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与沉默的告白(林小夏许言)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小说樱花与沉默的告白(林小夏许言)
时间: 2025-09-16 06:39:17
章节3:影子里的秘密冷战持续了五天。
林小夏没再去话剧社排练室,连社团群里的消息都设置了免打扰。
她把那本捡回来的剧本(后来苏晓偷偷送回她宿舍,说“许言捡的时候擦了半小时灰”)压在衣柜最底层,像藏起一件烫手的东西。
白天去上课,她会特意绕开老教学楼;晚上在宿舍改作业,听到苏晓提起“许言又在排练室待到凌晨”,她就假装没听见,把耳机音量调到最大。
比如她书桌上的樱花茶罐,每次看到那朵印在罐身上的樱花,就会想起许言分镜本上的批注;比如食堂里卖的无糖热牛奶,她路过窗口时总会放慢脚步,想起那天他站在樱花树下递牛奶的样子。
再比如上周六,她去超市买东西,撞见许言在文具区挑胶水——货架上只剩最后一瓶,他拿在手里反复看,又放了回去,转身拿了更便宜的固体胶,口袋里露出半截皱巴巴的社团经费申请单。
她没上前打招呼,只是躲在零食架后面,看着他把固体胶放进购物篮,又拿了两包最便宜的泡面。
许言结账时,手机响了,他看到来电显示,脚步顿了顿,走到超市门口才接起,声音压得很低:“妈,我这个月生活费够……你别跟我爸要了,他也不容易。”
林小夏攥着手里的薯片袋,指节捏得发白。
她忽然想起顾晓琪说的“王经理给了他好处费”——如果真有好处费,他怎么会连一瓶胶水都要纠结半天,怎么会吃三块钱一包的泡面?
“小夏?
你怎么在这?”
一道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思绪。
林小夏抬头,看到苏晓提着购物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几卷卡纸和一盒马克笔。
“我来买文具,”苏晓凑近她,压低声音,“话剧社快撑不住了——道具组的胶水全用完了,演员的戏服还差两件,许言昨天跟我商量,想把自己的相机卖了凑钱。”
林小夏的心猛地沉了一下。
她见过那台相机,许言总挂在卫衣绳上,镜头盖边缘磨得发亮,他说那是“高中时用奖学金买的,拍过第一场话剧的谢幕”。
“他为什么不跟赞助商要经费?”
林小夏问,声音有点哑。
“王经理说,必须看到修改后的剧本才给钱。”
苏晓叹了口气,“许言不是不想改,是怕你生气——他那天跟我念叨,说‘小夏说得对,狗血误会会毁了整个故事’。”
林小夏没说话。
她把薯片袋放回货架,转身往超市外走,苏晓在后面喊她:“你要回社团吗?
许言今天在排练室等你,说……想跟你好好聊聊。”
她没回头,只是摆了摆手。
可脚步却不听使唤,沿着超市门口的路,不知不觉走到了老教学楼的方向。
排练室的灯亮着,透过窗户,能看到许言的身影。
他坐在舞台中央的地板上,手里拿着那台旧相机,正对着一张话剧社的老照片拍照——照片上是去年的社员,所有人都笑着,许言站在最右边,手里举着一个奖杯。
林小夏站在窗外,看了他很久。
首到他起身去接水,她才赶紧躲到楼梯间。
没过多久,排练室的门开了,许言拿着空水杯出来,路过楼梯间时,脚步顿了顿。
“躲在这里干什么?”
他的声音很轻,没带怒气。
林小夏攥着衣角,从楼梯间走出来。
月光落在他脸上,能看到他眼底的红血丝,下巴上冒出了点胡茬,比平时憔悴了不少。
“我……”她想说“我不是故意来的”,却没说出口。
许言没追问,只是转身往排练室走:“进来吧,我给你看样东西。”
排练室里很安静,只有角落里的绿萝在风里轻轻晃。
许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递给她——里面记满了社团的开支:- 3月15日,买胶水2瓶,5元;- 3月20日,打印剧本10份,20元;- 4月1日,给演员买矿泉水,8元;- ……最后一页写着:“还差500元买戏服,相机估价800元,卖了能凑够经费,还能剩300元买新胶水。”
“我没拿王经理的好处费。”
许言坐在她对面的折叠椅上,手指轻轻敲着笔记本,“那天在咖啡馆,他是想让我说服你改剧本,我没同意。
他说如果不改,就停了经费,我……你为什么不跟我说?”
