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途长行小说陈樾江屿(已完结全集完整版大结局)陈樾江屿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时间: 2025-09-16 05:05:24
热浪把筒子楼煎成了铁板烧。
本来老楼就不通风,到了夏天更酷热难耐。
典型的冬凉夏暖。
陈樾光脚踩在水泥地上,水渍印子转眼就被暑气舔干。
盒盖倒扣着,三张十元纸币被电风扇吹得簌簌发抖,是保险公司送来的赔偿金。
别着黑纱的工作人员最后甩下句话:“五百块?
够买两副薄棺!”
丝毫不在意面前只是一个半大还刚失去了养父母的孩子又成了孤儿。
江屿正用改锥撬开存折夹层。
蓝皮本子噗地吐出张硬纸片:“江建国/周红梅人身意外险,赔付金额:伍佰圆整”。
红章油墨晕染开,像两摊陈旧的血迹。
“哥...”陈樾的指尖刚碰到他哥衣角,江屿弯腰攥住他手腕。
少年掌心的灼烫惊得陈樾一颤。
“我是不是一个灾星啊?”
他说。
“这钱烫手。”
江屿把保险单拍在饭盒底,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九月一号前,得变出这个数——”作业本撕下的纸页上,铅笔字力透纸背:学费+书本费:87.5元(小学)学费+杂费:203元(初中)九月生活费:至少100元电扇叶片的阴影在陈樾脸上轮转切割,孩子瞳仁里那簇野火倏地暗了。
“这几天我出去找活干。”
他哥说。
建筑工地的黄土晒得发白。
江屿蹲在砂堆旁,钢筋碎屑沾满他汗湿的脖颈,结痂的伤口被盐渍蜇得刺痒。
包工头的凉鞋踢了踢他脊梁:“小崽子,搬完这车砖结账。”
汗水糊住睫毛,江屿却隐约看见陈樾的身影从工地铁门缝里挤进来。
小孩怀里抱着个盐水瓶,瓶身凝满水珠,瓶口插着半截麦秆。
“冰镇酸梅汤!”
陈樾踮脚把麦秆塞进江屿干裂的唇缝,“张奶奶教我的,甘草二分钱能煮一大锅...”张奶奶就是福利院院长。
酸液滑过喉管的刹那,江屿突然掐住陈樾胳膊往自己身边拉。
一个中年工人正拎着铁棍走来,三角眼眯成刀锋:“哪来的野种?”
凶神恶煞的样子,又加上他的姓氏,人们都叫他老孙。
陈樾本能地往江屿身后缩,盐水瓶哐当砸在钢筋上,玻璃碴混着褐色汁液溅满江屿的旧球鞋。
“我弟。”
江屿挡在前面的身躯绷成一张弓。
老孙的棍尖挑起陈樾的下巴,语气很不屑:“工地不是托儿所。”
铁棍却转向砂堆旁的编织袋,“把这车水泥扛到三号楼,加五毛。”
五十斤重的水泥袋压上肩时,江屿听见自己脊椎的哀鸣。
陈樾捡起半块碎玻璃,突然狠狠划向手臂——“你干什么!”
血珠从孩子细瘦的胳膊渗出来,陈樾把伤口凑到老孙眼前:“我快五岁了,能扛二十斤。”
老孙嗤笑了一声,“小屁孩还五岁呢,一袋水泥压死你。”
热风卷着水泥粉尘扑进江屿眼眶,刺得他双目赤红。
夜半的楼道飘荡着膏药味。
江屿趴在板床上,陈樾正用棉签蘸盐水涂他肩背的磨伤。
钢筋碎屑嵌进皮肉里,棉签一碰就洇出血点。
“张奶奶今天来过。”
陈樾在风扇哗啦哗啦声中开口。
江屿肌肉骤然绷紧。
“她说国家出新规了,我不懂...”孩子蘸着血水的棉签在空中比划,很多字他听不懂也不理解,但江屿依稀清楚了。
经济萧条导致福利院挤满弃婴,十五岁以上能独立生活的暂不强制收容。
棉签杆啪地折断。
江屿翻身坐起,抓过床头搪瓷缸扬起脖子“咕咚咕咚”灌凉水。
陈樾爬下床,从饭盒底抽出张皱纸:联名担保书兹有职工江建国之子江屿(14岁)自愿监护收养儿童陈樾(8岁),具备独立生活能力...落款处摁着七八个红手印,最大一枚印着“水泥厂刘”三个歪扭的字。
刘就是那个好心给他爹娘留下一块墓地的。
他见过一面,和父母以前一起在工地干活的,也算尽到最后一丝情分了。
他的真实年龄是12岁,张院长知道,俩孩子不可能愿意回到福利院,福利院现在也没有空了,偷偷托关系的。
每个月还给他们送来一些物资。
“张奶奶给今天那个怪叔叔打的电话。”
陈樾指着担保书上油污的指印,“不然不敢用童工。”
小孩在福利院的这几年己经懂得很多了。
江屿盯着“独立生活能力”那行铅字,眼睫毛轻微颤抖。
窗外晾衣绳上飘着父母的工装裤,裤管被夜风吹得鼓胀起来,倒像是两具站立的人形。
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张奶奶帮的忙。
……夜还很长。
收破烂的铜锣声惊醒黎明。
江屿拖出床底的麻袋,陈樾突然扑上去按住袋口:“别卖!”
