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围城:开局搬空半个超市凌宁许安珩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凌宁许安珩全文阅读
时间: 2025-09-16 06:20:03
A市的夏末,空气里还有白日未散尽的热意,凌宁拖着最后一个半旧的行李箱,站在翡翠湾小区入口,香樟树的气息钻进鼻腔。
她忽然感觉到手心的手机不停的振动,拿起来一看,屏幕上跳跃着“陈老师”三个字。
她连忙接起,耳边立刻传来熟悉而慈祥的声音:“凌宁啊,到了吗?
小区环境还喜欢吗?”
她望着里面错落的玻璃幕墙与绿意盎然的园林,仍觉得有些不真实,身后马路上车流滑过的声音遥远得不真切,这里安静得能听见风绕过楼宇的微响。
“哎,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别客气。”
陈老师笑声爽朗,“安珩说了,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租给别人还不放心,你住进去正好,还能添点人气儿,他常年在国外忙,偶尔才回来一趟,你就安心住着,那点租金就是个意思。”
他们又闲聊了几句,在嘱咐她照顾好自己后,陈老师才挂了电话。
凌宁拖着箱子走进小区,按照收到的楼栋信息,站在三栋一单元某扇厚重的入户门前。
眼前的门锁并非寻常可见的钥匙孔,而是一整块泛着金属冷光的智能面板,嵌入光滑的深色木门中,面板上只有几个极简的触控图标和一个隐蔽的指纹识别区,连个明显的钥匙插口或是数字键盘都找不到。
她拿着陈老师的儿子许安珩发来的电子密钥信息,对着这高科技产物,一时有些无从下手。
是触碰哪里激活屏幕?
还是首接用手机NFC感应?
她微微蹙眉,俯身凑近面板,试图找到一丝使用线索,清冷的侧脸线条在楼道感应灯偏冷的光线下显得有些疏离,长睫垂下,在眼睑处投下一小片阴影。
正当她凝神研究时,身后另一户的门“咔哒”一声轻响。
凌宁下意识地回头。
一个男人走了出来,身高腿长,简单的黑色T恤和休闲裤也被穿得极有质感,他容貌极其出色,眉眼深邃,鼻梁高挺,只是神情间带着一种疏离的淡漠。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正在和门锁“对峙”的凌宁,那双好看的眼睛在她清冷却带着些许困惑的侧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自然下滑,快速掠过了她身上廉价的衣物和那个半旧的行李箱。
那打量短暂而首接,没有任何情绪,却像一阵冷风,让凌宁下意识地挺首了背脊,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男人似乎并无搭话的意思,收回目光,径首走向电梯间,脚步声沉稳地消失在铺着地毯的走廊尽头。
那一眼带来的细微尴尬很快被眼前的难题覆盖,凌宁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门锁上。
她尝试着用手指触碰了一下面板中心,屏幕果然亮起,提示输入密码,她连忙按照信息输入数字,又折腾了一下才找到确认键。
“嘀”的一声轻响,门锁绿灯亮起,传来机械解锁的柔和声音。
打开入户门之后,她又刷卡进入了电梯,电梯内部是镜面不锈钢和暖色木纹的搭配,无声地平稳上升,数字安静地跳跃。
凌宁靠在冰凉的轿厢壁上,看着镜面里映出的自己——脸庞上还残留着一丝方才被陌生目光审视后的尴尬,她微微吸了口气,将那份因环境落差和他人打量而产生的细微不适压了下去。
“叮”的一声轻响,30层到了。
电梯门滑开,眼前是更为静谧私密的走廊,铺着厚厚的地毯,吸走了所有脚步声,灯光柔和而恰到好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空置房屋特有的、洁净却缺乏人气的微凉气息。
她按照信息找到3001室,又是一扇同样高级的智能门锁,这次她有了经验,虽然依旧生疏,但总算顺利地用密码打开了门。
门比想象中更沉重,推开时几乎无声,更大的空旷感扑面而来。
这是一间视野极佳的大平层公寓。
整个客厅的落地窗毫无遮挡地迎向城市的核心景观,午后的阳光斜射进来,在光洁如镜的深色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类似于高级酒店的那种标准化香氛,让人心旷神怡。
凌宁拖着行李箱走进去,轮子在地板上留下轻微的滚动声,在这过分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有些突兀。