林小夏打断他,指尖抚过笔记本上的字迹,每一笔都写得很用力,“你跟我说经费不够,跟我说道具组缺材料,我不会不理解的。”
许言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鞋边磨破了,露出一点白色的鞋底。
“我怕。”
他声音很轻,像落在纸上的铅笔印,“我高中时,跟我爸吵过一架,他说我‘整天搞话剧不务正业’,我跟他解释‘话剧是我的梦想’,结果他更生气,把我的相机摔了。
从那以后我就怕了,怕解释会让事情更糟,怕你会像我爸一样,觉得我‘为了钱放弃初心’。”
林小夏没说话。
她想起自己父母——爸爸当年想解释“那封信是假的”,妈妈却不肯听;妈妈后来想跟她说“爸妈分开不是你的错”,她却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原来他们都一样,都怕“解释”变成“争吵”,都怕“真心”被当成“借口”。
“剧本的事,”林小夏翻开笔记本,拿起笔,“我们可以改,但不能加狗血误会。
比如女主看到男主给女二递礼盒时,镜头可以拍男主的手在抖,拍礼盒上的生日字样,让观众知道他是在替女主拿礼物,这样既符合赞助商‘误会升级’的要求,又不会让主角显得笨。”
许言猛地抬头,眼睛亮了起来。
“真的?”
他凑过来,手指点在剧本上,“我之前也想过这个,但怕你不同意……之前是我太冲动了。”
林小夏笑了笑,把笔递给他,“对不起,我不该没问清楚就跟你吵架。”
许言接过笔,没立刻写字,只是看着她:“我也对不起,我不该跟你冷战。”
排练室的灯暖融融的,照在两人之间的剧本上。
林小夏忽然觉得,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其实没那么可怕——就像许言的笔记本,写满了委屈,却也藏着真心;就像她的樱花茶罐,印着过去的回忆,却也能泡出新的味道。
可这份刚缓和的气氛,很快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
“许言!
不好了!”
顾晓琪推开门冲进来,手里拿着一件撕破的戏服,“道具组的戏服被人撕了!
还有……还有王经理刚才给我打电话,说如果明天再看不到修改后的剧本,就彻底取消合作!”
许言猛地站起来,接过戏服——那是女主最重要的一件戏服,领口处被撕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布料边缘还沾着点胶水的痕迹,像是被人故意破坏的。
“谁干的?”
他的声音冷了下来。
顾晓琪低下头,揉了揉眼睛:“我不知道……我刚才去道具间拿东西,就看到戏服成这样了。
王经理还说,是你故意拖着不改剧本,想跟其他赞助商合作,他要去学校投诉我们社团……”林小夏皱起眉。
她看着顾晓琪手里的戏服,又看了看她口袋里露出的半截红色马克笔——那支笔的颜色,和她之前摔在排练室的那支一模一样。
“顾晓琪,”林小夏往前走了一步,“你刚才去道具间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其他人?”
顾晓琪眼神闪烁了一下,赶紧摇头:“没有……我就看到戏服被撕了,吓得赶紧来告诉你。
许言,现在怎么办啊?
没有经费,没有戏服,我们连比赛都参加不了了……”许言没说话,只是攥着那件撕破的戏服,指节泛白。
他抬头看向窗外,月光冷冷的,落在操场的铁丝网上,像一道解不开的困局。
林小夏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那天在超市看到的场景——他拿着固体胶犹豫的样子,他接电话时的隐忍,他笔记本上记满的开支。
她忽然明白,这场“误会”,或许不止她和许言之间那么简单。
“许言,”林小夏走到他身边,拿起笔,在剧本上写下一行字,“我们先把剧本改好,戏服的事,我有办法。”
许言转头看她,眼里满是疑惑。
“我妈妈是做裁缝的,”林小夏笑了笑,“她以前给我缝过演出服,改两件戏服,应该没问题。”
顾晓琪站在旁边,脸色有点白。
她攥着衣角,想说什么,却没敢开口。
排练室的钟敲了十下,月光透过窗户,落在剧本上那行字上——“所有误会的开端,都是一颗不敢先说出口的心”。
林小夏看着那行字,忽然觉得,这场关于剧本、关于经费、关于人心的误会,才刚刚开始。
而她和许言,必须一起面对,才能找到解开误会的钥匙。
那天晚上,两人在排练室改剧本到凌晨。
