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夜月狼声刘二栓柱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大全民间故事夜月狼声(刘二栓柱)
1 核桃坪的狼影民国二十三年秋,甘肃陇南的雨下得黏腻,白龙江的水涨了半尺,浑浊的浪头拍着岸边的鹅卵石,把“核桃坪”这村子泡得满是潮气。
村里的土坯房都顶着茅草顶,院坝里几乎家家都栽着核桃树,老的树干要两人合抱,新的才齐腰高,这会儿叶子上还挂着雨珠,风一吹就往下滴,砸在泥地上溅起小坑。
栓柱那会儿刚满十二,是家里最小的娃,瘦得像根刚抽芽的核桃枝,胳膊腿细得能看见骨头。
他爹早年间在江上放排时没了,娘带着他和两个姐姐过活,夜里娘睡里屋,他就跟大姐挤在外屋的土炕上,炕头摆着他爹留下的柴刀。木柄被磨得发亮,刀刃上有个小豁口,娘说那是当年砍狼时崩的,可栓柱总觉得,那豁口像只眼睛,夜里会盯着他看。这年的雨下得邪乎,入秋后就没断过,山里的路滑得没法走,村民们大多闷在家里,要么编竹筐,要么凑在一块喝罐罐茶。栓柱不爱跟大人凑堆,总爱蹲在院坝的核桃树下,看雨珠从叶子上滚下来,或者盯着江面上的雾发呆。
可娘总骂他:“死娃子,外头凉,小心招了狼!”核桃坪的人都怕狼。这村子背靠秦岭余脉,往里走就是“野猪沟”,据说沟里常年有狼出没。前几年有个货郎进山收山货,再也没出来,后来有人在沟口发现了他的货担,还有几撮灰棕色的狼毛,从此没人敢单独往沟里去。
栓柱听村里的老人说,狼最记仇,也最能熬,要是盯上谁家,能在院外蹲半宿,连呼吸都压得轻。九月初十那天,雨总算停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把核桃坪晒得暖洋洋的。娘要去江边洗衣裳,让栓柱在家看着院坝里晒的玉米,临走前还特意把柴刀往他手边递了递:“别乱跑,听见狼嚎就往屋里躲,记得把木门顶死。
”栓柱应着,蹲在玉米堆旁,手里攥着柴刀,眼睛却往山上瞟。雨后的山看着绿得发亮,野猪沟的方向飘着轻雾,像块白纱蒙在山尖上。他正看得入神,忽然听见院外的核桃树后有动静,不是鸟叫,也不是松鼠蹦跶的声,是“唰唰”的,像是有东西在蹭树皮。栓柱的心一下提了起来,攥着柴刀的手紧了紧,慢慢往树后挪。
刚绕到树干旁,他就看见一只狼。灰棕色的毛,沾着点泥,尾巴夹得紧紧的,正低着头,用鼻子闻地上的玉米粒。那狼比栓柱见过的土狗大一圈,耳朵竖得笔直,鼻尖是黑色的,呼哧呼哧地喘着气,离他不过两丈远。栓柱吓得腿都软了,想喊却发不出声,柴刀在手里抖得厉害。那狼像是察觉到了什么,猛地抬头,一双黄澄澄的眼睛盯住了他。
那眼神不凶,却透着股冷意,像山里的泉水,能冰到骨头里。栓柱僵在原地,连呼吸都忘了,只觉得那狼的眼睛能看透他的心思,知道他怕得要命。过了好一会儿,那狼才低下头,叼起一粒玉米,慢慢往后退,退到院外的土路上,又回头看了栓柱一眼,才转身往山上跑,没一会儿就钻进了雾里,只留下一串湿漉漉的爪印,印在泥路上,像朵小小的梅花。
栓柱瘫坐在地上,后背全是汗,直到听见娘回来的声音,才哆哆嗦嗦地站起来。
他跟娘说见了狼,娘吓得脸都白了,赶紧把院门关紧,还在门后顶了根粗木杠:“还好那狼没伤人,以后再不敢让你一个人在家了。
”可这只是开始。没过几天,村里就出了事。出事的是村东头的王老实家。
王老实有个小孙子,才五个月大,叫狗蛋,裹在红底碎花的襁褓里,胖嘟嘟的,村里谁见了都想逗两句。那天下午,王老实的媳妇,村里人都叫她王婶,要去江边的菜园摘辣子,想着太阳好,就把狗蛋放在院坝的竹编摇篮里,让他晒晒太阳,自己揣着篮子出了门。菜园离王家不远,也就半里地,王婶摘了两把辣子,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赶紧往回走。还没到院门口,就听见摇篮里没了动静,往常这时候,狗蛋总爱哼哼唧唧的,要么就蹬蹬腿。王婶心里一紧,小跑着进了院,一看摇篮,魂都吓飞了,摇篮是空的,只有一块碎花布掉在地上,布上还沾着几根灰棕色的毛。“娃!
