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寇年华(黄浩浩浩)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草寇年华(黄浩浩浩)
时间: 2025-09-16 04:55:21
2003年的夏天比往年更加燥热。
蝉鸣声穿透了县城每一寸空气,像是无数把小锉刀,锉得人心烦意乱。
黄浩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志愿填报指南己经被他翻得卷了边,可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窗外那棵老槐树上。
“一本稳了“——这是班主任叶老师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在五月份的模拟考试后。
“浩浩,出来吃饭了。
“母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刻意压低的温柔。
“我不饿。
“黄浩把脸埋进臂弯里,额头抵在冰凉的桌面上。
他听见母亲轻轻叹了口气,脚步声渐渐远去。
书桌上的小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
黄浩伸手关掉它,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他盯着墙上那张己经泛黄的高考倒计时日历,最后一天被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6月7日。
“就因为他妈的一个通知...“黄浩一拳砸在桌面上,铅笔盒里的文具哗啦作响。
原本七月份的高考突然提前到六月,整整少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
班里的尖子生们照样发挥稳定,而像他这样中上游的学生,就像被抽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我本来也可以的...“黄浩喃喃自语,喉咙发紧。
他伸手摸向书桌抽屉,里面静静躺着那本被翻烂了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每一页都有他密密麻麻的笔记。
为了高考,他熬过了多少个通宵,做完了多少套试卷?
结果就因为少了一个月,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接着是父亲黄建国特有的咳嗽声。
黄浩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
“开门。
“父亲的声音不容拒绝。
黄浩慢吞吞地起身,拧开了反锁的门闩。
父亲站在门口,身上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
为了供自己上高中,父亲一个人在煤矿上班总是省吃俭用衣服也舍不得买,母亲也是将舍不吃的土鸡蛋拿去卖钱给黄浩攒伙食费。
两父子差不多高,但此刻黄浩觉得父亲站在那里就像一堵墙,让人喘不过气。
“你打算把自己关到什么时候?
“黄建国走进房间,目光扫过凌乱的床铺和桌上没动的饭菜,“你妈叫你吃饭没听见?
“黄浩别过脸去:“我说了不饿。
““不饿?
我看你是活够了!
“黄建国突然提高了声音,额头上青筋暴起,“高考考砸了天就塌了?
我供你读书十二年,就养出你这么个窝囊废?
““你知道什么!
“黄浩猛地抬头,眼眶通红,“我本来能上一本的!
就因为他们突然改时间,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打断了黄浩的话。
他踉跄着后退两步,左脸颊火辣辣地疼。
母亲闻声冲进房间,惊恐地看着父子俩。
“老黄!
你干什么打孩子!
“黄建国没有理会妻子,他死死盯着儿子:“你以为就你一个人受影响?
全省考生都一样!
别人怎么没像你这样要死要活的?
“他喘着粗气,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你二叔不是煤矿财务科科长嘛,我看这个会计专业就不错。
黄浩没有接。
父亲粗暴地把纸塞进他手里:“明天去学校填志愿。
大专怎么了?
我连高中都没上完,不也把你养这么大了?
“父亲转身离开时,黄浩看见他微微佝偻的背影和花白的鬓角。
那张纸在他手里变得异常沉重,上面列着几所他从未考虑过的学校名称,排在第一的是“旧江学院会计学院“——一所今年刚升为本科的地方院校。
第二天清晨,黄浩坐着村里到县城的班车来到学校。
校门口挂着红色的横幅:“祝贺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下面密密麻麻写着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名字。
黄浩低着头快步走过,仿佛那些名字会灼伤他的眼睛。
教室里比想象中安静。
大多数同学己经填完志愿离开了,只剩下零星几个人。
班主任叶老师看见他,明显松了一口气。
可又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黄浩,我就知道你会来。
“叶老师推了推眼镜,“考虑得怎么样了?
“黄浩沉默地递过那张纸。
叶老师扫了一眼,点点头:“旧江学院会计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是新升的本科,但就业前景很好。
你的分数先上个大专,等以后再专升本。
“说完叹口气走开了,也许叶老师知道说再多也无用了,可能黄浩比他还难受。
试想一个省重点高中,考出一个专科生?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填完志愿回家的路上,黄浩绕道去了河边。
七月的阳光炙烤着河岸,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被晒干的味道。
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浑浊的河水缓缓流过。
远处,几个小孩在浅水区嬉戏打闹,笑声随风飘来。
“旧江学院...“他轻声念出这个名字,感觉如此陌生。
那是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城市,离家乡几百多公里。
会计专业虽然是考虑很久的方向,但是他想的是厦门大学。
八月底,旧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黄浩看着那个蓝色的快递封面,心里没有任何波澜。
很嘲讽的是,本科是红色的快递封面。
“会计好啊,越老越吃香。
“晚饭时,父亲罕见地开了瓶白酒。
至少这么大点的小孩如果不去读书,能干啥?
