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时痕:时空验尸录(苏时雨苏郁白)无弹窗小说免费阅读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法医时痕:时空验尸录苏时雨苏郁白
时间: 2025-09-16 05:26:18
雨丝还黏在开封府的青瓦上,顺着檐角往下滴,在大堂的石阶前积成小小的水洼。
刚从李员外家柴房回来的一行人,裤脚都沾着泥,气氛却比去时更紧绷——王吏攥着腰间的铜牌,指节泛白;李员外抱着小郎,眉头拧成疙瘩;李娘子跟在后面,帕子都快被捏破了,时不时抬头看苏时雨,眼里满是依赖。
“王吏,现在证据都齐了——老仆是他杀,和小郎的身世没关系,这滴血认亲,就不必了吧?”
苏时雨站在大堂中央,手里还攥着那块青铜碎片,碎片被体温焐得温热,却总在指尖传来细微的麻意,像在提醒她什么。
王吏猛地转身,声音拔高,惊得梁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走,“苏时雨,你说不必就不必?
李员外还没查清小郎身世,老仆的死因是一回事,滴血认亲是另一回事!
今天这血,必须滴!
不然本官怎么向府尹大人交代,怎么向开封府的百姓交代?”
他这话半是撒气半是做给李员外看——刚才在柴房丢了面子,现在必须靠“滴血认亲”扳回来,不然以后在府衙没法立足。
李员外果然动了心,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小郎,孩子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他,小手抓着他的衣襟。
他咬了咬牙:“苏仵作,不是我不信你,只是……只是这事儿关乎李家的香火,要是不滴血认亲,我这心里总不踏实。”
“爹!”
李娘子突然跪了下来,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你怎么能怀疑小郎不是你的孩子?
我们夫妻这么多年,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
张忠叔的死还没查清,你怎么能先想着滴血认亲?”
“我不是怀疑你,是怀疑……”李员外话没说完,就被王吏打断:“行了行了!
别吵了!
现在就准备滴血认亲,用的水我亲自去取,碗也用新的,谁都别想动手脚!”
说着,王吏就叫衙役去厨房拿新碗,自己则亲自去井边打水——他怕苏时雨又搞出什么“歪理”,干脆把准备工作都揽过来,断了她动手脚的可能。
小石头凑到苏时雨身边,小声说:“苏仵作,这可怎么办?
王吏都亲自去打水了,要是滴血认亲的结果不好,李娘子和小郎就惨了!”
苏时雨没慌,反而蹲下身,从布包里拿出个粗瓷小碗——这是她早上从停尸房带出来的,里面还剩一点清水。
她抬头看向大堂里的众人,声音清亮:“诸位,既然王吏非要滴血认亲,那咱们不如先做个小试验,看看这滴血认亲,到底准不准。”
“试验?
什么试验?”
众人都看向她,连正在抹眼泪的李娘子都停下了动作。
苏时雨拿着小碗走到大堂中央,对一个衙役说:“劳烦这位差大哥,借你一滴血。”
又对另一个衙役说,“也借你一滴。”
两个衙役面面相觑,还是按她说的做了——用针尖刺破指尖,把血滴进小碗里。
众人凑过去看,两滴血在水里慢慢散开,最后混在了一起。
“大家看,”苏时雨指着碗里的血,“这两位差大哥不是亲兄弟,可他们的血在水里融在了一起,按滴血认亲的说法,他们就是亲人?
可咱们都知道,他们只是同事,连亲戚都算不上。”
王吏刚打水上來,正好看见这一幕,立刻反驳:“你这是耍花样!
水太少了,血当然会融!
一会儿咱们用大碗,用井水,肯定不一样!”
“那咱们再用大碗,用井水试一次。”
苏时雨没退让,让衙役拿來一个新的粗瓷大碗,王吏亲自把井水倒进去,满满一碗。
苏时雨又让刚才的两个衙役滴血,众人盯着碗里——两滴血在井水里慢慢下沉,一开始是分开的,可没过一会儿,还是慢慢融在了一起。
“这……这怎么回事?”
李员外皱着眉,显然也看出了不对劲,“他们不是亲兄弟,血怎么也会融?”
