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儿被偏心压垮拆迁款全给儿子,养老却要我扛!》刘昊刘婉清已完结小说_35岁女儿被偏心压垮拆迁款全给儿子,养老却要我扛!(刘昊刘婉清)火爆小说
1 孝顺之殇三十五岁这年,刘婉清觉得自己快要被“孝顺”这两个字活活压垮了。
这种疲惫,不是身体上的,是从骨子里,从每一个毛孔里,丝丝缕缕地往外渗,带着一股子绝望的凉气。三十五岁的她,像个被拧得过紧的发条,绷着,撑着。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一份文职工作,钱不多,但耗心力,每天对着电脑和报表,眼睛都快熬成了干涸的葡萄。丈夫张毅,是个典型的IT男,老实本分,像块压得死死的石头,稳当,但也激不起半点浪花。他的收入稳定,但在这个吞金的城市里,要撑起一个家,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夫妻俩结婚十年,不敢旅游,不敢买奢侈品,最大的乐趣就是周末去超市抢打折的鸡蛋。省吃俭用,牙缝里抠出来的钱,才勉强在城郊供了一套小三居。他们常常在深夜里互相打气,说等孩子再大些,等房贷再还几年,日子就能宽裕些了。然而,所有关于“宽裕”的幻想,都在半年前,父亲老刘的一通电话里,被砸得粉碎。“婉清啊!”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像一面被敲响的破锣,带着掩饰不住的骄傲和亢奋。“你弟那边的房子定下来了!
”“嘿,那叫一个敞亮!三室两厅,南北通透!”“我把拆迁款都给他了,他手头紧,当爹的,得帮衬着点儿。”刘婉清的心,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猛地攥住,疼得她倒吸一口凉气。拆迁款!那可是一笔巨款!是父亲和母亲大半辈子的心血,是他们那套老房子的全部价值。那笔钱,足够让他们在市中心换一套大房子,足够让她的孩子上最好的补习班,足够让她和张毅喘上一口气。可现在,没了。
父亲说得那叫一个轻描淡写,仿佛那不是他毕生的积蓄,而是一堆刚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可有可无的零钱。“爸,那……那您以后住哪儿啊?
”她的声音干得像撒哈拉的沙子,每个字都磨着喉咙。心里那股不祥的预感,像乌云一样压了过来。“哎,你弟那刚买了新房,装修还得一阵子呢,等他忙完,再看吧。
”父亲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理所当然。“我寻思着,反正你家离得近,我先在你这儿住一阵子,不碍事吧?”“不……不碍事,不碍事……”刘婉清的嘴唇在哆嗦,她能说什么呢?她能说“碍事”吗?从小到大,父亲的天平,就没在她这边平衡过。
那根名为“偏心”的刺,在她心里扎了几十年,已经和血肉长在了一起。她记得,小时候,弟弟刘昊想要一辆遥控赛车,就是那种橱窗里最贵,带着闪灯的。父亲二话不说,自己连着一个月中午只啃馒头,硬是把那辆车给刘昊买了回来。
刘昊抱着车在院子里炫耀的时候,父亲的脸上,是满足的、甚至有些卑微的笑容。而她,只不过想要一本《安徒生童话》,封面上画着美丽的人鱼公主。父亲却板着脸,把书从她手里抽走。“女孩子家家的,看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有啥用?
