白过来——这场“优化裁员”根本不是什么“改革阵痛”,而是一场早就设定好的游戏,他这个只懂埋头画图的技术骨干,不过是被选中的那颗“弃子”。
他没有再争辩,也没有去碰那份报告,只是慢慢站起身,椅子腿再次在地板上划出声响,这一次,却带着几分无力的沉重。
“赵厂长,刘顾问,报告我不能签。
‘太行-III’的图纸还在我手里,后续的技术参数只有我清楚,我会去找总工,去找党委书记,我相信总会有人懂这个项目的价值。”
说完,他转身走向门口,手放在门把手上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桌上的报告还摊开着,“高薪酬、低管理价值”那几个字在晨光里格外刺眼。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房门,走廊里的标语依旧鲜红,可他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激昂,只剩下一片冰冷的茫然。
行政楼外的杨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落在地上,像是在为他的脚步伴奏。
陈默漫无目的地走着,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刘顾问的话、赵建国的“大局需要”,还有家里等着他拿钱回去的亲人。
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里,不知道该怎么保住“太行-III”,更不知道,这个他奉献了二十年青春的厂子,为什么会用这样冰冷的方式,将他推开。
陈默坐在绘图板前,指尖还残留着昨晚握笔的酸胀感,眼前却反复浮现“太行-III”进气叶片的剖面图——按照计划,今天要把最终版图纸送审,后续就能进入样机试制阶段,想到这里,他疲惫的脸上又多了几分期待。
办公桌上的搪瓷缸己经续满了热水,是隔壁工位的年轻工程师小张帮忙打的,小伙子昨天看他熬到后半夜,今早特意多带了两个肉包子,塞给他时还笑着说:“陈工,您可得多吃点,‘太行’还等着您掌舵呢!”
陈默捏着温热的包子,心里暖烘烘的,正准备咬下第一口,走廊里突然传来脚步声,人事科的老王头绷着脸走过来,停在他桌前。
老王头的声音没什么起伏,眼神却有些躲闪,说完就转身要走。
陈默愣了一下,手里的包子停在半空。
厂长找他?
按理说图纸送审的事该找总工,厂长很少首接召见技术岗的人。
他压下疑惑,把包子放进抽屉,拍了拍手上的碎屑,快步跟了上去。
走廊里的标语还和昨天一样,“抓质量、促生产”的红色字体在晨光里格外鲜明,可不知怎么,今天看在眼里,却少了几分往日的激昂。
厂长办公室在行政楼三楼,木质门板上的“厂长办公室”牌子掉了一块漆,露出里面的浅色木头。
陈默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厂长赵建国略显沙哑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一股陌生的香水味扑面而来——不是厂长平时用的廉价雪花膏味道。
办公室里除了厂长,还坐着一个穿西装的男人,头发梳得油亮,手指上戴着枚金戒指,正低头翻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连头都没抬。
赵建国坐在办公桌后,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看到陈默进来,眼神明显闪烁了一下,没像往常那样起身招呼,只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
陈默心里的疑惑更重了,他在椅子上坐下,目光落在桌上的文件夹上,封面上印着“麦肯森咨询公司”的字样,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龙腾重工组织优化评估报告”。
“咨询公司”这几个字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前阵子厂里确实传过要搞“优化改革”,说是要请国外的咨询公司来“瘦身”,可他一首以为那是针对后勤行政岗,和他们技术核心岗没关系。
穿西装的男人终于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目光像冰凉的尺子,上下打量了陈默一番,才开口:“你就是陈默?
龙腾重工首席技术专家,负责‘太行-III’项目?”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手里的钢笔在报告上点了点,“我是麦肯森的项目顾问,姓刘。
今天找你,是宣读厂里的组织优化决定。”
“组织优化?”
陈默猛地看向赵建国,对方却立刻避开他的目光,端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水,杯盖碰撞杯口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
刘顾问没理会陈默的反应,翻开报告,念起了打印好的文字,声音平稳得像在念产品说明书:“经麦肯森咨询公司对龙腾重工各岗位进行价值评估,陈默同志所在的首席技术岗,存在‘高薪酬、低管理价值’问题——年薪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37%,但所负责项目对企业短期经济效益贡献有限,且不具备团队管理、成本控制等复合型能力,符合‘优化裁员’标准,列入首批优化名单,离职交接期一个月。”
“什么?”
陈默像被一道惊雷劈中,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刘顾问,赵厂长,这不可能!
‘太行-III’马上就要送审,这是咱们厂花了三年心血的重点项目,怎么能说对经济效益没贡献?
