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酒吧万人迷,猫比他先红陆则衍林砚秋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完结版酒吧万人迷,猫比他先红(陆则衍林砚秋)

时间: 2025-09-16 05:12:48 

林砚秋擦吉他的动作很轻。指尖蹭过镀镍琴弦时,会下意识放慢速度,指腹贴着弦身轻轻滑过,像是在安抚什么易碎的小家伙。吉他是三年前攒钱买的二手货,琴身有两道浅痕,是之前的主人不小心磕的。他没补漆,只是每次擦完,都会用软布多蹭几遍那两道痕,像是要把痕迹里的灰尘都揉掉。他今天穿的深灰卫衣,袖口磨出了细毛边,下摆被洗得有点发皱。但领口始终理得整齐,连衣角的抽绳都系得松松的,不勒脖子,也不会晃得烦人。没什么特别的款式,可穿在他身上,就有种让人安心的松弛感——不是刻意营造的“佛系”,是像晒过太阳的旧毯子那样,软乎乎的,透着烟火气。“砚秋,麻烦递瓶清洁剂。

”调酒师小郑的声音从吧台那边传来,带着点忙乱的调子。今天周五,客人比平时多,小郑刚调完三杯莫吉托,手里还攥着没拧上盖的糖浆瓶。林砚秋抬头应了声“好”,起身时,特意把吉他往舞台内侧挪了挪,让琴身靠在铺着软布的支架上——怕路过的客人不小心碰倒。

他走过去拿架子上的清洁剂,脚步放得很轻,没蹭出一点声响。路过第三张桌时,脚步顿了顿。程序员小张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揉眼睛,指节用力按着眼眶,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像串没解开的线,看得人眼晕。小张面前的温水已经凉了,杯壁上凝着圈水珠,顺着杯身滴在桌布上,晕出一小块湿痕。林砚秋把清洁剂递给小郑后,没立刻回舞台,而是折返到吧台,倒了杯温水。这次他特意用手摸了摸杯壁,确认温度刚好不烫口,才端着杯子走到小张身边。“别总盯着屏幕,”他声音很轻,像羽毛擦过耳边,“隔会儿看看窗外,眼睛能舒服点。”说完,他把新的温水放在小张手边,悄悄把凉掉的杯子收走,没弄出一点动静。小张愣了愣,抬头时,林砚秋已经走回了舞台边,正低头继续擦吉他,阳光从酒吧的小窗户透进来,落在他的发梢上,泛着点浅金色。

小张看着手边冒着热气的温水,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他来“雾色”快半年了,每天加班到凌晨,总来这儿坐半小时再回家。他从没跟林砚秋说过自己喝温水,也没提过眼睛容易累。可林砚秋好像总能记住——每次他来,桌上总放着杯温好的水,偶尔他对着屏幕皱眉,林砚秋唱完歌路过时,会轻声提醒他“多眨眼”。

没有刻意的嘘寒问暖,却像家人一样,把细碎的关心藏在细节里。老吴走进酒吧时,刚好看见这一幕。他把黑色公文包往角落的桌子上一放,公文包的边角有点磨损,是用了五年的旧款。他没像往常一样喊“来杯威士忌加冰”,而是朝着舞台方向扬了扬手,声音透着点疲惫,却带着笑意:“砚秋,今天还唱《城南旧事》吗?”林砚秋正在调弦,听见声音,抬头笑了笑。他的笑很淡,不是那种刻意讨好的咧嘴笑,只是嘴角轻轻弯了弯,眼尾微垂的弧度软下来,像春风拂过湖面,没什么波澜,却让人觉得舒服。“您想听,就唱。

酒吧万人迷,猫比他先红陆则衍林砚秋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完结版酒吧万人迷,猫比他先红(陆则衍林砚秋)