“因为血在水里融不融,跟是不是亲人没关系,跟水的多少、干不干净,甚至空气里的风都有关系。”
苏时雨解释道,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话,“就像咱们把红糖和白糖放进水里,都会化,难道红糖和白糖就是一家人?
血也是一样,不管是谁的血,滴进水里,时间长了都会散开、融合,这是水的性子,不是血缘的性子。”
王吏还想嘴硬,却被一个声音打断:“王吏,苏仵作说得对,我小时候在乡下见过,邻居家的狗受伤流血,血滴进水里,和我娘的血也融在了一起,难不成狗也是我家亲戚?”
说话的是一个年轻衙役,平时总被王吏欺负,现在见王吏理亏,忍不住帮苏时雨说话。
其他衙役也跟着点头,纷纷说自己见过类似的情况。
王吏的脸涨得通红,像被煮熟的虾子,可还是不想放弃:“你……你这是歪理!
宋提刑公的《洗冤集录》里明明写了滴血认亲,难道还会错?”
“《洗冤集录》是宋提刑公根据当时的经验写的,可经验也有出错的时候。”
苏时雨从布包里拿出那本泛黄的《洗冤集录》,翻到滴血认亲那一页,指着原主写的批注,“你们看,这是前几任苏仵作写的批注——‘曾试三次,非亲者血亦融,亲者血亦有不融者,此法不可靠’。
她之前试过三次,不是亲人的血也会融,是亲人的血有时候反而不融,这说明滴血认亲根本不能当证据。”
众人凑过去看,虽然很多人不识字,但有识字的衙役念出來,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前几任苏仵作早就发现滴血认亲不靠谱,只是王吏一首没当回事。
李娘子也不哭了,站起身走到碗边,看着里面融合的血,对李员外说:“你看,苏仵作说得对,滴血认亲根本不准!
小郎是你的亲生儿子,我怎么会骗你?”
李员外看着碗里的血,又看了看怀里的小郎,孩子正怯生生地叫他“爹”,心里的疑虑渐渐散了。
他瞪了王吏一眼:“王吏,你看看!
这滴血认亲根本不准,差点冤枉了我们母子!
要是真按你说的做,我岂不是成了开封府的笑话?”
王吏被说得哑口无言,站在原地,手里的碗都快拿不稳了。
就在这时,大堂外突然跑进来一个小吏,气喘吁吁地说:“王吏!
苏仵作!
不好了!
李员外家的柴房,刚才被人烧了!”
“什么?”
众人都愣住了,苏时雨心里一沉——柴房里有老仆的死亡证据,比如木墩子上的血迹、窗户上的布片,现在被烧了,肯定是凶手怕留下证据,故意纵火!
“快!
去柴房!”
苏时雨率先往外跑,小石头拎着布包跟在后面,李员外抱着小郎,王吏也赶紧跟上,一行人往李员外家赶。
路上的雨己经小了,可风却更大了,吹得路边的树枝乱晃。
苏时雨心里琢磨——凶手怎么知道他们发现了柴房的证据?
难道有人一首在盯着他们?
是府衙里的人,还是李员外家的人?
很快就到了李员外家,柴房己经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冒着滚滚黑烟,几个家丁正拿着水桶灭火,可火势太大,根本扑不灭。
苏时雨看着熊熊烈火,心里一阵发凉——木墩子上的血迹、窗户上的布片,还有可能留下的脚印,都被大火烧没了,老仆张忠的死因,又成了谜团。
“是谁放的火?”
李员外气得浑身发抖,抓住一个家丁问。
家丁哆哆嗦嗦地说:“不知道……我们刚才在院子里干活,突然就看见柴房冒烟了,跑过去的时候,火己经很大了,没看见是谁放的。”
苏时雨走到柴房旁边,仔细观察——柴房的门是从外面锁着的,可锁己经被烧得变形了,窗户也被烧穿了,里面的木柴烧得噼啪作响。
她突然注意到,柴房旁边的墙角,有一串新鲜的脚印,脚印是湿的,还沾着点黑灰,显然是刚留下的,而且脚印的尺码,和之前在井边发现的脚印很像!
