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轿夜行(陈默陈默)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白轿夜行(陈默陈默)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敲打在青石板上,发出单调而沉闷的声响。陈默收起伞,站在这个名为“槐荫村”的村口,望着被雨水打湿的泥泞小路和远处若隐若现的老屋。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某种不知名植物的混合气味,潮湿而厚重。作为一名民俗杂志的记者,陈默本是为了调查一篇关于地方婚俗的文章而来。在查阅资料时,他偶然发现这个偏远山村在二十年前曾发生过一桩离奇的“冥婚”事件,据说当年的事件至今仍有诸多未解之谜。职业敏感让他立刻改变了原计划,踏上了前往槐荫村的路。进村的路比想象中更难走。连日阴雨让山路泥泞不堪,巴士只能开到离村子五公里外的地方,剩下的路全靠步行。
当陈默终于看到村口那棵巨大的老槐树时,天已经擦黑,雨水也渐渐小了。
老槐树的树干粗得惊人,至少要三四人才能合抱。树冠如盖,遮天蔽日,即使在昏暗的光线下,也能看出它的枝叶异常茂密。
树下散落着一些已经燃尽的香烛和纸钱残骸,被雨水浸泡得不成样子。陈默拿出相机,对着老槐树拍了几张照片。闪光灯在暮色中格外刺眼。“外乡人,不要拍那棵树。
”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陈默吓了一跳,转身看见一个佝偻着背的老者,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老者看上去至少有七十多岁,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眼神浑浊却带着某种警告的意味。“老人家,您好。”陈默收起相机,“我是民俗杂志的记者,想来了解一下咱们村的风俗文化。”老者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陈默:“我们这里没什么好了解的,趁天还没全黑,你回去吧。
”“我已经订好了住处,就在村里。”陈默从包里拿出介绍信,“您看,这是镇上的介绍信。
”老者瞥了一眼信件,却没有接过去,只是叹了口气:“那就随你吧。不过记住,天黑后不要出门,特别是不要靠近后山。”“为什么?”陈默下意识问道。老者没有回答,只是摇摇头,转身蹒跚着向村里走去。陈默犹豫了一下,跟了上去。村子比想象中还要破败。
大多是老旧的土木结构房屋,不少已经荒废,墙皮脱落,露出里面的土坯。
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村民,都用一种警惕而疏远的眼神打量着陈默这个外乡人。
陈默预订的住处是村里唯一的“招待所”——实际上就是一户人家的闲置房间。
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姓李,话不多,收完钱后就带着陈默来到后院的一间小屋。
“厕所在外头,厨房不能用,晚上十点后停水停电。”老李简短地交代完,转身就要走。
“李叔,等等。”陈默连忙叫住他,“我想向您打听个事。”老李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村里事多,我什么都不知道。
”“是关于二十年前的一桩冥婚...”陈默刚说出口,就明显看到老李的肩膀僵了一下。
“不知道!”老李生硬地打断,“记住晚上别出门,听到什么声音都别好奇。”说完这句,他快步离开,仿佛多待一秒都会惹上麻烦。陈默站在小屋门口,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他放下行李,简单收拾了一下床铺。房间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墙上贴着已经发黄的旧报纸,窗户玻璃有裂痕,用胶带粘着。窗外的天已经完全黑了,村里没有路灯,只有零星几户人家亮着昏黄的灯光。雨又开始下了起来,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户。陈默拿出笔记本,整理着目前掌握的有限信息:槐荫村,位于两省交界处的深山中,因村口有棵千年古槐得名。人口约二百,多以农耕为生,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二十年前,村里曾为一对意外死亡的年轻男女举行过隆重的冥婚仪式,但具体细节不明,外界传闻中有诸多诡异之处。“咚咚咚。
”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陈默的思绪。他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小男孩,约莫八九岁,瘦瘦小小的,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奶奶让我送来的。”男孩小声说,眼睛却不住地往屋里瞟。“谢谢你,也谢谢奶奶。”陈默接过面条,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一天没好好吃东西了。他拿出钱包想给男孩一些小费,男孩却摇摇头。
“记者叔叔,你是来调查那件事的吗?”男孩突然压低声音问。陈默愣了一下:“哪件事?
”“白轿子的事。”男孩的声音更低了,眼中闪烁着既害怕又兴奋的光芒,“很多人都听到过,但大人们都不让说。”“什么样的白轿子?”陈默顺势问道。
男孩正要开口,远处传来一个老人的呼唤声:“小豆子!死哪去了?快回来!
”男孩吓了一跳,慌忙说:“我得走了。记住,晚上听到唢呐声不要看窗外!”说完,他转身跑进了黑暗中。陈默站在门口,望着男孩消失的方向,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白轿子?
