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她以为的青春无敌,不过是命运的限时体验卡(李砚秋沈知晚)全文在线阅读_(她以为的青春无敌,不过是命运的限时体验卡)精彩小说

时间: 2025-09-16 05:54:23 

第一章:“退群通知”比早自习还准时凌晨五点十七分,高三7班的班级群炸了。

一条艾特全员的消息横空出世,像极了班主任突然查寝时的破门声。

> 群公告因部分成员行为严重违反校规及群管理守则,现决定对该群进行临时解散处理。所有成员请于今日上午8:00前提交书面说明至德育处。

> ——管理员·李老师没人说话。但聊天记录往上翻三屏,就能看到凌晨四点三十六分,一条匿名朋友圈截图被转发进了群聊。图上是女生宿舍楼顶天台的俯拍视角,一个穿蓝白校服的背影站在边缘,脚下是整座沉睡的城市。

配文只有五个字:**“我撑不住了。”**截图发出来的时候,没人认出是谁。

她以为的青春无敌,不过是命运的限时体验卡(李砚秋沈知晚)全文在线阅读_(她以为的青春无敌,不过是命运的限时体验卡)精彩小说

直到有人放大照片右下角——校服袖口上,用荧光笔歪歪扭扭写着两个字:**晚晚**。

空气凝固了。有人秒删消息,有人退出群聊,还有人直接把手机摔到了地上。而此时,距离高考还有**47天**。---六点零二分,城市另一端的便利店,沈知晚正蹲在冰柜前挑关东煮。她穿着皱巴巴的校服,头发乱得像刚被雷劈过,嘴里叼着根没拆包装的竹签,眼神放空地看着“萝卜”选项发呆。“一共十九块五。

”收银员说。她摸遍全身,掏出三枚硬币、一张公交卡,和一张写着“别信男人,信月经”的便利贴。最后,用学生证押了五块,赊账走人。走出门时,天刚蒙蒙亮。

她咬了一口滚烫的鱼丸,烫得直跳脚,却还是笑了。“真他妈鲜!

过一段时间叫上一群狐朋狗友攻馅他,谁他妈的这么好吃!”她不知道,自己五小时前发的那条朋友圈,已经让整个学校陷入恐慌;也不知道,那张被疯传的天台背影照,正是她昨晚一时兴起拍下的“遗照模拟图”——为的是测试闺蜜会不会秒回电话。结果,没人接。连她妈打来的六个未接来电,都被她静音到了凌晨。---七点四十分,教学楼走廊。沈知晚踩着上课铃冲进教室,书包甩肩上,动作潇洒得像港片主角。

全班安静得诡异。有人低头假装看书,有人偷瞄她的眼神像在看鬼。她坐下,拉开抽屉——里面塞满了纸条。“你还活着?”“你发那种东西想吓谁?

”“德育处叫你去一趟。”她一张张看完,最后抽出最底下那张粉色便签。字迹娟秀,带着点讽刺意味:> 沈知晚:> 若你真想结束一切,请至少留个像样的遗书。

> ——某位关心你的同学她笑了,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把桌板掀翻。“谁写的?站出来!

这文笔,绝对是我失散多年的笔友!”没人回应。班主任李砚秋推门进来时,她正把那张便签折成纸飞机,瞄准讲台发射。“啪”地一声,正中老师额头。

全班倒吸一口冷气。李砚秋没发火。她捡起纸飞机,展开,看了两秒,然后当着全班的面,塞进了自己口袋。“沈知晚,”她声音很轻,“放学后,来我办公室。

”全班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她身上。她耸耸肩,掏出耳机塞进耳朵,音量开到最大。

屏幕上是昨晚那张天台照片的原图。她点了编辑,删掉了“我撑不住了”五个字,改成:**“今日份氛围感打卡,求赞。”**发送。三分钟后,点赞破百。

评论区炸锅:“卧槽你真去了?!”“晚姐你是真疯还是演的?”“你不怕被处分吗?

”“你是不是有病?”她一条都没回。只是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风吹起她的发丝,远处城市的灯火像撒落的星子。她忽然想,如果那一刻真的跳下去,会不会有人真的心疼?

还是说,第二天大家照常背单词,食堂抢最后一块鸡排,谁都不会记得,曾经有个女孩站在天台边缘,试图用一条朋友圈换来一点关注?

