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贾无生(贾宝玉周瑞)最新完结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红楼一梦:贾无生(贾宝玉周瑞)
时间: 2025-09-16 04:56:44
荣庆堂的生辰宴散的时候,天早就擦黑儿了,抄手游廊上挂的羊角灯笼被风一吹晃悠悠的,把我和袭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又抻高。
“二爷,今儿累着没?”
袭人一边走一边絮叨,伸手替我掸掉肩膀上沾的石榴花瓣 —— 那花瓣还是方才三姑娘摘花时蹭上的,“方才三姑娘塞给您那包蜜饯,要不要现在吃两颗垫垫?
甜丝丝的,解乏。”
这姑娘前世待我是真尽心,连我落魄了都偷偷送过干粮,可现在我心里头没半点儿热乎劲儿,只剩一片凉。
我摇了摇头,声音故意放得软乎乎的,像往常那样,就是少了点雀跃:“不吃了,留着明儿给茗烟吧,他早上还说想吃呢。”
跟在后面的茗烟一听,立马凑上来笑:“谢二爷疼我!”
这小子今年十岁,眼眉活络,人也老实,就是脑子首,藏不住事儿。
我抬眼扫了他一下,心里琢磨:先把他放在身边试试,要是靠谱,以后办外头的事能用上。
嘴上没多说,就晃了晃手腕上贾母刚赏的银镯子 —— 这镯子是缠枝莲的花样,得有二两重,灯笼底下泛着白亮的光,看着就值钱。
回了怡红院,袭人赶紧伺候我洗手洗脸,又端来一碗冰糖燕窝粥,热气腾腾的,甜香首往鼻子里钻。
我坐在桌边小口抿着,眼睛却瞟着窗台上那盆刚开的茉莉。
前世我最爱这花儿,总让丫鬟摘了簪在头发上,可现在再看,那雪白的花瓣怎么看都像泰山顶上的薄雪,凉得扎眼。
“二爷咋不吃了?”
袭人见我勺儿停了,赶紧问,心里还犯嘀咕:方才宴上也没吃多少,这粥是特意让小厨房熬的,怎么还剩半碗?
“有点困。”
我放下勺儿,顺势往榻上一歪,手悄悄摸向枕下头 —— 那儿藏着枚赤金小坠子,是王熙凤方才塞给我的生辰礼,上面刻了个 “福” 字,虽小但纯金的。
这是我重生后藏的头一件值钱东西,可不能让人发现。
袭人见我困了,赶紧收拾了碗筷,又给我盖好薄被,轻手轻脚地退出去,只留了个小丫鬟在外间守着。
她走的时候还琢磨:二爷今儿是真累着了?
往常这个点还得跟茗烟玩会儿捉迷藏呢。
等房门 “咔嗒” 一声掩实,我立马睁开眼。
先侧耳听了听,外间那小丫鬟正哼着小调儿,八成是不会进来的。
我悄悄坐起来,从枕下摸出那枚金坠子,放在手心里搓了搓。
这玩意儿要是拿去当,少说也能换五十两银子,可我不能急 —— 我现在才六岁,要是突然拿这么贵重的东西出去卖,保准有人起疑心。
得等个合适的机会,找个靠谱的人帮忙。
我忽然想起白天在荣庆堂外头,看见赖大管家正跟个穿青布长衫的人说话。
那人瘦得跟竹竿似的,腰上挂着个印信袋,看着就像府里常去外头采买的管事。
赖大是府里的老人了,管着田庄和采买,手里肯定有外头的人脉 —— 这说不定就是我攒钱的头一个突破口。
想明白后,我又把金坠子塞回枕下,躺好装睡。
接下来几天,我更小心地装 “傻”:在贾母跟前,还像以前那样抱着她胳膊撒娇要糖吃,心里却想着 “老太太越疼我,我越能藏住事儿”;见了王夫人,规规矩矩行礼,故意把 “母亲” 叫成 “姆妈”,逗得王夫人笑:“这孩子,还没长记性”,她心里肯定觉得 “宝玉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傻子,不用操心”;丫鬟们拿话本给我看,我也装着看得入迷,翻页的时候却偷偷留意 —— 我在找府里藏正经书的地方。
荣国府的书房在贾母院后的跨院,平时也就贾赦、贾政偶尔去翻两本,守书房的是个叫周瑞的老仆,脾气怪得很,不爱说话,但做事特尽心。
我算着日子,趁有天贾母让我给贾政送茶,特意绕路去了书房。
周瑞见了我,赶紧站起来行礼:“宝二爷咋来了?”
他心里肯定纳闷:这小祖宗平时躲书房跟躲猫似的,今儿怎么主动来了?
“我来找本画儿书看。”
我晃着手里的茶盘,眼睛故意往书架上瞟,“上次听父亲说,有本画老虎的书,我想瞧瞧。”
周瑞一听,笑着应了:“哎,我给您找。”
转身就去书架下层翻画册。
我趁机快步走到上层书架前,眼睛飞快扫过去 —— 果然,这儿摆着不少正经书,《三字经》《千字文》排得整整齐齐的,还有几本翻旧了的《论语》。
我趁周瑞没回头,赶紧抽出一本线装的《三字经》,塞进宽宽的袖筒里,又把袖子往下扯了扯,遮住书角。
心里还慌慌的:可别被他看着了,不然解释不清。
“二爷,找着了!”
周瑞拿着本《山海经》过来,递到我手里,“这里头不光有老虎,还有凤凰呢,您肯定喜欢。”
他心里准想 “还是个小孩子,就爱看这些画儿”。
我接过画册,装着欢喜的样子翻了两页,又规规矩矩行了个礼:“谢周爷爷,我看完就送回来。”
说完赶紧抱着书往外走,袖筒里的《三字经》硌得胳膊慌,可我心里却暖烘烘的 —— 这是我重生后拿到的第一本正经书,是走那条 “仕途路” 的第一步啊。
“二爷,今儿累着没?”
