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的律师生涯(林远陈德海)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林远的律师生涯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林远陈德海)
时间: 2025-09-16 05:30:09
林远把抽屉拉开一条缝,指尖探进去,摸到那本卷宗的硬壳封面。
他没把它拿出来,只是用指腹在边角摩挲了一下,确认它还在。
走廊灯刚灭,脚步声停在门口那一瞬,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一点十七分。
他坐回工位,脱下西装外套搭在椅背,解开两颗衬衫扣子,从包里翻出放大镜和一支红笔。
他一页页翻过去,动作比昨天慢,像在拆一封寄错多年的信。
翻到解约通知复印件时,他停住了。
右下角的焦痕比记忆中更明显。
边缘发黑卷曲,纸张质地偏薄,像是被火舌舔过一角。
他把放大镜压上去,光线斜照进来,照出纤维断裂的纹路。
这不是复印机故障留下的污迹,也不是潮湿霉变。
烧灼痕迹从右下角向内延伸,恰好盖住了签收栏原本该有的签名位置。
他翻开卷宗首页,原件状态栏写着“暂缺”,归档人签名空白。
他用红笔在复印件边缘画了个圈,写下:“非复印损毁,疑似焚烧”。
窗外天光渐亮,楼下车流声开始密集。
他合上卷宗,打开笔记本,在新一页写下三个问题:1. 为什么原件从未归档?
2. 烧焦的是原件还是复印件?
3. “陈德海拒签”西字是谁写的?
蓝墨水,笔迹倾斜,不像是正式文书应有的记录方式。
他盯着最后一个问题看了三秒,合上本子,起身穿外套。
老城区的五金街还在。
门牌换了,店铺空了,铁卷门锈迹斑斑,上面贴着“出租”告示。
林远站在门口,看了眼手表:九点西十二分。
他没敲门,而是绕到隔壁杂货店,买了瓶水,随口问老板:“这儿以前不是有家老陈的五金店吗?”
“老陈?
搬走五年了。”
老板拧开瓶盖喝了一口,“人现在在城西修自行车,你去那边废品站打听就知道。”
林远点头,转身离开。
城西废品站边上有个简易车棚,搭着铁皮顶,角落里摆着一张折叠桌,上面放着扳手、螺丝刀和一盒生锈的轴承。
老陈蹲在地上,正拆一辆旧电动车的后轮。
他抬头看见林远走近,没说话,手里的扳手也没停。
林远把卷宗复印件放在桌上,压住一张油污的纸片。
“我不是房东那边的人。”
他说,“我是律师,查到一份五年前的案子,当事人叫陈德海。”
老陈动作顿了一下,抬头看他,眼神像在判断一块废铁能不能回炉。
“我姓林,没别的意思,就想弄清楚这张通知是不是真的送到你手里。”
老陈放下扳手,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
他盯着复印件看了两秒,突然伸手把纸拍翻。
“拒签?
我拒个屁!”
他声音猛地拔高,“我根本没见过这东西!
那天早上八点,张建军带了三个人砸我店门,抢走账本,说我欠租三个月,要清场!
我老婆当场就哭了,你跟我说我拒签?”
林远没动,也没掏笔记录。
“您当时交租有没有凭证?”
他问。
老陈冷笑:“交了五年,哪次没收据?
每次都是物业开的,白纸黑字盖章的!”
“那后来呢?”
“后来?”
老陈指着自己太阳穴,“他们说我不配合,法院判我败诉。
我上诉,材料被压三个月才递上去。
等开庭,证人全不见了。
我老婆走了,店没了,现在修车过日子。
你告诉我,这叫拒签?”
林远沉默几秒,把复印件收起来。
“谢谢您说这些。”
老陈摆摆手,弯腰继续拆车轮,“别谢我,我不指望翻案。
人都走到了这一步,谁还管公道?”
林远转身走了两步,又停下。
“我能去物业看看当年的收据存根吗?”
老陈没抬头:“去吧,他们连监控都删了,还能留什么?”
物业办公室在小区东门旁,两间平房,门上挂着锁。
林远等了二十分钟,看见一个穿绿工装的男人拎着早餐进来。
他迎上去,出示律师证复印件,说想查2018年5月的租金记录。
“时间太久,系统没存。”
男人咬着包子说,“再说那店后来不是退租了吗?