袋里是父母的全部藏书。
机械原理图谱扉页有江建国钢笔批注,席慕蓉诗选里夹着周红梅抄食谱的便签。
陈樾抽出本趣味数学,封底画满彩色蜡笔痕:“妈妈那几晚教我数格子。
我想妈妈了…...”江屿掰开他手指的力道泄了一半。
秤砣压住麻袋时,收贩子啧啧摇头:“废纸三毛一斤。”
陈樾抽出图谱藏在身后:“这个哥哥还要看!”
书脊的钢钉刮破他腰侧,血浸在了旧裤子上。
没办法,江屿只能拉着他这个傻弟弟回家。
一本也没卖。
收拾完后拉着小孩出门到工地干活,方便看着。
老孙远远扔来个塑料袋,里面二十枚钢镚散落满地,陈樾追着滚进臭水沟的一毛钱硬币,捞上来时掌心沾满绿苔。
“明天不用来了。”
老孙朝江屿吐烟圈,“上面来查童工。”
陈樾走上前蹲在沟边数钢镚,十九个硬币在饭盒里叮当作响。
他突然把饭盒举到江屿眼前:“差一毛就满西块,够买五包榨菜!”
孩子咧开的嘴角沾着泥点,像只偷到油的小老鼠。
……粮票在锅沿烤得焦脆,陈樾此时正踮脚帮哥哥刮面缸。
最后一把玉米面混着麸皮摊在案板上,他费力的从一旁调料品中抽出一包榨菜。
半袋榨菜丝倒在粮票旁,红色辣油渗进老旧的木桌面,很香。
江屿盯着陈樾手腕的纱布愣神,昨天非要逞能划伤的,被他拎回家后抽一顿,又找家里为数不多剩下碘伏抹的。
“哥,你快开学了。”
陈樾学他哥的样把榨菜丝卷进烙饼,面皮裹得严严实实才递过来,“你吃稠的,我喝面汤。”
滚烫的饼子灼着江屿指尖,他忽然掰开饼,把榨菜馅料全拨进陈樾碗里。
焦糊的饼皮卡在喉头,他灌下半碗面汤才咽下去,胃里像塞了把砂砾。
陈樾小口啃着空面皮,突然跳下板凳。
五斗柜上的全家福被他转了个面,相框玻璃映出铝饭盒里摞高的钢镚:“等我有钱,买带肉的榨菜。”
“好,哥等你。”
夜校招生的霓虹灯牌在暑气中滋滋作响。
江屿攥着初中录取通知书挤进人群,汗湿的纸页上“203元”烫的他一刻不敢停息。
凭借着录取通知书找一个合适的临时工。
“夜班搬运,一晚八块!”
招工大汉的喇叭喷着唾沫星。
“通宵串签子,现结!”
烧烤摊主剁排骨的刀尖指着江屿,“你这身板扛得住?”
“家教!
重点中学优先!”
戴眼镜的女人突然抓住江屿胳膊,“全科辅导,时薪三块——”还没等女人说完,录取通知书被扯出皱痕。
江屿抽回手的瞬间,女人突然瞥见他手背的烫伤:“你这手...学生?”