唢呐声?这些与他要调查的冥婚有什么关系?吃完面条,陈默继续研究带来的资料。夜渐深,村里的灯光相继熄灭,只剩下雨声和偶尔的狗吠。十点刚过,电果然停了,陈默只好点起准备好的蜡烛。就在他准备休息时,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若有若无的唢呐声。
陈默屏住呼吸,侧耳倾听。没错,是唢呐声,悠扬而诡异,像是在演奏一首喜庆的曲子,但那调子却又带着说不出的凄凉。他想起男孩的警告,但还是忍不住走到窗前。
窗外一片漆黑,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唢呐声越来越近,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来。
陈默轻轻推开一道窗缝,向外望去。黑暗中,一队人影正沿着村中小路缓缓行进。
最前面是四个吹唢呐的人,穿着暗红色的衣服,脸色在月光下显得异常苍白。
后面跟着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一顶纯白色的轿子,上面装饰着大红的喜字,那红色在月光下暗得像是凝固的血。队伍 silent 地前行,除了唢呐声,竟没有一丝脚步声或交谈声。陈默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他拿出相机,调整到夜间模式,对着队伍连拍了几张。就在这时,抬轿的一个人突然转过头,看向陈默的方向。
那是一张毫无血色的脸,眼睛空洞无神,嘴角却向上扬起,形成一个诡异的微笑。
陈默猛地低下头,心脏狂跳。等他再抬头时,队伍已经消失在黑暗中,唢呐声也渐渐远去,最后完全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那一夜,陈默辗转难眠。
白轿子的影像和那个诡异的微笑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是幻觉?
还是村里人故意装神弄鬼吓唬外乡人?第二天清晨,陈默早早起床,想在村里转转,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村民见到他依然避而远之,甚至有人看到他走过来就急忙关门闭户。
在村中央的小卖部门口,陈默终于遇到了一个愿意和他说话的人——小卖部老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你说昨晚听到唢呐声?”老板娘的脸色变了变,“你可能听错了,最近村里没人办喜事。”“但我还看到了迎亲的队伍,抬着一顶白轿子。
”陈默坚持道。老板娘手中的抹布掉在了柜台上:“你...你看到了?”她压低声音,“外乡人,听我一句劝,别再打听这些事了,对你没好处。”“为什么?那到底是什么?
”陈默追问道。老板娘摇摇头,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整理货架。
陈默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只好买了瓶水离开。就在他走出小卖部时,昨天那个叫小豆子的男孩悄悄跟了上来。“记者叔叔,你真的看到了?”男孩小声问。
陈默点点头:“你知道那是什么,对吗?”男孩紧张地四处张望,然后快速说:“那是阿穗姐姐的迎亲队伍。大人们说,她二十年前就该成亲的,但发生了意外,所以现在还在找新郎。”“阿穗是谁?发生了什么意外?”陈默急忙问。
“我不知道,奶奶不让我说。”男孩突然指着远处,“你去问问钱婆婆吧,她是村里的神婆,什么事都知道。她就住在村东头的老屋里,门口有棵歪脖子树。”说完,男孩一溜烟跑开了。
陈默按照男孩指的方向,果然在村东头找到了一栋格外破旧的老屋,门口有棵歪脖子槐树。
犹豫片刻,他敲响了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张布满皱纹的脸露了出来。是老钱婆,村里唯一的神婆,已经八十多岁了,眼睛却依然锐利。“钱婆婆您好,我是...”“我知道你是谁。”老钱婆打断他,“为你昨晚看到的东西来的?
”陈默惊讶地点点头。老钱婆叹了口气,打开门:“进来吧,这事也该有个了结了。
”屋内昏暗,弥漫着草药和香火的味道。墙上挂着各种符咒和神像,中央的桌子上摆着供品和香炉。“坐吧。”老钱婆指了指一张凳子,“你想知道阿穗的事?
”“是的,请您告诉我。”陈默拿出笔记本。老钱婆眯起眼睛,仿佛陷入了回忆:“阿穗原是我们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二十年前,她才十八岁,与邻村的小伙子林生相好。两家已经定了亲事,择了吉日,就等着办喜事了。”她顿了顿,继续说:“谁知就在成亲前三天,林生上山砍柴,失足坠崖死了。阿穗听到消息后,哭得死去活来,当天晚上就吊死在了村口那棵老槐树下。”陈默感到一阵寒意:“然后呢?
”“按照老规矩,未婚横死的人不能入祖坟,也不能正常安葬。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为他们举行冥婚,让这对苦命鸳鸯在阴间结成夫妻。”“冥婚仪式很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