”他说。老吴点点头,心里的烦躁突然就少了大半。上周建材项目出了纰漏,他连续一周没睡超过三小时,昨天来酒吧时,脸色差得像蒙了层灰,连端酒杯的手都在抖。

林砚秋唱完歌后,没过来问“怎么了”,也没说“别太拼”,只是端来杯温蜂蜜水,放在他面前。“我爸以前总熬夜赶工程图,”林砚秋当时说,声音很轻,“后来医生让他每天喝这个,说能安神,您试试?”就这一句话,没提半句“困难”“压力”,却让老吴憋了半天的情绪突然松了。他活了五十岁,见多了虚情假意的安慰,反而觉得这种不戳破、不追问的关心,最让人安心。从那以后,他每周五必来“雾色”,哪怕只是坐着听林砚秋唱首歌,也觉得心里的烦躁能被吸走——林砚秋的声音像晒过太阳的棉花,软乎乎的,裹着暖意,能把成年人的疲惫都揉碎。林砚秋调完最后一根弦,指尖轻轻拨了下琴弦,清脆的音符飘在空气里,酒吧里原本细碎的说话声,突然就轻了下来。他抬头扫了眼全场,目光在吧台后停顿了两秒。陆则衍正低头擦杯子,指尖握着米白色布巾,转着圈擦杯口,动作流畅得像在玩把戏。陆则衍擦杯子有个习惯,总是先擦杯口内侧,再擦杯身,最后擦杯底,连杯柄的缝隙都不会放过——林砚秋去年随口提过一句“杯口擦不干净,客人喝着不舒服”,从那以后,陆则衍每次擦杯子都格外仔细。察觉到林砚秋的视线,陆则衍抬了下头,镜片反射出一点灯光,他对着林砚秋轻轻点了下头,像是在说“别紧张”,然后继续低头擦杯子,没再多看——怕打扰林砚秋准备演出。林砚秋立刻移开目光,清了清嗓子,指尖落在琴弦上。第一个音符飘出来时,酒吧里彻底安静了。

刚进门的两个上班族停下了脚步,找了个空位坐下;正在收拾桌子的服务员放慢了动作,怕弄出声响;连吧台后打盹的猫,都抬起头,朝着舞台的方向看了看。没人催他唱流行歌,也没人喊“再来一首”,大家好像都默认,听林砚秋唱歌,就得跟着他的节奏来——他唱慢歌,就安静听;他唱老歌,就轻轻跟着哼,没人打破这份默契。他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老吴点的《城南旧事》。老歌的旋律慢,像流淌的溪水,他唱到“长亭外,古道边”时,尾音轻轻颤了一下。不是故意的,是昨天练歌太急,嗓子有点哑。昨晚他在出租屋里写新歌,写到凌晨三点,窗户没关严,深秋的冷风灌进来,吹得他打了个哆嗦,今早起来就觉得喉咙发紧,像塞了团干棉花。

他本想跟陆则衍请假——反正这个月的房租还没凑够,少唱一天也没什么。

可早上路过“雾色”时,看见老吴站在门口等开门,手里提着个保温桶,说“给你带了我老伴熬的梨汤,治嗓子的”,他到了嘴边的请假话,又咽了回去。

台下没人听出他嗓子哑了。或者说,就算听出来了,也没人点破。小张停下了敲键盘的手,跟着轻轻哼,手指在桌沿上打着节拍,哼到副歌时,特意放轻了声音,怕盖过林砚秋的调子;老吴端着温蜂蜜水,没喝,只是摩挲着杯壁,眼神飘向窗外的霓虹,心里盘算着,等会儿演出结束,把梨汤塞给林砚秋,就说“老伴熬多了,没人喝”;连吧台后原本打盹的猫,都走到舞台边,蜷在林砚秋的脚边,尾巴轻轻扫着他的裤腿。林砚秋唱到副歌部分,眼角的余光瞥见门口进来个人。是温时。

他还是穿那件浅灰毛衣,领口有点起球,背着半旧的帆布包,包带用线缝过,手里攥着本翻得卷边的《法语诗集》,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他的头发有点乱,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一点眼睛,像是刚从图书馆跑过来——温时是法语专业的研究生,每周五下午都在图书馆查资料,总会赶在林砚秋演出前过来。温时没看舞台,也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径直走向角落那张固定的桌子。那是他每次来都坐的位置,靠着窗户,能看见外面的梧桐树,也能清楚听到林砚秋唱歌,却不会被人注意到。放下帆布包的瞬间,他自然地摸了摸桌角——那里有个细微的划痕,是上个月他不小心用书包蹭出来的,当时他还挺懊恼,特意带了砂纸来,想把划痕磨掉。却被林砚秋拦住了。

