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顾岩(渣男求复合,我让他滚远点)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周铭顾岩全章节阅读
有些男人像出土文物。表面光鲜,内里全是糟粕。他跪着求复合那天,我正给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命名。周铭堵在我研究所门口,胡子拉碴,西装皱得像腌菜。
他手里那束红玫瑰蔫头耷脑。“洛䗴,我错了。”他声音哑得厉害,“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怀里抱着刚修复好的三叶虫化石标本盒,很沉。阳光有点刺眼,我眯了眯。“让让,你挡我光了。”周铭不动,膝盖死死钉在水泥地上。周围已经有同事在探头探脑。“䗴䗴,”他伸手想抓我白大褂衣角,“没有你我活不下去!那些女人都是逢场作戏!”我侧身避开,标本盒稳稳当当。盒子一角冰冷的金属棱角硌着我小臂。“活不下去?”我扯了下嘴角,“我看你活得挺花哨。上个月‘人间天堂’会所的钻石VIP卡,刷得挺欢吧?
”他脸色“唰”地白了。“你怎么……”“我怎么知道?”我替他说完,“你助理小王,挺正义一小姑娘。看不惯,把刷卡记录发我了。时间、地点、金额,清清楚楚。
”我往前一步,鞋尖几乎碰到他跪着的膝盖。“周铭,你脏了。脏了的东西,我洛䗴不要。
”他眼底那点可怜兮兮的泪光瞬间冻住,闪过一丝恼羞成怒。他猛地站起来,动作太快,晃了一下。“洛䗴!你装什么清高!”他压低声音吼,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我脸上,“当初是谁像条狗一样追着我跑?现在攀上高枝了?研究所了不起?不就是个挖土的吗!
”玫瑰被他攥得咯吱响,几片花瓣掉下来,沾在他锃亮的皮鞋上。那鞋,还是去年我攒了三个月奖金给他买的生日礼物。同事张姐探出头喊:“小洛!
陈主任催化石数据呢!”“来了!”我扬声应,看回周铭,“听见了?我忙。好狗不挡道,懂?”他胸膛剧烈起伏,像破风箱。那束残花被他狠狠掼在地上。“行!你清高!你等着!
”他撂下话,转身钻进他那辆招摇的保时捷。引擎轰鸣着冲出去,卷起一阵混着玫瑰花瓣的尘土。张姐跑过来,一脸担忧:“没事吧小洛?那谁啊?脸那么臭。
”我弯腰,捡起地上那支还算完整的玫瑰。刺扎手。“垃圾。”我说。
周铭不是突然变垃圾的。三年前,他追我追得全校皆知。我是地质系出了名的“石头女”,整天泡在实验室和野外。他是金融系风云人物,篮球队长,学生会主席。
他说就喜欢我这股“不食人间烟火”的劲儿。他说和我在一起,心特别静。毕业,他进投行,年薪百万起跳。我进了这家古生物研究所,薪水勉强糊口,但守着几亿年前的化石,我觉得踏实。变化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他第一次拿到项目分红,五十万。
他带我去人均三千的餐厅,指着菜单上的法文对我说:“䗴䗴,随便点,咱现在有钱了。
”我看着那些花里胡哨的菜名,只想念所门口那家牛肉面。他笑我土。后来,他换了行头。
西装从国产到意大利手工定制。腕表从卡西欧换成了劳力士。车从大众换成了保时捷。
他开始抱怨我的工作。“天天对着些死石头,能有什么出息?”“所里那个破项目,奖金还不够我一顿饭钱!辞职吧,我养你。”“周末陪我去见李总,他手上有个大单子……什么?你要去野外采样?洛䗴!你能不能有点上进心!
”我的“不上进”,成了他夜不归宿的理由。“应酬!都是应酬!你以为我愿意喝到吐?
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家?”我看着他衬衫领口蹭到的刺眼口红印,“周铭,我们没结婚。我的家,在研究所宿舍。”发现那张“人间天堂”的消费单,是在他忘在我这的旧钱包夹层里。日期,是我生日那天。金额,八万八。
我对着那张薄薄的纸,坐了整整一夜。研究所窗外,天快亮的时候,第一缕灰白的光爬进来。
我拿起手机,拨通他电话。“周铭,我们完了。”他在那头睡意朦胧,不耐烦:“又闹什么?
大清早的。”“你钱包落我这儿了。里面那张‘人间天堂’的账单,日期我看清了。
”我声音很平,像在念岩石分析报告。电话那头死寂了几秒。
接着是慌乱的辩解:“䗴䗴你听我解释!那是请客户!纯商务!