还带着一副眼镜,种地都要被人嘲笑。
父亲也只有心里苦笑道,尽量脸上堆笑不让孩子看出来。
事己至此,这个时候黄浩需要的是信心,安慰。
黄浩机械地扒着饭,没有搭话。
母亲在旁边小心地观察着父子俩,不停地往黄浩碗里夹菜。
“去了学校好好学。
“父亲喝得脸色发红,“别想着玩。
咱们家供你上大学不容易。
“黄浩点点头。
他知道父亲在煤矿上班不容易,以前是在煤矿救护队,后来家里有了弟弟妹妹,父亲想着下井工资更高点。
母亲农村妇女,小学都没上完。
他们省吃俭用,就为了他能有个好前途。
而现在...“我会努力的。
“黄浩听见自己说。
这句话像是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心里。
蝉鸣声穿透了县城每一寸空气,像是无数把小锉刀,锉得人心烦意乱。
黄浩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的志愿填报指南己经被他翻得卷了边,可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窗外那棵老槐树上。
“一本稳了“——这是班主任叶老师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在五月份的模拟考试后。
“浩浩,出来吃饭了。
“母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刻意压低的温柔。
“我不饿。
“黄浩把脸埋进臂弯里,额头抵在冰凉的桌面上。
他听见母亲轻轻叹了口气,脚步声渐渐远去。
书桌上的小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
黄浩伸手关掉它,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他盯着墙上那张己经泛黄的高考倒计时日历,最后一天被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6月7日。
“就因为他妈的一个通知...“黄浩一拳砸在桌面上,铅笔盒里的文具哗啦作响。
原本七月份的高考突然提前到六月,整整少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
班里的尖子生们照样发挥稳定,而像他这样中上游的学生,就像被抽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我本来也可以的...“黄浩喃喃自语,喉咙发紧。
他伸手摸向书桌抽屉,里面静静躺着那本被翻烂了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每一页都有他密密麻麻的笔记。
为了高考,他熬过了多少个通宵,做完了多少套试卷?
结果就因为少了一个月,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接着是父亲黄建国特有的咳嗽声。
黄浩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
“开门。
“父亲的声音不容拒绝。
黄浩慢吞吞地起身,拧开了反锁的门闩。
父亲站在门口,身上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
为了供自己上高中,父亲一个人在煤矿上班总是省吃俭用衣服也舍不得买,母亲也是将舍不吃的土鸡蛋拿去卖钱给黄浩攒伙食费。
两父子差不多高,但此刻黄浩觉得父亲站在那里就像一堵墙,让人喘不过气。
“你打算把自己关到什么时候?
“黄建国走进房间,目光扫过凌乱的床铺和桌上没动的饭菜,“你妈叫你吃饭没听见?
“黄浩别过脸去:“我说了不饿。
““不饿?
我看你是活够了!
“黄建国突然提高了声音,额头上青筋暴起,“高考考砸了天就塌了?
我供你读书十二年,就养出你这么个窝囊废?
““你知道什么!
“黄浩猛地抬头,眼眶通红,“我本来能上一本的!
就因为他们突然改时间,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打断了黄浩的话。
他踉跄着后退两步,左脸颊火辣辣地疼。
母亲闻声冲进房间,惊恐地看着父子俩。
“老黄!
你干什么打孩子!
“黄建国没有理会妻子,他死死盯着儿子:“你以为就你一个人受影响?
全省考生都一样!
别人怎么没像你这样要死要活的?
“他喘着粗气,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你二叔不是煤矿财务科科长嘛,我看这个会计专业就不错。
黄浩没有接。
父亲粗暴地把纸塞进他手里:“明天去学校填志愿。
大专怎么了?
我连高中都没上完,不也把你养这么大了?
“父亲转身离开时,黄浩看见他微微佝偻的背影和花白的鬓角。
那张纸在他手里变得异常沉重,上面列着几所他从未考虑过的学校名称,排在第一的是“旧江学院会计学院“——一所今年刚升为本科的地方院校。
第二天清晨,黄浩坐着村里到县城的班车来到学校。
校门口挂着红色的横幅:“祝贺我校高考再创佳绩“,下面密密麻麻写着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名字。
黄浩低着头快步走过,仿佛那些名字会灼伤他的眼睛。
教室里比想象中安静。
大多数同学己经填完志愿离开了,只剩下零星几个人。
班主任叶老师看见他,明显松了一口气。
可又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黄浩,我就知道你会来。
“叶老师推了推眼镜,“考虑得怎么样了?
“黄浩沉默地递过那张纸。
叶老师扫了一眼,点点头:“旧江学院会计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是新升的本科,但就业前景很好。
你的分数先上个大专,等以后再专升本。
“说完叹口气走开了,也许叶老师知道说再多也无用了,可能黄浩比他还难受。
试想一个省重点高中,考出一个专科生?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填完志愿回家的路上,黄浩绕道去了河边。
七月的阳光炙烤着河岸,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被晒干的味道。
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浑浊的河水缓缓流过。
远处,几个小孩在浅水区嬉戏打闹,笑声随风飘来。
“旧江学院...“他轻声念出这个名字,感觉如此陌生。
那是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城市,离家乡几百多公里。
会计专业虽然是考虑很久的方向,但是他想的是厦门大学。
八月底,旧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黄浩看着那个蓝色的快递封面,心里没有任何波澜。
很嘲讽的是,本科是红色的快递封面。
“会计好啊,越老越吃香。
“晚饭时,父亲罕见地开了瓶白酒。
至少这么大点的小孩如果不去读书,能干啥?
还带着一副眼镜,种地都要被人嘲笑。
父亲也只有心里苦笑道,尽量脸上堆笑不让孩子看出来。
事己至此,这个时候黄浩需要的是信心,安慰。
黄浩机械地扒着饭,没有搭话。
母亲在旁边小心地观察着父子俩,不停地往黄浩碗里夹菜。
“去了学校好好学。
“父亲喝得脸色发红,“别想着玩。
咱们家供你上大学不容易。
“黄浩点点头。
他知道父亲在煤矿上班不容易,以前是在煤矿救护队,后来家里有了弟弟妹妹,父亲想着下井工资更高点。
母亲农村妇女,小学都没上完。
他们省吃俭用,就为了他能有个好前途。
而现在...“我会努力的。
“黄浩听见自己说。
这句话像是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