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景阿景(眉头捎景,注定别离)最新章节列表_(邵景阿景)眉头捎景,注定别离最新小说
一. 再相识四月的风总裹着些黏腻的水汽,吹得窗棂上的竹帘轻轻打晃。我伏在案前,看着砚台里研磨好的墨汁映出自己模糊的影子,忽然想起母亲曾说过的话。
四月天倾慕着三月地,偏隔着遥不可及的虚空。那时我不懂,只觉得她又在说些勾栏院里故作清高的疯话,如今才明白,有些距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像天与地,像我与他。当思念的幽愁积成泛滥的潮,便催得细雨沾襟,暖风过境,携着漫天桃瓣,赴一场遥遥无期的约。可这场约,我怕是等不到了。或许我和他的相识,本就是一场唱错了调子的戏曲,如今锣鼓声歇,我也该识趣地褪下这身艳俗的戏服,悄悄走下舞台了。这京城的繁华是出了名的。朱雀大街上,这些欢笑像细密的针,轻轻扎在我心上。不疼,却痒得慌,因为曾几何时,也有人牵着我的手,在这街上追着糖画担子跑,笑得比春日的桃花还明媚。“若絮姑娘,来客了!
”老鸨的声音隔着雕花门传来,带着几分刻意的讨好。“今这位可是当今摄政王,咱家的脸面全靠你了,一定要好好服侍。”“知道了。”我轻声应着,指尖攥紧了案上的素色绣帕。在这“倚红楼”里,我们这些女子从来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就像笼中的鸟,看似锦衣玉食,实则连飞向天空的资格都没有。能做的,只有在客人面前卖弄欢笑,只有在深夜里对着月亮,悄悄舒展那颗向往自由的心。
趁着客人未到,我起身整理房间。熏炉里添了些安神的檀香,烟丝袅袅升起。
我知道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无非是强装温婉,陪笑应酬,可一想到那双可能带着审视的眼睛,四肢还是忍不住泛起无力感。我没有坐下,只是取了茶具,细细沏了一壶雨前龙井。
沸水冲开茶叶的瞬间,清香漫溢开来,恍惚间竟与多年前邵府小厨房里的茶香重叠。
那时我也是这样,攥着小小的茶壶,踮着脚给练剑回来的他倒茶,看他咕咚咕咚喝下去,额角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我转过身,撞进一双深邃的眼眸里。来人身着玄色织金锦袍,腰束玉带,玉带上挂着一枚成色极好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他身形挺拔,面容俊朗如刀削,眉宇间萦绕着久居上位的威严,可那双眼睛……那双细长的桃花眼,却让我心头猛地一跳,熟悉感像藤蔓一样瞬间缠上了心脏。不等我开口,他先一步说话了,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眛姐姐,好久不见。”“你是……阿景?
”这两个字哽在喉咙里,几乎要耗尽我全身的力气。眼前的人褪去了少年时的青涩,可眉眼间的轮廓,说话时微微蹙起的眉头,还是和记忆里那个追着我喊“眛姐姐”的小男孩一模一样。二. 忆往昔记忆如决堤的洪水,瞬间将我淹没回十三岁的那个深秋。我从来没有见过父亲。母亲是倚红楼里的“梅花”,一个连真名都没有的女子,却总在醉后抱着我,用冰凉的手指抚着我的眉眼,反复念叨:“眛儿,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丞相之女,总有一天,我们能回到他身边。
”后来我才知道,那不过是她一晌贪欢后不肯清醒的执念。丞相府的大门,从来没有为我们母女敞开过。母亲去世那年,我刚满七岁。她走后,老鸨嫌我碍眼,把我赶出了倚红楼。深秋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裹着单薄的破棉袄,缩在街角的避风处,看着来往行人的靴子在眼前走过,连伸手乞讨的力气都没有。
肚子饿得咕咕叫,眼前阵阵发黑,心里只剩一个念头:也许今天,我就要死在这里了。
就在这时,一双锦靴停在了我面前。我费力地抬起头,逆着光看见一个约莫六岁的小男孩,穿着精致的宝蓝色锦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玉簪固定着。他蹲下身,圆圆的脸上带着几分稚气的认真,对我伸出手:“我叫邵景,我家府里还缺一位丫鬟,你要不要来试试?放心,至少有吃有住,不会让你挨饿。”阳光落在他浓密的发梢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他的手小小的,却很温暖,我鬼使神差地伸出冻得通红的手,攥住了那只手。那年我七岁,这一攥,便是十年。邵府是京城的望族,规矩森严。
我刚去的时候,因为手脚笨拙,总被管事嬷嬷骂,也有其他丫鬟私下里排挤我,说我是个没人要的乞丐,配不上待在邵府。每次我偷偷躲在假山后哭,阿景总会拿着糖糕来找我,把糖糕塞到我手里,笨拙地安慰:“眛姐姐不哭,有我呢,我保护你。”他没有骗我。自那以后,他总以“需要人伺候笔墨”为由把我留在身边,谁敢欺负我,他就瞪着那双桃花眼,叉着腰说:“这是我姐姐,你们不许欺负她!