不如多跟你妈学学咋做家务!”那本书,她惦记了整个童年。后来,她自己挣钱了,买了一整套精装版的童话书,可那种心动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她拼了命地学习,考上重点大学,找了份体面的工作,结婚,生子。她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稳健,像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就是想证明,她不比弟弟差。可到头来,在父亲眼里,弟弟刘昊,依然是那个需要他倾尽所有去“帮衬”的宝贝疙瘩。刘昊,比她小三岁,从小就嘴甜,会来事儿,把父亲哄得团团转。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混了个闲职,工资不高不低,但日子过得比谁都潇洒。他交了个女朋友王雅,后来成了他老婆,也是个伶牙俐齿的主儿。两人结婚后,一直租房住,把“没钱买房”挂在嘴边,把“啃老”当成理所当然。拆迁款一到账,父亲眼睛都不眨一下,全给了刘昊去付首付,甚至还大包大揽地要帮他们承担装修费用。“婉清啊,你弟不容易,结婚这么久了才有个自己的家,我这做爸的,总得尽力。”父亲的语气里,充满了自我感动的悲壮。刘婉清挂了电话,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瘫在沙发上。
她看着在客厅里搭积木的孩子,心里五味杂陈,又酸又涩,像吞了一整个没熟的柠檬。
她努力说服自己。或许……或许父亲来了,能帮她带带孩子,做做饭,也能减轻她的负担。
毕竟,父亲年轻时身体还算健朗,退休后也没什么事。这,或许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她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像个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2 偏心之痛晚上,张毅回来了。
他脱下被汗水浸湿的衬衫,脸上是跑了一天业务的疲惫。刘婉清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声音平静,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说别人家的事。张毅听完,只是默默地、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走到妻子身后,笨拙地圈住她。“没事,爸来了就来了,我们好好孝顺他老人家。
”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认命的无奈。他知道妻子的委屈,懂她心里的那根刺。
但在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观念面前,他一个外姓的女婿,又能说什么呢?几天后,父亲老刘,真的来了。他拖着两个硕大的行李箱,轮子在地上滚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像是在宣告他新生活的开始。身后,还背着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全是各种老家的土特产。这阵仗,哪像是“住一阵子”,分明是打算扎根了。“婉清啊,你家这房子收拾得真干净!”父亲一进门,就背着手,像领导视察一样,四处打量。
“比我那老房子宽敞多了!”他脸上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那种笑容,刺得刘婉清眼睛生疼。
她心里的那根刺,又往深处扎了一寸。老刘的到来,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刘婉清本就紧绷的生活,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恼人的涟漪。“爸,您先坐,我给您泡茶。
”刘婉清放下刚从菜市场拎回来的菜篮子,挤出一个笑脸。老刘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柔软的沙发让他舒服地哼了一声。他打开一个行李箱,里面塞满了他的“宝贝”。
几本边角泛黄的旧报纸,一个用了十几年的半导体收音机,还有一个掉了漆的搪瓷茶缸。
他把那个收音机往客厅最显眼的电视柜上一搁,拧开开关。瞬间,京剧的咿咿呀呀声,像水一样灌满了整个房间,高亢又刺耳。“爸,您这收音机……声音是不是有点大?
孩子在屋里写作业呢。”刘婉清小声提醒。老刘耳朵有点背,压根没听清,反而把音量又调大了两格。“好听吧?这可是我当年托人从上海买回来的红灯牌,音质就是好!”他一脸陶醉。刘婉清没法,只好走到孩子房间,把门死死关上。第一天,老刘还算“客气”。他自己动手整理行李,还破天荒地主动帮刘婉清洗了几个碗。
可从第二天开始,他的“老干部”作风就彻底显露出来了。他嗜好早起,天不亮,五点多就起来了。然后在客厅里开着收音机听早新闻,那动静,跟楼下广场舞大妈的音响有的一拼。刘婉清和张毅本来就睡得晚,第二天还要挤地铁上班,被这么一吵,只能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挣扎着起床。“爸,您睡得可真早啊。
”刘婉清打着哈欠,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人老了,觉少。你们年轻人,多睡会儿。
”老刘笑呵呵地说,丝毫没察觉到自己的作息已经严重打扰了整个家。早餐,更是个大工程。
老刘就好吃一口面条,还得是那种手擀的,汤要浓油赤酱,必须配上几瓣生大蒜。
刘婉清平时都是牛奶面包或者白粥对付一下,简单快捷。为了伺候好亲爹,她特意网购了一台面条机,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和面,压面,煮面。厨房里烟熏火燎,搞得她像刚从战场上下来。张毅跟着吃了几次,后来实在受不了那股大蒜味儿,就自己默默地泡了碗牛奶麦片。饭桌上,刘婉清小心翼翼地,试图把话题引到正轨上。“爸,您看,刘昊的新房装修得怎么样了?他有没有让您过去瞅瞅啊?”老刘一听这个,立马放下筷子,眉飞色舞,精神头十足。“哎呀,那房子,可气派了!”他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划拉着,一张张照片翻给刘婉清看。“你瞅瞅,三室两厅,南北通透,这采光!
