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和珅,我比纪晓岚还能说(纪晓岚乾隆)最新推荐小说_在哪看免费小说穿越成和珅,我比纪晓岚还能说纪晓岚乾隆
当我睁开眼,发现自己穿着一身绯红色官袍,跪在冰冷坚硬的金銮殿地砖上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四周是雕龙画凤的廊柱,头顶是“正大光明”的牌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让人喘不过气的龙涎香。更要命的是,我脑子里多出了一段不属于我的记忆——户部侍郎,和珅,钮祜禄氏,字致斋。
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与“贪婪”二字深度绑定的男人。而此刻,正是我这位“和大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大危机。御史参我贪墨国库银两,用于修建自家宅邸。人证物证俱全。殿上,那个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正用一种审视的、冰冷的目光看着我。殿下,那个以铁齿铜牙闻名的纪晓岚,嘴角已经挂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讽笑意。所有人都等着看我如何人头落地。这是地狱开局。
可惜,他们不知道。我叫何申,上一份工作,是专打金融诈骗案的王牌律师,外号“律政流氓”。最擅长的,就是在铁证如山面前,颠倒黑白。纪晓岚是吗?铁齿铜牙?
不好意思。跟我比口才,你还嫩了点。1“和珅。”龙椅上,乾隆皇帝的声音响了起来,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大殿中回荡。“御史孙敬安参你贪墨库银三万两,私修宅邸,僭越规制。人证、物证俱在,你,有何话说?”我的额头贴着冰冷的地砖,感受着四周投来的,幸灾乐祸的目光。脑海里,属于原主和珅的记忆在疯狂翻涌,惊恐、慌乱、绝望……这个刚凭着一张俊脸和一点小聪明爬上户部侍郎位置的年轻人,面对这种阵仗,已经彻底吓傻了。但我不是他。我深吸一口气,将那些无用的情绪压到心底最深处。然后,我抬起了头。没有惊慌,没有恐惧,我的脸上,只有一片坦荡,甚至……带着一丝被冤枉的委屈和悲愤。“回皇上。”我的声音清晰、沉稳,带着一种特殊的韵律,足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臣,有话说。
”“孙御史所参之事,看似证据确凿,实则,荒谬绝伦!”“哗——”大殿之上,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没想到,我不仅没有跪地求饶,反而倒打一耙,说御史的弹劾是“荒谬绝伦”?
疯了吗!就连龙椅上的乾隆,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站在班列最前方的纪晓岚,更是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毛,准备看我如何狡辩。“哦?”乾隆的声音里多了一丝玩味,“如何荒谬?”“回皇上,孙御史参臣两件事。其一,贪墨。其二,僭越。
”我没有去看跪在一旁的御史孙敬安,而是直视着龙椅上的皇帝,朗声说道:“敢问皇上,何为贪墨?”“将朝廷之财,占为己有,便是贪墨。”乾隆淡淡地回答。“说得好!
”我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悲愤,“皇上!臣所用的每一两银子,都非朝廷之财,而是……而是臣自己的俸禄和家产!孙御史仅凭一本账目,就断定臣贪墨,这是诛心之言,是构陷忠良啊!”御史孙敬安闻言大怒,立刻反驳:“一派胡言!
你一个户部侍郎,一年的俸禄不过百两,加上养廉银也不过千两。你那宅子,光是修缮就花了三万两!你哪来的家产?!”所有人都点了点头,这确实是最大的疑点。
我却像是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一样,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地契。“皇上请看。
”我将地契高高举过头顶,“这是臣家中祖产的田契,共计良田八百亩。
此乃先祖跟随太宗皇帝入关时,蒙受皇恩浩荡所赐!有内务府的印信为证!”“臣前些日子,因手头拮据,将这八百亩地,尽数卖了出去,共得银三万一千二百两。卖家,正是京城最大的粮商,‘庆丰祥’的东家,王百万。”“人证、地契、卖身契,俱在!
请皇上明察!”我的话,像一颗炸弹,在大殿中炸开。所有人都懵了。卖祖产?
还有这种操作?孙敬安也傻眼了,他查了我的所有账目,却怎么也没想到,这笔钱的来源,竟然是这个!这年头,谁家不是拼了命地置办田产,哪有把祖上传下来的良田往外卖的道理?
这不符合逻辑!纪晓岚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似乎抓到了什么。“和大人,好一个卖祖产啊。”他站了出来,慢悠悠地说道,“纪某倒想请教一下,既然和大人如此清廉,为何要变卖祖产,去修一座豪宅呢?难道,在和大人心里,这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宅子,比列祖列宗的基业,还重要吗?”这话,诛心!直接把问题,从经济层面,上升到了道德层面。你和珅,为了个人享受,不惜变卖祖产,实乃不孝之子!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我身上。我看着纪晓岚,心中冷笑。跟我玩道德绑架?我转过身,对着龙椅上的乾隆,再次重重磕头,这一次,我的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皇上!
