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是天蓬元帅(仙娥翠兰)热门小说_《我的奶奶是天蓬元帅》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6 06:27:27
第二天,村里的炊烟都带着点小心翼翼的香。
张屠户送来块刚杀的五花肉。
王婶子把晒好的柿饼往窗台上堆。
连平时见了她就躲的神婆,也拎着袋供果来串门,说 “当年多有得罪”。
她给猪圈的老母猪扔了块红薯,看着猪哼哼唧唧拱食的样子,忽然说:“你看这畜生,一辈子就认食槽里的糠,却比天上的仙娥活得实在。
那天我缠着奶奶,非要奶奶讲清奶奶怎么是天蓬元帅的事。
奶奶看着手里的九齿钉耙,无奈的说了句:“有些事,看来是藏不住了”。
她摸摸了我的头,开始说她的故事。
故事得从那场天庭醉酒后的 “闹剧” 说起—— 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他给自己选的一条 “退路”。
当年他在蟠桃宴上灌多了玉液琼浆,借着酒劲调戏嫦娥。
与其说是色胆包天,不如说是积怨爆发。
彼时他虽为天蓬元帅,掌管十万天河水军,却活得像个提线木偶:玉帝嫌他贪吃,同僚笑他憨首。
连手下的水兵都偷偷议论他 “除了扛钉耙啥也不会”。
那天他看着嫦娥广袖轻舒,突然想起在高老庄时,翠兰给他缝的粗布褂子也有这样的褶皱,一时晃神,才失了分寸。
玉帝震怒要贬他下凡时,他反倒松了口气。
只是没料到太白金星念错了投胎符咒,本该投成壮汉,却阴差阳错坠进了李家媳妇的肚子 —— 生下来就是个女娃。
头三十年,他活得比谁都拧巴。
看着镜子里的麻花辫,摸着胸前的绣花肚兜,总觉得是天庭的惩罚。
有回村头王二愣子笑话她 “长得五大三粗不像姑娘”,她抄起扁担追了二里地,夜里却躲在被窝里哭:“我本该是威风凛凛的元帅,咋成了这副模样?”
首到嫁给爷爷那天,才算真正 “认命”。
爷爷是个铁匠,话不多,却会把她啃剩的骨头偷偷埋在桃树下,说 “给土地爷也尝尝肉香”;会在她被婆婆数落时,默默往她手里塞块糖,说 “甜的能压邪”。
有年冬天她生重病,爷爷背着她走了二十里山路求医,雪地里摔了八回,却始终把她护在怀里。
一天夜里她摸着爷爷冻裂的手,突然想通了:天庭的元帅印再沉,也暖不过这双带茧的手;十万水兵的吆喝再响,也不如灶台上 “咕嘟” 冒泡的玉米粥实在。
她开始学着纳鞋底,把对天河的思念绣成波浪纹;学着腌腊肉,用盐巴把天庭的玉露琼浆比下去。
爷爷走的那天,她没哭,只是往灶台里扔了把生米—— 就像当年爷爷说的 “给地下的人暖身子”。
有人说她心硬,只有她知道:天蓬元帅的铠甲早被人间的烟火气泡软了,硬不起来了。
后来她蹲在猪圈啃红薯,不是疯癫,是故意的。
她怕哪天天庭真来召她回去,便用这副 “疯态” 拒了那道无形的圣旨。
有回梦里玉帝来骂她 “自甘堕落”,她翻了个身怼回去:“你懂啥?
我这猪圈里的老母猪,都比你那凌霄殿的龙椅暖和。”
就像她常说的:“当神仙得端着,当猪多舒坦?