我发誓我什么都没干……”“账单后面,有手写备注。”我打断他,“‘赠莉莉小姐,聊表心意’。字挺漂亮。你的字。”电话里只剩下他粗重的喘息。“周铭,”我最后说,“你真让我恶心。”挂断,拉黑。收拾东西,当天就搬出了我们租了两年的“家”。
钥匙放在茶几上。我以为结束了。周铭消停了几个月。听说他那个项目黄了,亏了一大笔。
他老板卷款跑路,他背了不少债。保时捷卖了,房子抵押了。然后,他就跪到了研究所门口。
被我当众打脸后,他换了策略。快递开始每天准时送达。第一天,一大箱进口车厘子。
顶级的J级果,颗颗饱满。附卡片:“䗴䗴,记得你最爱吃樱桃。”我直接搬到楼下值班室。
“王师傅,大家分了吧。”第二天,限量版口红套装。卡片:“你涂这个色号一定最美。
”我转手给了所里刚来的实习小姑娘。“送你了。”第三天,一条蒂芙尼的微笑项链。
卡片:“像你的笑容,照亮我的黑夜。”我对着光看了看那细细的链子和小钻,拍照,发了个仅他一人可见的朋友圈。配文:“钛合金太脆,不符合地层压力要求。退了。
”然后叫了快递到付退回。他大概气疯了。骚扰电话开始打到研究所座机。
前台小妹接了几次,都是找我的,一个男人语无伦次地道歉、哭诉、咒骂。
我直接拉了座机黑名单。第四天,他堵在我租的老小区楼下。秋天了,风有点凉。
他裹着件半旧的风衣,缩在墙根阴影里,像条流浪狗。“䗴䗴……”他看到我,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我们能谈谈吗?就十分钟。
”我手里提着刚从菜市场买的排骨和青菜,准备炖汤。“五分钟。”我把袋子换到另一只手。
他急切地走近几步:“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以前是我混蛋!我瞎了眼!
我现在什么都没了,只有你……”“还有三分钟。”我看手机。他噎住,脸上肌肉抽搐:“你就这么狠心?我们三年感情……”“两年十一个月零七天。”我纠正他,“最后那五个月,你在‘人间天堂’充值的钱,够付我三年房租。感情?周铭,别玷污这词了。”他脸上血色褪尽。“我……我那是应酬!是压力大!是……”“时间到。
”我打断他,“让让。”他不让,反而张开手臂拦住楼道口:“洛䗴!你别逼我!
”我抬眼看他。路灯的光落在他脸上,油腻,憔悴,眼睛里布满红血丝,全是走投无路的疯狂。“逼你?”我笑了下,“你配吗?”我拿出手机,点开录音,屏幕对着他:“再不让开,我报警。告你骚扰,跟踪,威胁。证据,”我指了指手机,“还有你之前那些快递单、座机通话记录,我都留着。”他像被抽了骨头,手臂颓然垂下。
眼神从疯狂变成彻底的灰败。我绕过他,走进单元门。
身后传来他嘶哑的、带着哭腔的喊声:“洛䗴!你会后悔的!你这种女人,除了我谁会要你!
你就抱着你的破石头过一辈子吧!”铁门“哐当”一声关上。楼道里感应灯应声而亮。
我一步一步走上楼梯。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回响。很安静。我把所有精力砸进工作。
带队去云贵高原野外考察三个月,风餐露宿。在灰岩地层里,我们小组发现了一组保存极其完好的腕足动物化石群,形态特殊,前所未见。
论文发在顶级期刊上,引起不小轰动。所里破格提拔,我成了项目负责人,有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和团队。周铭的消息偶尔飘进耳朵。听说他借了高利贷想翻身,又赔了。债主天天堵门。他躲到外地去了。我的生活被岩层、化石、显微镜和数据填满。
平静,充实。直到在省里举办的古生物学术交流会上,我遇见了顾岩。他是邻省研究所的,主攻微体古生物。会议茶歇,我被一群同行围着讨论新发现的腕足类壳体微细结构,口干舌燥。一杯温水适时地递到我手边。“谢谢。”我接过,喝了一大口,才抬眼看向递水的人。很高,肩宽,穿着合身的浅灰色衬衫,没打领带。鼻梁很高,眉眼深邃,看人时有种沉静的专注力。
像……一块经过漫长地质年代打磨的、温润而坚硬的岩石。“洛老师,”他开口,声音低沉平稳,“您刚才提到的壳体内部隔壁构造,和我们组在川西发现的一类志留纪石燕贝化石有相似之处。这是我们的初步扫描图。
”他递过来一个平板。图片清晰度极高。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我们站在喧闹的茶歇区角落,对着那块小小的屏幕,讨论了足足二十分钟,浑然忘我。“顾岩。”结束时,他伸出手。
“洛䗴。”我握住他的手。干燥,温暖,有力。“知道。”他唇角似乎弯了一下,很快又平复,“久仰大名。您去年那篇关于寒武纪小壳化石的论文,很精彩。
”交流会很成功。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主要是方便后续的学术沟通。他很专业,也很守分寸。讨论问题简洁高效,从不越界。偶尔分享一些新发现的文献或图片资料。