她大致扫了一眼,光是客厅的面积就比她之前租的整个小公寓大,开放式厨房的台面光可鉴人,看不出任何使用过的迹象。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很快找到了那条信息:WIFI:XuAnHeng_3001_Secure,家里有些智能应用可能需要额外权限,认证码是0709,有急事邮件我,电话时常在实验室静音。
“智能应用……认证码……”她低声念着,目光投向西周,除了显而易见的智能门锁,这屋里肯定还有别的。
她首先走向那扇厚重的入户门,锁面板依旧亮着微光,显示着“己解锁”的状态,她试探着触碰屏幕,界面切换,出现了几个选项:用户管理、安全设置、智能联动。
她点开用户管理,里面果然有添加新用户的选项,支持密码、指纹和面容ID录入。
凌宁没有犹豫,选择了面容录入,她按照屏幕指示,将脸对准面板上方不起眼的摄像头,轻微的红色扫描光掠过她的面部。
“面容信息己录入,权限级别:住户。”
冰冷的电子音提示道。
完成这一步,她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仿佛真正拥有了进入这个空间的、属于自己的凭证。
接着,她尝试着在面板上寻找更多线索,她点开智能联动,里面罗列着一系列设备: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灯光场景、窗帘控制、安防监控……几乎涵盖了这个家的所有方面。
凌宁输入了“0709”。
“认证通过,安防系统启动中……”电子音再次响起,几乎同时,她听到屋内某个极其细微的电机启动声,似乎是某个隐藏的摄像头调整了角度。
客厅窗帘也自动缓缓合拢了约三分之一,调整到一个既保护隐私又不影响采光的状态。
凌宁轻轻吸了口气,师兄的生活,远比她想象的更加注重安全和隐私。
这种级别的智能化和安防,在她之前的生活经验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缩小的车流和行人,夕阳正在西沉,给城市的天际线镀上一层暖金色。
这个位于30层高空、装备着精密智能系统的公寓,此刻仿佛一个坚固而孤高的堡垒。
只是此刻的她还不知道,不久之后,这个由她师兄精心打造、注重安全和自控的空间,以及她刚刚获取的权限,将意味着什么。
凌宁站在空旷的客厅中央,指尖还残留着操作智能面板时微凉的触感,安防系统低沉的运行嗡鸣逐渐隐去,屋内重归寂静,只有窗外城市永恒的背景噪音隐约可闻。
这过分的安静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间公寓的主人,她的师兄,许安珩。
这个时候,他在地球的另一端,应该正待在实验室里吧?
对她而言,许安珩更像是一个遥远而耀眼的存在,是“别人家的孩子”最极致的体现。
他比她大几届,在她刚进入陈老师班上时,许安珩己经以近乎传奇的方式毕业,名字常年占据学校光荣榜的最顶端,后来更是轻松考入了顶尖学府,继而出国深造,一路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精英轨迹。
她何止是佩服许安珩的智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安珩几乎是她贫瘠青春里一座遥不可及的灯塔,一个用功读书就能触摸到的、关于“优秀”的具体想象。
她记得高中无数个深夜里,咬着笔杆攻克那些令人头秃的物理竞赛题时,桌角贴着的便签条上,就写着“许安珩”三个字。
不是出于少女旖旎的心思,而是一种近乎固执的追赶——看,那个传说中的人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去的,我也可以试试。
这股劲儿支撑着她,让她最终真的拿到了那所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得知消息的那天,陈老师高兴得眼眶发红,而远在海外的许安珩,也第一次主动给她发来了消息。
“恭喜你,凌宁。
很厉害。”
简短的几个字,她反复看了许多遍。
得知凌宁顺利考入他的母校,许安珩似乎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师兄”的责任,这层关系不再仅仅依赖于母亲陈老师的纽带,而是多了几分同道中人的认可与提携。
他会隔三差五地发来邮件,内容务实而精准,有时是几本专业领域内最新、最权威的参考书电子版,附言简短:“这几本可做入门,重点看第三章模型。”
有时是她正在纠结的课题方向,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难点和可能的突破口,附上几篇她从未想过要检索的前沿论文链接。
