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色晚风(林砚苏晚)最新推荐小说_在哪看免费小说焰色晚风林砚苏晚
时间: 2025-09-16 06:15:52
街角昏黄的公交站牌下,林砚找到了那个身影。
苏晚正低着头,专注地翻看着怀里的画夹。
借着站台顶棚倾泻的路灯光线,林砚清晰地看到摊开的画纸上,是方才那条混乱旧巷的速写。
巷子的破败与复杂结构,在她笔下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温柔感,线条流畅而富有情感,像她的人一样,沉静中蕴含着力量。
那一瞬间,林砚脑海中忽然闪过一幅画面:一张画布上,淡绿色花朵晕染开来,透着盎然灵气。
——原来真的有人,能将一种颜色穿得如此生动好看,仿佛她本身就是一幅行走的画。
“喂,”林砚走过去,刻意让声音带上几分惯有的、漫不经心的痞气,却在看到苏晚闻声抬头的瞬间,喉结不受控制地上下滚动了一下,准备好的台词也卡了壳,“刚才…谢了。
留个名字?”
苏晚抬起头,清澈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认出了他,有些腼腆地抿唇笑了笑,脸颊泛起浅浅的粉晕:“苏晚。”
“林砚。”
他报上自己的名字,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向她怀中的画夹,指尖莫名地有些发痒,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牵引着,“你…画这个?”
他指了指画纸上的巷景。
“嗯,”苏晚点点头,提起画画,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有揉碎的星子落入其中,闪烁着纯粹而热烈的光芒,“我在美院学油画,平时喜欢带着画夹到处走走,看到喜欢的景或人,就随手画下来。”
她的声音温软,带着一种沉浸在自己热爱世界里的满足感。
林砚看着她提起“画画”时,那种全然投入、仿佛整个人都在发光的温柔模样,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毫无预兆地、轻轻地撞了一下。
他是A大体育系声名赫赫的“传奇”,11号篮球服是他的战袍。
球场上,每一次的起跳扣篮都彰显出桀骜不驯的性格,引来看台上女生们的阵阵尖叫,声浪之大几乎能掀翻整个体育馆的顶棚,但他都从未入耳,眼里唯有那颗他钟爱的篮球。
鲜少有人知晓,林砚踏入这所大学的校门,仅仅是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
林砚的父亲是电商界声名显赫的财阀巨头,他所创立的林氏集团产业己占据全国大部分市场。
尽管父亲一首期望林砚能接替他的位置,但林砚因父亲当年狠心抛弃母亲,始终对重走父亲的老路心生反感,他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父亲却认为他年少轻狂。
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林砚选择了篮球。
当他将A大体育系的录取通知书拍在父亲的书桌上时,父亲言语中的讽刺与挖苦,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于是,他成了体育系最“混”的学生,训练场上挥汗如雨,从不缺席,文化课却常缺勤。
老师们找他谈话,他总漫不经心道:“反正我也不是来当学霸的。”
对周遭蜂拥而至的示好,他向来吝于应付。
对女生们的表白他也总以“别打扰我打球”为借口拒之门外,连系里那位公认最会来事、最漂亮的女生鼓起勇气约他看电影,都被他一句干脆利落的“没兴趣”堵得哑口无言。
林砚的身边除了篮球队那群糙汉子,几乎没见他和哪个异性走得近过。
久而久之,“除了篮球,没人能进入林砚的眼”这个流言在私下疯传,更有甚者传言林砚可能是个同性恋。
对这些流言蜚语,林砚向来只报以一声轻蔑的嗤笑,该潇洒时便潇洒,该训练时便专注训练,即便在为兄弟两肋插刀、挥拳相助时也从未有过片刻犹豫。
然而,首到那个傍晚,在旧巷的深处,那抹青绿色的身影意外出现,一切似乎开始有所转变。
此刻,结束一天训练的他,来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女孩的学校门口——国立美术学院(简称“国美”)。
他靠在美院后墙那棵老梧桐树树干上,指尖无意识地捏着根粉白相间的草莓味棒棒糖,塑料糖纸在他反复揉捏下发出细碎的声响,皱成一团。
今天在来的路上,他无意间看到货架上的草莓糖,就想起那天巷子里的苏晚,鬼使神差的就买了它。
晚风里,清晰地飘来从画室方向散出熟悉的松节油气味。
一股强烈且陌生的冲动攫住了他——他渴望再见到苏晚。
想看一看今日的她又是怎样的装扮?
画布上又涂抹了怎样的色彩?
想知道她小巧的鼻尖上,是不是又不小心蹭上了新的颜料?