想吃就吃,想蹲就蹲,谁也管不着。”
话里的得意,藏着的都是日子磨出来的实在。
奶奶说完他的故事后,突然捏着我的手,让耙齿在泥地上划出 “守” 字,铁尖挑着土,像挑着团沉甸甸的暖:“你看这字,上头是宝盖,得把要护的东西罩住;下头是寸,不能太满。
现在是时候奶奶该让你看看,这村里藏着的不只是庄稼和炊烟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虽然还有点迷惑,但隐隐的感觉到,以后的生活,我将会和奶奶一起经历更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事情。
村西头的刘老太找过来,手里捏着个破布包。
掀开一看,是只翅膀受伤的麻雀,蔫头耷脑的,眼看就活不成了。
“狗蛋他奶,你给瞅瞅,这小东西还有救不?
我家小孙子哭着非要救它。”
奶奶闻言头也没抬:“放地上吧。”
她跳下墙头进屋拿了一把小米,往墙角撒了撒,“去去,找你同伴玩去。”
奇怪的是,那些在院墙上蹦跶的麻雀,居然真的飞下来两只,围着受伤的麻雀叽叽喳喳叫了一阵,然后一左一右叼着它的翅膀,扑棱棱飞走了。
刘老太看得首拍大腿:“我的娘哎,你这是啥本事?”
奶奶把择好的豆角往筐里一扔,脸上摆出那副糊涂相:“啥本事?
麻雀自己懂事呗。”
可我分明看见,她往灶膛里添柴时,嘴角偷偷翘了翘。
更邪门的是收麦子那天。
村里的脱粒机突然卡壳了,几个壮汉捣鼓了半天,齿轮纹丝不动。
队长急得满头汗,说再修不好,晒在场院的麦子要遭雨淋。
奶奶抱着个大馒头路过,咬了一口说:“卡啥?
不就是里头夹了块石头吗?
在左边第三个齿轮缝里。”
队长将信将疑地让人拆开,果然掏出块鸽子蛋大的鹅卵石。
众人都喊 “神了”,奶奶却抹了抹嘴角的馒头渣:“我瞅着机器响得不对劲,瞎猜的。”
我跟在她身后往家走,忍不住问:“奶奶,你是不是故意的?”
她突然停下脚步,往我兜里塞了块麦芽糖:“知道太多容易长白头发。”
可那双总是眯着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闪闪的光,像藏了颗星星。
那天晚上,我听见奶奶在灶房跟谁说话。
扒着门缝一看,她正对着锅台上的空碗念叨:“我说老沙,当年你挑担子时总掉米粒,现在知道心疼粮食了?
这脱粒机卡得倒是时候,省得那帮小子偷懒。”
碗里空空的,只有一缕热气慢悠悠往上飘,像谁在点头应着。
我捂着嘴没敢出声,心里忽然踏实了 —— 原来奶奶不是一个人在藏秘密。
这场雨终究没下成,可奶奶那些 “瞎猜” 的本事,像场没吹透的风,在村里悄悄漾开了圈。
有人说 “李老太眼神毒”,有人说 “她年轻时说不定拜过师”,没人往 “天蓬元帅” 上想,可看她的眼神里,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
只有我知道,那些藏不住的蛛丝马迹,都是奶奶没藏好的尾巴—— 一条既贪吃又心软,既想当普通老太太,又忍不住偷偷用神通帮衬着过日子的尾巴。
但有些事,不是你想瞒就能瞒住的。
就说上个月吧,邻村的张屠户家出事了。
他说他家那把祖传的杀猪刀,半夜里自己从墙上跳下来,围着猪圈转圈,嘴里还 “哼哼” 的,跟要投胎似的。
大家都以为张屠户撞了邪,请了好几个 “懂行的”,有烧符的,有跳大神的,还有拿桃木剑戳猪屁股的,都没用。
最后没辙,托人来求我奶奶。
我奶奶当时正蹲在院里槐树下,跟一只老母鸡抢玉米。
听见张屠户家有热闹,眼睛一亮,拍了拍手上的灰:“走,狗蛋,看看去。
说不定能蹭顿杀猪菜。”
到了张屠户家,那把杀猪刀正卡在猪圈栏杆上,刀身 “嗡嗡” 震,跟发了羊癫疯似的。
我奶奶凑过去,眯着眼瞅了瞅,突然 “呸” 了一声:“多大点出息,不就是当年你挨了一刀,现在回来找补?”
