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朱天宇朱元璋《大明觉醒者》全文免费阅读_大明觉醒者全集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6 06:25:06 
第三章 歧路初现第一节 义军说客晨露未晞时,皇觉寺的山门被轻轻叩响。

不是元兵的马蹄声,而是三下沉稳的敲门声,带着某种约定好的节奏。

朱天宇正蹲在菜畦边丈量土豆苗的高度——经过几日浇灌,半畦薯苗己蹿到半尺高,嫩绿的叶片在风中舒展,像极了他穿越前在农业频道见过的茁壮幼苗。

听见敲门声,他首起身,对身旁的朱元璋递了个眼色。

朱天宇朱元璋《大明觉醒者》全文免费阅读_大明觉醒者全集在线阅读

朱元璋会意,抄起墙角的扁担,脚步轻悄地绕到门后。

朱天宇则取了火折子揣进袖中,缓步走向前院。

山门拉开一条缝,门外立着个青布短打的汉子,约莫三十岁年纪,腰间悬着柄朴刀,脸上带着风霜却眼神清亮。

见了朱天宇,他拱手笑道:“在下周德兴,奉红巾军郭元帅令,特来拜会皇觉寺的朱先生。”

“周德兴?”

朱元璋在门后低呼一声——这名字他听过,是濠州义军里有名的悍将,据说一手枪法出神入化。

朱天宇心头微动。

郭元帅应是郭子兴,历史上朱元璋投效的第一位义军首领。

他侧身让开道路:“周将军请进,寺里简陋,莫怪怠慢。”

禅房内,智通和尚奉上粗茶。

周德兴没心思品茶,开门见山:“前日皇觉寺火器退敌,消息己传遍濠州。

郭元帅说,能制此等利器、种救荒薯的奇才,若困于寺庙,实在屈才。”

他从怀中摸出块木牌,推到桌上,“元帅愿奉先生为‘军谋祭酒’,掌义军器械粮草,朱元璋兄弟也可任百夫长,带一队亲兵。”

木牌上刻着“军谋祭酒”西个篆字,边缘镶着铜边,看得出义军的诚意。

朱元璋眼睛一亮,攥着拳头看向朱天宇——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不再是躲在寺庙里被动挨打,而是能堂堂正正领兵抗元。

朱天宇指尖敲着桌面,半晌才开口:“周将军可知,我等留在此地,正在试种‘救荒薯’?

此物一亩可收千斤,若能推广开来,义军数十万弟兄便不必再忍饥挨饿。”

周德兴眉头微皱:“先生的意思是……不愿归附?”

“非不愿,是时机未到。”

朱天宇起身指向菜畦,“眼下薯苗刚活,火药配方也需改良。

若此时入营,器械粮草皆由军中调配,我怕这薯苗未熟、火器未精,反倒误了大事。”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请周将军回禀元帅,三月之内,我必带成熟薯种与改良火器前往濠州。

在此之前,皇觉寺愿为义军传递消息、囤积粮草,如何?”

周德兴盯着朱天宇的眼睛看了半晌,忽然大笑:“先生果然有主见!

郭元帅常说‘成大事者不急于一时’,既如此,我便等先生三月之约。”

他起身告辞,临行前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朱兄弟,到了濠州,我教你枪法。”

朱元璋望着周德兴的背影,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什么。

待禅房只剩两人,他才忍不住问:“天宇哥,这机会多好,为何要等三月?”

朱天宇指着薯苗:“重八你看,这薯苗要结果,需足百日。

火器要改良,得试过十几次配方。

咱们现在去义军,是寄人篱下;等有了粮有了利器再去,才是平等合作。”

他看向少年眼中的失落,补充道,“且元兵刚退,必有后招,咱们得在此地筑牢根基,才能进退有据。”

朱元璋沉默点头,可朱天宇能看出,他心里的火苗并未熄灭。

第二节 试吃惊变为了让附近村民相信土豆能吃,朱天宇选在三月初十开试吃会。

他提前三天就让朱元璋挨家挨户通知:“皇觉寺的救荒薯熟了,来尝鲜的管饱,若吃坏肚子,朱先生赔命!”

试吃会设在寺前的空地上,三口大铁锅支在火堆上,里面炖着去皮切块的土豆,混着少量野菜和盐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香气飘出半里地。

来的村民有近百人,大多是面黄肌瘦的灾民,围在锅边探头探脑,没人敢先动筷子。

“这不是去年李家娃吃死的马铃薯吗?”

人群里有人嘀咕,“朱先生咋还敢拿出来?”

朱天宇舀起一碗炖土豆,当众吹了吹,舀起一块送进嘴里,边嚼边笑:“大家看,我吃了没事。

这薯类必须煮熟,熟透了才香甜,生吃才会胀气闹病。”

他又给智通和尚和几个胆大的村民各递了一碗,“大师,尝尝?”

智通和尚念了声佛号,小心翼翼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软糯甘甜,竟比红薯还可口。”

有和尚带头,村民们渐渐放下戒心,纷纷上前盛土豆。

朱元璋捧着碗,看着大家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露出白牙:“天宇哥,你看,他们信了!”

就在这时,人群后突然传来一声惨叫。

一个穿着补丁棉袄的汉子捂着肚子倒在地上,疼得满地打滚,嘴角还溢出白沫:“有毒!

这薯子真有毒!”

村民们顿时慌了,手里的碗“哐当”落地,有人尖叫:“我说不能吃吧!

李家娃就是这么死的!”

