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记忆中的南京城安全区日本兵全本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1937记忆中的南京城(安全区日本兵)
我站在老式居民楼前,手心微微出汗。九月的南京,空气里还残留着夏末的燥热,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在小区院里投下斑驳的影子,金黄的叶子已经开始飘落。“你就是小冉吧?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转身,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拎着一袋刚买的蔬菜站在我身后。她比我想象的要矮小些,背却挺得笔直,眼睛出奇地明亮。
“李奶奶您好,我是南京口述史项目组的小冉,之前电话联系过。
”我连忙上前想帮她拎菜袋。奶奶摆摆手,“不用,几根黄瓜西红柿,还能拎得动。上楼吧,三楼。”我跟着她爬上楼梯,老楼的楼梯间很干净,每层都放着几盆绿植。
李奶奶虽然年近百岁,爬楼梯却一点也不比我慢。“您身体真好。”我有点喘地说。
奶奶回头笑了笑,“每天早上打太极,下午和楼下老王头下象棋,输了还不认账,能不好吗?
”我忍不住笑出声,紧张感消了一半。进门后,我发现李奶奶的家比我想象的要现代化得多。
阳台上种满了花,客厅里挂着漂亮的书法作品,最让我惊讶的是茶几上竟然放着一台最新款的iPad。“坐吧,喝点什么?
我有龙井、普洱,还有老王头女儿从国外带的咖啡,那玩意儿我喝不惯,苦得像中药。
”奶奶边说边往厨房走。“不用麻烦,白开水就行。”“那哪行,年轻人得多喝茶,少喝那些奶茶,都是糖精。”她麻利地泡起茶来,完全不像个近百岁的老人。
茶香很快弥漫了整个客厅。我拿出录音设备,小心地问道:“李奶奶,我们之前电话里说过的,想请您回忆一下1937年冬天的事情...”奶奶端着茶盘的手顿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自然,“记得,所以我才同意你来。那些事,我很少说了。
”她把茶杯放在我面前,自己在我对面的藤椅上坐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
她沉默了一会儿,目光投向窗外那棵银杏树。“你真的准备好听了吗?”她轻声问,眼神突然变得很深,像是能看透人心。我郑重地点头,按下了录音键。“那棵银杏树,”奶奶忽然说,“那时候就在那儿了。比现在细多了,被炮火燎了一半,大家都以为活不成了,第二年春天却又发了新芽。
”她起身从书柜里拿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放在茶几上。盒子已经很旧了,上面的图案模糊不清。“这里头装的是什么?”我问。奶奶轻轻抚摸着铁盒,“都是些不值钱的老东西,但跟我一辈子了。”她深吸一口气,“好吧,那你问吧,从哪里开始?”我想了想,“就从事情发生前,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开始吧。
”1 灾难前的平静奶奶眯起眼睛,嘴角泛起一丝微笑,“1937年啊...那年的桂花特别香,我记得很清楚。
”以下是李奶奶的讲述那时候我家住在中华门附近,开着一家小绸布店。我爹管店,我妈帮着照应,我那时候13岁,还有个8岁的弟弟叫小宝。小宝可皮了,上房揭瓦那种。
有天他偷了我妈刚蒸好的桂花糕,躲在院子里那棵桂花树下吃,满嘴都是渣子。我找到他,他居然掰了一小块给我:“姐,你别告状,分你吃。”我能怎么办?
只好跟他一块蹲树下吃起来了。结果我妈出来逮个正着,我俩满院子跑,我妈举着鸡毛掸子追,邻居都趴在墙头看热闹。最后是我爹回来才救了我们,他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跟我妈说:“孩子嘛,吃点东西怎么了?
”我妈气得直瞪眼:“你就惯着吧!惯得上房揭瓦!”那时候南京城里多热闹啊,街上都是人,小贩吆喝,黄包车跑来跑去。我家铺子对面是家茶馆,每天下午都有说书先生,我经常溜进去听一段,被我爹发现就说是去帮客人买茶叶。小宝最爱吃刘记的盐水鸭,每次我爹发零花钱,他就拽着我往刘记跑。那老板看见我们就笑:“小宝又来照顾生意啦?
今天鸭脖子特别肥!”我那时候上学已经两年了,女子学堂。最喜欢国文课,最讨厌算术。
班上有个叫周小梅的,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约好了将来要一起去北平读大学。秋天的时候,我爸带我们去玄武湖划船,荷叶都黄了,小宝非要去摘莲蓬,结果差点掉水里。
回家挨了我妈一顿好骂,但晚上吃到了她做的糖醋鱼,就又都开心了。
那时候觉得日子就会这样一直过下去,平平淡淡,但很温暖。讲述中断“那时候真好啊,”奶奶轻声说,眼睛里闪着光,“普通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比什么都珍贵。
”她打开铁盒,从里面拿出一张已经发黄模糊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家四口,一对中年夫妇站着,前面是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女孩约莫十三四岁,男孩八九岁的样子。
大家都穿着中式服装,表情严肃,但眼睛里透着幸福。“这是我们家唯一一张全家福,”奶奶说,“1937年秋天照的。照相馆老板说笑一笑,我爹说:‘照相这么严肃的事,笑什么笑!’结果照出来个个板着脸。”我仔细看着照片,“您弟弟看起来很机灵。
”奶奶笑了,“可不是,一肚子鬼主意。照完相出来,他偷偷跟我说:‘姐,我刚才憋笑憋得肚子疼。’我说为什么,他说:‘爹裤子后面破了个洞,他没发现!
’”我们俩都笑起来。阳光照在旧照片上,那一刻,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秋天的温暖。“后来呢?”我问,“城里气氛是不是变了?