人群哄笑声中,江屿被路过的人撞翻了冰饮摊。
玻璃罐爆裂声炸开,橙黄色汽水浸透他裤管,碎冰碴顺着脚踝滑进鞋里。
摊主揪住他衣领骂骂咧咧时,江屿低着头,一言不发。
耳边无论是骂声还是惊呼声,都不存在了。
他似乎己经随着父母出车祸的那一瞬间,也一块跟着他们去了,现在留下来的肉体,还靠家里有个嗷嗷待哺的弟弟得以维持。
……修车铺的千斤顶抬起摩托底盘,江屿正给生锈链条上油。
找了一天能干的工作,总算遇到一家修车铺的说可以看一看。
脑力不行就出体力。
老板从一边扔来条脏毛巾:“小子,底盘螺栓拧紧点,摔死人你赔不起。”
保险单在江屿起身时从裤兜滑落。
老板用扳手尖挑起纸页,油污在“伍佰圆”上盖了黑印:“拿命换的钱,敢赌吗?”
扳手指向墙角的老虎机:“赢够学费,五分钟。”
荧红光点疯狂旋转。
江屿盯着数字在屏幕上明灭,突然有些惭愧。
自己拿血汗钱去赌,明明可以给自己和陈樾买更多东西的。
这时机箱突然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看样子是要坏的节奏。
老板的扳手砸向机箱的刹那,江屿扑过去抢回保险单。
纸币撕裂声穿透鼓膜,他徒手抓住扳手铁杆:“给我三轮车,押金...用这个抵。”
饭盒盖拍上油腻的柜台。
十几枚钢镚蹦跳着,其中一枚硬币滚到老板脚边,旋转了几下便停下来。
载客三轮冲进暴雨,江屿艰难的往前走,他的球鞋己泡成“巨人观”。
就这一双好鞋了。
后座醉汉的呕吐物溅上车斗,钞票拍上他脸颊:“找零!”
江屿想赚钱,他学起了别人开出租的,只不过自己的工具是个三轮车。
而他还未成年……霓虹灯在积水中碎成万花筒。
江屿弯腰掏零钱的瞬间,车头突然撞上前头的隔离墩。
醉汉的咒骂声混着金属变形声刺破耳膜,他死死护住装钱的铁皮盒,肋骨折断般的剧痛让他蜷缩在污水里。
恍惚间又回到了那天晚上,父母绝望又不舍得眼光刺痛了他。
等到深夜,江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去时,居民楼亮着豆大的光。
陈樾蹲在单元门口,塑料雨披裹着怀里的饭盒。
孩子掀开盒盖,烙饼的余温烘着江屿冰凉的指尖:“哥吃稠的...”江屿强撑结果饭盒,累的一句话都不想说,他抓起沾污的五块钱塞进陈樾雨披:“明早...自己去缴学费。”
他尽量让自己正常走路,左肋感觉像断了一样,肿了一大片。
三轮车押金己经退给老板了。
老板没要。
雷光照亮孩子惨白的脸。
陈樾用雨衣兜住所有湿钞,冰凉的胳膊缠上江屿脖颈。
铝饭盒最终盛满零碎纸钞。
陈樾蘸着雨水清点票面时,江屿发现他手臂的划伤开始结痂。
小孩把他上午拉着去诊所开的消炎药,换成几十张空白作业纸。
唉,这傻子。
开学前夜,木头柜上的全家福转回了正面。
陈樾在新作业本上画格子,铅笔尖突然被江屿抽走。
“手伸出来。”
碘酒棉球擦过溃烂的伤口,陈樾疼得首抽气。
江屿用牙齿撕开纱布卷,灯光下他低垂的睫毛在鼻梁投下深影,结痂的脖颈随动作裂开细小的血口。
“哥。”
陈樾突然用铅笔杆戳他手背,“重点中学远不远?”
“蹬三轮西十分钟。”
“中午你回不来...我带了烙饼。”
孩子从书包掏出裹紧的油纸包,麸皮面饼里夹着榨菜丝,特意用粮票折成好看的装饰。
江屿没理他,抓起油纸包扔进铁锅。
猪油融化时的焦香弥漫开来,他把煎得金黄的饼子劈成两半,带榨菜馅的塞进陈樾书包:“明早我送你去学前班。”
陈樾啃着饼子笑出豁牙,油灯将兄弟俩的影子投在斑驳墙面上。
那个孤零零的铝饭盒倒扣在全家福前,最后几枚硬币压着保险单。
电扇叶片搅动溽热的夜风,窗外飘来工地打桩机的闷响。
这座城市的骨骼正在生长,而他们的命运如同钢架间的焊点,于黑暗中迸溅出细弱的火星。
本来老楼就不通风,到了夏天更酷热难耐。
典型的冬凉夏暖。
陈樾光脚踩在水泥地上,水渍印子转眼就被暑气舔干。
盒盖倒扣着,三张十元纸币被电风扇吹得簌簌发抖,是保险公司送来的赔偿金。
别着黑纱的工作人员最后甩下句话:“五百块?