“小石头,你看!”
苏时雨指给小石头看,“这脚印和井边的一样,肯定是凶手留下的!
他放火后刚走没多久,说不定还没走远!”
王吏也凑过来看,脸色更难看了——要是抓不到凶手,他这个吏就真的当不成了。
他赶紧叫衙役:“快!
顺着脚印的方向追!
一定要抓住凶手!”
衙役们立刻顺着脚印的方向追,苏时雨也想跟过去,却被小石头拉住了:“苏仵作,你看!
你的布包好像有动静!”
苏时雨低头一看,布包里的青铜碎片正发出淡淡的蓝光,比之前更亮了些,而且蓝光的方向,正好对着衙役们追去的方向。
她心里一动,赶紧把碎片拿出来——碎片的蓝光越来越亮,甚至在地上投射出一个模糊的影子,像是一个人在前面跑,后面跟着几个人。
“这……这碎片怎么会发光?”
小石头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苏时雨也很惊讶,可现在没时间细想——蓝光投射的影子,显然是凶手和衙役们的方向,她赶紧说:“快!
跟着蓝光的方向走,能追上凶手!”
说着,她就顺着蓝光的方向跑,小石头赶紧跟上。
李员外抱着小郎,也想跟过去,却被李娘子拉住了:“你别去,太危险了,让苏仵作和衙役们去就好。”
苏时雨和小石头跑了没多远,就听见前面传来衙役的喊声:“站住!
别跑!”
接着就是一阵打斗声。
她们跑过去一看,衙役们正围着一个穿着黑衣的男人,男人手里拿着一把短刀,正和衙役们打斗,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眼睛,眼神凶狠。
“就是他!
他脚上的鞋子,和脚印的尺码一样!”
苏时雨指着男人的鞋子,对衙役们说。
黑衣男人见被认出来,打得更凶了,可衙役人多,他很快就被制服了。
王吏也赶了过来,让人把黑衣男人的黑布摘下来——一张陌生的脸,脸上还有一道刀疤,从额头延伸到下巴,看着很吓人。
“说!
你是谁?
为什么要杀张忠?
为什么要烧柴房?”
王吏指着男人问,声音严厉。
黑衣男人冷笑一声,什么也不说,反而猛地往旁边的柱子上撞去,想自杀!
幸好旁边的衙役反应快,一把拉住了他。
“把他绑起来!
带回府衙再审!”
王吏怕他再自杀,赶紧让人把他绑紧。
苏时雨走到男人刚才站的地方,发现地上掉了一个小小的木牌,木牌上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和她手里的青铜碎片上的符号,一模一样!
她捡起木牌,心里一阵震惊——这个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黑衣男人和青铜碎片,有什么关系?
老仆张忠的死,是不是和这个符号有关?
就在这时,她手里的青铜碎片突然发出强烈的蓝光,照亮了整个巷子。
蓝光里,她隐约看到一个模糊的画面:一个穿着古装的女人,手里拿着一块和她一样的青铜碎片,站在一座古墓前,嘴里说着什么,可她却听不清。
画面一闪而过,蓝光也消失了,青铜碎片又恢复了原样。
“苏仵作,你怎么了?”
小石头看着她,担心地问,“你的脸色好白。”
苏时雨回过神,把木牌和青铜碎片都放进布包里,深吸一口气:“没什么,就是有点累。
咱们先回府衙,看看这个黑衣男人能不能说出点什么。”
可她的心里,却满是疑问和不安——蓝光里的女人是谁?
是原主苏时雨吗?
她为什么会在古墓前?
这个刻着符号的木牌,和青铜碎片有什么联系?
老仆张忠的死,会不会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大的阴谋?