啧啧!”照片里,宽敞明亮的客厅,闪着金属光泽的现代化厨房,主卧里还有个能看风景的大飘窗。刘婉清看着照片里的一切,心头一阵阵发酸。那房子,是父亲用老房子的拆迁款,用他一辈子的心血,为刘昊铺就的康庄大道。而自己,却要因为父亲的到来,让本就拥挤的家,变得更加拥挤,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那……小昊有没有说,等房子装修好,您……是不是就搬过去住啊?”她试探着,像个踩在薄冰上的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老刘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自然。“哎,他那房子刚装修好,甲醛味儿重得很,不适合我这老人家住。
”“再说,他和小雅,小夫妻俩,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我一个老头子住过去,也不方便。
”他拍了拍刘婉清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还是你这儿好,婉清你孝顺,把你爸我照顾得舒舒服服的。”刘婉清的心,在那一刻,彻底凉透了。她知道了,父亲根本没打算走。他这是,打算长住了。3 家庭风波张毅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晚上,他把刘婉清揽进怀里,私下里说:“婉清,爸这么住下去,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啊。
小昊那边,总得有个说法吧?”“能有什么说法?”刘婉清的声音里,灌满了铅一样的疲惫。
“爸都说了,不方便。他能住多久,就住多久吧。”她不想再争了,也不想再辩了。她知道,在父亲那本厚厚的亲情账本上,儿子永远是那个需要被“帮衬”和“体谅”的,而女儿,则是那个理所当然要“孝顺”和“付出”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刘的生活习惯,像一滴滴墨水,滴进了刘婉清一家这杯清水里,把一切都染得浑浊不堪。
他喜欢在客厅看抗日神剧,声音开到最大,手撕鬼子的音效震得天花板都在抖,孩子根本没法安心学习。他喜欢把吃剩的鸡骨头、啃完的苹果核,随手就放在茶几上,等刘婉清下班回来收拾。他还不爱洗澡,总说“天天洗澡浪费水,把身上的福气都洗没了”,身上总是带着一股淡淡的汗味和老人味,让爱干净的刘婉清几欲抓狂。
最让刘婉清感到心力交瘁的是,父亲仿佛把她家当成了免费的旅馆和食堂。
他每天早上吃完那碗特供的手擀面,就背着手出门,找老伙计下棋打牌,或者去公园遛弯。
中午,他从不回来吃饭。晚上,掐着饭点,准时回家。刘婉清要上班,要接孩子,要辅导作业,要洗衣做饭,现在还要额外伺候一个“巨婴”一样的爹。
她感觉自己像个被上了发条的机器人,连轴转,没有停歇的时候。而刘昊呢?
他偶尔会打个电话过来,隔靴搔痒地问候几句。“爸,在那边住得还习惯吧?
”“婉清没亏待您吧?”却从未主动提过一句,要接父亲过去住几天,哪怕一个周末。
父亲老刘在刘婉清家住下的第一个月,就像一场漫长的凌迟。小小的三居室,被压缩得密不透风。刘婉清和张毅把带卫生间的主卧让给了父亲,自己搬到了次卧,孩子睡儿童房。但这并没有换来老刘的完全满意。“婉清啊,”有一天早饭时,老刘咂了咂嘴,抱怨道,“你们这床垫有点硬,我这把老骨头,睡得腰酸背痛的。
”刘婉清愣了一下。这床垫,是她和张毅结婚时咬牙买的名牌乳胶床垫,花了好几千,说是对腰椎好。“爸,这是乳胶的,对腰好,现在年轻人都睡这个。”“年轻人的玩意儿,不适合我老头子。”老刘撇了撇嘴,一脸不屑。“我看小昊他们新房那床就不错,软乎乎的,人一躺下去就陷进去了,舒服!”刘婉清心里泛起一阵苦笑。是啊,那可是刘昊用父亲的拆迁款买的房子和家具,当然什么都能挑最好的。她看了看身边的张毅,张毅在桌子底下,用脚碰了碰她,递了个眼神,示意她别跟老人计较。
为了让父亲睡得“舒服”,刘婉清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特意去商场,给他买了个厚厚的软垫铺在上面。花了几百块,肉疼。但能堵住父亲的嘴,她觉得也值了。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老刘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他牙口不好,喜欢吃软烂的食物。刘婉清每天下班回家,就像上了第二个战场。高压锅里要给父亲炖着汤,小砂锅里要给他煮着粥。孩子和张毅口味偏重,喜欢吃辣的,她还得另起炉灶,炒两个下饭菜。常常是两边灶台一起开工,油烟机轰鸣着,她被熏得头昏脑胀。“婉清,你这红烧肉,没小雅做的好吃。”有一次在饭桌上,老刘夹起一块肉,尝了尝,皱着眉头评价道。刘婉清的手猛地一抖,筷子差点掉在地上。小雅,刘昊的妻子,十指不沾阳春水,平时根本不下厨。偶尔心血来潮做一顿饭,也都是外卖叫的半成品,放微波炉里“叮”一下。父亲这番话,无疑是对她所有辛劳和付出的全盘否定。“爸,小雅平时也很忙,估计……是点的外卖吧。”刘婉清努力压下心头那股翻腾的火气,语气尽量平静。老刘却不以为然:“那也比你做的强!人家年轻人,就是有创意,会生活!
