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高温(季忻哲崔浩)免费阅读无弹窗_最新好看小说推荐全城高温季忻哲崔浩
时间: 2025-09-16 05:34:02
杨文野扒拉了一大口饭,鼓着腮帮子,率先打破了饭桌上那略显沉闷的咀嚼声。
“今年还真邪门,”他含糊不清地说,黝黑的脸上还带着室外残留的灼红。
“刚才送餐路上,电动车座烫得能煎蛋!
听好几个取餐的顾客都在念叨,说这鬼天气几十年没见过了,邪性得很。”
“我感觉再多跑几趟,我这层皮都得晒脱在路上了。”
这个话题像一根火柴,瞬间点燃了刚刚偃旗息鼓的崔浩。
他仿佛找到了新的宣泄口,眼睛一亮,立刻放下筷子,也顾不上刚才的难堪了。
“你看!
我就说吧!”
他的声音又拔高了些,带着一种“看吧,我说对了”的急切。
“野哥你也感觉到了!
这根本不是普通高温!
网上都炸了!”
他一边说一边急切地划拉着手机屏幕,手指因为激动有些颤抖。
“看这个!
北极圈冰川融化速度指数级增长!
“还有这个,专家分析说大气层出现了未知的漏洞!
“还有这个帖子,说地核活动异常加剧,热量是从地球内部喷出来的!
“末日征兆!
绝对是末日征兆!”
他滔滔不绝,把手机屏幕几乎要怼到杨文野和李木林眼前。
屏幕上滚动着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模糊不清的图片、图表,信息碎片如同滚烫的沙砾,被他一股脑地倾倒出来。
一旁一首沉默吃饭的李木林,破天荒地放下了筷子。
他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普通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崔浩那激动得发红的脸。
接着看向窗外那片被热浪扭曲的白光,声音低沉而清晰。
“最近的气温上升曲线,确实超出了正常气象模型的预测范围。
数据上看,异常。”
话不多,却带着一种理科生特有的冷静,像一块投入沸水的冰,虽然瞬间被淹没,但那瞬间的凉意却真实存在。
这份附和,无形中给崔浩那些夸张的末日论调增添了一丝“科学”的沉重感。
然而,这场关于高温、关于末日、关于异常数据的讨论,在季忻哲的耳朵里,却像隔着一层厚重的毛玻璃。
那些声音嗡嗡地响着,在他脑子里悠悠地飘过,却没有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痕迹。
他的思绪,早己被另一种更切身的烦躁紧紧攫住。
指尖无意识地戳着饭盒里温热的米饭,季忻哲的目光失焦地落在桌面上某处油渍上。
再过半个月,就是暑假。
这本该是件轻松的事,但此刻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上。
手机在裤兜里沉甸甸的,像一块烙铁。
父亲那条信息的内容,清晰地烙印在他脑海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却又疏离的客气。
爸:阿哲,快放假了。
今年回G城来住吧,你阿姨和你弟弟也都想见见你。
你弟弟今年刚上初一,正好你们兄弟俩熟悉熟悉。
再怎么样这也是你家,好歹过来一次见见家人,房间己经给你收拾好了。
“家”?
季忻哲心里涌起一股尖锐的讽刺。
那个地方,早就不是他的家了。
父母在他小学时因感情破裂离异,像撕开一张旧照片,各自奔向了新的生活,迅速重组了家庭。
他像一个被遗忘的旧物,被留在原地。
除了银行卡上每月准时到账、数额充足但毫无温度的生活费,他和那对曾经最亲密的人之间,只剩下法律上的名义和节假日前例行公事般的、简短的信息往来。
早己习惯了独来独往,习惯了用游戏构筑自己的堡垒,习惯了宿舍这个勉强算得上“容身之所”的地方。
现在,父亲突然发来这样一条信息,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家庭团圆”气氛,让他去那个充满陌生人气味的“新家”,去扮演一个“哥哥”的角色,和一个素未谋面、流着父亲一半血液的“弟弟”熟悉熟悉?
去面对那位所谓的“阿姨”?
光是想象那个场景——陌生的客厅,客气而疏离的寒暄,父亲带着点愧疚又带着点新家庭主人姿态的表情,后妈可能审视的目光,还有一个半大孩子好奇或戒备的眼神——季忻哲就觉得一股强烈的抵触和烦躁从胃里翻涌上来,烧得喉咙发干。
他猛地灌了一大口冰可乐,碳酸气泡在舌尖炸开,带来短暂的刺激,却压不下心底那股阴郁的燥热。
宿舍里,崔浩还在喋喋不休地传播着网上的末日恐慌,杨文野皱着眉附和着天气确实邪门,李木林偶尔补充一两句冷静的数据分析。
这些声音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嘈杂的背景音,而他,则被困在自己那个冰冷、孤寂又充满抗拒的念头里,像一个沉在深海的闷罐。
窗外的阳光依旧白得刺眼,透过玻璃,将宿舍内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不真实的、晃动的光晕。
空调还在嗡嗡作响,吹出16度的冷风,努力维持着这个小空间脆弱的凉爽。
但季忻哲却感觉不到丝毫凉意,只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粘稠的烦闷,如同窗外蒸腾的热浪,无声无息地包裹着他,隔绝了他与周遭的一切。
放假临近的倒计时,像一个不断收紧的绞索。
他低头,看着饭盒里早己凉掉的饭菜,彻底失去了胃口。
“今年还真邪门,”他含糊不清地说,黝黑的脸上还带着室外残留的灼红。
“刚才送餐路上,电动车座烫得能煎蛋!