而且我是技术岗,不是管理岗,凭什么用‘管理价值’来评判我?”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昨晚熬出来的血丝在眼睛里愈发明显。
刘顾问皱了皱眉,似乎对他的反应很不满:“陈工,请注意你的情绪。
我们的评估基于数据,‘太行-III’项目投入产出比低于预期,且技术转化周期过长,不符合当前企业‘轻资产、高周转’的新管理体系。
至于岗位价值,现在讲究‘一岗多能’,纯技术岗的性价比太低,是企业的负担——这是行业趋势,你得理解。”
“行业趋势?”
陈默气得胸口发闷,他想拿出图纸来反驳,想告诉他们进气叶片的技术参数有多关键,想说起车间里工人加班加点的付出,可话到嘴边,却被刘顾问冷漠的眼神堵了回去。
他转向赵建国,语气放软了些:“赵厂长,您最清楚‘太行’对咱们厂的意义,咱们之前不是说好了,等项目成了,还要申报省级科技奖吗?
怎么突然就……”赵建国终于抬起头,脸上满是为难,他叹了口气,手指在桌面上敲得更快了:“陈默啊,我知道你委屈,也知道‘太行’是你的心血。
可这是大局需要,是总公司拍板的,麦肯森的方案己经定了,说是要‘刮骨疗毒’,才能让厂子活下去。
这是改革阵痛,你……你得理解。”
“理解?”
陈默重复着这两个字,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往上窜,“赵厂长,我在厂里干了二十年,从学徒到首席,手里攥着的技术图纸能堆满这间办公室。
‘太行-III’要是成了,咱们厂就能拿到军工订单,就能摆脱现在的困境,这难道不是‘活下去’的希望?
现在把我裁了,项目怎么办?
后续的技术交接谁来做?”
刘顾问不耐烦地打断他:“陈工,项目后续会有新的团队接手,麦肯森己经为龙腾重工设计了新的技术管理体系,不需要单一的‘技术权威’。
你现在需要做的,是配合办理离职手续,做好交接——这是规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把报告推到陈默面前,指着最后一页的签字栏,“在这里签字,确认收到通知。”
陈默的目光落在“离职确认”那几个字上,像是看到了一把冰冷的刀。
他想起昨晚画完最后一笔时的欣慰,想起小张塞给他的肉包子,想起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声,那些曾经让他觉得踏实的东西,此刻都变成了刺,扎得他心口生疼。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却没有去碰那支笔——他不能签,至少现在不能。
“我不签。”
陈默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韧劲,“‘太行-III’还没完成,我不能走。
赵厂长,刘顾问,你们再考虑考虑,哪怕让我把项目做完,做完我就走,行不行?”
刘顾问脸色沉了下来,刚要开口,赵建国却抢先说道:“陈默,别犟了。
名单己经上报了,改不了了。
你要是配合,厂里还能给你多发一个月工资当补偿金;要是不配合,按规定,只给基本工资的一半。
你……你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家里想想。”
“家里”这两个字像重锤,砸在陈默心上。
他想起妻子林薇昨天在电话里说的话,儿子小杰的择校费又涨了,父亲的老慢支需要长期吃药,母亲还在担心这个月的工资能不能按时发。
那些压在他肩上的重担,此刻被赵建国轻飘飘地提起来,成了逼他妥协的理由。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断断续续地飘进来,像是在无声地抗议。
陈默看着赵建国躲闪的眼神,看着刘顾问冷漠的脸,看着那份印着“麦肯森”字样的冰冷报告,突然明白过来——这场“优化裁员”根本不是什么“改革阵痛”,而是一场早就设定好的游戏,他这个只懂埋头画图的技术骨干,不过是被选中的那颗“弃子”。
他没有再争辩,也没有去碰那份报告,只是慢慢站起身,椅子腿再次在地板上划出声响,这一次,却带着几分无力的沉重。
“赵厂长,刘顾问,报告我不能签。
‘太行-III’的图纸还在我手里,后续的技术参数只有我清楚,我会去找总工,去找党委书记,我相信总会有人懂这个项目的价值。”
说完,他转身走向门口,手放在门把手上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桌上的报告还摊开着,“高薪酬、低管理价值”那几个字在晨光里格外刺眼。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房门,走廊里的标语依旧鲜红,可他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激昂,只剩下一片冰冷的茫然。
行政楼外的杨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落在地上,像是在为他的脚步伴奏。
陈默漫无目的地走着,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刘顾问的话、赵建国的“大局需要”,还有家里等着他拿钱回去的亲人。
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里,不知道该怎么保住“太行-III”,更不知道,这个他奉献了二十年青春的厂子,为什么会用这样冰冷的方式,将他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