”奶奶的笑容渐渐消失,她望向窗外,目光变得深远。
2 风暴来临李奶奶继续讲述变化是一点一点来的。
先是报纸上开始说日本人在上海打仗的消息,大人们聚在一起低声议论,脸色都不太好。
但我们小孩子没什么感觉,照样上学玩耍。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我爹和几个邻居在街口说话,神情特别严肃。我凑过去,听见他们在说“上海沦陷了”、“日本人可能要来南京”之类的话。我问我爹什么意思,他摸摸我的头说:“大人说话,小孩别听。”但那天晚上,我听见他和我妈在房里低声说到很晚。第二天,学堂里的先生上课时眼睛红红的,教我们唱《义勇军进行曲》,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好几个同学都哭了。
那时候我才隐约感觉到,可能要出大事了。没过几天,街上的人明显少了,好多店铺都关了门。我爹也开始收拾东西,把值钱的布料打包,说是要送到乡下去。
小宝不知道从哪听来的,跑回家说:“我们要逃难了吗?像说书先生讲的那样?
”他还挺兴奋,觉得是去冒险。我妈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逃什么难!再胡说八道揍你!
”但第二天,我妈自己也开始收拾细软了。她把我叫到跟前,塞给我一个小布包,里头有几块银元和我的生辰八字。“秀英啊,这个你收好,万一...万一走散了,也能有点钱用。”我这才真的害怕起来。十一月底,天空开始出现飞机。
第一次听见轰炸声的时候,我们正在吃午饭。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闷雷似的。
小宝吓得钻到了桌子底下,我爹强作镇定:“没事没事,远着呢。
”但他手里的筷子一直在抖。后来轰炸越来越近,有一次就在隔了两条街的地方,震得我们家的窗户哗哗响。那天晚上,我们都没睡,点着油灯坐在堂屋里,谁也不说话。
十二月初,我爸终于决定去安全区。那时候南京城里已经乱成一团,到处都是逃难的人,黄包车都找不到了,我们只能步行。我妈收拾了两个大包袱,一个装干粮,一个装衣服。
我爹把店铺仔细锁好,还在门里贴了张纸条:“店主暂离,不日即归。”他哪里知道,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讲述中断奶奶停下来,喝了口茶。她的手有些颤抖,茶水在杯中泛起涟漪。“那时候您害怕吗?”我轻声问。“怕,怎么不怕?”奶奶说,“但更多的是懵,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爹妈看起来镇定,其实也慌。
只有小宝,还以为是什么大冒险,一路上东张西望。
”她从铁盒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已经锈蚀的铃铛。“这是小宝的,”她说,“系在他棉袄上的。走的时候铃铛响了一路,叮叮当当的。我妈后来嫌太吵,给解下来塞包袱里了。”她轻轻摇晃铃铛,它已经发不出声音了。
3 至暗时刻李奶奶继续讲述街上全是人,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走——安全区。拖家带口,扛着包袱,推着小车,什么样的都有。我记得有个老太太坐在路边哭,说她走不动了,让儿女们自己走。她儿子二话不说把她背起来继续往前走。还有一家人推着独轮车,上面堆满了家当,最上面居然还有个鸟笼,里头关着一只画眉鸟。走了一半,小宝突然说他要尿尿。我妈气得直瞪眼:“这节骨眼上尿什么尿!
”但还是我带他到路边背人的地方。等他解完手,我们一回头,发现和大部队走散了!
那时候我吓得腿都软了。街上人还是很多,但都不是熟悉的面孔。小宝也慌了,拽着我的衣角问:“姐,爹妈呢?”我强作镇定:“没事,肯定在前头,我们往前走就能找到。”其实我心里怕得要死。那时候我已经听见枪炮声很近了,有人说日本人已经进城了。我们跟着人流往前走,突然前面的人开始往回跑,一边跑一边喊:“日本人!日本人来了!”人群顿时大乱,我被撞得东倒西歪,死死拽着小宝的手。这时候听见我爹的喊声:“秀英!小宝!这边!”我一看,我爹从一条小巷子里探出头来。我们赶紧跑过去,原来他们发现走散后,就在路边等我们。
我妈一把抱住我们,眼泪都出来了:“吓死我了!你们两个小祖宗!”我爹说大路不能走了,得找小路。于是我们钻进小巷子,七拐八拐的。枪声越来越近,有时候还能听见惨叫声。
有一天晚上,我们躲在一个破庙里。外面下着雨,冷得很。我妈从包袱里掏出最后一块饼,分成四份。小宝狼吞虎咽吃完自己的,眼巴巴地看着我手里那半块。我分给他一点,我爹看见了,把他那份都给了小宝:“爹不饿,你吃。”其实我知道他饿,我也饿,肚子咕咕叫。最可怕的是第二天早上。我们正准备继续往安全区走,突然听见外面有马蹄声和叽里呱啦的说话声。我爹脸色一变:“是日本兵!快躲起来!
”庙里有个放杂物的小房间,我们全家挤进去。空间太小了,我只能半个身子在外面。
我爹把我往里推,自己挡在外面。从门缝里,我看见几个日本兵走进庙来。他们穿着黄军装,拿着枪,说说笑笑的。其中一个好像发现了我们,朝小房间走过来。我吓得屏住呼吸。
就在这时,角落里突然窜出一只大老鼠!那几个日本兵吓了一跳,然后哈哈大笑,追着老鼠出去了。我们全家在那小房间里憋了好久,直到确定他们真的走了才敢出来。
出来一看,我妈脸色苍白,我爹满头大汗,小宝憋尿憋得直跳脚——他愣是没敢出声。
讲述中断奶奶长长舒了口气,仿佛刚刚从那个小房间里出来一样。
“那只老鼠救了我们一命,”她说,“所以我后来从来不打老鼠,看见它们偷吃粮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忍不住笑了,但心里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