听好几个取餐的顾客都在念叨,说这鬼天气几十年没见过了,邪性得很。”
“我感觉再多跑几趟,我这层皮都得晒脱在路上了。”
这个话题像一根火柴,瞬间点燃了刚刚偃旗息鼓的崔浩。
他仿佛找到了新的宣泄口,眼睛一亮,立刻放下筷子,也顾不上刚才的难堪了。
“你看!
我就说吧!”
他的声音又拔高了些,带着一种“看吧,我说对了”的急切。
“野哥你也感觉到了!
这根本不是普通高温!
网上都炸了!”
他一边说一边急切地划拉着手机屏幕,手指因为激动有些颤抖。
“看这个!
北极圈冰川融化速度指数级增长!
“还有这个,专家分析说大气层出现了未知的漏洞!
“还有这个帖子,说地核活动异常加剧,热量是从地球内部喷出来的!
“末日征兆!
绝对是末日征兆!”
他滔滔不绝,把手机屏幕几乎要怼到杨文野和李木林眼前。
屏幕上滚动着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模糊不清的图片、图表,信息碎片如同滚烫的沙砾,被他一股脑地倾倒出来。
一旁一首沉默吃饭的李木林,破天荒地放下了筷子。
他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普通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崔浩那激动得发红的脸。
接着看向窗外那片被热浪扭曲的白光,声音低沉而清晰。
“最近的气温上升曲线,确实超出了正常气象模型的预测范围。
数据上看,异常。”
话不多,却带着一种理科生特有的冷静,像一块投入沸水的冰,虽然瞬间被淹没,但那瞬间的凉意却真实存在。
这份附和,无形中给崔浩那些夸张的末日论调增添了一丝“科学”的沉重感。
然而,这场关于高温、关于末日、关于异常数据的讨论,在季忻哲的耳朵里,却像隔着一层厚重的毛玻璃。
那些声音嗡嗡地响着,在他脑子里悠悠地飘过,却没有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痕迹。
他的思绪,早己被另一种更切身的烦躁紧紧攫住。
指尖无意识地戳着饭盒里温热的米饭,季忻哲的目光失焦地落在桌面上某处油渍上。
再过半个月,就是暑假。
这本该是件轻松的事,但此刻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上。
手机在裤兜里沉甸甸的,像一块烙铁。
父亲那条信息的内容,清晰地烙印在他脑海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却又疏离的客气。
爸:阿哲,快放假了。
今年回G城来住吧,你阿姨和你弟弟也都想见见你。
你弟弟今年刚上初一,正好你们兄弟俩熟悉熟悉。
再怎么样这也是你家,好歹过来一次见见家人,房间己经给你收拾好了。
“家”?
季忻哲心里涌起一股尖锐的讽刺。
那个地方,早就不是他的家了。
父母在他小学时因感情破裂离异,像撕开一张旧照片,各自奔向了新的生活,迅速重组了家庭。
他像一个被遗忘的旧物,被留在原地。
除了银行卡上每月准时到账、数额充足但毫无温度的生活费,他和那对曾经最亲密的人之间,只剩下法律上的名义和节假日前例行公事般的、简短的信息往来。
早己习惯了独来独往,习惯了用游戏构筑自己的堡垒,习惯了宿舍这个勉强算得上“容身之所”的地方。
现在,父亲突然发来这样一条信息,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家庭团圆”气氛,让他去那个充满陌生人气味的“新家”,去扮演一个“哥哥”的角色,和一个素未谋面、流着父亲一半血液的“弟弟”熟悉熟悉?
去面对那位所谓的“阿姨”?
光是想象那个场景——陌生的客厅,客气而疏离的寒暄,父亲带着点愧疚又带着点新家庭主人姿态的表情,后妈可能审视的目光,还有一个半大孩子好奇或戒备的眼神——季忻哲就觉得一股强烈的抵触和烦躁从胃里翻涌上来,烧得喉咙发干。
他猛地灌了一大口冰可乐,碳酸气泡在舌尖炸开,带来短暂的刺激,却压不下心底那股阴郁的燥热。
宿舍里,崔浩还在喋喋不休地传播着网上的末日恐慌,杨文野皱着眉附和着天气确实邪门,李木林偶尔补充一两句冷静的数据分析。
这些声音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嘈杂的背景音,而他,则被困在自己那个冰冷、孤寂又充满抗拒的念头里,像一个沉在深海的闷罐。
窗外的阳光依旧白得刺眼,透过玻璃,将宿舍内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不真实的、晃动的光晕。
空调还在嗡嗡作响,吹出16度的冷风,努力维持着这个小空间脆弱的凉爽。
但季忻哲却感觉不到丝毫凉意,只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粘稠的烦闷,如同窗外蒸腾的热浪,无声无息地包裹着他,隔绝了他与周遭的一切。
放假临近的倒计时,像一个不断收紧的绞索。
他低头,看着饭盒里早己凉掉的饭菜,彻底失去了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