许言负责画分镜,林小夏负责写台词,偶尔抬头对视,都会忍不住笑——就像前两周那样,默契得像早就认识了很久。
改到第17页时,许言忽然说:“等比赛结束,我请你喝热牛奶,无糖的。”
林小夏点头,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补充道:“还要加樱花茶,我妈给我带的,很甜。”
窗外的樱花树在风里轻轻晃,花瓣落在窗台上,像给这场刚缓和的冷战,盖了一个温柔的章。
可他们都没注意到,排练室门外,顾晓琪的身影站了很久,手里攥着那支红色马克笔,指节捏得发白。
林小夏没再去话剧社排练室,连社团群里的消息都设置了免打扰。
她把那本捡回来的剧本(后来苏晓偷偷送回她宿舍,说“许言捡的时候擦了半小时灰”)压在衣柜最底层,像藏起一件烫手的东西。
白天去上课,她会特意绕开老教学楼;晚上在宿舍改作业,听到苏晓提起“许言又在排练室待到凌晨”,她就假装没听见,把耳机音量调到最大。
比如她书桌上的樱花茶罐,每次看到那朵印在罐身上的樱花,就会想起许言分镜本上的批注;比如食堂里卖的无糖热牛奶,她路过窗口时总会放慢脚步,想起那天他站在樱花树下递牛奶的样子。
再比如上周六,她去超市买东西,撞见许言在文具区挑胶水——货架上只剩最后一瓶,他拿在手里反复看,又放了回去,转身拿了更便宜的固体胶,口袋里露出半截皱巴巴的社团经费申请单。
她没上前打招呼,只是躲在零食架后面,看着他把固体胶放进购物篮,又拿了两包最便宜的泡面。
许言结账时,手机响了,他看到来电显示,脚步顿了顿,走到超市门口才接起,声音压得很低:“妈,我这个月生活费够……你别跟我爸要了,他也不容易。”
林小夏攥着手里的薯片袋,指节捏得发白。
她忽然想起顾晓琪说的“王经理给了他好处费”——如果真有好处费,他怎么会连一瓶胶水都要纠结半天,怎么会吃三块钱一包的泡面?
“小夏?
你怎么在这?”
一道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思绪。
林小夏抬头,看到苏晓提着购物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几卷卡纸和一盒马克笔。
“我来买文具,”苏晓凑近她,压低声音,“话剧社快撑不住了——道具组的胶水全用完了,演员的戏服还差两件,许言昨天跟我商量,想把自己的相机卖了凑钱。”
林小夏的心猛地沉了一下。
她见过那台相机,许言总挂在卫衣绳上,镜头盖边缘磨得发亮,他说那是“高中时用奖学金买的,拍过第一场话剧的谢幕”。
“他为什么不跟赞助商要经费?”
林小夏问,声音有点哑。
“王经理说,必须看到修改后的剧本才给钱。”
苏晓叹了口气,“许言不是不想改,是怕你生气——他那天跟我念叨,说‘小夏说得对,狗血误会会毁了整个故事’。”
林小夏没说话。
她把薯片袋放回货架,转身往超市外走,苏晓在后面喊她:“你要回社团吗?
许言今天在排练室等你,说……想跟你好好聊聊。”
她没回头,只是摆了摆手。
可脚步却不听使唤,沿着超市门口的路,不知不觉走到了老教学楼的方向。
排练室的灯亮着,透过窗户,能看到许言的身影。
他坐在舞台中央的地板上,手里拿着那台旧相机,正对着一张话剧社的老照片拍照——照片上是去年的社员,所有人都笑着,许言站在最右边,手里举着一个奖杯。
林小夏站在窗外,看了他很久。
首到他起身去接水,她才赶紧躲到楼梯间。
没过多久,排练室的门开了,许言拿着空水杯出来,路过楼梯间时,脚步顿了顿。
“躲在这里干什么?”
他的声音很轻,没带怒气。
林小夏攥着衣角,从楼梯间走出来。
月光落在他脸上,能看到他眼底的红血丝,下巴上冒出了点胡茬,比平时憔悴了不少。
“我……”她想说“我不是故意来的”,却没说出口。
许言没追问,只是转身往排练室走:“进来吧,我给你看样东西。”
排练室里很安静,只有角落里的绿萝在风里轻轻晃。
许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递给她——里面记满了社团的开支:- 3月15日,买胶水2瓶,5元;- 3月20日,打印剧本10份,20元;- 4月1日,给演员买矿泉水,8元;- ……最后一页写着:“还差500元买戏服,相机估价800元,卖了能凑够经费,还能剩300元买新胶水。”
“我没拿王经理的好处费。”
许言坐在她对面的折叠椅上,手指轻轻敲着笔记本,“那天在咖啡馆,他是想让我说服你改剧本,我没同意。
他说如果不改,就停了经费,我……你为什么不跟我说?”