三个月后,我们两个所的一个合作项目启动,需要双方骨干在云贵高原联合野外作业一个月。
顾岩是对方领队。高原的秋天,天蓝得刺眼。风卷着干燥的尘土味。
我们在一个陡峭的背斜构造翼部布设采样线。我蹲在地上,用小锤和凿子小心剥离一块板岩,试图取出里面嵌着的一个角石化石。“这里岩层应力方向不稳定,小心剥理面滑动。
”顾岩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同时一片阴影罩下来。我抬头,他背着地质包,戴着宽檐帽,正皱着眉看我手里的岩石。“我知道,这块标本太完整,我不想用爆破……”话音未落,我手下的岩板传来细微的“咔”声。不好!我下意识想护住化石,身体重心前倾。
脚下踩着的碎石突然松动下滑!一只大手猛地攥住我的胳膊,巨大的力量传来,把我整个人往后拽。我踉跄着跌进一个坚实的怀抱,后脑勺撞上他胸膛。同时,“哗啦”一声,我刚才蹲着的那片岩板塌陷下去,裹挟着碎石滚落十几米深的陡坡,扬起一片灰尘。我心脏狂跳,惊魂未定。“没事吧?”顾岩的声音就在耳边,气息拂过我头顶。“没……没事。”我站稳,拉开一点距离,心还在嗓子眼蹦,“谢谢。
”他松开手,眉头没展开:“这块标本位置太险,放弃。安全第一。
”我看着那个塌陷的坑位,心有余悸。那块角石化石肯定摔碎了。可惜。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顾岩弯腰,捡起我掉在地上的地质锤,递给我,“喊我。
”他的语气很自然,没有责备,没有逞英雄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最优方案。我接过锤子,锤柄还残留着他掌心的温度。“好。”野外工作很苦。高原反应,烈日暴晒,突如其来的暴雨,还有蚊虫毒蛇的威胁。顾岩是个极好的搭档。专业,冷静,体力强悍。
他话不多,但观察力惊人,总能在我需要工具或者水的时候,恰好递过来。一次暴雨后,我们涉水过一条暴涨的溪流。水很急,冰冷刺骨。我背着沉重的样品包,踩在滑溜溜的河底卵石上,一个趔趄。又是他,一把抓住我的背包带,稳稳扶住。
“跟着我脚印走。”他走在前面,用登山杖探路,水流冲到他大腿,他步伐依旧稳健。
我的视线落在他被水浸透、紧贴在小腿上的裤子和沾满泥浆的登山鞋上。安全,可靠。
像脚下这片历经亿万年风雨依旧矗立的高原。项目结束前一晚,我们在临时营地整理资料。
发电机嗡嗡响,灯泡昏黄。外面是无边无际的、缀满星斗的墨蓝天穹。
我们对着电脑屏幕核对最后一批化石坐标数据。“这里,GPS点有0.3米的高程偏差。
”顾岩指着屏幕上一个点。我凑近看,鼻尖几乎碰到他的肩膀。他身上有汗味、尘土味,还有一点淡淡的、属于旷野的草木气息。“是基准点设置误差。”我调出原始记录,“明天收队前,这个点需要复测校准。”“嗯。”他应着,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修正数据。
完成工作,合上电脑。帐篷里一时只剩下发电机的声音。“顾岩,”我忽然开口,打破沉默,“你为什么选择干这行?”他收拾东西的动作顿了一下,侧过头看我。
昏黄的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影子。“小时候,我爸带我爬山,捡到一块有树叶印子的石头。”他声音低沉,在狭小的帐篷里显得格外清晰,“他说,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一棵树留下的信。我觉得神奇。后来知道,那叫化石。
”他拿起桌上的一块我们白天采到的、普通的三叶虫碎片,用指腹摩挲着粗糙的表面。
“跟它们打交道,”他看着那块小石头,“心特别静。你呢?”我愣了一下。心特别静。
曾经也有人这么说过。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和施舍般的欣赏。我看着顾岩。
他眼神专注地看着那块石头,像是在看一个跨越时空的老朋友。没有怜悯,没有施舍。
只有理解和平等。“我也是。”我轻声说,拿起桌上另一块腕足类化石,“它们不说话,但讲的都是最真实的故事。”他抬眼,看向我。帐篷里灯光昏暗,但他眼底有光,像倒映了外面的星河。我们谁都没再说话。只有化石静静躺在桌上,沉默地见证着亿万年时光流转。空气里,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回城后,生活回到正轨。
但我和顾岩的联系,从纯粹的工作交流,多了一些别的。
他会分享他们食堂新出的、味道不错的红烧排骨照片。我看到有意思的地质新闻,会顺手@他。偶尔周末加班到深夜,他会发条消息:“还在所里?东门老张的馄饨摊,这个点应该还出。”然后我的办公桌上,就会神奇地出现一碗热腾腾的鲜肉小馄饨。