一行人押着黑衣男人往府衙走,路上的雨己经停了,天边露出一点微弱的光。
苏时雨攥着布包,感觉青铜碎片又在指尖传来细微的麻意,像是在指引她,又像是在警告她。
她知道,老仆的死、滴血认亲的闹剧、燃烧的柴房、黑衣男人和青铜碎片,这些线索像一团乱麻,而她,必须把这团乱麻解开,才能找到真相。
可她没注意,在她们身后的巷子口,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男人正站在阴影里,手里也拿着一块青铜碎片,看着她们远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
刚从李员外家柴房回来的一行人,裤脚都沾着泥,气氛却比去时更紧绷——王吏攥着腰间的铜牌,指节泛白;李员外抱着小郎,眉头拧成疙瘩;李娘子跟在后面,帕子都快被捏破了,时不时抬头看苏时雨,眼里满是依赖。
“王吏,现在证据都齐了——老仆是他杀,和小郎的身世没关系,这滴血认亲,就不必了吧?”
苏时雨站在大堂中央,手里还攥着那块青铜碎片,碎片被体温焐得温热,却总在指尖传来细微的麻意,像在提醒她什么。
王吏猛地转身,声音拔高,惊得梁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走,“苏时雨,你说不必就不必?
李员外还没查清小郎身世,老仆的死因是一回事,滴血认亲是另一回事!
今天这血,必须滴!
不然本官怎么向府尹大人交代,怎么向开封府的百姓交代?”
他这话半是撒气半是做给李员外看——刚才在柴房丢了面子,现在必须靠“滴血认亲”扳回来,不然以后在府衙没法立足。
李员外果然动了心,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小郎,孩子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他,小手抓着他的衣襟。
他咬了咬牙:“苏仵作,不是我不信你,只是……只是这事儿关乎李家的香火,要是不滴血认亲,我这心里总不踏实。”
“爹!”
李娘子突然跪了下来,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你怎么能怀疑小郎不是你的孩子?
我们夫妻这么多年,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
张忠叔的死还没查清,你怎么能先想着滴血认亲?”
“我不是怀疑你,是怀疑……”李员外话没说完,就被王吏打断:“行了行了!
别吵了!
现在就准备滴血认亲,用的水我亲自去取,碗也用新的,谁都别想动手脚!”
说着,王吏就叫衙役去厨房拿新碗,自己则亲自去井边打水——他怕苏时雨又搞出什么“歪理”,干脆把准备工作都揽过来,断了她动手脚的可能。
小石头凑到苏时雨身边,小声说:“苏仵作,这可怎么办?
王吏都亲自去打水了,要是滴血认亲的结果不好,李娘子和小郎就惨了!”
苏时雨没慌,反而蹲下身,从布包里拿出个粗瓷小碗——这是她早上从停尸房带出来的,里面还剩一点清水。
她抬头看向大堂里的众人,声音清亮:“诸位,既然王吏非要滴血认亲,那咱们不如先做个小试验,看看这滴血认亲,到底准不准。”
“试验?
什么试验?”
众人都看向她,连正在抹眼泪的李娘子都停下了动作。
苏时雨拿着小碗走到大堂中央,对一个衙役说:“劳烦这位差大哥,借你一滴血。”
又对另一个衙役说,“也借你一滴。”
两个衙役面面相觑,还是按她说的做了——用针尖刺破指尖,把血滴进小碗里。
众人凑过去看,两滴血在水里慢慢散开,最后混在了一起。
“大家看,”苏时雨指着碗里的血,“这两位差大哥不是亲兄弟,可他们的血在水里融在了一起,按滴血认亲的说法,他们就是亲人?
可咱们都知道,他们只是同事,连亲戚都算不上。”
王吏刚打水上來,正好看见这一幕,立刻反驳:“你这是耍花样!
水太少了,血当然会融!
一会儿咱们用大碗,用井水,肯定不一样!”
“那咱们再用大碗,用井水试一次。”
苏时雨没退让,让衙役拿來一个新的粗瓷大碗,王吏亲自把井水倒进去,满满一碗。
苏时雨又让刚才的两个衙役滴血,众人盯着碗里——两滴血在井水里慢慢下沉,一开始是分开的,可没过一会儿,还是慢慢融在了一起。
“这……这怎么回事?”
李员外皱着眉,显然也看出了不对劲,“他们不是亲兄弟,血怎么也会融?”