林小夏打断他,指尖抚过笔记本上的字迹,每一笔都写得很用力,“你跟我说经费不够,跟我说道具组缺材料,我不会不理解的。”
许言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鞋边磨破了,露出一点白色的鞋底。
“我怕。”
他声音很轻,像落在纸上的铅笔印,“我高中时,跟我爸吵过一架,他说我‘整天搞话剧不务正业’,我跟他解释‘话剧是我的梦想’,结果他更生气,把我的相机摔了。
从那以后我就怕了,怕解释会让事情更糟,怕你会像我爸一样,觉得我‘为了钱放弃初心’。”
林小夏没说话。
她想起自己父母——爸爸当年想解释“那封信是假的”,妈妈却不肯听;妈妈后来想跟她说“爸妈分开不是你的错”,她却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原来他们都一样,都怕“解释”变成“争吵”,都怕“真心”被当成“借口”。
“剧本的事,”林小夏翻开笔记本,拿起笔,“我们可以改,但不能加狗血误会。
比如女主看到男主给女二递礼盒时,镜头可以拍男主的手在抖,拍礼盒上的生日字样,让观众知道他是在替女主拿礼物,这样既符合赞助商‘误会升级’的要求,又不会让主角显得笨。”
许言猛地抬头,眼睛亮了起来。
“真的?”
他凑过来,手指点在剧本上,“我之前也想过这个,但怕你不同意……之前是我太冲动了。”
林小夏笑了笑,把笔递给他,“对不起,我不该没问清楚就跟你吵架。”
许言接过笔,没立刻写字,只是看着她:“我也对不起,我不该跟你冷战。”
排练室的灯暖融融的,照在两人之间的剧本上。
林小夏忽然觉得,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其实没那么可怕——就像许言的笔记本,写满了委屈,却也藏着真心;就像她的樱花茶罐,印着过去的回忆,却也能泡出新的味道。
可这份刚缓和的气氛,很快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
“许言!
不好了!”
顾晓琪推开门冲进来,手里拿着一件撕破的戏服,“道具组的戏服被人撕了!
还有……还有王经理刚才给我打电话,说如果明天再看不到修改后的剧本,就彻底取消合作!”
许言猛地站起来,接过戏服——那是女主最重要的一件戏服,领口处被撕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布料边缘还沾着点胶水的痕迹,像是被人故意破坏的。
“谁干的?”
他的声音冷了下来。
顾晓琪低下头,揉了揉眼睛:“我不知道……我刚才去道具间拿东西,就看到戏服成这样了。
王经理还说,是你故意拖着不改剧本,想跟其他赞助商合作,他要去学校投诉我们社团……”林小夏皱起眉。
她看着顾晓琪手里的戏服,又看了看她口袋里露出的半截红色马克笔——那支笔的颜色,和她之前摔在排练室的那支一模一样。
“顾晓琪,”林小夏往前走了一步,“你刚才去道具间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其他人?”
顾晓琪眼神闪烁了一下,赶紧摇头:“没有……我就看到戏服被撕了,吓得赶紧来告诉你。
许言,现在怎么办啊?
没有经费,没有戏服,我们连比赛都参加不了了……”许言没说话,只是攥着那件撕破的戏服,指节泛白。
他抬头看向窗外,月光冷冷的,落在操场的铁丝网上,像一道解不开的困局。
林小夏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那天在超市看到的场景——他拿着固体胶犹豫的样子,他接电话时的隐忍,他笔记本上记满的开支。
她忽然明白,这场“误会”,或许不止她和许言之间那么简单。
“许言,”林小夏走到他身边,拿起笔,在剧本上写下一行字,“我们先把剧本改好,戏服的事,我有办法。”
许言转头看她,眼里满是疑惑。
“我妈妈是做裁缝的,”林小夏笑了笑,“她以前给我缝过演出服,改两件戏服,应该没问题。”
顾晓琪站在旁边,脸色有点白。
她攥着衣角,想说什么,却没敢开口。
排练室的钟敲了十下,月光透过窗户,落在剧本上那行字上——“所有误会的开端,都是一颗不敢先说出口的心”。
林小夏看着那行字,忽然觉得,这场关于剧本、关于经费、关于人心的误会,才刚刚开始。
而她和许言,必须一起面对,才能找到解开误会的钥匙。
那天晚上,两人在排练室改剧本到凌晨。
许言负责画分镜,林小夏负责写台词,偶尔抬头对视,都会忍不住笑——就像前两周那样,默契得像早就认识了很久。
改到第17页时,许言忽然说:“等比赛结束,我请你喝热牛奶,无糖的。”
林小夏点头,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补充道:“还要加樱花茶,我妈给我带的,很甜。”
窗外的樱花树在风里轻轻晃,花瓣落在窗台上,像给这场刚缓和的冷战,盖了一个温柔的章。
可他们都没注意到,排练室门外,顾晓琪的身影站了很久,手里攥着那支红色马克笔,指节捏得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