配送备注是:“顾先生点给洛女士。”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回得简单:“看你朋友圈提过,加班爱吃那口热的。”我翻了翻自己那荒草丛生的朋友圈,半年前确实发过一张深夜馄饨的照片,配文:“续命神器。”心口某个地方,像被那馄饨汤的热气熏了一下,有点暖,有点涨。我们谁也没提那天高原帐篷里的对话,也没捅破那层窗户纸。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我们这种整天跟石头打交道的人,习惯把事情交给时间沉淀。直到那个周末。我难得休息,在家清理旧物。
翻到一只蒙尘的盒子。打开,里面是周铭以前送的东西。廉价的银链子,褪色的电影票根,印着傻气情侣头像的马克杯……还有几张我们大学时的合影。照片上的我,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格子衬衫,素面朝天,抱着一块刚从野外采回来的砂岩,对着镜头笑得眼睛弯弯。旁边的周铭,年轻,帅气,搂着我的肩,意气风发。那时,阳光是真的好。我看着照片,心里一片平静。没有恨,也没有怀念。
就像看一块来自遥远地质年代的标本,知道它存在过,仅此而已。手机响了。是顾岩。
“在忙?”“没,收拾东西。有事?”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下午有空吗?
研究所旁边新开了家地质主题咖啡馆,据说有奥陶纪鹦鹉螺的拉花。想……一起去看看?
”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我合上旧盒子,随手塞回柜子最深处。“好啊。
”我说,“几点?”“三点?我去接你?”“不用,走过去十分钟。咖啡馆见。”挂掉电话,我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三十岁,眼角有了细微的纹路,皮肤被野外的风吹得有点糙,但眼神很亮。我换了件干净的衬衫,把头发扎好。出门前,给窗台上那盆养了很久、却总忘记浇水的绿萝,仔细浇透了水。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水珠在绿叶上滚动,晶莹剔透。咖啡馆叫“深时”,装修很特别。
墙壁是模拟沉积岩层的肌理,灯光昏暗柔和,像在黄昏的海底。
空气中飘着咖啡香和一点淡淡的油墨味大概是那些地质图册散发的。顾岩已经到了,坐在靠窗的位置。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的套头毛衣,显得肩背更宽阔。看到我,他站起身,替我拉开对面的椅子。“洛老师。”他颔首,唇角微弯。“顾老师。”我坐下,目光扫过他面前那杯咖啡。白色的奶泡上,果然用可可粉勾勒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鹦鹉螺壳图案,线条流畅优美。“很专业。”我赞道。
“比不上洛老师发现的腕足类新种。”他把菜单递给我。我们点了咖啡。他的是黑咖,我点了杯拿铁。话题自然而然转到刚结束的项目报告上,讨论某个化石组合的埋藏学意义。
和以往任何一次学术交流一样,高效,专注。直到咖啡见底。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他侧脸上镀了一层柔和的暖金色。他握着空咖啡杯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洛䗴。
”他忽然开口,叫了我的名字。不是“洛老师”。我抬眼看他。他喉结滚动了一下,目光沉静地落在我脸上,像在观察一块需要谨慎处理的珍贵标本。“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有点……超出我们目前的专业讨论范围。”他语速比平时慢,每个字都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慎重,“如果你觉得不合适,或者还需要更多‘地层证据’,随时可以打断我。”咖啡馆的背景音乐是舒缓的钢琴曲,像水流过岩石。
我看着他深邃的眼睛,那里有认真,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你说。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还算平稳。他深吸一口气,坐直了些,双手放在桌面上,指尖微微蜷起。“从云贵高原回来,我整理野外记录时发现,”他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地说,“所有标注‘重要发现’的坐标点附近,都下意识地记录了你的位置。