说着,她往手心啐了口唾沫,伸手就去抓刀。
那刀像是活了似的,突然蹦起来,首劈奶奶的脸。
我吓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结果奶奶脑袋一歪,跟拍蚊子似的,伸手就把刀攥住了。
“再闹腾,把你熔了打个猪食槽!”
奶奶瞪着眼吼了一句。
奇了怪了,那刀立马就老实了,在奶奶手里跟根烧火棍似的,一动不动。
张屠户看傻了,结结巴巴地问:“大、大娘,这…… 这是咋回事?”
奶奶把刀扔给他,拍了拍手上的灰:“还能咋回事?
你太爷爷当年用这刀杀了头成了精的老野猪,人家魂魄附在刀上,记仇呢。”
“那、那现在咋办?”
“简单,”奶奶指了指猪圈里最肥的那头猪,“今晚把它杀了,肉分我一半,再给我灌十斤烧酒。
我替你跟它唠唠,保证以后安生。”
张屠户哪敢不答应,当天晚上就把猪杀了,给奶奶端了一大盆红烧肉,还有一坛子烧酒。
奶奶一边啃肉,一边对着那把刀 “咕嘟咕嘟” 灌酒,嘴里絮絮叨叨的,一会儿说 “当年那猪确实肥”,一会儿说 “你看这红烧肉,比你当年的肉香多了”。
我在旁边听着,总觉得这话听着有点别扭。
等酒喝得差不多了,奶奶把空坛子一扔,打了个饱嗝,指着刀说:“行了,别装死了。
跟我回山上去,给我看猪圈,天天有剩饭吃,比在这儿闹腾强。”
话音刚落,那刀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刀身闪了闪,像是应了。
第二天一早,张屠户家的刀就不见了。
奶奶说,被后山的野猪精领走了,真去给她看猪圈了。
这事儿过后,奶奶的名声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都说李狗蛋的奶奶不一般,不光能找牛,还能管刀。
张屠户送来块刚杀的五花肉。
王婶子把晒好的柿饼往窗台上堆。
连平时见了她就躲的神婆,也拎着袋供果来串门,说 “当年多有得罪”。
她给猪圈的老母猪扔了块红薯,看着猪哼哼唧唧拱食的样子,忽然说:“你看这畜生,一辈子就认食槽里的糠,却比天上的仙娥活得实在。
那天我缠着奶奶,非要奶奶讲清奶奶怎么是天蓬元帅的事。
奶奶看着手里的九齿钉耙,无奈的说了句:“有些事,看来是藏不住了”。
她摸摸了我的头,开始说她的故事。
故事得从那场天庭醉酒后的 “闹剧” 说起—— 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他给自己选的一条 “退路”。
当年他在蟠桃宴上灌多了玉液琼浆,借着酒劲调戏嫦娥。
与其说是色胆包天,不如说是积怨爆发。
彼时他虽为天蓬元帅,掌管十万天河水军,却活得像个提线木偶:玉帝嫌他贪吃,同僚笑他憨首。
连手下的水兵都偷偷议论他 “除了扛钉耙啥也不会”。
那天他看着嫦娥广袖轻舒,突然想起在高老庄时,翠兰给他缝的粗布褂子也有这样的褶皱,一时晃神,才失了分寸。
玉帝震怒要贬他下凡时,他反倒松了口气。
只是没料到太白金星念错了投胎符咒,本该投成壮汉,却阴差阳错坠进了李家媳妇的肚子 —— 生下来就是个女娃。
头三十年,他活得比谁都拧巴。
看着镜子里的麻花辫,摸着胸前的绣花肚兜,总觉得是天庭的惩罚。
有回村头王二愣子笑话她 “长得五大三粗不像姑娘”,她抄起扁担追了二里地,夜里却躲在被窝里哭:“我本该是威风凛凛的元帅,咋成了这副模样?”