够买两副薄棺!”
丝毫不在意面前只是一个半大还刚失去了养父母的孩子又成了孤儿。
江屿正用改锥撬开存折夹层。
蓝皮本子噗地吐出张硬纸片:“江建国/周红梅人身意外险,赔付金额:伍佰圆整”。
红章油墨晕染开,像两摊陈旧的血迹。
“哥...”陈樾的指尖刚碰到他哥衣角,江屿弯腰攥住他手腕。
少年掌心的灼烫惊得陈樾一颤。
“我是不是一个灾星啊?”
他说。
“这钱烫手。”
江屿把保险单拍在饭盒底,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九月一号前,得变出这个数——”作业本撕下的纸页上,铅笔字力透纸背:学费+书本费:87.5元(小学)学费+杂费:203元(初中)九月生活费:至少100元电扇叶片的阴影在陈樾脸上轮转切割,孩子瞳仁里那簇野火倏地暗了。
“这几天我出去找活干。”
他哥说。
建筑工地的黄土晒得发白。
江屿蹲在砂堆旁,钢筋碎屑沾满他汗湿的脖颈,结痂的伤口被盐渍蜇得刺痒。
包工头的凉鞋踢了踢他脊梁:“小崽子,搬完这车砖结账。”
汗水糊住睫毛,江屿却隐约看见陈樾的身影从工地铁门缝里挤进来。
小孩怀里抱着个盐水瓶,瓶身凝满水珠,瓶口插着半截麦秆。
“冰镇酸梅汤!”
陈樾踮脚把麦秆塞进江屿干裂的唇缝,“张奶奶教我的,甘草二分钱能煮一大锅...”张奶奶就是福利院院长。
酸液滑过喉管的刹那,江屿突然掐住陈樾胳膊往自己身边拉。
一个中年工人正拎着铁棍走来,三角眼眯成刀锋:“哪来的野种?”
凶神恶煞的样子,又加上他的姓氏,人们都叫他老孙。
陈樾本能地往江屿身后缩,盐水瓶哐当砸在钢筋上,玻璃碴混着褐色汁液溅满江屿的旧球鞋。
“我弟。”
江屿挡在前面的身躯绷成一张弓。
老孙的棍尖挑起陈樾的下巴,语气很不屑:“工地不是托儿所。”
铁棍却转向砂堆旁的编织袋,“把这车水泥扛到三号楼,加五毛。”
五十斤重的水泥袋压上肩时,江屿听见自己脊椎的哀鸣。
陈樾捡起半块碎玻璃,突然狠狠划向手臂——“你干什么!”
血珠从孩子细瘦的胳膊渗出来,陈樾把伤口凑到老孙眼前:“我快五岁了,能扛二十斤。”
老孙嗤笑了一声,“小屁孩还五岁呢,一袋水泥压死你。”
热风卷着水泥粉尘扑进江屿眼眶,刺得他双目赤红。
夜半的楼道飘荡着膏药味。
江屿趴在板床上,陈樾正用棉签蘸盐水涂他肩背的磨伤。
钢筋碎屑嵌进皮肉里,棉签一碰就洇出血点。
“张奶奶今天来过。”
陈樾在风扇哗啦哗啦声中开口。
江屿肌肉骤然绷紧。
“她说国家出新规了,我不懂...”孩子蘸着血水的棉签在空中比划,很多字他听不懂也不理解,但江屿依稀清楚了。
经济萧条导致福利院挤满弃婴,十五岁以上能独立生活的暂不强制收容。
棉签杆啪地折断。
江屿翻身坐起,抓过床头搪瓷缸扬起脖子“咕咚咕咚”灌凉水。
陈樾爬下床,从饭盒底抽出张皱纸:联名担保书兹有职工江建国之子江屿(14岁)自愿监护收养儿童陈樾(8岁),具备独立生活能力...落款处摁着七八个红手印,最大一枚印着“水泥厂刘”三个歪扭的字。
刘就是那个好心给他爹娘留下一块墓地的。
他见过一面,和父母以前一起在工地干活的,也算尽到最后一丝情分了。
他的真实年龄是12岁,张院长知道,俩孩子不可能愿意回到福利院,福利院现在也没有空了,偷偷托关系的。
每个月还给他们送来一些物资。
“张奶奶给今天那个怪叔叔打的电话。”
陈樾指着担保书上油污的指印,“不然不敢用童工。”
小孩在福利院的这几年己经懂得很多了。
江屿盯着“独立生活能力”那行铅字,眼睫毛轻微颤抖。
窗外晾衣绳上飘着父母的工装裤,裤管被夜风吹得鼓胀起来,倒像是两具站立的人形。
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张奶奶帮的忙。
……夜还很长。
收破烂的铜锣声惊醒黎明。
江屿拖出床底的麻袋,陈樾突然扑上去按住袋口:“别卖!”