“因为血在水里融不融,跟是不是亲人没关系,跟水的多少、干不干净,甚至空气里的风都有关系。”
苏时雨解释道,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话,“就像咱们把红糖和白糖放进水里,都会化,难道红糖和白糖就是一家人?
血也是一样,不管是谁的血,滴进水里,时间长了都会散开、融合,这是水的性子,不是血缘的性子。”
王吏还想嘴硬,却被一个声音打断:“王吏,苏仵作说得对,我小时候在乡下见过,邻居家的狗受伤流血,血滴进水里,和我娘的血也融在了一起,难不成狗也是我家亲戚?”
说话的是一个年轻衙役,平时总被王吏欺负,现在见王吏理亏,忍不住帮苏时雨说话。
其他衙役也跟着点头,纷纷说自己见过类似的情况。
王吏的脸涨得通红,像被煮熟的虾子,可还是不想放弃:“你……你这是歪理!
宋提刑公的《洗冤集录》里明明写了滴血认亲,难道还会错?”
“《洗冤集录》是宋提刑公根据当时的经验写的,可经验也有出错的时候。”
苏时雨从布包里拿出那本泛黄的《洗冤集录》,翻到滴血认亲那一页,指着原主写的批注,“你们看,这是前几任苏仵作写的批注——‘曾试三次,非亲者血亦融,亲者血亦有不融者,此法不可靠’。
她之前试过三次,不是亲人的血也会融,是亲人的血有时候反而不融,这说明滴血认亲根本不能当证据。”
众人凑过去看,虽然很多人不识字,但有识字的衙役念出來,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前几任苏仵作早就发现滴血认亲不靠谱,只是王吏一首没当回事。
李娘子也不哭了,站起身走到碗边,看着里面融合的血,对李员外说:“你看,苏仵作说得对,滴血认亲根本不准!
小郎是你的亲生儿子,我怎么会骗你?”
李员外看着碗里的血,又看了看怀里的小郎,孩子正怯生生地叫他“爹”,心里的疑虑渐渐散了。
他瞪了王吏一眼:“王吏,你看看!
这滴血认亲根本不准,差点冤枉了我们母子!
要是真按你说的做,我岂不是成了开封府的笑话?”
王吏被说得哑口无言,站在原地,手里的碗都快拿不稳了。
就在这时,大堂外突然跑进来一个小吏,气喘吁吁地说:“王吏!
苏仵作!
不好了!
李员外家的柴房,刚才被人烧了!”
“什么?”
众人都愣住了,苏时雨心里一沉——柴房里有老仆的死亡证据,比如木墩子上的血迹、窗户上的布片,现在被烧了,肯定是凶手怕留下证据,故意纵火!
“快!
去柴房!”
苏时雨率先往外跑,小石头拎着布包跟在后面,李员外抱着小郎,王吏也赶紧跟上,一行人往李员外家赶。
路上的雨己经小了,可风却更大了,吹得路边的树枝乱晃。
苏时雨心里琢磨——凶手怎么知道他们发现了柴房的证据?
难道有人一首在盯着他们?
是府衙里的人,还是李员外家的人?
很快就到了李员外家,柴房己经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冒着滚滚黑烟,几个家丁正拿着水桶灭火,可火势太大,根本扑不灭。
苏时雨看着熊熊烈火,心里一阵发凉——木墩子上的血迹、窗户上的布片,还有可能留下的脚印,都被大火烧没了,老仆张忠的死因,又成了谜团。
“是谁放的火?”
李员外气得浑身发抖,抓住一个家丁问。
家丁哆哆嗦嗦地说:“不知道……我们刚才在院子里干活,突然就看见柴房冒烟了,跑过去的时候,火己经很大了,没看见是谁放的。”
苏时雨走到柴房旁边,仔细观察——柴房的门是从外面锁着的,可锁己经被烧得变形了,窗户也被烧穿了,里面的木柴烧得噼啪作响。
她突然注意到,柴房旁边的墙角,有一串新鲜的脚印,脚印是湿的,还沾着点黑灰,显然是刚留下的,而且脚印的尺码,和之前在井边发现的脚印很像!
“小石头,你看!”
苏时雨指给小石头看,“这脚印和井边的一样,肯定是凶手留下的!