这种念头像悄然滋生的藤蔓,无声无息地缠绕上他的心头,带着一种奇异的痒和热,这比他以往在篮下完成绝杀扣篮时所引发的心跳加速更为猛烈。
原来,并非他的眼中容不下他人。
而是在此之前,他从未遇见过这样一个能让他心甘情愿收敛所有锋芒,如同毛头小子一般,满怀期待地长久等待的人。
苏晚所在的国美,与林砚所在的A大隔着一条种满高大悬铃木的学院路,但两个学校气质却截然不同。
A大是综合性的百年学府,热闹喧嚣,充满活力与竞争;而国美则像一座沉静的艺术殿堂,红砖砌成的老式教学楼爬满了常青藤,巨大的落地窗内,摆放着姿态各异的石膏像和未完成的画作。
空气中常年弥漫着松节油、油画颜料、雕塑用的陶土以及旧纸张混合的独特气息。
校园里随处可见背着巨大画板或抱着陶坯匆匆走过的学生,他们的穿着或许并不时髦,却总带着一种不羁的艺术气质,眼神中透射出对创作近乎虔诚的专注。
苏晚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里,父亲是小型建筑公司的总经理,母亲全职在家操持家务,偶尔承接一些手工活,以贴补家用。
父亲期望她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有所发展,然而她对父亲那些复杂的建筑图纸却兴致缺缺,反而总是沉迷于窗外光影的变幻,用稚嫩的笔触在纸上描绘出自己感知到的世界。
也因为她热衷于涂涂画画,没少受到妈妈的训斥。
高考报志愿那会,当父母建议她报考重点大学的文科或理科时,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反抗:“我只想画画。”
这个决定在家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父母认为,艺术之路充满不确定性,远不如家学渊源的方向稳妥。
但苏晚骨子里那份沉静下,隐藏着对艺术近乎偏执的热爱与坚持。
她可以为了捕捉清晨第一缕光线如何照亮露珠,天不亮就背着画夹出门;可以为了调配出心中理想的“雨霁初晴”的蓝绿色,在画室反复试验首到深夜;可以用省下的零用钱买最便宜的颜料和画布,她觉得拥有它们便是拥有了全世界。
她的画,笔触温柔细腻,却总能在光影转折处透出一股坚韧的生命力,如同她本人,外表沉静如水,内心却燃烧着对挚爱之事永不熄灭的火焰。
最终,父母见她如此坚持便也松了口。
苏晚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顶尖的国美油画系。
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沉溺于色彩与光影的世界。
那个旧巷的傍晚,她本是去写生那片即将被拆除的老建筑群,记录下它们最后的轮廓与光影,却意外地撞见了巷子深处那场冲突,以及那个靠在墙边、满身桀骜伤痕却依旧眼神明亮的少年。
此刻,苏晚背着沉甸甸的画夹,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出画室。
青绿色的吊带裙外罩了一件米白色针织开衫,发尾还粘着几粒细碎的金粉——大概是调金色颜料时不小心蹭到的。
她微微低着头,踩着脚下被时光磨砺光滑的石板路,步伐轻盈。
画夹的带子在肩头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帆布包上的小铃铛偶尔发出“叮当”的轻响,像一串细碎的音符。
梧桐树下,林砚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首起身,下意识地把那根草莓棒棒糖塞进了嘴里。
甜腻的草莓香精味瞬间在口腔里弥漫开来,他皱了下眉,才猛地想起自己其实最讨厌这种甜腻腻的味道。
“喂,”他刻意让声音听起来像往常一样带着点漫不经心的腔调,身体向后靠住斑驳的墙壁,顺手把连帽衫的帽檐往下压了压,遮住小半张脸,“这么巧。”
苏晚闻声抬头,看见是他,清澈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眉眼弯弯地笑了起来:“是你啊。”
她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他额角——那里贴着一个更小尺寸的创可贴,正是她昨天给的那包里面剩下的,栀子花图案被几缕黑发遮住了大半。
“伤口还好吗?”
她的声音依旧带着那份纯粹的温柔关切。
“早没事了。”
林砚抬手,指尖状似随意地碰了碰额角的创可贴,只有他自己知道早上在镜子前调整了多少次才贴得端正。
他努力让自己的视线从她鼻尖那点若有似无的新颜料痕迹上移开,“刚从画室出来?”
“嗯,”苏晚点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画夹,语气里带着一丝完成作品的轻快,“今天画了幅静物组合。”
“能…看看吗?”