林砚秋当时刚唱完歌,走过来递给他一杯温水,笑着说:“不用磨,这样挺好的。

”“以后你找位置,一看桌角就知道是这儿了,省得找半天。

”温时的手指现在还能摸到那道浅痕,像个小小的标记,藏在木纹里,提醒着他有人记着他的习惯。林砚秋的声音顿了半拍,指尖在琴弦上多停留了一秒,才继续往下唱。他知道温时每次来都会坐这儿,也知道温时的帆布包里,总装着那本《法语诗集》,更知道温时听不得《玫瑰人生》——上次他不小心唱了半句,温时的手指立刻攥紧了书页,指节都泛了白,连呼吸都变轻了,像是怕惊动什么回忆。

这些都不是刻意观察的结果。是相处久了,自然而然记下来的——就像记住小张不爱吃香菜,每次帮他带外卖时,都会特意备注“不要香菜,多放醋”;记住老吴血糖高,会跟小郑说“他的威士忌少放冰,别加糖浆”;记住温时喝温水要放凉一点,每次给他倒完水,都会先放在吧台晾两分钟再送过去。他从不说“我记得你的习惯”,也从不会邀功似的提起这些小事,只是默默把关心藏在动作里,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唱完第三首歌,林砚秋放下吉他,准备休息十分钟。他起身时,先把脚边的猫抱到舞台内侧,怕等会儿客人路过踩到它——那是陆则衍上个月捡来的流浪猫,取名叫“杯杯”,总爱蜷在林砚秋脚边睡觉。刚走下舞台,就被个穿深灰色西装的男人拦住了。

男人看起来三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发胶喷得发亮,手里拎着个烫金的黑色盒子,盒子上印着某奢侈品牌的logo,一看就价值不菲。男人把盒子递到林砚秋面前,语气带着点居高临下的熟稔,像是笃定林砚秋不会拒绝:“林先生,这是我托朋友从国外带的钢笔,万宝龙的限量款,您平时写歌,肯定用得上。

”林砚秋的笑容很平和,既不显得热络,也不显得冷淡,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谢谢您,太贵重了,我不能收。”“一点心意而已,”男人往前递了递,语气里带着点不容拒绝的意味,眼神扫过林砚秋身上的旧卫衣,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我每次来都听您唱歌,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林砚秋还是摆手,语气软却坚定,没有丝毫犹豫:“真的不用,您的心意我领了。

写歌我用惯了自己的旧钢笔,突然换了反而不适应,别浪费了您的好东西。

”男人的脸色沉了沉,眉头皱起来,盯着林砚秋看了几秒——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温和好说话的驻唱,会拒绝得这么彻底。

他原本以为,只要抛出点贵重东西,林砚秋就会顺着台阶下来,没想到碰了个软钉子。最后,他没再坚持,把盒子狠狠攥在手里,转身就走,路过吧台时,还特意瞪了陆则衍一眼——像是在怪陆则衍没提前“打点好”。林砚秋看着他的背影,轻轻舒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蹭了蹭卫衣下摆。这种场面,他早习惯了。有人送钢笔,有人送名牌手表,还有人直接递银行卡,说“你陪我喝杯酒,这卡就给你,里面的钱随便刷”。他都笑着拒绝,没一次例外。不是清高,是怕了。二十二岁那年,他在城郊的小酒吧驻唱。那时的他,比现在更“软”,眼里还带着对世界的信任,总觉得真心能换真心。有客人失恋,他陪对方聊到凌晨三点,听对方哭着说前女友的事,还把自己的晚饭分了一半给对方;有客人忘记带伞,他顶着大雨,把客人送到公交站,自己淋得浑身湿透;有客人落下钱包,里面装着五千多现金,他没动过一点心思,仔细收在吧台,第二天特意提前来上班,等对方来取。有个做直播的客人,网名叫“阿凯”,每次来都找他聊天,说“我觉得你特别好,不装,想跟你做朋友”。林砚秋信了。

梦想——他想写一首能让大家听了觉得温暖的歌;聊小时候的事——他小时候跟着奶奶长大,奶奶总给他煮小米粥;甚至在对方说“想拍个你唱歌的视频涨粉,就拍几秒,不打扰你”时,也没拒绝,还特意整理了一下衣服,怕镜头里看起来不精神。结果一周后,他在网上刷到自己的视频。画面里他正低头擦吉他,侧脸对着镜头,表情很专注。