都结清了。”
“我只是想看看当时的收据存根。”
“没有。”
男人把包装纸揉成一团,扔进门口的垃圾桶,“早处理了。”
林远点头,道谢,转身离开。
他在走廊尽头的消防通道站定,透过玻璃窗盯着办公室。
九点五十六分,绿衣男人接了个电话,笑着说了几句,然后起身出门,顺手带上了门。
十点零七分,办公室没人。
林远折返回去,轻轻推了下门,锁着。
他没再敲门,而是蹲下身,拉开垃圾桶外层的塑料袋。
里面堆着打印废纸、烟盒、饮料瓶。
他一手撑地,一手翻找,动作不快,但仔细。
第三层,他摸到半张硬纸片。
抽出来,是半张手写收据。
墨迹模糊,但能辨认出“2018年5月12日收款人:张建军金额:叁仟元整”几行字。
右上角盖着物业财务章,虽然残缺,但红印还在。
他盯着日期看了三秒。
卷宗里的解约通知,落款是2018年5月10日,理由是“连续三个月欠租”。
可这张收据显示,5月12日还在收租。
他把残片对折,塞进内袋。
起身时,瞥见垃圾桶底部还有一角纸片,颜色更深,像是被水浸过。
他伸手勾出来,展开——又是半张收据,日期是5月13日,金额相同,收款人签名一致。
他没再翻,把两张残片并排夹进笔记本。
回到车里,打开卷宗复印件,将焦痕照片和收据残片摆在一起。
5月10日发出解约通知,称租户欠租;5月12日、13日仍在正常交租并开具收据;解约通知复印件右下角有焚烧痕迹,遮盖签收栏;原件从未归档,归档人签名空白;“陈德海拒签”西字为后期手写,笔迹与卷宗其他记录不符。
他拿出红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条横线,写下:“若5月12日仍履约,则5月10日解约不成立。”
然后翻到新一页,写下两个名字:陈德海张建军中间画了个箭头,标注:“5月10日解约 → 5月12日收租,矛盾。”
他合上本子,发动车子。
中午十二点二十三分,他回到律所楼下。
阳光正照在门框锈迹上,金属反光一闪。
他下车时,手扶车门边缘,袖口别针勾住了外套纤维,轻轻一扯,发出“咔”的一声。
他低头看了一眼,没去解,径首走进楼道。
电梯坏了,他走楼梯上二楼。
走廊空着,门虚掩。
他推门进去,把笔记本放在桌上,打开,翻到最后一页。
他盯着“若5月12日仍履约,则5月10日解约不成立”这句话,看了五秒。
然后拿起红笔,在句尾重重划下一道横线。
他没把它拿出来,只是用指腹在边角摩挲了一下,确认它还在。
走廊灯刚灭,脚步声停在门口那一瞬,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一点十七分。
他坐回工位,脱下西装外套搭在椅背,解开两颗衬衫扣子,从包里翻出放大镜和一支红笔。
他一页页翻过去,动作比昨天慢,像在拆一封寄错多年的信。
翻到解约通知复印件时,他停住了。
右下角的焦痕比记忆中更明显。
边缘发黑卷曲,纸张质地偏薄,像是被火舌舔过一角。
他把放大镜压上去,光线斜照进来,照出纤维断裂的纹路。
这不是复印机故障留下的污迹,也不是潮湿霉变。
烧灼痕迹从右下角向内延伸,恰好盖住了签收栏原本该有的签名位置。
他翻开卷宗首页,原件状态栏写着“暂缺”,归档人签名空白。
他用红笔在复印件边缘画了个圈,写下:“非复印损毁,疑似焚烧”。
窗外天光渐亮,楼下车流声开始密集。
他合上卷宗,打开笔记本,在新一页写下三个问题:1. 为什么原件从未归档?
2. 烧焦的是原件还是复印件?
3. “陈德海拒签”西字是谁写的?
蓝墨水,笔迹倾斜,不像是正式文书应有的记录方式。
他盯着最后一个问题看了三秒,合上本子,起身穿外套。
老城区的五金街还在。
门牌换了,店铺空了,铁卷门锈迹斑斑,上面贴着“出租”告示。
林远站在门口,看了眼手表:九点西十二分。
他没敲门,而是绕到隔壁杂货店,买了瓶水,随口问老板:“这儿以前不是有家老陈的五金店吗?”
“老陈?
