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无双判官:寒门状元破天案刘二林枫小说完结_免费小说全本无双判官:寒门状元破天案(刘二林枫)

时间: 2025-09-16 05:43:57 
县试的日子来得比我想的快。

天还没亮,县城的东门就挤满了人。

穿着长衫的考生们背着书箱,有的被家仆围着递水递点心,有的攥着皱巴巴的准考证,紧张得手都在抖。

我背着原主留下的旧书箱,里面只有两本翻烂的《论语》和一块磨平的墨锭,混在人群里,像棵不起眼的茅草。

无双判官:寒门状元破天案刘二林枫小说完结_免费小说全本无双判官:寒门状元破天案(刘二林枫)

“吱呀——”城门缓缓打开,监考官带着衙役走出来,手里拿着铜锣,“铛”地敲了一声:“考生入闱!

按户籍排队,验明身份,不得夹带,违者取消资格!”

队伍慢慢挪动,我前面是个穿着锦缎长衫的胖子,腰间挂着玉佩,家仆在旁边不停地叮嘱:“少爷,这次县试可得中,老爷说了,中了就给你买个铺面!”

胖子不耐烦地挥挥手,眼神却瞟向我手里的旧书箱,嘴角带着点轻蔑。

我没理会,验过身份后,跟着衙役走进考场。

考场是县学的院子,一排排矮桌摆得整整齐齐,桌面坑坑洼洼,墨迹斑斑。

我被分到最后一排的角落,桌腿还是歪的,得垫块石头才能稳住。

“铛——”辰时一到,铜锣再响,监考官抱着考卷走过来,一张张分发下去。

我接过考卷,指尖碰到粗糙的纸页,心里定了定——县试考三场,今天是第一场,考经义策论,最后还有一道“案判题”,据说常考民间纠纷,考的是考生的断事能力。

前面的经义题不难,原主虽懦弱,但读书还算用功,加上我穿越前也读过不少古籍,提笔就写。

周围的考生大多埋着头,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偶尔有人停下,皱着眉咬笔杆,气氛紧张得能听见呼吸声。

等写到最后一题,周围突然安静下来,接着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我抬头看了眼考题,心里也微微一动——这题确实棘手。

题目是:张家与李家相邻,共用一道田埂,去年张家翻耕时,将田埂往李家挪了三尺,李家发现后争执,两家打了一架,李家老汉气晕过去,没过几天就死了。

李家告到县衙,说张家挪田埂还害死人,要张家赔命赔地;张家说田埂本就是自家的,李家老汉是自己病死的,与己无关。

前任县官查了半年,没找到证据,案子一首拖着,让考生断此案。

这题难就难在“无凭无据”——没有 old 契约,没有证人,还牵扯到人命,稍不注意就会判错,要么冤了张家,要么亏了李家。

我瞥了眼旁边的胖子,他正抓着头发,脸憋得通红,嘴里念念有词:“这怎么断?

没契约没证人,总不能瞎判吧……”前面的考生也大多皱着眉,有的在考卷上写了几句,又划掉,显然没头绪。

我却想起了现代处理民事纠纷的思路——没有首接证据,就找间接证据,从“痕迹”和“逻辑”入手。

我拿起笔,先在考卷上写下“断案三则”:其一,查田埂旧痕。

田埂年年耕种,会留下犁头划过的旧印,找村里老人指认往年田埂的位置,再挖开田埂表层土,看地下是否有旧界石或草木根的分界线——土地不会说谎,旧痕就是最实的证据。

其二,验老汉死因。

李家老汉是“气晕后病死”,需请仵作验尸,看是否有内伤或旧疾。

若真是气死,内脏会有相应痕迹;若是旧疾发作,与张家争执只是诱因,便不能定张家“害命”之罪——人命案需重证据,不能凭“先后顺序”定罪。

其三,问邻里佐证。

虽无首接证人,但可问周围邻居,张家往年是否有占田的习惯,李家老汉生前身体如何,争执当天的细节(比如谁先动手,老汉晕倒前的状态)——细节能拼凑出真相,排除一方说谎的可能。

最后,我写下判决思路:先凭田埂旧痕定田界,再凭验尸结果定“人命关联”,最后依律判决——若张家占田,便退田赔礼;若老汉是旧疾去世,便只断田界,不追人命责。

句句都扣着“证据”二字,不主观臆断,不偏袒任何一方。

写完时,考场里的“沙沙”声己经稀稀拉拉,不少考生还在对着最后一题发呆。

我检查了一遍考卷,确认没有错漏,便举手示意交卷。

监考官走过来,看了眼我的考卷,又看了看我,眼神里带着点惊讶——大多考生都会写到午时才交卷,我这才巳时末,算交得早的。

“不再检查检查?”

他问了句。

“不必了。”

我接过自己的书箱,走出考场。

刚出县学大门,就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

我回头,看见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中年男人,面容清瘦,眼神锐利,身后跟着两个衙役。

他手里拿着我的考卷,快步走过来。

“你就是林枫?”

他开口,声音沉稳。

“学生林枫,见过大人。”

我拱手行礼——看他的官袍品级,至少是七品以上,不是县令就是府里来的官。

男人点点头,把考卷递给我,指尖指着最后一题的答案:“这‘查田埂旧痕’‘验老汉死因’,是你自己想的?”

“回大人,学生觉得,断案需凭实据,不能只听双方说辞。

田埂有旧痕,尸体藏真相,这些都是不会说谎的‘证人’。”

我坦然回答,心里隐约猜到他的身份——能在阅卷时把我的考卷抽出来,还亲自来找我,说不定就是章纲里提到的“伯乐李知府”。

果然,男人眼睛一亮,拍了拍我的肩膀:“好一个‘不会说谎的证人’!

老夫李嵩,现任应天府知府,这次是来巡查县试。

你这答案,条理清晰,心思缜密,比不少老吏想得都周全——好好考,老夫看好你。”

李知府!

我心里一喜,这可是未来的贵人。

我再次行礼:“谢大人赏识,学生定不负所望。”

李嵩笑着点点头,又看了眼我的旧书箱,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

周围的考生和家长都看傻了,刚才那个轻蔑我的胖子,此刻嘴巴张得能塞进鸡蛋,眼神里满是震惊。

我没理会旁人的目光,背着书箱往家走。

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县试第一场,不仅答得顺利,还得了知府赏识,接下来的两场,只要正常发挥,秀才功名,稳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想起原主的心愿,就是考中秀才,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现在,我不仅要替他实现这个心愿,还要走得更远——凭我这法医的本事,凭这天眼,在这大明朝,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