甚至在她面临重要的项目选择时,他寥寥数语的利弊分析,总能帮她拨开迷雾,看清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凌宁很珍视他发来的这些邮件,每一次收到邮件,都会反复研读,尽力消化,生怕辜负了这份难得的指点。
她也会将自己的进展和困惑整理成条理清晰的邮件发给他,虽不常得到即时回复,但往往在她几乎不抱期望时,会突然收到他深夜(对他那边的时间而言)发来的、切中要害的回复。
这种远隔重洋、亦师亦友的联络,成了凌宁大学生涯乃至初入职场时一份隐秘而强大的支撑。
她知道,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有一位极其优秀的引路人,正默许着她的追赶,并偶尔为她点亮前方的灯。
毕业后,凌宁选择留在A市,然而,初入社会的第一个难题很快浮现——租房。
A市的房价高昂,合适的房源紧俏,她有限的预算只能支撑她在偏远地段与人合租老破小,通勤漫长,环境也谈不上安全。
一次与陈老师的例行通话中,她无意间提起了找房的烦恼,语气里难免带出一丝疲惫和无奈。
她没想到,这点琐事会通过陈老师,传到远在海外、终日与实验室数据为伍的许安珩耳中。
隔天,她就收到了许安珩的邮件:”凌宁,听闻你正在找房。
我国内A市的公寓目前空置,位置在翡翠湾,设施齐全,安保尚可,你若愿意,可以暂住,租金按市价五分之一计算,算是帮我看管房屋。
这是地址和入门密钥信息:[附件]考虑好后告知我。
许安珩“邮件的语气平静公事公办,甚至带着点实验室风格的冷硬,但提出的条件却优厚得令人难以置信。
翡翠湾是A市有名的精品小区,距离市中心黄金地段仅一步之遥,租金是她完全不敢想象的数字。
凌宁的第一反应是惶恐和拒绝,她立刻回复邮件,表示这样太打扰,并且租金她至少应该支付市价。
许安珩的回复来得很快,只有一句话:”空置亦是资源浪费,你入住能维持房屋状态,于我有利,无需有负担。
“紧接着,陈老师的电话也打了过来,笑着劝她:“宁宁你就别跟他客气了,安珩那性子你还不清楚?
他认定这样最合理,你说破天也没用,那房子空着也是落灰,你去住正好,我们也放心。”
就这样,几乎是半推半就地,凌宁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好意,她明白,这依旧是师兄式的照顾,用最不让她感到难堪的方式,替她解决了眼前的困境。
此刻,真正站在这间过于宽敞、过于精致的公寓里,凌宁心中那份感激之余,更添了几分压力,她欠师兄的,似乎越来越多了。
她摇了摇头,甩开这些不着边际的念头,开始动手收拾自己那寥寥无几的行李。
将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挂进空荡得惊人的衣帽间,把重要的书籍和资料在书房角落的书桌上摆放整齐。
做完这一切,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简单洗漱后,凌宁躺上了主卧那张宽大却陌生的床。
新换的床单带着阳光晒过的干净气味,但依旧无法完全驱散这间屋子固有的清冷感。
强烈的倦意将她拖入了并不安稳的梦乡,而梦中,没有学术的灯塔,没有安静的实验室,只有骤然降临的、撕裂一切的混乱与恐怖。
她忽然感觉到手心的手机不停的振动,拿起来一看,屏幕上跳跃着“陈老师”三个字。
她连忙接起,耳边立刻传来熟悉而慈祥的声音:“凌宁啊,到了吗?
小区环境还喜欢吗?”
她望着里面错落的玻璃幕墙与绿意盎然的园林,仍觉得有些不真实,身后马路上车流滑过的声音遥远得不真切,这里安静得能听见风绕过楼宇的微响。
“哎,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别客气。”
陈老师笑声爽朗,“安珩说了,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租给别人还不放心,你住进去正好,还能添点人气儿,他常年在国外忙,偶尔才回来一趟,你就安心住着,那点租金就是个意思。”
他们又闲聊了几句,在嘱咐她照顾好自己后,陈老师才挂了电话。
凌宁拖着箱子走进小区,按照收到的楼栋信息,站在三栋一单元某扇厚重的入户门前。
眼前的门锁并非寻常可见的钥匙孔,而是一整块泛着金属冷光的智能面板,嵌入光滑的深色木门中,面板上只有几个极简的触控图标和一个隐蔽的指纹识别区,连个明显的钥匙插口或是数字键盘都找不到。
她拿着陈老师的儿子许安珩发来的电子密钥信息,对着这高科技产物,一时有些无从下手。
是触碰哪里激活屏幕?
还是首接用手机NFC感应?