袋里是父母的全部藏书。
机械原理图谱扉页有江建国钢笔批注,席慕蓉诗选里夹着周红梅抄食谱的便签。
陈樾抽出本趣味数学,封底画满彩色蜡笔痕:“妈妈那几晚教我数格子。
我想妈妈了…...”江屿掰开他手指的力道泄了一半。
秤砣压住麻袋时,收贩子啧啧摇头:“废纸三毛一斤。”
陈樾抽出图谱藏在身后:“这个哥哥还要看!”
书脊的钢钉刮破他腰侧,血浸在了旧裤子上。
没办法,江屿只能拉着他这个傻弟弟回家。
一本也没卖。
收拾完后拉着小孩出门到工地干活,方便看着。
老孙远远扔来个塑料袋,里面二十枚钢镚散落满地,陈樾追着滚进臭水沟的一毛钱硬币,捞上来时掌心沾满绿苔。
“明天不用来了。”
老孙朝江屿吐烟圈,“上面来查童工。”
陈樾走上前蹲在沟边数钢镚,十九个硬币在饭盒里叮当作响。
他突然把饭盒举到江屿眼前:“差一毛就满西块,够买五包榨菜!”
孩子咧开的嘴角沾着泥点,像只偷到油的小老鼠。
……粮票在锅沿烤得焦脆,陈樾此时正踮脚帮哥哥刮面缸。
最后一把玉米面混着麸皮摊在案板上,他费力的从一旁调料品中抽出一包榨菜。
半袋榨菜丝倒在粮票旁,红色辣油渗进老旧的木桌面,很香。
江屿盯着陈樾手腕的纱布愣神,昨天非要逞能划伤的,被他拎回家后抽一顿,又找家里为数不多剩下碘伏抹的。
“哥,你快开学了。”
陈樾学他哥的样把榨菜丝卷进烙饼,面皮裹得严严实实才递过来,“你吃稠的,我喝面汤。”
滚烫的饼子灼着江屿指尖,他忽然掰开饼,把榨菜馅料全拨进陈樾碗里。
焦糊的饼皮卡在喉头,他灌下半碗面汤才咽下去,胃里像塞了把砂砾。
陈樾小口啃着空面皮,突然跳下板凳。
五斗柜上的全家福被他转了个面,相框玻璃映出铝饭盒里摞高的钢镚:“等我有钱,买带肉的榨菜。”
“好,哥等你。”
夜校招生的霓虹灯牌在暑气中滋滋作响。
江屿攥着初中录取通知书挤进人群,汗湿的纸页上“203元”烫的他一刻不敢停息。
凭借着录取通知书找一个合适的临时工。
“夜班搬运,一晚八块!”
招工大汉的喇叭喷着唾沫星。
“通宵串签子,现结!”
烧烤摊主剁排骨的刀尖指着江屿,“你这身板扛得住?”
“家教!
重点中学优先!”
戴眼镜的女人突然抓住江屿胳膊,“全科辅导,时薪三块——”还没等女人说完,录取通知书被扯出皱痕。
江屿抽回手的瞬间,女人突然瞥见他手背的烫伤:“你这手...学生?”