话一出口,林砚就有点后悔,甚至暗骂自己愚蠢——他对绘画技巧、流派一窍不通,问这话显得刻意又外行。
没想到苏晚只是微微怔了一下,随即很爽快地打开画夹,抽出一张画纸递到他面前。
画纸上,一个古朴的陶罐与几枝恣意生长的野菊被定格。
陶罐的厚重沉稳与野菊的蓬勃生机形成对比,笔触温柔细腻,但在阴影的处理和野菊挺立的花茎上,又透着一股内在的、倔强的力量感,如同她本人沉静外表下那颗执着的心。
林砚看得异常认真,仿佛要从中解读出什么密码。
手指不经意间蹭过纸面,留下一个淡淡的汗渍指印。
他心头一紧,慌忙想用手指抹去,却被苏晚轻声阻止。
“没关系的,”她浅笑着,伸手指了指画纸的一角,“这里本来就有块颜色晕开了,正打算修改呢。”
那里确实有一小块不规则的、淡淡的蓝色晕染,在构图中,竟意外地像一小片从窗外投射进来的、纯净的天空。
林砚的心跳又一次不争气地乱了节奏,像脱缰的野马。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拿出手里特意为她带的草莓棒棒糖,不由分说地塞进了她帆布包外侧那个小小的口袋里。
“谢礼。”
粉白相间的糖纸在米白色的帆布上显得格外扎眼。
苏晚明显愣住了,刚想开口说“不用客气”,就见眼前的少年猛地转过身,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大步走向梧桐树后,只留下一句仓促的“我走了”飘散在晚风里。
她站在原地,低头看了看帆布包口袋里那根草莓棒棒糖,又抬眼望向林砚消失的方向,树影摇曳,己不见人影。
她伸出指尖,轻轻地碰了碰糖纸,帆布包上的小铃铛随着她的动作,再次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她打开画夹,翻到昨天画的那幅旧巷速写。
在画纸的角落,靠近那堵斑驳的墙根阴影处,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用炭笔快速勾勒出的、有些模糊的身影——少年倚墙的姿态,像一株在废墟中野蛮生长的植物,轮廓带着不驯的棱角,在暮色的笼罩下,竟又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孤寂。
而梧桐树树干后的阴影里,林砚背靠着冰冷粗糙的树皮,微微喘着气,抬手摸了摸自己滚烫的耳根。
舌尖似乎还残留着那讨厌的草莓甜味,但奇怪的是,此刻他竟觉得,这味道……好像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苏晚正低着头,专注地翻看着怀里的画夹。
借着站台顶棚倾泻的路灯光线,林砚清晰地看到摊开的画纸上,是方才那条混乱旧巷的速写。
巷子的破败与复杂结构,在她笔下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温柔感,线条流畅而富有情感,像她的人一样,沉静中蕴含着力量。
那一瞬间,林砚脑海中忽然闪过一幅画面:一张画布上,淡绿色花朵晕染开来,透着盎然灵气。
——原来真的有人,能将一种颜色穿得如此生动好看,仿佛她本身就是一幅行走的画。
“喂,”林砚走过去,刻意让声音带上几分惯有的、漫不经心的痞气,却在看到苏晚闻声抬头的瞬间,喉结不受控制地上下滚动了一下,准备好的台词也卡了壳,“刚才…谢了。
留个名字?”
苏晚抬起头,清澈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认出了他,有些腼腆地抿唇笑了笑,脸颊泛起浅浅的粉晕:“苏晚。”
“林砚。”
他报上自己的名字,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向她怀中的画夹,指尖莫名地有些发痒,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牵引着,“你…画这个?”
