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二傻《隔壁二傻子死了,我成为村里最后一个守村人》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隔壁二傻子死了,我成为村里最后一个守村人》全本在线阅读
村口那棵老槐树的叶子还没落光,黄不拉几地挂在枝头,风一过,就窸窸窣窣掉下几片,打着旋儿落在新堆起的黄土包上。土包里埋的是二傻。大名没人记得了,反正打从我记事起,他就叫二傻。整天笑嘻嘻的,嘴角挂着亮晶晶的口水,穿一件脏得看不出本色的破棉袄,趿拉着一双露脚趾的解放鞋,在村里晃荡。谁家娶媳妇、嫁闺女、盖房上梁,他准蹲在最靠近供桌的角落,咧着嘴傻乐,得一碗肥肉片子就能高兴一整天。
小孩拿石子丢他,他也不恼,最多嗷嗷叫两声,像被抢了食的野狗。村里老人说,每个村子都有这么个“守村人”,天生地养,缺魂少魄,却能替一村人挡灾避祸,受了村里的饭食供养,晦气邪祟就都冲他去。二傻就是我们村的那个。现在,他死了。
吃百家饭的守村人,最后是村里凑钱买的薄棺,八抬杠抬上后山埋了。仪式简单得近乎潦草,就像扫掉门槛前的一撮灰。我没去抬棺,就远远站在老槐树后面看着。心里说不上啥滋味,空落落的。送葬的队伍稀稀拉拉回来,人群经过我身边时,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汗味、烟味和难以言喻的松快气息。好像埋掉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陈旧、碍眼、终于可以丢弃的老物件。“这下清净了。”“唉,也是解脱,傻乎乎遭一辈子罪。”“晚上能睡个安稳觉喽,以前总听他半夜在外头瞎嚎,瘆人。
”人们议论着,散开,各自回家。炊烟升起,日子仿佛就要照着原来的轨迹继续下去,只是少了那个晃悠的傻影。但我总觉得,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二傻头七那天晚上,怪事就来了。先是村东头李老四家的牛,好好拴在圈里,凌晨突然发了疯,撞断栏杆冲出来,一路冲到二傻以前常躺着的打谷场上,绕着他常靠着打盹的那个石碾子转圈,口吐白沫,天亮就死了,解剖开一看,肠子都绞成了一团乱麻。接着是村西孙寡妇家刚满月的孙子,夜夜啼哭不止,小脸憋得青紫,去医院查不出毛病,回来还是哭。孙寡妇没法子,半夜偷偷拿了碗白饭,插上三炷香,去到二傻的坟头磕头,说孩子小,冲撞了您老人家,别见怪。说也奇怪,那孩子当晚就睡得香甜。邪门的事一件接一件。
张屠夫家的肉一夜之间全臭了;赵家新打的井水冒起了浑浊的泡沫,带着铁锈味;后山的野猫成群结队窜进村子,绿油油的眼睛夜里像鬼火,盯着家家户户的窗户凄厉地叫。村里开始弥漫一种无声的恐慌。人们关门闭户,天黑就不敢出门。嘴上不说,但眼神交汇时,都藏着同样的惊疑和畏惧。然后,他们看我的眼神,也慢慢变了。我叫陈槐,名字是瘸腿的爷爷取的,说我出生时,他梦见了村口那棵老槐树。父母死得早,是爷爷把我拉扯大。前年爷爷也走了,我就成了村里最孤僻的那个,守着爷爷留下的老屋和三亩薄田,不爱说话,也不怎么跟人来往。可能是因为这个,也可能是因为…我好像能感觉到一些别人感觉不到的东西。比如,二傻死后,村子就“冷”了。不是天气的冷,是一种…气儿的消散。像火塘里的余烬慢慢熄灭,最后那点暖乎气没了,只剩下死灰。村子好像睡着了,或者说,死了大半,有什么东西正在从土壤里、从空气里悄悄溜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黏腻、阴沉的陌生感。
那天,村里辈分最高的三叔公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来了我家。
他身后跟着几个面色凝重的村干部。三叔公坐在我家堂屋那条瘸腿的长凳上,浑浊的眼睛看了我很久,才缓缓开口:“槐子,最近村里不太平,你…感觉到了吧?
”我没说话,点了点头。“二傻走了。”三叔公叹了口气,语气沉重,“他那个…位置…空出来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旁边村长接话,语气带着一种刻意的和缓,却又掩不住焦灼:“槐子,你是咱们村现在最‘干净’的娃,没牵没挂,根也正。
老人们商量了…觉得你…最合适。”“合适什么?”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干巴巴的。“守村。
”三叔公吐出这两个字,像有千斤重,“接下二傻的担子,替咱们村…扛着。
”我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守村?
