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林晚《仙界扫码支付开局一巴掌扇飞大师兄》_(林晚林晚)热门小说
我是一个从来不会去主动结交别人的人,即便是那些在我人生际遇中偶然碰到而我又有意愿相知的人,我也是希望能够在随后的不期而遇中找寻共同的语言。但是,更多时候,他们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与我擦肩而过,那短暂的光亮在我的眼前飞速流逝,根本容不得我走进对方的世界,他便成了一个谜。这种疏离感并非源于傲慢或冷漠,而是性格使然。我习惯于做一个观察者,在安全的距离外揣摩人心的温度与轨迹。
然而2014年春天遇到的那位杨总,却让我第一次产生了深入了解的冲动,但却最终仍只能看着他消失在迷雾中,成为又一个未解之谜。
------ 1 ------2014年春,我刚到一家民营医药公司担任财务总监。
那时的医药行业正处在黄金时代的尾声,政策宽松,现金流充沛,尤其是民营药批企业,借助药倒药品倒爷建立起来的神奇渠道网络,各个做得风生水起。钞票仿佛自己长了脚,源源不断地滚进公司的保险柜。我所在的公司规模中等,老板姓赵,是个精明的南方人,嗅觉敏锐但也谨小慎微。他看出了行业繁荣背后的隐忧,一心想要抓住最后的机会窗口,扩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那段时间,他频繁地与同行接触,喝茶、吃饭、参观仓库,美其名曰"交流学习,共谋发展",实则是在探听虚实,寻找兼并收购的机会。
有时他会带上我,毕竟财务总监的眼睛,能看到许多老板们不愿轻易展示的真相。
五月的北方城市,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着初夏的躁动。一个午后,阳光明媚得有些刺眼,老板开着他新买的捷豹F-TYPE轿跑,带我来到市区北部。这里曾是城市的边缘,如今却成了药批企业的聚集地,宽阔的马路两边,随处可见各种医药公司的招牌和硕大的药品仓库。
我们先后拜访了两家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药批公司。老板们个个红光满面,说话底气十足,带着行业骄子特有的自信。参观他们的新仓库时,看着一排排高耸的货架和忙碌的叉车,赵老板眼中难掩羡慕之色。回程时,赵老板似乎意犹未尽,开着车在这一带漫无目的地转悠。
"看看,这片仓库去年还是荒地...那边,听说老周又投了五千多万建自动化立体库..."他一边开车一边指点江山,语气中既有兴奋也有焦虑。车子拐进一条相对僻静的小街,速度慢了下来。
路边停着一辆黑色大众帕萨特,车身上蒙着一层薄灰。对面是一个略显陈旧的院子,两扇厚重的红漆铁门大敞四开,能看到里面宽敞的水泥地和一栋红砖砌成的老式仓库。
赵老板"咦"了一声,轻轻踩下刹车。"这不是老杨的车吗?"他自言自语道,随后打方向盘,捷豹流畅地滑进了院子。院子里的两个人正站在仓库门口交谈,听到车声同时转过头来。其中一人约莫四十出头,中等身材,穿着熨帖的白色衬衫和深色西裤,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看上去文质彬彬却又带着几分江湖气。另一人像是施工队的工头,手里拿着卷尺和图纸。
赵老板下车便笑着招呼:"杨总,在这碰到啦!做啥啦?"被称作杨总的中年人愣了一下,随即认出赵老板,脸上立刻绽开热情的笑容,急走几步过来握手。"赵老板!