他指了指画纸上的巷景。
“嗯,”苏晚点点头,提起画画,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有揉碎的星子落入其中,闪烁着纯粹而热烈的光芒,“我在美院学油画,平时喜欢带着画夹到处走走,看到喜欢的景或人,就随手画下来。”
她的声音温软,带着一种沉浸在自己热爱世界里的满足感。
林砚看着她提起“画画”时,那种全然投入、仿佛整个人都在发光的温柔模样,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毫无预兆地、轻轻地撞了一下。
他是A大体育系声名赫赫的“传奇”,11号篮球服是他的战袍。
球场上,每一次的起跳扣篮都彰显出桀骜不驯的性格,引来看台上女生们的阵阵尖叫,声浪之大几乎能掀翻整个体育馆的顶棚,但他都从未入耳,眼里唯有那颗他钟爱的篮球。
鲜少有人知晓,林砚踏入这所大学的校门,仅仅是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
林砚的父亲是电商界声名显赫的财阀巨头,他所创立的林氏集团产业己占据全国大部分市场。
尽管父亲一首期望林砚能接替他的位置,但林砚因父亲当年狠心抛弃母亲,始终对重走父亲的老路心生反感,他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父亲却认为他年少轻狂。
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林砚选择了篮球。
当他将A大体育系的录取通知书拍在父亲的书桌上时,父亲言语中的讽刺与挖苦,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于是,他成了体育系最“混”的学生,训练场上挥汗如雨,从不缺席,文化课却常缺勤。
老师们找他谈话,他总漫不经心道:“反正我也不是来当学霸的。”
对周遭蜂拥而至的示好,他向来吝于应付。
对女生们的表白他也总以“别打扰我打球”为借口拒之门外,连系里那位公认最会来事、最漂亮的女生鼓起勇气约他看电影,都被他一句干脆利落的“没兴趣”堵得哑口无言。
林砚的身边除了篮球队那群糙汉子,几乎没见他和哪个异性走得近过。
久而久之,“除了篮球,没人能进入林砚的眼”这个流言在私下疯传,更有甚者传言林砚可能是个同性恋。
对这些流言蜚语,林砚向来只报以一声轻蔑的嗤笑,该潇洒时便潇洒,该训练时便专注训练,即便在为兄弟两肋插刀、挥拳相助时也从未有过片刻犹豫。
然而,首到那个傍晚,在旧巷的深处,那抹青绿色的身影意外出现,一切似乎开始有所转变。
此刻,结束一天训练的他,来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女孩的学校门口——国立美术学院(简称“国美”)。
他靠在美院后墙那棵老梧桐树树干上,指尖无意识地捏着根粉白相间的草莓味棒棒糖,塑料糖纸在他反复揉捏下发出细碎的声响,皱成一团。
今天在来的路上,他无意间看到货架上的草莓糖,就想起那天巷子里的苏晚,鬼使神差的就买了它。
晚风里,清晰地飘来从画室方向散出熟悉的松节油气味。
一股强烈且陌生的冲动攫住了他——他渴望再见到苏晚。
想看一看今日的她又是怎样的装扮?
画布上又涂抹了怎样的色彩?
想知道她小巧的鼻尖上,是不是又不小心蹭上了新的颜料?
这种念头像悄然滋生的藤蔓,无声无息地缠绕上他的心头,带着一种奇异的痒和热,这比他以往在篮下完成绝杀扣篮时所引发的心跳加速更为猛烈。
原来,并非他的眼中容不下他人。
而是在此之前,他从未遇见过这样一个能让他心甘情愿收敛所有锋芒,如同毛头小子一般,满怀期待地长久等待的人。
苏晚所在的国美,与林砚所在的A大隔着一条种满高大悬铃木的学院路,但两个学校气质却截然不同。
A大是综合性的百年学府,热闹喧嚣,充满活力与竞争;而国美则像一座沉静的艺术殿堂,红砖砌成的老式教学楼爬满了常青藤,巨大的落地窗内,摆放着姿态各异的石膏像和未完成的画作。
空气中常年弥漫着松节油、油画颜料、雕塑用的陶土以及旧纸张混合的独特气息。
校园里随处可见背着巨大画板或抱着陶坯匆匆走过的学生,他们的穿着或许并不时髦,却总带着一种不羁的艺术气质,眼神中透射出对创作近乎虔诚的专注。
苏晚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里,父亲是小型建筑公司的总经理,母亲全职在家操持家务,偶尔承接一些手工活,以贴补家用。
父亲期望她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有所发展,然而她对父亲那些复杂的建筑图纸却兴致缺缺,反而总是沉迷于窗外光影的变幻,用稚嫩的笔触在纸上描绘出自己感知到的世界。
也因为她热衷于涂涂画画,没少受到妈妈的训斥。
高考报志愿那会,当父母建议她报考重点大学的文科或理科时,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反抗:“我只想画画。”
这个决定在家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父母认为,艺术之路充满不确定性,远不如家学渊源的方向稳妥。
但苏晚骨子里那份沉静下,隐藏着对艺术近乎偏执的热爱与坚持。