让我去当那个被人丢石子、吃剩饭、挡灾祸的“傻子”?“凭什么?”一股火气直冲头顶,我攥紧了拳头,“我不干!”“槐子!”村长语气严厉起来,“这不是闹脾气的时候!
你看看村里现在成什么样了?再没个人顶着,要出大乱子的!这是为了全村好!
”“为了全村好?”我气得浑身发抖,“二傻为了全村好了一辈子,他得了什么好?
死了连个像样的棺材都没有!现在你们又想让我去?”“不会让你像二傻那样!
”三叔公急忙说,“饭食供养少不了你的!村里给你起一间新屋!每月…每月还给你钱!
”“对!就当是份工作!”村长赶紧附和,“特殊岗位!村里给你发津贴!
”我看着他们焦急又带着一丝恳求的脸,忽然明白了。他们不是认可我,他们是害怕了。
他们需要一个新的“容器”,来装下整个村子的不安和恐惧,需要一个新的“盾牌”,挡在所有人前面。而我这个父母双亡、无牵无挂、性子孤僻的孤儿,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一股冰冷的悲哀和荒谬感席卷了我。我该拒绝的。我应该把他们轰出去。
可是…我眼前闪过李老四家那头死状凄惨的牛,闪过孙寡妇孙子哭得发青的小脸,闪过夜里那些绿油油的猫眼…如果我拒绝,下一个遭殃的会是谁?
这村子会不会真的…彻底散了?爷爷临死前拉着我的手,说:“槐子,根在这,就得守着。
”守着的,究竟是什么?是这三间破屋,几亩薄田?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我久久没有说话。
堂屋里静得可怕,只剩下三叔公沉重的喘息声和窗外野猫若有若无的嚎叫。最后,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我试试。”不是答应,只是“试试”。
三叔公和村长如释重负,又急匆匆交代了几句“规矩”——比如要住到村口那间废弃的土地庙去,每月初一十五要代替全村去祭后山的老坟,村里红白喜事必须在场等等——然后就走了,仿佛多待一秒都会沾染晦气。他们走后,我独自坐在冰冷的堂屋里,看着爷爷的牌位,觉得自己也像个快要死透的人。第二天,我还是搬到了村口的土地庙。庙很小,泥塑的像早就塌了半边,蛛网密布。村里派人简单打扫了一下,搬来一张破床和几件旧家具。
我站在庙门口,看着这个我即将“守护”的村子。它静默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像一幅褪了色的旧画。第一个晚上,风很大,吹得破旧的窗棂呜呜作响,像有很多人在外面哭。我睡不着,心里毛躁得很。后半夜,我似乎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像是很多人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又像是泥土翻动的声音,仔细去听,又什么都没有。
只有胸口那股沉甸甸的、冰冷的感觉,越来越清晰。我好像…真的能“感觉”到它们了。
感觉到这片土地之下的不安躁动,和那些悄然滋生、试图漫延进村子的…不好的东西。
我成了新的守村人。村里人见了我,眼神复杂,躲躲闪闪,带着敬畏,又藏着鄙夷。
他们会准时送来米面菜蔬,放在庙门口,却从不进门。孩子们被严厉告诫,不许靠近土地庙。
我像一颗被钉在村口的活钉子,守着一条看不见的线。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里的怪事似乎真的渐渐少了。但我却越来越瘦,脸色越来越苍白,像是被什么东西慢慢吸走了精气神。只有我自己知道,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当整个村子沉入睡眠,我的“工作”才真正开始。那些东西,来了。土地庙的夜,比任何地方都长,都沉。风穿过破窗棂的呜咽声就没停过,起初以为是风,后来才品出那调子不对——像是好多人在哭,又像是有人在含混不清地念叨,仔细去听,又只剩下一片空洞的嘶嘶声,挠得人心慌。村里送来的吃食就堆在墙角,米面油盐,甚至还有半扇排骨,说是李家杀猪分的。他们不再像对二傻那样只给剩饭,但东西放下就走,脚步匆匆,仿佛这庙门口的地都烫脚。我没什么胃口。胸口那股子沉甸甸的冷劲儿,越来越实在,像揣了块冰,硌得慌,吸走了全身的热气。睡觉成了奢望,一闭上眼,就能“看”见——不是用眼睛,是用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我看见村后老坟地里,几处无主的荒坟塌陷了小口,丝丝缕缕的黑气像炊烟一样冒出来,慢悠悠地往村子这边飘。
