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井陉的秋天核桃柿子最新热门小说_井陉的秋天全本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6 06:34:52 

当太行山脉的第一缕秋风掠过滹沱河面,井陉的秋天便带着诗意的笔触,在这片土地上缓缓铺展。它不是江南秋的“桂子飘香,十里荷花”,也不是北平秋的“天朗气清,万山红遍”,而是藏在石屋缝隙里、古驿道石板上、山野沟壑间的独特景致——是核桃坠枝的青郁,是柿子挂红的浓烈,是山楂满坡的鲜活,是古寺映霞的苍茫。井陉的秋,像一首用乡土韵律写成的诗,每一个字都浸着草木香,每一句都藏着岁月情,让人心生眷恋,久久难忘。一、初秋:滹沱晨雾里,核桃香漫太行山井陉的初秋,是从滹沱河的晨雾中苏醒的。八月末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滹沱河面上就飘起了薄薄的雾,像一层轻柔的纱,将河面、岸边的柳树、远处的山峦都裹进了朦胧的诗意里。

雾随着河风慢慢流动,掠过岸边的芦苇丛,带着水汽的清凉,悄悄钻进县城的街巷、山村的院落,也吹醒了山坡上沉睡的核桃林。井陉多山,太行山脉的余脉在这里纵横交错,形成了无数向阳的山坡。这些山坡上,几乎都种满了核桃树——有的是农家世代相传的老核桃林,树干粗壮得要两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环抱,树皮上布满了深深的纹路,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却依然枝繁叶茂;有的是近些年新栽的幼树,虽不及老树粗壮,却也亭亭玉立,枝头缀满了青绿色的核桃,透着勃勃生机。天长镇的核桃最是有名,这里的土壤是太行山脉特有的褐土,透气性好,加上昼夜温差大,结出的核桃壳薄、仁满,咬开一口,满是醇厚的油香,在石家庄周边都小有名气。清晨的核桃林,是最热闹的。

天刚亮,村里的男人们就扛着长竹竿出门了,竹竿头上绑着特制的铁钩——钩尖弯弯的,能轻松勾住核桃枝。他们走进核桃林,选一棵果实饱满的树,踮起脚,将铁钩搭在挂满核桃的枝桠上,轻轻一拧、一拉,枝桠就被拉得低垂下来,青绿色的核桃便“噼里啪啦”地掉进草丛里,有的滚到石板路上,有的藏进落叶间,像撒了一地的绿宝石。女人们则戴着草帽、挎着竹筐跟在后面,她们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核桃捡进筐里,指尖偶尔碰到沾着露水的草叶,凉丝丝的。竹筐满了,就倒进停在路边的三轮车里,车斗里铺着旧麻袋,防止核桃被磕碰,麻袋上很快就堆起了青绿色的小山。孩子们是核桃林里最欢快的身影。他们不帮着捡核桃,反而追着掉落的核桃跑,有的捡起一个裂了缝的青核桃,用石头砸开青皮,掏出里面白白的核桃仁往嘴里塞,结果被涩得直咧嘴,眉头皱成了一团,引得大人哈哈大笑。

有的孩子则在核桃树下捉迷藏,躲在粗壮的树干后,听着大人的笑声、核桃掉落的声音,还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觉得这是初秋最快乐的时光。捡回来的青核桃,要经过“沤皮”这道工序。农家院子的角落里,总会堆着几大堆青核桃,上面盖着玉米秆或者旧麻袋,让青皮在里面慢慢发酵。过个三四天,青皮就会变软、发黑,用手一搓就能掉下来,露出里面褐色的核桃壳,壳上还沾着黏糊糊的汁液——这汁液沾在手上,要等新的皮肤长出来才能褪尽,可井陉人却觉得这是秋天的“印记”,是丰收的象征,没人会在意。沤好的核桃,要摊在晒谷场上晒。晒谷场大多是用水泥铺的,平整宽敞,清晨把核桃倒在上面,用木耙子耙成薄薄一层,让太阳把水分慢慢晒走。正午的太阳最烈,晒得核桃壳发烫,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核桃香,这香味不浓烈,却很醇厚,像陈年的酒,慢慢渗透到空气的每一个角落。路过的邻居会停下脚步,拿起两个核桃在手里掂一掂,笑着问:“今年核桃收成咋样?”主人家就会递过一把晒干的核桃:“尝尝,今年雨水足,仁儿饱满着哩!”邻居接过核桃,用牙一咬,壳就碎了,嚼着核桃仁说:“还是你家这老核桃树结的果甜,城里超市买的,没这个味儿。