”张毅在旁边听不下去了。他清了清嗓子,放下碗筷,说:“爸,婉清每天上班,回来还要照顾孩子,给您做饭,已经很不容易了。您就多体谅体谅她吧。
”老刘斜了张毅一眼,没再说什么,但脸色明显拉了下来,饭桌上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最让刘婉清难以忍受的,是父亲开始全方位干涉她的育儿方式。孩子在书桌前写作业,他总喜欢背着手凑过去,指手画脚。“这字写得跟鸡爪子爬似的!
”“这道题这么简单都不会?你上课听啥了?”孩子玩会儿乐高,他会嫌吵,“噼里啪啦的,吵死人了!”孩子看会儿动画片,他会把电视关掉,“看这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去给我背首唐诗!”“妈,爷爷老是管我,我都不能好好玩了!”有一天,孩子哭丧着脸,委屈地向刘婉清告状。刘婉清心里又气又急,像被点着了的炮仗,但面对的是自己的父亲,她又不能直接炸。她只能耐着性子,一遍遍跟父亲解释。“爸,现在教育方式不一样了,要鼓励孩子,寓教于乐。您多包容一下。”“什么不一样?
我当年就是这么管你和你弟的,你看看你们俩,不都好好的吗?”老刘振振有词,一脸“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的表情。刘婉清瞬间无言以对。在她看来,她之所以“好好的”,是靠自己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而弟弟之所以“好好的”,完全是靠他的“幸运”和父亲无底线的“帮衬”。这跟父亲那套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没有半毛钱关系。日子就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摩擦、压抑和忍耐中度过。
刘婉清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默,像个被抽干了水的海绵。也越来越容易烦躁,一点小事就能点燃她。她和张毅之间的交流也少了许多,以前睡前还会聊聊公司里的趣事,现在,她累得只想倒头就睡。夫妻生活,更是受到了严重影响。4 真相揭露有一天,父亲突然捂着胸口,说自己胸闷,喘不上气。刘婉清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请了假,打车带他去医院。一通检查下来,结果是轻微的心脏供血不足,需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能劳累,不能生气。医生的话,像一道新的枷锁,牢牢地套在了刘婉清的脖子上。“爸,您这身体,还是要多注意。以后,小昊也得多关心关心您。”在医院的长廊里,刘婉清抓住机会,小心翼翼地提起了弟弟。老刘靠在椅子上,点了点头,但语气里却带着几分自我安慰。“小昊工作忙,理解他。再说了,你这不也在吗?
”他看着刘婉清,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婉清你最孝顺了。
”刘婉清看着父亲苍老而固执的脸,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她知道,父亲是把她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依靠和港湾。而弟弟,则是那个永远可以被原谅、被理解的、在外面“乘风破浪”的“忙人”。那一刻,刘婉清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疲惫和绝望。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无底洞。
无论怎么填,都填不满父亲对儿子的偏爱。也填不满,自己被压抑得快要窒息的委屈。
父亲的身体状况,像一根绷紧的弦,时刻牵动着刘婉清的神经。她每天除了上班、照顾孩子,又多了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按时提醒父亲吃药,监督他的饮食。
她在网上查了无数关于心脏病的资料,像个营养师一样,为父亲精心调整食谱。什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然而,父亲的“不领情”,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这药片怎么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吃了也没感觉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吃点海参鲍鱼补补。
”老刘捏着几粒药片,满脸嫌弃地抱怨。“爸!这是医生开的药,必须按时吃!