我看见村口那棵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扭曲拉长,活像一只鬼爪,想要攥住什么。
我还“听”见井水深处咕嘟嘟冒泡,不是泉眼,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水底叹气。
这些“景象”搅得我五脏六腑都不得安宁,太阳穴突突地跳着疼。我知道,三叔公他们觉得送点吃的用的,把我往庙里一塞,这“守村”的差事就算交接完了。
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二傻活着的时候,他那股子混混沌沌的傻气,像一层油腻的屏障,那些不好的东西沾上就滑开了。我不一样。我太“清醒”,这层屏障薄得像纸,那些东西轻易就能钻进来,在我脑子里搅和。它们饿。这是我某天半夜被心口冰醒时,猛然意识到的事实。那些从坟茔、从阴影、从水里渗出来的玩意儿,它们饿得发慌,闻到了村子里活人生气,像苍蝇见了血。二傻不在了,没人替大伙儿受着了。
它们就扑了上来。而我这个新扎的守村人,屁用没有,就是个活的诱饵,站在村口,清晰地感受着它们贪婪的舔舐。得做点什么。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藤一样缠住了我。
我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等着,等着哪家的牲口再死,等着哪个娃娃再中邪,等着那些黑乎乎的东西彻底漫进村子。可我又能做什么?我连符都不会画一本。熬了两天,眼窝深陷得像个鬼。我猛地想起三叔公交代“规矩”时,提过一嘴每月初一十五要祭后山的老坟。明天就是十五。祭坟?怎么祭?摆供品?磕头?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二傻以前也干这个,他傻呵呵的,就知道啃供桌上的苹果。第二天晌午,我顶着那张苍白憔悴的脸,直接踹开了三叔公家的院门。老头子正眯着眼在太阳底下抽旱烟,被我吓了一跳,烟杆子差点掉地上。“槐子?你…你咋来了?”他眼神躲闪,有点慌。
“后山老坟,怎么祭?”我开门见山,声音哑得像破锣。三叔公脸上的皱纹都缩紧了,吧嗒了两口烟,浑浊的眼睛看着地面:“就…摆上三牲四果,点上香烛,磕个头,念叨几句祖宗保佑…”“放屁!”我打断他,胸口那股冷气窜上来,让我口气冲得自己都意外,“糊弄鬼呢?还是糊弄我?二傻那时候怎么弄的?
”三叔公被我吼得一哆嗦,烟也不抽了,抬头看着我,眼神里终于露出了藏不住的恐惧:“槐…槐子…你…你看到啥了?”“我啥都看到了!
”我逼近一步,盯着他,“坟头冒黑烟,井里泛阴泡!你们让我守村,又不告诉我实话,是想让我跟二傻一样,死得不明不白吗?!”我的样子大概真的很吓人,三叔公嘴唇哆嗦着,半晌,长长叹了口气,肩膀塌了下去。“罢,罢,罢…”他喃喃着,像是认命了,“老了…终究是瞒不住…你跟我来。”他颤巍巍地起身,把我带进里屋,从一个锁着的旧木箱最底层,摸出一个油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本页面焦黄、脆弱得快要碎掉的线装书,还有一块黑黢黢、刻着古怪纹路的木牌。
“这是…村里老一辈传下来的。”三叔公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敬畏,“书上记的不是祭文,是…‘安抚’和‘驱散’的法子。这木牌,是信物,得埋在老坟山最高的那棵老松树下,才算…才算打了个招呼,定了契约。”他翻着那本脆弱的书,扭曲符号和晦涩口诀:“用这个…画在坟头…念这个…能让不安分的暂时睡过去…每月十五,必须去加固一次…”我的手碰到那木牌,一股冰凉的刺痛感顺着指尖蔓延上来,激得我汗毛倒竖。那本书上的字符,我明明不认识,看一眼却头晕目眩,胃里翻腾。
这不是什么正经路数!透着股邪性!但我没得选。那天晚上,月圆得吓人,白惨惨的光照得地上跟霜一样。我背着三叔公给的布包,里面装着书、木牌、一罐腥臭的黑狗血、还有几沓粗糙的黄纸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后山老坟地走。每靠近一步,胸口那块“冰”就冷一分,周围那种无形的“絮叨声”就越清晰。林子里的鸟虫都噤了声,死一般的寂静。坟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