---李砚秋的办公室在教学楼最西头,常年阴冷,像极了她的性格。她三十八岁,未婚,教语文十年,带出过三届省状元,是校长口中“最稳定的压舱石”。但她的眼神,总像在审判谁。沈知晚敲门时,她在批改作文。“进来。”她没抬头。沈知晚坐下了,翘起二郎腿,脚尖晃悠着,像在等理发。“你知道昨天那条朋友圈,造成了什么影响吗?

”李砚秋终于开口。“影响?”沈知晚笑,“不就是多了几个点赞?我还涨粉了呢。

”“高三3班有个女生昨晚哭到凌晨,她以为你要跳。

”“高二两个学生模仿你拍了类似照片,被宿管发现。”“德育处接到家长投诉,说我们班风气有问题。”沈知晚愣了一下。她没想到,玩笑会变成子弹。

但她很快恢复表情:“所以呢?我又没真跳。她们爱哭就哭呗,我又不是她们的情绪保姆。

”李砚秋抬眼,直视她。“沈知晚,你父亲去世三年,母亲再婚搬去海南,你一个人住出租屋,靠兼职和助学金活着。你成绩中等偏下,志愿填报表至今空白。

你每天装疯卖傻,熬夜刷短视频,朋友圈净是些‘人间不值得’的矫情话。”她顿了顿。

“你以为你在演叛逆,其实你只是在求救。”沈知晚猛地站起,椅子刮地发出刺耳声响。

“你懂什么?!你有资格说我?你连结婚都不敢,是不是也躲在办公室写遗书?!

”李砚秋没动。她只是缓缓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递过去。沈知晚接过。

照片上是个年轻女孩,穿蓝白校服,站在天台边缘,背影和她昨晚一模一样。

只是时间标注是——**2008年4月17日**。“那是我妹妹。”李砚秋说,“她跳了。”沈知晚的手开始抖。“她也像你一样聪明、敏感、爱写诗。她说这个世界太假,所有人都是演员。她发了三天倒计时朋友圈,没人当真。第四天,她走了。”“那天,我正在讲台上念她的作文——《我想做一阵风》。”沈知晚的眼泪猝不及防砸在照片上。

“你……你为什么不早说?”“因为我不想你变成第二个她。”李砚秋声音沙哑,“也不想像当年那样,眼睁睁看着一个生命消失,却以为只是青春期的小情绪。

”沈知晚蹲在地上,抱着头,肩膀剧烈颤抖。“我不是想死……我只是……太累了。

”“我知道。”李砚秋蹲下,轻轻抱住她,“但累不是终点,是转折。”---那天放学,沈知晚没去兼职。她去了图书馆,借了三本书:《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心理学入门》《高考作文满分模板》。

她开始写日记。不是朋友圈那种“人间不值得”,而是真正记录自己的情绪、恐惧、渴望。

她写下:“我讨厌装坚强,可我不敢软弱,因为没人接住我。

”她写下:“我妈再婚后打电话越来越少,她说新家庭需要磨合。

可我连‘想你了’都不敢说,怕她觉得我拖后腿。”她写下:“我羡慕那些能哭出声的人,而我只能把眼泪咽进关东煮里。”她还写了一篇作文,投给了校刊。标题是:《我不是疯子,我只是想被看见》。三天后,校刊主编找上门。“这篇……是你写的?”她点头。

“我们要登头条。”她摇头:“不要署名。”“为什么?”她笑了:“因为我还没准备好,让大家知道真实的我。”---两周后,校园广播站播出了一期特别节目。

主题是:“那些沉默的声音”。没有点名,没有照片,只有一段段匿名投稿的文字朗读。

其中一段,来自沈知晚:> “我曾在天台站了一整晚,只为等一个人问我‘你还好吗’。

> 可直到天亮,手机只收到一条外卖送达通知。> 原来最可怕的不是孤独,是明明活着,却被世界当成不存在。”那天,全校安静得可怕。许多学生红了眼。

有人开始写匿名信投递到广播站。有人自发组织“倾听小组”,在午休时提供情绪陪伴。

甚至连校长都在晨会上说:“我们太注重分数,却忘了问一句:你们快乐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