”除了鲜核桃,井陉人还爱把核桃做成“核桃油”。选最饱满的核桃仁,放在石磨上磨成浆——石磨是祖辈传下来的,磨盘上刻着细密的纹路,推磨的时候,“吱呀吱呀”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像一首古老的歌。磨好的核桃浆倒进大铁锅里,用小火慢慢熬,火不能太旺,否则会糊。熬的时候,要不停地用勺子搅拌,防止粘锅底。

井陉的秋天核桃柿子最新热门小说_井陉的秋天全本在线阅读

随着温度升高,核桃油会慢慢从浆里渗出来,浮在表面,用勺子撇出来,装进瓦罐里密封好。

核桃油是个好东西,凉拌菜的时候滴几滴,香味能飘满整个屋子;给孩子做辅食,加一勺核桃油,营养又健康。村里的老人说:“秋天吃核桃油,冬天不怕冷,身体倍儿棒。

”初秋的傍晚,滹沱河的风更凉了。河边的柳树叶子开始泛黄,有的飘落在水面上,顺着河水慢慢漂走,像一叶叶小小的船。农家院子里,晚饭的香味飘了出来——锅里煮着玉米粥,粥里飘着几粒红枣,蒸着红薯和土豆,还有腌得脆爽的萝卜干,桌上摆着一碟刚剥好的核桃仁。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吃饭,抬头能看见太行山的轮廓被晚霞染成金黄色,低头能听见滹沱河的水流声,偶尔有几声鸟鸣从山林里传来,日子过得像一首慢悠悠的诗,平淡却充满了幸福。

二、仲秋:古驿石板上,柿子红透石头村十月的井陉,秋天就到了最浓烈的时候——柿子红了。如果说初秋的井陉是绿色的,那仲秋的井陉就是红色的:山坡上的柿子树像一团团燃烧的火,古村落的石缝里挂着一串串红柿子,农家院子的屋檐下晾着晒柿子的竹筛子,就连天长古镇的古驿道石板上,都落满了被风吹来的柿子叶,整个小城都被染上了暖融融的红,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井陉的柿子树,大多长在古村落里。于家石头村、大梁江村、吕家村这些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柿子树,它们是古村落的“守护者”,也是秋天的“主角”。

于家石头村的柿子树最有味道,这个村子是明代著名政治家于谦的后裔所建,全村的房子、道路、院墙都是用太行山的青石砌成的,青灰色的石头墙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坚固。柿子树就长在这些石头缝里,有的从院墙的缝隙中钻出来,有的长在院子里的石板旁,树干歪歪扭扭,却枝繁叶茂,枝头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像一串串红灯笼,把青灰色的石头村装点得格外喜庆。村里的老人说,这些柿子树是“传家宝”,有的已经长了上百年,一辈辈人守着这些树,春天看柿子花盛开,夏天在树下乘凉,秋天摘柿子、做柿饼,冬天看着光秃秃的枝桠盼着来年。到了十月中旬,摘柿子就成了村里的大事,家家户户都要上阵。男人们会找来长长的竹竿,竹竿头上绑着一个带网的铁圈——把铁圈套在柿子上,轻轻一拉,柿子就掉进网里,不会摔烂。女人们则拿着竹筐在下面接,筐子满了就倒进院子里的晒架上,晒架是用木头搭的,上面铺着竹篾,通风又透气。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会捡那些掉在地上的熟柿子,用手擦一擦就往嘴里塞,甜美的汁液在嘴里散开,甜得眯起眼睛。有的孩子还会帮大人递竹竿、拿竹筐,虽然力气不大,却做得有模有样。