人群哄笑声中,江屿被路过的人撞翻了冰饮摊。
玻璃罐爆裂声炸开,橙黄色汽水浸透他裤管,碎冰碴顺着脚踝滑进鞋里。
摊主揪住他衣领骂骂咧咧时,江屿低着头,一言不发。
耳边无论是骂声还是惊呼声,都不存在了。
他似乎己经随着父母出车祸的那一瞬间,也一块跟着他们去了,现在留下来的肉体,还靠家里有个嗷嗷待哺的弟弟得以维持。
……修车铺的千斤顶抬起摩托底盘,江屿正给生锈链条上油。
找了一天能干的工作,总算遇到一家修车铺的说可以看一看。
脑力不行就出体力。
老板从一边扔来条脏毛巾:“小子,底盘螺栓拧紧点,摔死人你赔不起。”
保险单在江屿起身时从裤兜滑落。
老板用扳手尖挑起纸页,油污在“伍佰圆”上盖了黑印:“拿命换的钱,敢赌吗?”
扳手指向墙角的老虎机:“赢够学费,五分钟。”
荧红光点疯狂旋转。
江屿盯着数字在屏幕上明灭,突然有些惭愧。
自己拿血汗钱去赌,明明可以给自己和陈樾买更多东西的。
这时机箱突然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看样子是要坏的节奏。
老板的扳手砸向机箱的刹那,江屿扑过去抢回保险单。
纸币撕裂声穿透鼓膜,他徒手抓住扳手铁杆:“给我三轮车,押金...用这个抵。”
饭盒盖拍上油腻的柜台。
十几枚钢镚蹦跳着,其中一枚硬币滚到老板脚边,旋转了几下便停下来。
载客三轮冲进暴雨,江屿艰难的往前走,他的球鞋己泡成“巨人观”。
就这一双好鞋了。
后座醉汉的呕吐物溅上车斗,钞票拍上他脸颊:“找零!”
江屿想赚钱,他学起了别人开出租的,只不过自己的工具是个三轮车。
而他还未成年……霓虹灯在积水中碎成万花筒。
江屿弯腰掏零钱的瞬间,车头突然撞上前头的隔离墩。
醉汉的咒骂声混着金属变形声刺破耳膜,他死死护住装钱的铁皮盒,肋骨折断般的剧痛让他蜷缩在污水里。
恍惚间又回到了那天晚上,父母绝望又不舍得眼光刺痛了他。
等到深夜,江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去时,居民楼亮着豆大的光。
陈樾蹲在单元门口,塑料雨披裹着怀里的饭盒。
孩子掀开盒盖,烙饼的余温烘着江屿冰凉的指尖:“哥吃稠的...”江屿强撑结果饭盒,累的一句话都不想说,他抓起沾污的五块钱塞进陈樾雨披:“明早...自己去缴学费。”
他尽量让自己正常走路,左肋感觉像断了一样,肿了一大片。
三轮车押金己经退给老板了。
老板没要。
雷光照亮孩子惨白的脸。
陈樾用雨衣兜住所有湿钞,冰凉的胳膊缠上江屿脖颈。
铝饭盒最终盛满零碎纸钞。
陈樾蘸着雨水清点票面时,江屿发现他手臂的划伤开始结痂。
小孩把他上午拉着去诊所开的消炎药,换成几十张空白作业纸。
唉,这傻子。
开学前夜,木头柜上的全家福转回了正面。
陈樾在新作业本上画格子,铅笔尖突然被江屿抽走。
“手伸出来。”
碘酒棉球擦过溃烂的伤口,陈樾疼得首抽气。
江屿用牙齿撕开纱布卷,灯光下他低垂的睫毛在鼻梁投下深影,结痂的脖颈随动作裂开细小的血口。
“哥。”
陈樾突然用铅笔杆戳他手背,“重点中学远不远?”
“蹬三轮西十分钟。”
“中午你回不来...我带了烙饼。”
孩子从书包掏出裹紧的油纸包,麸皮面饼里夹着榨菜丝,特意用粮票折成好看的装饰。
江屿没理他,抓起油纸包扔进铁锅。
猪油融化时的焦香弥漫开来,他把煎得金黄的饼子劈成两半,带榨菜馅的塞进陈樾书包:“明早我送你去学前班。”
陈樾啃着饼子笑出豁牙,油灯将兄弟俩的影子投在斑驳墙面上。
那个孤零零的铝饭盒倒扣在全家福前,最后几枚硬币压着保险单。
电扇叶片搅动溽热的夜风,窗外飘来工地打桩机的闷响。
这座城市的骨骼正在生长,而他们的命运如同钢架间的焊点,于黑暗中迸溅出细弱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