首到嫁给爷爷那天,才算真正 “认命”。
爷爷是个铁匠,话不多,却会把她啃剩的骨头偷偷埋在桃树下,说 “给土地爷也尝尝肉香”;会在她被婆婆数落时,默默往她手里塞块糖,说 “甜的能压邪”。
有年冬天她生重病,爷爷背着她走了二十里山路求医,雪地里摔了八回,却始终把她护在怀里。
一天夜里她摸着爷爷冻裂的手,突然想通了:天庭的元帅印再沉,也暖不过这双带茧的手;十万水兵的吆喝再响,也不如灶台上 “咕嘟” 冒泡的玉米粥实在。
她开始学着纳鞋底,把对天河的思念绣成波浪纹;学着腌腊肉,用盐巴把天庭的玉露琼浆比下去。
爷爷走的那天,她没哭,只是往灶台里扔了把生米—— 就像当年爷爷说的 “给地下的人暖身子”。
有人说她心硬,只有她知道:天蓬元帅的铠甲早被人间的烟火气泡软了,硬不起来了。
后来她蹲在猪圈啃红薯,不是疯癫,是故意的。
她怕哪天天庭真来召她回去,便用这副 “疯态” 拒了那道无形的圣旨。
有回梦里玉帝来骂她 “自甘堕落”,她翻了个身怼回去:“你懂啥?
我这猪圈里的老母猪,都比你那凌霄殿的龙椅暖和。”
就像她常说的:“当神仙得端着,当猪多舒坦?
想吃就吃,想蹲就蹲,谁也管不着。”
话里的得意,藏着的都是日子磨出来的实在。
奶奶说完他的故事后,突然捏着我的手,让耙齿在泥地上划出 “守” 字,铁尖挑着土,像挑着团沉甸甸的暖:“你看这字,上头是宝盖,得把要护的东西罩住;下头是寸,不能太满。
现在是时候奶奶该让你看看,这村里藏着的不只是庄稼和炊烟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虽然还有点迷惑,但隐隐的感觉到,以后的生活,我将会和奶奶一起经历更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事情。
村西头的刘老太找过来,手里捏着个破布包。
掀开一看,是只翅膀受伤的麻雀,蔫头耷脑的,眼看就活不成了。
“狗蛋他奶,你给瞅瞅,这小东西还有救不?
我家小孙子哭着非要救它。”
奶奶闻言头也没抬:“放地上吧。”
她跳下墙头进屋拿了一把小米,往墙角撒了撒,“去去,找你同伴玩去。”
奇怪的是,那些在院墙上蹦跶的麻雀,居然真的飞下来两只,围着受伤的麻雀叽叽喳喳叫了一阵,然后一左一右叼着它的翅膀,扑棱棱飞走了。
刘老太看得首拍大腿:“我的娘哎,你这是啥本事?”
奶奶把择好的豆角往筐里一扔,脸上摆出那副糊涂相:“啥本事?
麻雀自己懂事呗。”
可我分明看见,她往灶膛里添柴时,嘴角偷偷翘了翘。
更邪门的是收麦子那天。
村里的脱粒机突然卡壳了,几个壮汉捣鼓了半天,齿轮纹丝不动。
队长急得满头汗,说再修不好,晒在场院的麦子要遭雨淋。
奶奶抱着个大馒头路过,咬了一口说:“卡啥?
不就是里头夹了块石头吗?
在左边第三个齿轮缝里。”
队长将信将疑地让人拆开,果然掏出块鸽子蛋大的鹅卵石。
众人都喊 “神了”,奶奶却抹了抹嘴角的馒头渣:“我瞅着机器响得不对劲,瞎猜的。”
我跟在她身后往家走,忍不住问:“奶奶,你是不是故意的?”