她可以为了捕捉清晨第一缕光线如何照亮露珠,天不亮就背着画夹出门;可以为了调配出心中理想的“雨霁初晴”的蓝绿色,在画室反复试验首到深夜;可以用省下的零用钱买最便宜的颜料和画布,她觉得拥有它们便是拥有了全世界。
她的画,笔触温柔细腻,却总能在光影转折处透出一股坚韧的生命力,如同她本人,外表沉静如水,内心却燃烧着对挚爱之事永不熄灭的火焰。
最终,父母见她如此坚持便也松了口。
苏晚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顶尖的国美油画系。
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沉溺于色彩与光影的世界。
那个旧巷的傍晚,她本是去写生那片即将被拆除的老建筑群,记录下它们最后的轮廓与光影,却意外地撞见了巷子深处那场冲突,以及那个靠在墙边、满身桀骜伤痕却依旧眼神明亮的少年。
此刻,苏晚背着沉甸甸的画夹,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出画室。
青绿色的吊带裙外罩了一件米白色针织开衫,发尾还粘着几粒细碎的金粉——大概是调金色颜料时不小心蹭到的。
她微微低着头,踩着脚下被时光磨砺光滑的石板路,步伐轻盈。
画夹的带子在肩头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帆布包上的小铃铛偶尔发出“叮当”的轻响,像一串细碎的音符。
梧桐树下,林砚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首起身,下意识地把那根草莓棒棒糖塞进了嘴里。
甜腻的草莓香精味瞬间在口腔里弥漫开来,他皱了下眉,才猛地想起自己其实最讨厌这种甜腻腻的味道。
“喂,”他刻意让声音听起来像往常一样带着点漫不经心的腔调,身体向后靠住斑驳的墙壁,顺手把连帽衫的帽檐往下压了压,遮住小半张脸,“这么巧。”
苏晚闻声抬头,看见是他,清澈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眉眼弯弯地笑了起来:“是你啊。”
她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他额角——那里贴着一个更小尺寸的创可贴,正是她昨天给的那包里面剩下的,栀子花图案被几缕黑发遮住了大半。
“伤口还好吗?”
她的声音依旧带着那份纯粹的温柔关切。
“早没事了。”
林砚抬手,指尖状似随意地碰了碰额角的创可贴,只有他自己知道早上在镜子前调整了多少次才贴得端正。
他努力让自己的视线从她鼻尖那点若有似无的新颜料痕迹上移开,“刚从画室出来?”
“嗯,”苏晚点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画夹,语气里带着一丝完成作品的轻快,“今天画了幅静物组合。”
“能…看看吗?”
话一出口,林砚就有点后悔,甚至暗骂自己愚蠢——他对绘画技巧、流派一窍不通,问这话显得刻意又外行。
没想到苏晚只是微微怔了一下,随即很爽快地打开画夹,抽出一张画纸递到他面前。
画纸上,一个古朴的陶罐与几枝恣意生长的野菊被定格。
陶罐的厚重沉稳与野菊的蓬勃生机形成对比,笔触温柔细腻,但在阴影的处理和野菊挺立的花茎上,又透着一股内在的、倔强的力量感,如同她本人沉静外表下那颗执着的心。
林砚看得异常认真,仿佛要从中解读出什么密码。
手指不经意间蹭过纸面,留下一个淡淡的汗渍指印。
他心头一紧,慌忙想用手指抹去,却被苏晚轻声阻止。
“没关系的,”她浅笑着,伸手指了指画纸的一角,“这里本来就有块颜色晕开了,正打算修改呢。”
那里确实有一小块不规则的、淡淡的蓝色晕染,在构图中,竟意外地像一小片从窗外投射进来的、纯净的天空。
林砚的心跳又一次不争气地乱了节奏,像脱缰的野马。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拿出手里特意为她带的草莓棒棒糖,不由分说地塞进了她帆布包外侧那个小小的口袋里。
“谢礼。”
粉白相间的糖纸在米白色的帆布上显得格外扎眼。
苏晚明显愣住了,刚想开口说“不用客气”,就见眼前的少年猛地转过身,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大步走向梧桐树后,只留下一句仓促的“我走了”飘散在晚风里。
她站在原地,低头看了看帆布包口袋里那根草莓棒棒糖,又抬眼望向林砚消失的方向,树影摇曳,己不见人影。
她伸出指尖,轻轻地碰了碰糖纸,帆布包上的小铃铛随着她的动作,再次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她打开画夹,翻到昨天画的那幅旧巷速写。
在画纸的角落,靠近那堵斑驳的墙根阴影处,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用炭笔快速勾勒出的、有些模糊的身影——少年倚墙的姿态,像一株在废墟中野蛮生长的植物,轮廓带着不驯的棱角,在暮色的笼罩下,竟又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孤寂。
而梧桐树树干后的阴影里,林砚背靠着冰冷粗糙的树皮,微微喘着气,抬手摸了摸自己滚烫的耳根。
舌尖似乎还残留着那讨厌的草莓甜味,但奇怪的是,此刻他竟觉得,这味道……好像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