我的娃呢?”王婶的喊声像被掐住了脖子,又尖又哑。邻居们听见动静,都跑了过来,有人指着院外的泥路喊:“看!有狼爪印!往野猪沟方向去了!
”王老实那会儿正在屋里编竹筐,听见喊声跑出来,一看摇篮空了,当即就红了眼,抄起门后的砍柴刀,拔腿就往野猪沟跑:“狗日的狼!敢叼我的娃,我劈了你!
”村里人都跟着追了上去。男人们扛着锄头、耙子,女人们拿着洗衣棒、纳鞋锥,连村里的老猎人李叔都挎着猎枪跑来了。李叔的猎枪是前几年从货郎那换的,据说能打三里远,可他总说不到万不得已不杀生,这会儿却把枪栓拉得“咔嗒”响。
栓柱也跟着跑,他娘拉都拉不住。他跑在人群后面,看见泥路上的狼爪印很清晰,比他上次见的那只狼的爪印小些,像是只半大的狼。那狼跑得不算快,爪印之间的距离不大,偶尔还会有几滴血,不是娃的血,是狼的,像是跑的时候被石头划破了脚。
追了约莫一个时辰,到了野猪沟的山口,前面的人忽然停了下来。栓柱挤过去一看,只见一只半大的灰狼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嘴里叼着襁褓,看见人群过来,也不跑,只是把襁褓往石头后挪了挪,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黄澄澄的眼睛盯着人群,像是在护着什么。“放下娃!”王老实举着砍柴刀,手都在抖,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你要是敢伤娃,我扒了你的皮!”那狼像是听懂了,慢慢放下襁褓,往后退了两步,却依旧挡在石头前,爪子在地上刨着土,扬起细小的泥粒。李叔端着猎枪,枪口对准了狼:“再不退,我开枪了!”就在这时,襁褓里传来了“哇”的一声哭,是狗蛋的声音!王老实一听,什么都顾不上了,冲过去抱起襁褓,解开一看,狗蛋的小脸红红的,除了额头上沾了点泥,身上一点伤都没有,只是吓得哭个不停。
“娃没事!娃没事!”王老实抱着狗蛋,瘫坐在地上,眼泪掉在狗蛋的脸上。
那狼看了眼狗蛋,又看了眼王老实,慢慢往后退,退到山口的雾里,忽然回头看了一眼,才转身跑了,没一会儿就没了踪影。后来李叔在石头旁发现了一窝狼崽,三只,都已经没气了,身上还带着温乎气,像是刚死没多久。“这狼是只母狼,刚丢了崽,把狗蛋当成自己的娃了。”李叔叹了口气,“它没伤娃,就是想找个崽养着。
”可村里人不信。王婶抱着狗蛋,哭着说:“狼就是狼,再怎么着也是恶物,今天没伤人,明天说不定就把谁家的娃叼走了!”从那天起,核桃坪的人更怕狼了,家家户户都把院门关得紧紧的,夜里睡觉都有人守着,炕头、门后都摆着柴刀、锄头,连孩子们都不敢再去院外玩。栓柱却总想起那只母狼的眼睛,黄澄澄的,不凶,却透着股委屈,像个丢了东西的娃。他跟娘说:“那狼不是恶物,它就是想养个崽。
”娘却骂他:“死娃子懂什么!狼的心是黑的,哪天把你叼走了,你还觉得它好!