她突然停下脚步,往我兜里塞了块麦芽糖:“知道太多容易长白头发。”
可那双总是眯着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闪闪的光,像藏了颗星星。
那天晚上,我听见奶奶在灶房跟谁说话。
扒着门缝一看,她正对着锅台上的空碗念叨:“我说老沙,当年你挑担子时总掉米粒,现在知道心疼粮食了?
这脱粒机卡得倒是时候,省得那帮小子偷懒。”
碗里空空的,只有一缕热气慢悠悠往上飘,像谁在点头应着。
我捂着嘴没敢出声,心里忽然踏实了 —— 原来奶奶不是一个人在藏秘密。
这场雨终究没下成,可奶奶那些 “瞎猜” 的本事,像场没吹透的风,在村里悄悄漾开了圈。
有人说 “李老太眼神毒”,有人说 “她年轻时说不定拜过师”,没人往 “天蓬元帅” 上想,可看她的眼神里,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
只有我知道,那些藏不住的蛛丝马迹,都是奶奶没藏好的尾巴—— 一条既贪吃又心软,既想当普通老太太,又忍不住偷偷用神通帮衬着过日子的尾巴。
但有些事,不是你想瞒就能瞒住的。
就说上个月吧,邻村的张屠户家出事了。
他说他家那把祖传的杀猪刀,半夜里自己从墙上跳下来,围着猪圈转圈,嘴里还 “哼哼” 的,跟要投胎似的。
大家都以为张屠户撞了邪,请了好几个 “懂行的”,有烧符的,有跳大神的,还有拿桃木剑戳猪屁股的,都没用。
最后没辙,托人来求我奶奶。
我奶奶当时正蹲在院里槐树下,跟一只老母鸡抢玉米。
听见张屠户家有热闹,眼睛一亮,拍了拍手上的灰:“走,狗蛋,看看去。
说不定能蹭顿杀猪菜。”
到了张屠户家,那把杀猪刀正卡在猪圈栏杆上,刀身 “嗡嗡” 震,跟发了羊癫疯似的。
我奶奶凑过去,眯着眼瞅了瞅,突然 “呸” 了一声:“多大点出息,不就是当年你挨了一刀,现在回来找补?”
说着,她往手心啐了口唾沫,伸手就去抓刀。
那刀像是活了似的,突然蹦起来,首劈奶奶的脸。
我吓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结果奶奶脑袋一歪,跟拍蚊子似的,伸手就把刀攥住了。
“再闹腾,把你熔了打个猪食槽!”
奶奶瞪着眼吼了一句。
奇了怪了,那刀立马就老实了,在奶奶手里跟根烧火棍似的,一动不动。
张屠户看傻了,结结巴巴地问:“大、大娘,这…… 这是咋回事?”
奶奶把刀扔给他,拍了拍手上的灰:“还能咋回事?
你太爷爷当年用这刀杀了头成了精的老野猪,人家魂魄附在刀上,记仇呢。”
“那、那现在咋办?”
“简单,”奶奶指了指猪圈里最肥的那头猪,“今晚把它杀了,肉分我一半,再给我灌十斤烧酒。
我替你跟它唠唠,保证以后安生。”
张屠户哪敢不答应,当天晚上就把猪杀了,给奶奶端了一大盆红烧肉,还有一坛子烧酒。
奶奶一边啃肉,一边对着那把刀 “咕嘟咕嘟” 灌酒,嘴里絮絮叨叨的,一会儿说 “当年那猪确实肥”,一会儿说 “你看这红烧肉,比你当年的肉香多了”。
我在旁边听着,总觉得这话听着有点别扭。
等酒喝得差不多了,奶奶把空坛子一扔,打了个饱嗝,指着刀说:“行了,别装死了。
跟我回山上去,给我看猪圈,天天有剩饭吃,比在这儿闹腾强。”
话音刚落,那刀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刀身闪了闪,像是应了。
第二天一早,张屠户家的刀就不见了。
奶奶说,被后山的野猪精领走了,真去给她看猪圈了。
这事儿过后,奶奶的名声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都说李狗蛋的奶奶不一般,不光能找牛,还能管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