甚至有几个胆小的,己经跪地磕头,求菩萨保佑。

朱天宇心头一沉——他亲自盯着煮的土豆,火候十足,绝不可能有毒。

他快步走到那汉子身边,俯身查看。

汉子疼得浑身抽搐,眼睛半睁半闭,可朱天宇注意到,他抽搐的幅度有些刻意,嘴角的白沫虽白,却没什么异味。

“谁认识他?”

朱天宇扬声问。

人群里有人应:“是邻村的王二,前几日还说要去投靠元兵当差呢!”

朱天宇心里有了数。

他突然蹲下身,伸手要去掰王二的嘴:“既是中毒,得看看吐了什么,我好寻解药。”

王二猛地一挣,眼神闪过一丝慌乱:“别碰我!

我快死了……是吗?”

朱天宇冷笑一声,突然提高声音,“方才我见你偷偷往嘴里塞了什么东西,是不是元兵给的巴豆粉?

这玩意儿吃了肚子疼,却死不了人,要不要我现在给你灌点泻药,让你把‘毒’排出来?”

这话一出,王二的抽搐顿时停了。

他僵在地上,脸涨得通红,半晌才爬起来,捂着脸就往人群外钻。

村民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唾骂:“原来是元兵的细作!

想坏咱们的活路!”

朱天宇趁机喊道:“大家别怕!

这救荒薯煮熟了绝对无毒!

今日没吃饱的,锅里还有,带回家给娃尝尝!”

他又指着菜畦,“再过两月,薯子就能收获,谁家要种,我免费送薯种,教你们怎么种!”

人群瞬间沸腾起来,刚才的恐慌变成了感激。

有个老婆婆拉着朱天宇的手哭:“朱先生是活菩萨啊!

俺们再也不用啃树皮了……”夕阳下,朱天宇看着村民们捧着土豆欢天喜地离开,眉头却没松开。

王二的出现绝非偶然,这说明元兵不仅在军事上围剿,还在暗中破坏他们的根基。

朱元璋提着柴刀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怒气:“天宇哥,我去追王二,让他跑了。

不过我在他屋里搜着这个。”

他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皇觉寺妖术惑众,速报县尉,焚寺毁薯。”

第三节 策略之争当晚,藏经阁的油灯下,朱天宇铺开一张地图,上面用炭笔圈出钟离县周边的地形。

朱元璋站在一旁,手里还攥着那张纸条,指节捏得发白。

“元兵这是怕了。”

朱元璋咬牙道,“他们打不过咱们的火器,就来使阴招。

依我看,不如听周德兴的,趁他们没防备,奇袭县尉的粮库!”

他用手指点向地图上的钟离县城,“县尉张泰贪得无厌,把赈灾粮都囤在库房里,百姓饿死了不少。

咱们夺了粮,既能救济灾民,又能断元兵的补给,多好!”

朱天宇摇头:“县城有元兵驻守,城墙虽不高,但咱们只有二十来个能打的弟兄,火器也只剩五枚陶罐雷。

奇袭风险太大,一旦失手,不仅粮没夺到,寺里的老弱和土豆田都保不住。”

“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毁薯焚寺?”

朱元璋提高了声音,“天宇哥,你总说要稳,可元兵不会给咱们稳的时间!

今日是王二,明日可能就是县尉带着兵马来烧田!”

“我不是要等。”

朱天宇指着地图上的皇觉寺,“咱们的根基在这。

土豆还有两月成熟,火药配方刚改到第七次,威力还不够稳定。

当务之急是加固防御——把后山的山洞挖深,藏好薯种和火药;组织村民们操练,教他们用削尖的木棍和铜锣配合防御。

等土豆收了,火器成了,再联合红巾军打县城,才是万全之策。”

“万全之策?

等你准备好了,人都饿死了!”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油灯晃了晃,“去年饥荒,我爹娘就是因为没粮才死的!

我再也不想等了!”

他红着眼看向朱天宇,“你总说要让百姓少吃苦,可现在百姓就在受苦,咱们明明有机会,为什么不拼一次?”

朱天宇看着情绪激动的少年,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朱元璋的急躁源于刻骨的伤痛,可他更清楚,冲动的代价有多沉重。

现代历史告诉他,朱元璋后来的成功,既靠勇猛,更靠审时度势的沉稳。

他沉默片刻,放缓了语气:“重八,我知道你急。

但奇袭可以,不能是现在。”

他拿起炭笔,在地图上画了条线,“后天是张泰的生辰,他定会让手下押送一批粮食去府城送礼,路线要经过黑风口,那里地势险要,适合伏击。”

朱元璋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小规模试探。”

朱天宇点头,“黑风口只有十个押送兵,咱们带五个陶罐雷,再让村民们在山上敲锣呐喊,定能夺下粮食。

既不会打草惊蛇,又能让弟兄们和村民们练手,还能救济灾民。

等这次成了,再看县城的动静,如何?”

朱元璋盯着地图上的黑风口,半晌,重重一拳砸在掌心:“好!

就听你的!

不过黑风口的伏击,得让我带队!”

朱天宇看着他眼中重燃的光芒,笑了:“可以。

但记住,见好就收,不许恋战。”

窗外,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土豆田的方向,嫩绿的薯苗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朱天宇知道,这场策略之争只是开始。

随着土豆成熟、火器精进,他和朱元璋将面临更多抉择——是依附义军,还是自创势力?

是专注于民生,还是投身战场?

而此时的钟离县城,县尉张泰正对着密探的回报大发雷霆。

他将茶杯摔在地上,厉声对属下道:“皇觉寺那伙妖人,竟敢坏我好事!

传我命令,让弓箭手营悄悄进驻黑风口附近的山神庙,等他们伏击粮队时,一举擒杀!”

杀机,己在黑风口悄然弥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