可配文却写着:“酒吧驻唱装温柔,就为钓有钱人,看他这假惺惺的样子,真让人恶心,姐妹们避雷!”视频下面的评论区,满是恶意揣测:“看他穿的那样,破破烂烂的,肯定想攀高枝,可惜长得一般,没人看得上。”“这种人我见多了,表面纯良,心里全是算计,就是想骗钱骗感情。”“怪不得总有人给她送东西,原来都是装出来的,真会演啊。”还有人把他陪客人聊天、给客人送伞的事,都扭曲成“钓人的手段”,说他“故意装善良,就是想让客人心疼他,给他花钱”。小酒吧的老板怕影响生意,没听他解释,当天就把他辞退了,还扣了他半个月的工资,说“抵消你给酒吧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拿着少得可怜的工资,站在深秋的街头,风吹得他打哆嗦,手里攥着那把给客人送伞时淋坏的旧伞,突然觉得“真心”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你掏心掏肺对别人,别人却把你的善良当成算计,把你的温柔当成演戏。从那以后,他就学会了收敛。

不再轻易跟人交心,不再对谁都掏真心,学会了说客气的套话,学会了对过分的要求笑着拒绝,学会了把真实的自己藏在温和的面具后面。

可他没改掉那些藏在骨子里的习惯——还是会记得客人的喜好,还是会在细节处让人暖着,还是会忍不住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是不再期待什么回应,也不再相信有人会真心待他。

“又拒了?”陆则衍的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带着点淡淡的笑意。林砚秋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差点撞到身后的吧台。陆则衍伸手扶了他一下,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很快就收了回去,没多做停留。林砚秋抬头,看见陆则衍手里端着杯温水,杯壁上还挂着几滴水珠,是刚从保温壶里倒出来的,温度刚刚好。“刚凉到合适的温度,”陆则衍把杯子递过来,眼神很平和,没什么探究的意味,“你嗓子哑了,别喝冰的,温的舒服点。”林砚秋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壁,温温的热度顺着指尖传到心里,像揣了个暖手宝。他没说话,低头抿了口温水,水是矿泉水煮的,没加任何东西,却比他自己泡的胖大海还舒服,喉咙里的干涩感好像都减轻了不少。

“那人是隔壁写字楼的王总,做医疗器械生意的,”陆则衍靠在吧台上,手里拿着块干净的布巾,有一下没一下地擦着吧台边缘,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件无关紧要的事,“上周就问我,你喜欢什么,说想跟你‘处好关系’,我没理他。

”林砚秋的手指攥了攥杯壁,杯子差点从手里滑出去,他小声说:“您不该告诉他这些……”他以为陆则衍会像以前的老板一样,为了生意,劝他收下礼物,甚至劝他跟这些“有钱人”搞好关系,毕竟王总每次来都点 expensive的酒,是酒吧的大客户。“我没说,”陆则衍笑了笑,眼角露出点细纹,看起来比平时温和不少,“我只说你喜欢安静,不喜欢别人送贵重东西,也不喜欢跟人走得太近。他还跟我吵,说我‘不懂做生意’,我没理他。”林砚秋抬眼看他,陆则衍的眼神很干净,没有算计,也没有嘲讽,就像在看雾色里的真心一个普通朋友,没把他当成“能带来生意的驻唱”,也没把他当成“需要讨好客人的员工”。他突然想起上次暴雨夜,撞见他给流浪猫裹外套时的场景。那天雨下得很大,像是要把整个城市都淹了,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半指高的水花,风裹着雨丝往脖子里钻,冷得人打哆嗦。

林砚秋唱完最后一首歌,收拾吉他时,发现后台的窗户没关,他刚洗的蓝色外套被淋得半湿,贴在身上,冷得他牙齿都在打颤。他抱着外套往家走,路过酒吧后门的小巷时,听见微弱的猫叫。是只三花流浪猫,缩在垃圾桶旁边的纸箱里,浑身湿透,毛发黏在一起,右前腿还流着血,染红了一小片毛发,看起来可怜极了。

林砚秋犹豫了两秒——他自己都快养不活了,每个月要交房租、买吉他弦,连吃饭都得算计着来,哪还有精力管一只受伤的猫。可看着猫那双湿漉漉的眼睛,像盛着泪,他还是心软了。他把外套脱下来,小心翼翼地裹在猫身上,又从口袋里掏出早上没吃完的肉包,掰碎了放在纸箱里,轻声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刚蹲下身想看看猫的伤口,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踩在积水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