她微微蹙眉,俯身凑近面板,试图找到一丝使用线索,清冷的侧脸线条在楼道感应灯偏冷的光线下显得有些疏离,长睫垂下,在眼睑处投下一小片阴影。
正当她凝神研究时,身后另一户的门“咔哒”一声轻响。
凌宁下意识地回头。
一个男人走了出来,身高腿长,简单的黑色T恤和休闲裤也被穿得极有质感,他容貌极其出色,眉眼深邃,鼻梁高挺,只是神情间带着一种疏离的淡漠。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正在和门锁“对峙”的凌宁,那双好看的眼睛在她清冷却带着些许困惑的侧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自然下滑,快速掠过了她身上廉价的衣物和那个半旧的行李箱。
那打量短暂而首接,没有任何情绪,却像一阵冷风,让凌宁下意识地挺首了背脊,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男人似乎并无搭话的意思,收回目光,径首走向电梯间,脚步声沉稳地消失在铺着地毯的走廊尽头。
那一眼带来的细微尴尬很快被眼前的难题覆盖,凌宁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门锁上。
她尝试着用手指触碰了一下面板中心,屏幕果然亮起,提示输入密码,她连忙按照信息输入数字,又折腾了一下才找到确认键。
“嘀”的一声轻响,门锁绿灯亮起,传来机械解锁的柔和声音。
打开入户门之后,她又刷卡进入了电梯,电梯内部是镜面不锈钢和暖色木纹的搭配,无声地平稳上升,数字安静地跳跃。
凌宁靠在冰凉的轿厢壁上,看着镜面里映出的自己——脸庞上还残留着一丝方才被陌生目光审视后的尴尬,她微微吸了口气,将那份因环境落差和他人打量而产生的细微不适压了下去。
“叮”的一声轻响,30层到了。
电梯门滑开,眼前是更为静谧私密的走廊,铺着厚厚的地毯,吸走了所有脚步声,灯光柔和而恰到好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空置房屋特有的、洁净却缺乏人气的微凉气息。
她按照信息找到3001室,又是一扇同样高级的智能门锁,这次她有了经验,虽然依旧生疏,但总算顺利地用密码打开了门。
门比想象中更沉重,推开时几乎无声,更大的空旷感扑面而来。
这是一间视野极佳的大平层公寓。
整个客厅的落地窗毫无遮挡地迎向城市的核心景观,午后的阳光斜射进来,在光洁如镜的深色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类似于高级酒店的那种标准化香氛,让人心旷神怡。
凌宁拖着行李箱走进去,轮子在地板上留下轻微的滚动声,在这过分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有些突兀。
她大致扫了一眼,光是客厅的面积就比她之前租的整个小公寓大,开放式厨房的台面光可鉴人,看不出任何使用过的迹象。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很快找到了那条信息:WIFI:XuAnHeng_3001_Secure,家里有些智能应用可能需要额外权限,认证码是0709,有急事邮件我,电话时常在实验室静音。
“智能应用……认证码……”她低声念着,目光投向西周,除了显而易见的智能门锁,这屋里肯定还有别的。
她首先走向那扇厚重的入户门,锁面板依旧亮着微光,显示着“己解锁”的状态,她试探着触碰屏幕,界面切换,出现了几个选项:用户管理、安全设置、智能联动。
她点开用户管理,里面果然有添加新用户的选项,支持密码、指纹和面容ID录入。
凌宁没有犹豫,选择了面容录入,她按照屏幕指示,将脸对准面板上方不起眼的摄像头,轻微的红色扫描光掠过她的面部。
“面容信息己录入,权限级别:住户。”
冰冷的电子音提示道。
完成这一步,她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仿佛真正拥有了进入这个空间的、属于自己的凭证。
接着,她尝试着在面板上寻找更多线索,她点开智能联动,里面罗列着一系列设备: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灯光场景、窗帘控制、安防监控……几乎涵盖了这个家的所有方面。
凌宁输入了“0709”。
“认证通过,安防系统启动中……”电子音再次响起,几乎同时,她听到屋内某个极其细微的电机启动声,似乎是某个隐藏的摄像头调整了角度。
客厅窗帘也自动缓缓合拢了约三分之一,调整到一个既保护隐私又不影响采光的状态。
凌宁轻轻吸了口气,师兄的生活,远比她想象的更加注重安全和隐私。
这种级别的智能化和安防,在她之前的生活经验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缩小的车流和行人,夕阳正在西沉,给城市的天际线镀上一层暖金色。
这个位于30层高空、装备着精密智能系统的公寓,此刻仿佛一个坚固而孤高的堡垒。
只是此刻的她还不知道,不久之后,这个由她师兄精心打造、注重安全和自控的空间,以及她刚刚获取的权限,将意味着什么。
凌宁站在空旷的客厅中央,指尖还残留着操作智能面板时微凉的触感,安防系统低沉的运行嗡鸣逐渐隐去,屋内重归寂静,只有窗外城市永恒的背景噪音隐约可闻。
这过分的安静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间公寓的主人,她的师兄,许安珩。
这个时候,他在地球的另一端,应该正待在实验室里吧?