”刘婉清的语气不由自主地急了起来。“医生懂个屁!我这老胳膊老腿的,活了七十年,什么病没见过?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老刘梗着脖子,一脸不以为然。
刘婉清气得胸口发闷,她知道父亲的固执,但事关健康,她不能不急。
她也尝试过给刘昊打电话,希望他能来医院陪父亲复查,或者至少,打个电话,劝慰几句。
“哥,爸最近身体不太好,你……有时间过来看看他吗?”刘婉清在电话里,语气近乎恳求。
刘昊在那头支支吾吾,背景音里还夹杂着游戏和音乐的嘈杂声。“婉清啊,我这边最近特别忙,公司有个大项目,真是脱不开身。爸在那儿有你照顾,我放心得很!
”“可是,爸这心脏……”“哎呀,老人家嘛,身上有点小毛病很正常的,别大惊小怪的。
”刘昊不耐烦地打断她,“你多给他买点好吃的补补就行了。行了行了,我这周末,争取抽空过去一趟。”然而,那个周末,刘昊的影子都没出现。他只是在周日下午,发了条微信过来。姐,公司临时加班,实在走不开,下次,下次一定过去看爸。
刘婉清看着手机屏幕上那行冰冷的文字,眼眶瞬间就热了。她不是没想过,直接把父亲送到刘昊那里去。她甚至旁敲侧击地问过父亲好几次。“爸,您不是说刘昊的新房装修好了吗?要不您过去住几天,感受一下新房子?”每次,父亲都会找出一万个理由来推脱。“哎呀,新房刚装好,那味儿大得很,熏得慌,不适合我老头子。”“再说,小昊和小雅都忙,我去了不是给他们添麻烦嘛!”“可是,您在这儿,也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啊!”这句话,在刘婉清心里呐喊了无数遍,但到了嘴边,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那天晚上,张毅看着妻子日渐消瘦的脸颊和眼底浓重的黑眼圈,心疼得不行。他搂着刘婉清,轻声说:“婉清,你这样下去不行,身体会垮的。小昊那边,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我能怎么办?爸根本就不愿意去。刘昊和王雅也从来不主动提。
”刘婉清的声音里,充满了化不开的委屈和疲惫。“他们不提,我们就不能提吗?!
”张毅有些生气了,声音也高了八度。“这拆迁款是爸给小昊买房的,现在爸来我们家养老,这算什么事儿?凭什么好事都让他占了,责任都让你来扛?!”他平时很少发脾气,但看到妻子被折磨得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实在忍不住了。“张毅,你别说了……爸毕竟是我爸,我不能不管他。”刘婉清叹了口气,把头埋进丈夫的怀里。
“管是管,但不能把我们一家三口都搭进去啊!”张毅的语气愈发激动。“爸的心思,你还不懂吗?他就是吃准了你孝顺,吃准了你心软,吃准了你不会拒绝!”“可刘昊呢?
他拿着爸的钱,住着新房,过着潇洒日子,却对爸不闻不问,这像话吗?!”张毅的话,像一根根烧红的钢针,狠狠地刺破了刘婉清心头最后一层自欺欺人的伪装。
她一直以来都试图说服自己,父亲只是习惯了她的照顾,不是偏心。但张毅的话,让她不得不赤裸裸地面对现实。父亲的偏心,是如此的明目张胆,如此的理所当然。
他可以心安理得地把所有养老的重担都压在女儿身上,而对那个拿走了他所有积蓄的儿子,却只字不提责任。第二天,刘婉清下班后,鬼使神差地,没有直接回家。
她坐上了一辆反方向的公交车,绕了半个城市,来到了刘昊的新家楼下。
那是一栋崭新的高层公寓,外墙的瓷砖在傍晚的余晖下闪闪发光,刺眼得很。她站在楼下,仰着头,看着那扇属于刘昊的窗户,里面透出温暖的、橘黄色的灯光。一阵阵晚风吹来,她却感觉浑身发冷,从脚底板一直凉到天灵盖。这房子,这灯光,这本该属于父亲安享晚年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弟弟的新婚乐园。她掏出手机,手指颤抖着,拨通了刘昊的电话。“嘟……嘟……”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喂?婉清姐,怎么了?
”刘昊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惊讶,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你在家吗?
”“我在你家楼下。”刘婉清的声音,平静,但冷得像冰。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是刘昊慌乱的声音。“啊?姐,你……你怎么来了?那个……我刚准备出门,跟王雅约了朋友吃饭。”刘婉清的心,彻底沉了下去,沉到了无底的深渊。“刘昊,”她直截了当地说,“你爸现在在我家,你知道他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地问:“你那套房子,是不是还空着?”她的语气,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