”久而久之,再也没人敢对我指手画脚。府里的人都好奇,问我是怎么让眼高于顶的邵小少爷另眼相看的。每次我都笑着说:“也许……是兴趣使然吧。
”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不是兴趣使然,是绝境里的光,是寒冷冬夜里的一团火,是我贫瘠生命里唯一的慰藉。阿景的爹娘对他极为严苛。每日天不亮,他就要去练武场练剑,练到汗水浸湿衣衫才能休息;吃过早饭,又要去上夫子的课,背那些晦涩难懂的经书,稍有差错就会被训斥。府里的其他公子小姐嫌他沉闷无趣,不愿与他亲近,只有我,是他愿意敞开心扉的人。我们有个秘密基地。他院中的那棵老梧桐树下,埋着一个小小的木盒。那是他用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买的,说要用来装我们的“心里话”。
每当他练剑练得累了,或是被夫子训斥了,就会写一张纸条放进盒里。
若是梧桐树枝上系着红绳,就说明盒里有他的心里话等着我看。那些纸条我至今都记得。
有一张写着:“今日练剑时手滑,剑掉在了地上,爹骂我没用,我好难过。
”后面画了个哭脸。最让我心动的那张,是他十二岁那年写的,字已经很端正了:“眛姐姐今天穿了新做的青布裙,很好看,像春日里刚抽芽的柳树。
”我把那张纸条夹在贴身的帕子里,藏了整整十年。他总说:“眛姐姐长大可不能离开我,我在这只有你一个年纪相仿的朋友。”每次听到这话,我都会红着眼眶点头:“好,我不走,我一直陪着你。”他还总缠着我,要我叫他“阿景”,不要叫“少爷”,我不肯,他就噘着嘴撒娇:“眛姐姐叫我阿景嘛,这样才亲。
”三. 变故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直到阿景十六岁生日那天。
那天我正在小厨房里给他做长寿面,忽然听见练武场方向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我心里一紧,放下手里的面跑过去,就看见阿景红着眼眶,一脚踹翻了廊下的青花瓷瓶,碎片溅了一地。
他爹娘站在一旁,脸色铁青。“我不娶!我就是不娶李尚书家的女儿!”阿景梗着脖子喊,声音里带着哭腔。邵夫人气得发抖,指着他骂:“你懂什么!这门婚事关系到邵家的前程,由不得你胡闹!”阿景不理她,猛地推开人群跑了很久,最后跑到我的面前,抓住我的胳膊:“眛姐姐,他们逼我娶亲,我不娶,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我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拉着他的手往小厨房走:“别气了,今日是你生日,先吃碗长寿面。有什么事,我们慢慢说。”“好。”他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紧紧跟着我。
我们沿着回廊慢慢走,秋风卷起地上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我们脚边。我看着他的侧脸,才惊觉当年那个需要我保护的小男孩,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少年郎。
黑衣勾勒出他宽肩窄腰的轮廓,眉眼间褪去了稚气,多了几分锐利,可看向我的时候,依旧带着熟悉的温柔。“你已经长大了啊。”我忍不住打趣道,伸手拂去他肩上的落叶。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我,桃花眼里盛着我看不懂的情愫:“听闻这话的意思是,眛姐姐一直把我当小孩?”我对上他的目光,心跳突然漏了一拍,红晕不受控制地爬上脸颊。
他的眼睛太亮,看得我有些慌乱。我慌忙避开视线,望着前方飘落的梧桐叶:“你捡我回来时,我七岁,你六岁。若不是你,我早就死在街头了。
”还有一句没说出口的话,藏在心底最深处:若可以,我多希望我们不止是朋友。
“我在这里很开心,谢谢。”我轻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就十年了。
”他弯腰捡起一片梧桐叶,指尖摩挲着叶脉,忽然问,“今日的事,眛姐姐有什么意见吗?
”“我当然……”当然希望你不娶。可这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当然是看你自己的意愿,爱情还是两情相悦的好”。我算什么呢?一个身份卑微的丫鬟,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又有什么资格干涉他的婚事?我没有读心术,看不懂他眼底的情愫究竟是少年人的依赖,还是真正的喜欢,可我知道,我们之间隔着云泥之别,不该有不该有的念想。
到小厨房的路很短,不过百余步,可那天我却希望能一直走下去。我生火做饭时,他就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看着,时不时递过一块柴,或是帮我擦去溅在灶台上的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