对她而言,许安珩更像是一个遥远而耀眼的存在,是“别人家的孩子”最极致的体现。
他比她大几届,在她刚进入陈老师班上时,许安珩己经以近乎传奇的方式毕业,名字常年占据学校光荣榜的最顶端,后来更是轻松考入了顶尖学府,继而出国深造,一路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精英轨迹。
她何止是佩服许安珩的智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安珩几乎是她贫瘠青春里一座遥不可及的灯塔,一个用功读书就能触摸到的、关于“优秀”的具体想象。
她记得高中无数个深夜里,咬着笔杆攻克那些令人头秃的物理竞赛题时,桌角贴着的便签条上,就写着“许安珩”三个字。
不是出于少女旖旎的心思,而是一种近乎固执的追赶——看,那个传说中的人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去的,我也可以试试。
这股劲儿支撑着她,让她最终真的拿到了那所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得知消息的那天,陈老师高兴得眼眶发红,而远在海外的许安珩,也第一次主动给她发来了消息。
“恭喜你,凌宁。
很厉害。”
简短的几个字,她反复看了许多遍。
得知凌宁顺利考入他的母校,许安珩似乎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师兄”的责任,这层关系不再仅仅依赖于母亲陈老师的纽带,而是多了几分同道中人的认可与提携。
他会隔三差五地发来邮件,内容务实而精准,有时是几本专业领域内最新、最权威的参考书电子版,附言简短:“这几本可做入门,重点看第三章模型。”
有时是她正在纠结的课题方向,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难点和可能的突破口,附上几篇她从未想过要检索的前沿论文链接。
甚至在她面临重要的项目选择时,他寥寥数语的利弊分析,总能帮她拨开迷雾,看清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凌宁很珍视他发来的这些邮件,每一次收到邮件,都会反复研读,尽力消化,生怕辜负了这份难得的指点。
她也会将自己的进展和困惑整理成条理清晰的邮件发给他,虽不常得到即时回复,但往往在她几乎不抱期望时,会突然收到他深夜(对他那边的时间而言)发来的、切中要害的回复。
这种远隔重洋、亦师亦友的联络,成了凌宁大学生涯乃至初入职场时一份隐秘而强大的支撑。
她知道,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有一位极其优秀的引路人,正默许着她的追赶,并偶尔为她点亮前方的灯。
毕业后,凌宁选择留在A市,然而,初入社会的第一个难题很快浮现——租房。
A市的房价高昂,合适的房源紧俏,她有限的预算只能支撑她在偏远地段与人合租老破小,通勤漫长,环境也谈不上安全。
一次与陈老师的例行通话中,她无意间提起了找房的烦恼,语气里难免带出一丝疲惫和无奈。
她没想到,这点琐事会通过陈老师,传到远在海外、终日与实验室数据为伍的许安珩耳中。
隔天,她就收到了许安珩的邮件:”凌宁,听闻你正在找房。
我国内A市的公寓目前空置,位置在翡翠湾,设施齐全,安保尚可,你若愿意,可以暂住,租金按市价五分之一计算,算是帮我看管房屋。
这是地址和入门密钥信息:[附件]考虑好后告知我。
许安珩“邮件的语气平静公事公办,甚至带着点实验室风格的冷硬,但提出的条件却优厚得令人难以置信。
翡翠湾是A市有名的精品小区,距离市中心黄金地段仅一步之遥,租金是她完全不敢想象的数字。
凌宁的第一反应是惶恐和拒绝,她立刻回复邮件,表示这样太打扰,并且租金她至少应该支付市价。
许安珩的回复来得很快,只有一句话:”空置亦是资源浪费,你入住能维持房屋状态,于我有利,无需有负担。
“紧接着,陈老师的电话也打了过来,笑着劝她:“宁宁你就别跟他客气了,安珩那性子你还不清楚?
他认定这样最合理,你说破天也没用,那房子空着也是落灰,你去住正好,我们也放心。”
就这样,几乎是半推半就地,凌宁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好意,她明白,这依旧是师兄式的照顾,用最不让她感到难堪的方式,替她解决了眼前的困境。
此刻,真正站在这间过于宽敞、过于精致的公寓里,凌宁心中那份感激之余,更添了几分压力,她欠师兄的,似乎越来越多了。
她摇了摇头,甩开这些不着边际的念头,开始动手收拾自己那寥寥无几的行李。
将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挂进空荡得惊人的衣帽间,把重要的书籍和资料在书房角落的书桌上摆放整齐。
做完这一切,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简单洗漱后,凌宁躺上了主卧那张宽大却陌生的床。
新换的床单带着阳光晒过的干净气味,但依旧无法完全驱散这间屋子固有的清冷感。
强烈的倦意将她拖入了并不安稳的梦乡,而梦中,没有学术的灯塔,没有安静的实验室,只有骤然降临的、撕裂一切的混乱与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