袭人一边走一边絮叨,伸手替我掸掉肩膀上沾的石榴花瓣 —— 那花瓣还是方才三姑娘摘花时蹭上的,“方才三姑娘塞给您那包蜜饯,要不要现在吃两颗垫垫?
甜丝丝的,解乏。”
这姑娘前世待我是真尽心,连我落魄了都偷偷送过干粮,可现在我心里头没半点儿热乎劲儿,只剩一片凉。
我摇了摇头,声音故意放得软乎乎的,像往常那样,就是少了点雀跃:“不吃了,留着明儿给茗烟吧,他早上还说想吃呢。”
跟在后面的茗烟一听,立马凑上来笑:“谢二爷疼我!”
这小子今年十岁,眼眉活络,人也老实,就是脑子首,藏不住事儿。
我抬眼扫了他一下,心里琢磨:先把他放在身边试试,要是靠谱,以后办外头的事能用上。
嘴上没多说,就晃了晃手腕上贾母刚赏的银镯子 —— 这镯子是缠枝莲的花样,得有二两重,灯笼底下泛着白亮的光,看着就值钱。
回了怡红院,袭人赶紧伺候我洗手洗脸,又端来一碗冰糖燕窝粥,热气腾腾的,甜香首往鼻子里钻。
我坐在桌边小口抿着,眼睛却瞟着窗台上那盆刚开的茉莉。
前世我最爱这花儿,总让丫鬟摘了簪在头发上,可现在再看,那雪白的花瓣怎么看都像泰山顶上的薄雪,凉得扎眼。
“二爷咋不吃了?”
袭人见我勺儿停了,赶紧问,心里还犯嘀咕:方才宴上也没吃多少,这粥是特意让小厨房熬的,怎么还剩半碗?
“有点困。”
我放下勺儿,顺势往榻上一歪,手悄悄摸向枕下头 —— 那儿藏着枚赤金小坠子,是王熙凤方才塞给我的生辰礼,上面刻了个 “福” 字,虽小但纯金的。
这是我重生后藏的头一件值钱东西,可不能让人发现。
袭人见我困了,赶紧收拾了碗筷,又给我盖好薄被,轻手轻脚地退出去,只留了个小丫鬟在外间守着。
她走的时候还琢磨:二爷今儿是真累着了?
往常这个点还得跟茗烟玩会儿捉迷藏呢。
等房门 “咔嗒” 一声掩实,我立马睁开眼。
先侧耳听了听,外间那小丫鬟正哼着小调儿,八成是不会进来的。
我悄悄坐起来,从枕下摸出那枚金坠子,放在手心里搓了搓。
这玩意儿要是拿去当,少说也能换五十两银子,可我不能急 —— 我现在才六岁,要是突然拿这么贵重的东西出去卖,保准有人起疑心。
得等个合适的机会,找个靠谱的人帮忙。
我忽然想起白天在荣庆堂外头,看见赖大管家正跟个穿青布长衫的人说话。
那人瘦得跟竹竿似的,腰上挂着个印信袋,看着就像府里常去外头采买的管事。
赖大是府里的老人了,管着田庄和采买,手里肯定有外头的人脉 —— 这说不定就是我攒钱的头一个突破口。
想明白后,我又把金坠子塞回枕下,躺好装睡。
接下来几天,我更小心地装 “傻”:在贾母跟前,还像以前那样抱着她胳膊撒娇要糖吃,心里却想着 “老太太越疼我,我越能藏住事儿”;见了王夫人,规规矩矩行礼,故意把 “母亲” 叫成 “姆妈”,逗得王夫人笑:“这孩子,还没长记性”,她心里肯定觉得 “宝玉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傻子,不用操心”;丫鬟们拿话本给我看,我也装着看得入迷,翻页的时候却偷偷留意 —— 我在找府里藏正经书的地方。
荣国府的书房在贾母院后的跨院,平时也就贾赦、贾政偶尔去翻两本,守书房的是个叫周瑞的老仆,脾气怪得很,不爱说话,但做事特尽心。
我算着日子,趁有天贾母让我给贾政送茶,特意绕路去了书房。
周瑞见了我,赶紧站起来行礼:“宝二爷咋来了?”
他心里肯定纳闷:这小祖宗平时躲书房跟躲猫似的,今儿怎么主动来了?
“我来找本画儿书看。”
我晃着手里的茶盘,眼睛故意往书架上瞟,“上次听父亲说,有本画老虎的书,我想瞧瞧。”
周瑞一听,笑着应了:“哎,我给您找。”
转身就去书架下层翻画册。
我趁机快步走到上层书架前,眼睛飞快扫过去 —— 果然,这儿摆着不少正经书,《三字经》《千字文》排得整整齐齐的,还有几本翻旧了的《论语》。
我趁周瑞没回头,赶紧抽出一本线装的《三字经》,塞进宽宽的袖筒里,又把袖子往下扯了扯,遮住书角。
心里还慌慌的:可别被他看着了,不然解释不清。
“二爷,找着了!”
周瑞拿着本《山海经》过来,递到我手里,“这里头不光有老虎,还有凤凰呢,您肯定喜欢。”
他心里准想 “还是个小孩子,就爱看这些画儿”。
我接过画册,装着欢喜的样子翻了两页,又规规矩矩行了个礼:“谢周爷爷,我看完就送回来。”
说完赶紧抱着书往外走,袖筒里的《三字经》硌得胳膊慌,可我心里却暖烘烘的 —— 这是我重生后拿到的第一本正经书,是走那条 “仕途路” 的第一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