他放火后刚走没多久,说不定还没走远!”
王吏也凑过来看,脸色更难看了——要是抓不到凶手,他这个吏就真的当不成了。
他赶紧叫衙役:“快!
顺着脚印的方向追!
一定要抓住凶手!”
衙役们立刻顺着脚印的方向追,苏时雨也想跟过去,却被小石头拉住了:“苏仵作,你看!
你的布包好像有动静!”
苏时雨低头一看,布包里的青铜碎片正发出淡淡的蓝光,比之前更亮了些,而且蓝光的方向,正好对着衙役们追去的方向。
她心里一动,赶紧把碎片拿出来——碎片的蓝光越来越亮,甚至在地上投射出一个模糊的影子,像是一个人在前面跑,后面跟着几个人。
“这……这碎片怎么会发光?”
小石头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苏时雨也很惊讶,可现在没时间细想——蓝光投射的影子,显然是凶手和衙役们的方向,她赶紧说:“快!
跟着蓝光的方向走,能追上凶手!”
说着,她就顺着蓝光的方向跑,小石头赶紧跟上。
李员外抱着小郎,也想跟过去,却被李娘子拉住了:“你别去,太危险了,让苏仵作和衙役们去就好。”
苏时雨和小石头跑了没多远,就听见前面传来衙役的喊声:“站住!
别跑!”
接着就是一阵打斗声。
她们跑过去一看,衙役们正围着一个穿着黑衣的男人,男人手里拿着一把短刀,正和衙役们打斗,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眼睛,眼神凶狠。
“就是他!
他脚上的鞋子,和脚印的尺码一样!”
苏时雨指着男人的鞋子,对衙役们说。
黑衣男人见被认出来,打得更凶了,可衙役人多,他很快就被制服了。
王吏也赶了过来,让人把黑衣男人的黑布摘下来——一张陌生的脸,脸上还有一道刀疤,从额头延伸到下巴,看着很吓人。
“说!
你是谁?
为什么要杀张忠?
为什么要烧柴房?”
王吏指着男人问,声音严厉。
黑衣男人冷笑一声,什么也不说,反而猛地往旁边的柱子上撞去,想自杀!
幸好旁边的衙役反应快,一把拉住了他。
“把他绑起来!
带回府衙再审!”
王吏怕他再自杀,赶紧让人把他绑紧。
苏时雨走到男人刚才站的地方,发现地上掉了一个小小的木牌,木牌上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和她手里的青铜碎片上的符号,一模一样!
她捡起木牌,心里一阵震惊——这个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黑衣男人和青铜碎片,有什么关系?
老仆张忠的死,是不是和这个符号有关?
就在这时,她手里的青铜碎片突然发出强烈的蓝光,照亮了整个巷子。
蓝光里,她隐约看到一个模糊的画面:一个穿着古装的女人,手里拿着一块和她一样的青铜碎片,站在一座古墓前,嘴里说着什么,可她却听不清。
画面一闪而过,蓝光也消失了,青铜碎片又恢复了原样。
“苏仵作,你怎么了?”
小石头看着她,担心地问,“你的脸色好白。”
苏时雨回过神,把木牌和青铜碎片都放进布包里,深吸一口气:“没什么,就是有点累。
咱们先回府衙,看看这个黑衣男人能不能说出点什么。”
可她的心里,却满是疑问和不安——蓝光里的女人是谁?
是原主苏时雨吗?
她为什么会在古墓前?
这个刻着符号的木牌,和青铜碎片有什么联系?
老仆张忠的死,会不会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大的阴谋?
一行人押着黑衣男人往府衙走,路上的雨己经停了,天边露出一点微弱的光。
苏时雨攥着布包,感觉青铜碎片又在指尖传来细微的麻意,像是在指引她,又像是在警告她。
她知道,老仆的死、滴血认亲的闹剧、燃烧的柴房、黑衣男人和青铜碎片,这些线索像一团乱麻,而她,必须把这团乱麻解开,才能找到真相。
可她没注意,在她们身后的巷子口,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男人正站在阴影里,手里也拿着一块青铜碎片,看着她们远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