搬走五年了。”
老板拧开瓶盖喝了一口,“人现在在城西修自行车,你去那边废品站打听就知道。”
林远点头,转身离开。
城西废品站边上有个简易车棚,搭着铁皮顶,角落里摆着一张折叠桌,上面放着扳手、螺丝刀和一盒生锈的轴承。
老陈蹲在地上,正拆一辆旧电动车的后轮。
他抬头看见林远走近,没说话,手里的扳手也没停。
林远把卷宗复印件放在桌上,压住一张油污的纸片。
“我不是房东那边的人。”
他说,“我是律师,查到一份五年前的案子,当事人叫陈德海。”
老陈动作顿了一下,抬头看他,眼神像在判断一块废铁能不能回炉。
“我姓林,没别的意思,就想弄清楚这张通知是不是真的送到你手里。”
老陈放下扳手,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
他盯着复印件看了两秒,突然伸手把纸拍翻。
“拒签?
我拒个屁!”
他声音猛地拔高,“我根本没见过这东西!
那天早上八点,张建军带了三个人砸我店门,抢走账本,说我欠租三个月,要清场!
我老婆当场就哭了,你跟我说我拒签?”
林远没动,也没掏笔记录。
“您当时交租有没有凭证?”
他问。
老陈冷笑:“交了五年,哪次没收据?
每次都是物业开的,白纸黑字盖章的!”
“那后来呢?”
“后来?”
老陈指着自己太阳穴,“他们说我不配合,法院判我败诉。
我上诉,材料被压三个月才递上去。
等开庭,证人全不见了。
我老婆走了,店没了,现在修车过日子。
你告诉我,这叫拒签?”
林远沉默几秒,把复印件收起来。
“谢谢您说这些。”
老陈摆摆手,弯腰继续拆车轮,“别谢我,我不指望翻案。
人都走到了这一步,谁还管公道?”
林远转身走了两步,又停下。
“我能去物业看看当年的收据存根吗?”
老陈没抬头:“去吧,他们连监控都删了,还能留什么?”
物业办公室在小区东门旁,两间平房,门上挂着锁。
林远等了二十分钟,看见一个穿绿工装的男人拎着早餐进来。
他迎上去,出示律师证复印件,说想查2018年5月的租金记录。
“时间太久,系统没存。”
男人咬着包子说,“再说那店后来不是退租了吗?
都结清了。”
“我只是想看看当时的收据存根。”
“没有。”
男人把包装纸揉成一团,扔进门口的垃圾桶,“早处理了。”
林远点头,道谢,转身离开。
他在走廊尽头的消防通道站定,透过玻璃窗盯着办公室。
九点五十六分,绿衣男人接了个电话,笑着说了几句,然后起身出门,顺手带上了门。
十点零七分,办公室没人。
林远折返回去,轻轻推了下门,锁着。
他没再敲门,而是蹲下身,拉开垃圾桶外层的塑料袋。
里面堆着打印废纸、烟盒、饮料瓶。
他一手撑地,一手翻找,动作不快,但仔细。
第三层,他摸到半张硬纸片。
抽出来,是半张手写收据。
墨迹模糊,但能辨认出“2018年5月12日收款人:张建军金额:叁仟元整”几行字。
右上角盖着物业财务章,虽然残缺,但红印还在。
他盯着日期看了三秒。
卷宗里的解约通知,落款是2018年5月10日,理由是“连续三个月欠租”。
可这张收据显示,5月12日还在收租。
他把残片对折,塞进内袋。
起身时,瞥见垃圾桶底部还有一角纸片,颜色更深,像是被水浸过。
他伸手勾出来,展开——又是半张收据,日期是5月13日,金额相同,收款人签名一致。
他没再翻,把两张残片并排夹进笔记本。
回到车里,打开卷宗复印件,将焦痕照片和收据残片摆在一起。
5月10日发出解约通知,称租户欠租;5月12日、13日仍在正常交租并开具收据;解约通知复印件右下角有焚烧痕迹,遮盖签收栏;原件从未归档,归档人签名空白;“陈德海拒签”西字为后期手写,笔迹与卷宗其他记录不符。
他拿出红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条横线,写下:“若5月12日仍履约,则5月10日解约不成立。”
然后翻到新一页,写下两个名字:陈德海张建军中间画了个箭头,标注:“5月10日解约 → 5月12日收租,矛盾。”
他合上本子,发动车子。
中午十二点二十三分,他回到律所楼下。
阳光正照在门框锈迹上,金属反光一闪。
他下车时,手扶车门边缘,袖口别针勾住了外套纤维,轻轻一扯,发出“咔”的一声。
他低头看了一眼,没去解,径首走进楼道。
电梯坏了,他走楼梯上二楼。
走廊空着,门虚掩。
他推门进去,把笔记本放在桌上,打开,翻到最后一页。
他盯着“若5月12日仍履约,则5月10日解约不成立”这句话,看了五秒。
然后拿起红笔,在句尾重重划下一道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