什么风把您吹来了?"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河南口音,但听起来并不土气,反而有种独特的韵律。两人寒暄了几句,杨总转向我,投来询问的目光。
赵老板简单介绍:"这是我们公司新来的财务总监,刘总。"杨总立刻伸出手来:"刘总,幸会幸会!我是杨立本。"他的手温暖有力,握手时直视我的眼睛,额头微微抬高,腰板挺得笔直。我隐约感觉到他身上那种白手起家者的自信与些许张扬。通过他们的交谈,我了解到这个仓库是杨总刚刚承租下来的。他带着我们参观,滔滔不绝地讲解他的改造计划:"这边要建成阴凉库,全部做GSP认证标准...那边规划的是中药饮片区...办公室设在二楼,全玻璃隔断,现代化管理..."趁杨总与赵老板讨论仓库细节时,我悄悄打量着他。他的衬衫领口雪白,西装裤熨烫得一丝不苟,但皮鞋鞋跟上沾着些许泥渍,手指被烟熏得微黄,眼镜后的眼睛明亮有神,闪烁着梦想家的光芒。后来赵老板告诉我,杨总原是河南农村出来的,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来到城里投奔老乡。
最初在药店当营业员,每天蹬着三轮车送货。凭着聪明和勤奋,慢慢摸清了药品行业的门道,开始自己做代理。经过十几年摸爬滚打,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LH医药公司,在这个城市站稳了脚跟。我对这种励志人物总是怀有天然的好感。他们像野草一样顽强,在城市的缝隙中生根发芽,最终撑开自己的一片天空。心里不禁对这位杨总产生了亲近之意,期待日后能有更多接触。----- 2 -----初次见面后大约过了十多天,一天下午,赵老板叫我到他办公室。推开门,就见到杨总正坐在老板对面的沙发上,手指间依旧夹着那支熟悉的香烟。见到我进来,杨总立即站起身,热情地与我握手:"刘总,这要麻烦你啦!"他的笑容依旧,但眼神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原来,LH公司因拖欠我公司货款,我们的市场部已经按照流程停止了供货。
杨总今天是来"求情"的,希望赵老板能网开一面,继续供货给他。"刘总,您不知道,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杨总拉我坐在他旁边的沙发上,几乎是贴着我说话,烟草味混合着淡淡的古龙水气味扑面而来,"我那边仓库改造马上就要完成了,好几个大医院的项目都在谈,这个时候断货,就是要我的命啊!
"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他的宏伟规划:如何与市级医院建立直接供货渠道,如何开发基层医疗市场,甚至提到了互联网医药的构想。说实话,那些规划听起来有些夸大其词,一个中型药批公司要实现这些目标谈何容易。
但我被他眼神中的热情和信心所感染,那种几乎天真的乐观主义让人不忍质疑。
赵老板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最后他开口问:"杨总,你说的都很精彩,但眼前的货款问题怎么解决?"杨总立刻保证:"一周!就一周时间!等我的资金周转过来,立马结清!不,不只是结清,我还要增加采购量!赵老板,您知道我的为人的..."最终,赵老板同意暂时调高LH公司的业务授信额度。我带杨总到财务部办理相关手续时,他显得异常兴奋,不断地说:"刘总,改天一定请您吃饭!咱们好好聊聊!
您这种大公司出来的财务专家,得多指点指点我啊!"我微笑着应酬,心里却有些疑惑。
相比初次见面时那个自信满满的杨总,今天的他虽然言辞依旧豪迈,但细微处透露出不安:手指不经意地颤抖,笑声略显夸张,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手续办完后,杨总千恩万谢地走了。我站在窗前,看着他快步走向那辆黑色帕萨特。
突然注意到,他的背影不像初次见面时那样挺直了,肩膀微微前倾,仿佛背负着无形的重量。
两个月时间转瞬即逝,LH公司的授信到期了。财务系统显示,他们并未按时还款,市场部照例停止了供货。我并不特别担心。想起杨总描述的宏伟蓝图,想起他正在改造的仓库,尤其是他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让我相信这只是一时的资金周转问题。在这个行业,拖欠货款几周甚至一两个月并不罕见。
但赵老板显得忧心忡忡。"老杨这次有点不对劲,"一次管理层会议上,他皱着眉头说,"以前他最多拖个把月,这次电话都不怎么接了。
"恰逢公司有一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需要操作,赵老板便命我以LH公司为下游客户与杨总接洽,顺便实地了解LH公司的真实状况。
与杨总的预约出乎意料地顺利。电话那头的他声音略显疲惫,但听到银行承兑业务的可能性后,立刻热情起来,连连表示:"太好了!太好了!
刘总您什么时候过来?随时欢迎!"LH公司的办公地点位于城市西北部的一个工业园区内。
比起两个月前参观的那个新仓库,这里的条件显然简陋许多。业务大厅里,十多个员工坐在隔断间里工作,电话铃声和交谈声此起彼伏,看上去倒是一派繁忙景象。
杨总的办公室在大厅的尽头,用玻璃隔断与公共区域分开。他坐在老板台后,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整个办公区的情况。我注意到,好几张办公桌空着,电脑屏幕暗着。
与我记忆中那个整洁精致的杨总相比,眼前的景象令人吃惊。
玻璃隔断因长期烟熏而显得斑驳陆离,办公桌上文件堆积如山。最令人诧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