”栓柱不说话了,可他总觉得,娘说的不对。狼或许不是天生的恶物,就像人,也不是天生就好,只是有时候,被逼得没了办法。
2 野猪沟的接生婆赵家阿婆是核桃坪最有名的接生婆,六十多岁的人,头发白了大半,却依旧耳不聋眼不花,手上的力气比年轻媳妇还大。她家住村西头,院里栽着一棵老花椒树,每到夏天,满院都是花椒的麻香味。阿婆的屋里总摆着个红布包,包里装着剪刀、纱布,还有一小瓶她自己泡的艾草酒,说是用野猪沟里的艾草泡的,止血止痛最管用。
村里谁家媳妇要生了,只要在院坝里喊一声“赵阿婆”,她准提着红布包就往人家里跑,脚步快得像年轻姑娘。有一次,村北头的张媳妇半夜生娃,疼得直哭,阿婆披着衣裳就跑过去了,守了半宿,直到听见娃的哭声,才松了口气,临走前还不忘给张媳妇熬碗小米粥,说补身子。民国二十四年春,核桃坪的花椒树刚冒芽,阿婆就得了场小病,咳嗽了好几天,夜里总睡不好。那天傍晚,阿婆正坐在院里的花椒树下纳鞋底,忽然听见院门口有“呜呜”的声音,像是狗叫,又比狗叫低沉些。她抬头一看,只见一只黑灰色的狼站在院门口,尾巴夹着,耳朵耷拉着,嘴里叼着一根干艾草,正是野猪沟里常见的那种。那狼比一般的狼壮实,像是只公狼,眼睛是深褐色的,盯着阿婆,却不往前走,只是把嘴里的艾草往阿婆脚边放了放,又“呜呜”叫了一声。阿婆吓得手一抖,针线掉在了地上。她活了六十多年,还从没见过狼主动找上门的。可那狼看着不凶,眼神里像是带着点恳求,不像要伤人的样子。
阿婆想起村里老人说的“狼有灵性”,心里忽然一动,慢慢站起来,捡起地上的艾草:“你是要我跟你走?”那狼像是听懂了,点了点头,转身往院外走,走两步就回头看一眼,像是在等阿婆。阿婆犹豫了一下,回屋把红布包揣在怀里,又拿了件厚衣裳披在身上,山里傍晚凉,她怕冻着。出门前,她还在院门上挂了个铜铃,那是她儿子走之前给她留的,说是能驱邪。狼走得不快,专挑好走的路,避开了滑溜的泥地。
阿婆跟在后面,心里又怕又好奇,她看那狼的爪印,比一般的狼爪印大,爪尖上沾着点泥土,像是刚从山里出来。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到了野猪沟的深处,前面有个不大的石缝,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走进去。狼停在石缝门口,回头看了阿婆一眼,又“呜呜”叫了一声,像是让她进去。阿婆深吸一口气,提着红布包走了进去。石缝里很暗,一股血腥味混着艾草味飘了过来,她刚站稳,就听见里面传来“嗷——嗷——”的叫声,像是狼在哭。借着从石缝顶透进来的微光,阿婆看见石缝里铺着些干草,干草上躺着一只母狼,比门口的公狼小些,毛是浅灰色的,肚子鼓鼓的,却一动不动,只有胸口微微起伏,嘴里发出痛苦的低吼,旁边还掉着一只没气的狼崽,浑身是血。
公狼跟在阿婆身后进来,蹲在母狼旁边,用头蹭了蹭母狼的脖子,又抬头看了看阿婆,眼神里满是恳求。阿婆这才明白,这母狼是难产了,公狼是来请她帮忙接生的。“造孽啊!
”阿婆叹了口气,心里的怕少了些,多了些怜悯。她放下红布包,从里面拿出艾草酒,倒了点在手上搓热,又拿出剪刀,在艾草酒里泡了泡,她接生时总这样,说是能消毒。
母狼像是知道阿婆要帮它,慢慢放松了些,不再低吼,只是用眼睛盯着阿婆。阿婆蹲下身,轻轻摸了摸母狼的肚子,能感觉到里面还有狼崽在动。她心里有了数,开始帮母狼接生,就像给村里的媳妇接生一样,一边摸一边轻声说:“别怕,很快就好了,娃能出来的。
”公狼蹲在一旁,一动不动,只是眼睛死死盯着阿婆的手,像是怕她伤了母狼和狼崽。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石缝里传来了微弱的“呜呜”声。第一只狼崽生出来了!
阿婆赶紧把狼崽擦干,放在母狼身边,母狼立刻用舌头舔了舔狼崽,眼里的痛苦少了些。
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狼崽也生了出来,都是活的,只是有些弱。阿婆把最后一只狼崽擦干,松了口气,刚要站起来,忽然觉得头晕,她刚才太专注,忘了自己还有病,这会儿一放松,就觉得浑身没力气。公狼像是看出了阿婆的不舒服,走过来,用头蹭了蹭阿婆的胳膊,又叼起她的红布包,往石缝外走。阿婆明白了,公狼是要送她回去。她扶着石缝壁,慢慢站起来,跟着公狼往外走。出了石缝,天已经黑透了,山里的风很凉,阿婆裹紧了厚衣裳。公狼走在前面,偶尔会停下来,抬头往四周看,像是在警惕什么。
阿婆跟在后面,看见公狼的耳朵竖得笔直,只要听见一点动静,就会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