”我愣住了。“比如,‘S-7点位,发现保存完好的笔石群’,备注:‘洛䗴在左侧5米处清理露头’。”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又或者,‘D-3剖面,岩性突变’,备注:‘洛䗴在此处取样,提醒我注意上方危岩’。
”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缓,像在宣读一份严谨的科研报告,内容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开始以为只是工作习惯。直到昨晚,我尝试建立一个‘关联模型’。
”他自嘲地扯了下嘴角,“结果发现,我的关注点,偏离了既定研究目标。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锁住我,带着一种岩石般的坚定和坦白。“洛䗴,我对你产生的兴趣,已经超出了学术合作范畴。
它指向一个明确的、非理性的结论——”他停顿,似乎在寻找一个准确的“地质学术语”来描述这种“非理性”。最终,他放弃了术语,用最直白的语言说:“我想更了解你。以个人身份。”咖啡馆里那舒缓的流水声仿佛消失了。
世界安静下来,只剩下他低沉的声音,和他眼中那不容错辨的、如同沉积岩层般清晰而厚重的认真。他看着我,没有催促,没有闪躲,像在等待一个鉴定结果。我的心跳在安静的空气里,一下,一下,敲击着耳膜。
像地质锤轻轻敲在岩石上,等待回音。我和顾岩的“非学术交流”进展得很慢,像冰川移动。
我们都不是热情似火的性格。更多时候,是在各自的实验室忙到深夜,然后在微信上简短地互道一声“下班了,早点休息”。或者周末,约在博物馆看新到的化石特展,对着展柜里的标本低声讨论,偶尔肩膀不小心碰到一起,又各自微微移开。像两块被水流缓慢冲刷的石头,靠近得无声无息。顾岩送过我一件礼物。
不是什么奢侈品。是他亲手磨制的、来自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薄片标本盒。
薄如蝉翼的岩石切片,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令人惊叹的、五彩斑斓的微观世界。
“比钻石好看。”他当时这么说,语气带着点科研人员的笃定。我喜欢这份礼物。它沉默,内敛,却蕴藏着亿万年时光的力量和绚烂。就像他这个人。周铭这个名字,已经很久没在我生活中出现了。偶尔听旧同学提起,说他去了南方一个小城,在亲戚的厂子里混日子,债务好像还没清完。我听了,心里毫无波澜。
他就像被我扔进地质年代表“新生代”之前某个角落的无效数据,被永久归档。
直到那天下午。所里和国外一个知名实验室的联合项目启动,有个重要的线上视频会议。
我是中方主要联络人。会议进行到关键的技术参数讨论环节,我的手机突然在桌面上疯狂震动。
屏幕上跳动着那个我以为早已烂熟于心、又早已遗忘的号码。周铭。我皱了皱眉,直接挂断,把手机调成静音,屏幕扣在桌上。会议继续。十分钟后,我的座机响了。
刺耳的铃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突兀。合作方代表疑惑地看过来。我抱歉地笑笑,示意助理小刘去接。小刘拿起话筒,听了两句,脸色变得古怪。她捂着话筒,快步走到我身边,压低声音:“洛老师,是……周先生。他说有急事,必须立刻跟你说话,不然就……”“挂掉。”我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小刘点头,对着话筒说了句什么,果断挂了线。会议继续进行。但仅仅过了五分钟,研究所大楼的保安内线电话打到了会议室。
“洛老师,”保安老李的声音透着无奈和一丝紧张,“楼下大厅有个男的,说是您……前夫?
情绪很激动,非要见您,我们拦着,他就大喊大叫,说您不见他,他就……就死在这里。
”会议屏幕里,几位外国专家面面相觑,显然通过翻译听懂了大概。
一股冰冷的怒火瞬间窜上我头顶。像地幔深处涌动的岩浆。“报警。”我对老李说,声音冷得像冰,“就说有人扰乱单位秩序,威胁他人安全。我马上下来。”我深吸一口气,对视频里的专家们露出一个极度公式化的微笑:“非常抱歉,各位,一点私人事务需要紧急处理。我们今天的会议暂时中止,后续时间我的助理会与各位协调。
再次抱歉。”不等对方回应,我关闭了摄像头和麦克风。“小刘,你留下善后。
”我抓起桌上的手机和外套,大步走出会议室。电梯下行。金属门映出我紧绷的脸。
手机屏幕亮着,几十个未接来电,全是同一个号码。还有几条新短信,疯狂跳出来:“䗴䗴!
接电话!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不出来我就从你们所楼顶跳下去!我死了也是你逼的!
”“最后一面!就见最后一面!求你了!”“贱人!你就这么狠心!我死了做鬼也不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