村里的老人看着忙碌的孩子们,笑着说:“柿子树养人,吃了柿子,冬天不咳嗽,身体好。

”摘下来的柿子,一部分留着鲜吃,大部分要做成“柿饼”。做柿饼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和技巧,村里的媳妇们都是做柿饼的好手。第一步是“削柿皮”,女人们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面前摆着一个竹筐,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刀是特制的,刀刃薄而锋利。她们左手捏着柿子,右手拿刀从柿子的顶部往下削,手腕轻轻转动,柿皮就像一条红色的绸带,慢慢从柿子上剥离下来,落在竹筐里。削好皮的柿子,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透着淡淡的橙红色,可爱极了。孩子们总爱模仿大人削柿皮,可柿子太滑,总把皮削得七零八落,还会把柿子捏烂,最后只能乖乖地帮大人把削好皮的柿子摆进竹筛子。竹筛子要摆在向阳、通风的地方,把柿子一个个摆好,不能叠在一起,不然会发霉。刚开始晒的时候,柿子是橙红色的,晒上两三天,柿子就会变软,表面开始渗出一层黏黏的糖汁,用手摸一摸,甜甜的。这时候,要给柿子“捏形”——这是做柿饼最关键的一步。女人们洗净双手,拿起变软的柿子,轻轻捏成扁圆形,力度要恰到好处,太轻了捏不成形,太重了会把柿子捏烂。捏好的柿子,像一个个小小的圆饼,整齐地摆放在竹筛子里,继续晒。

村里的媳妇们说:“捏柿子就像照顾孩子,得有耐心,不能急。”晒到半个月左右,柿子表面就会结出一层白霜——这层白霜是柿子里的糖分渗出来形成的,也是柿饼最好吃的部分。白霜薄薄的,像一层雪花,覆盖在柿饼上,让柿饼看起来更诱人。

这时候的柿饼,捏起来软软的,咬一口,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柿子香,是井陉人秋天最爱的零食。家家户户都会把柿饼装在陶缸里,密封好,能放到来年春天,过年的时候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吃了都会夸:“这柿饼比城里买的好吃多了,甜得正宗!

”仲秋的井陉,除了柿子,还有一处地方不能错过——天长古镇的古驿道。

这条古驿道始建于秦代,是连接华北平原和山西的重要通道,被称为“秦晋通衢”。

铺在地上的青石板,被千年的马蹄和车轮磨得光滑发亮,石板上还能看到深深的车辙印,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到了十月,古驿道两旁的白杨树叶子黄了,风吹过,叶子“哗啦啦”地响,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曾经,这里有拉货的马车匆匆而过,有赶路的商人歇脚喝茶,有戍边的士兵列队前行,热闹非凡。古镇的街道两旁,会摆上很多小摊,摊主大多是村里的老人,他们面前的竹筐里,装满了红柿子、青核桃、红花椒,还有用小米面做的“井陉年糕”。年糕蒸得软软的,冒着热气,蘸着白糖吃,甜滋滋的,是仲秋的特色小吃。路过的游客会停下脚步,买一块年糕,坐在路边的石阶上吃,感受着古镇的慢时光。古镇的老茶馆里,总是坐满了人。

茶馆是用石头盖的,屋顶铺着青瓦,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门口挂着一块木质的招牌,上面写着“老茶馆”三个大字,透着古朴的气息。茶馆里面,摆着几张八仙桌,桌子上放着粗瓷碗,碗沿有些磨损,却更显岁月的沧桑。茶馆老板是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他会用铜壶给客人倒上一碗“枣叶茶”——茶是用秋天的枣叶炒的,茶叶呈淡绿色,泡在水里,茶汤清澈,喝起来有股淡淡的枣香,清爽可口。

客人们坐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听老爷爷讲古驿道的故事:“以前啊,这条道上可热闹了,从早到晚都不停歇。有拉煤的马车,马车上插着小旗子,‘嗒嗒’地跑;有做买卖的商人,背着包袱,走得满头大汗;还有说书的、唱戏的,在路边搭个台子,引得好多人围观……”老爷爷讲得绘声绘色,客人们听得入了迷,仿佛穿越回了千年之前,看到了古驿道的繁华景象。仲秋的夜晚,井陉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农家院子里,一家人会在槐树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月饼、苹果、柿子,还有刚做好的柿饼。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银色的月光洒在院子里,把太行山的山顶照得发白,把院子里的柿子树照得通红,也把一家人的笑脸照得暖暖的。孩子们会指着月亮说:“月亮里有兔子,还有桂花树!

”大人们则会笑着说:“井陉的月亮,比城里的亮,因为山里没有灯,月亮的光才能看得清楚,才能照到心里去。”有时候,还会有邻居来串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