纪大人问得好啊!”“臣,之所以要变卖祖产,修缮宅邸,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而是为了皇上您啊!”“噗——”角落里一个年轻官员,没忍住,直接笑了出来。
但很快就意识到场合不对,又硬生生憋了回去。就连乾隆,也差点被我这句话给逗乐了。
为了我?这马屁,拍得是不是太离谱了?纪晓岚更是抚着胡子,一脸“我看你还能怎么编”的表情。我却不管不顾,用袖子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眼泪,悲声说道:“皇上,您忘了?上个月,您心血来潮,微服私访,路过了臣的府邸。
当时天降大雨,您说,‘和珅啊,你这宅子,看着还算齐整,不如就去你家避避雨吧’。
”“当时,臣……臣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啊!”“为何?”“因为臣那宅子,外面看着光鲜,里面,其实早已是朽木处处,败絮其中!墙皮脱落,房梁漏雨!
若是真请皇上您进去了,万一,万一房梁掉下来,砸到了圣驾,臣……臣万死莫辞啊!
”“所以,从那天起,臣就发誓,一定要把宅子修好!修得固若金汤,修得富丽-堂皇!
”“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皇上您再路过时,臣能有一个,配得上您九五之尊身份的地方,让您歇歇脚,喝口热茶!”“臣变卖祖产,是不孝!但与皇上您的安危相比,与我大清的国体相比,臣这点不孝,又算得了什么?!”“为了皇上,臣就是背上千古骂名,也在所不惜啊!”我这番话说得是声泪俱下,情真意切,感天动地!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我这番“忠君爱国”的奇葩言论,给震得外焦里嫩。还能……还能这么解释?!
纪晓岚张了张嘴,发现自己那引以为傲的铁齿铜牙,此刻竟然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想反驳,却发现,无从下口!因为,我把一切,都绑在了“忠君”这面大旗上!你反驳我,就是质疑我对皇上的忠心!龙椅上,乾隆皇帝的表情,也变得精彩纷呈。他先是错愕,然后是震惊,最后,嘴角,竟然控制不住地,微微向上扬起。他看着我,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欣赏,和……有趣。
“至于僭越……”我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立刻抛出了第二个论点。“孙御史说,臣的宅邸,花园里的假山,用了太湖石,凉亭是六角攒尖顶,这是王爷才能用的规制。
”“敢问孙御史,我大清律例,哪一条,哪一款,写明了户部侍郎,不能用太湖石,不能盖六角亭?”孙御史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因为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确实没有明文写进律法里。“这……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他涨红了脸,强辩道。“规矩?”我冷笑一声,“孙御史,你也是读圣贤书的人。
难道不知道,‘法无禁止即可为’吗?”“律法里没有明令禁止的,就是百姓可以做的!
这是我大清依法治国的根本!”“你今天,用一个‘莫须有’的‘规矩’来治我的罪。
那明天,是不是看哪个百姓家里多吃了一碗饭,也要治他一个‘僭越’之罪?”“长此以往,国法何在?民心何安?!”我这番话,直接把现代法律的“罪刑法定”原则,给搬了出来。
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听不懂,但那种“你凭什么用没写出来的规矩给我定罪”的逻辑,却是共通的。孙御史被我问得哑口无言,冷汗直流。大殿之上,再次陷入了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龙椅上的乾隆身上。他们都在等待着,这位帝王,做出最终的判决。良久。乾隆皇帝,缓缓地,笑了。他看着我,点了点头。“和珅,你很好。
”“伶牙俐齿,心思敏捷。”他站起身,走下龙椅,亲自来到我面前,将我扶了起来。
“孙敬安,捕风捉影,构陷忠良,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至于和珅……”乾隆拍了拍我的肩膀,声音里,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你那宅子,既然是为了朕修的,那朕,也不能让你白花钱。”“传朕旨意。”“赏和珅,白银十万两,绸缎千匹。”“另外,再从内务府,挑几块上好的太湖石,送到和府去。”“朕倒要看看,谁还敢说,三道四!”2圣旨一下,满朝皆惊!这……这是什么神仙反转?!
一个贪腐案的嫌疑人,不仅无罪释放,还凭空得了十万两白银的赏赐?御史被罚俸,而他这个被告,反而得了天大的好处?所有人的脑子,都嗡嗡作响,感觉自己几十年的官,都白当了。孙敬安更是面如死灰,瘫软在地,他知道,自己完了。不仅没扳倒我,反而把自己给搭了进去。最重要的是,他成了全天下官僚的笑柄。纪晓岚站在那里,一张老脸,也是青一阵白一阵。他活了半辈子,就没见过这么离谱的朝堂辩论!从头到尾,我说的每一句话,都透着一股歪理邪说。但偏偏,这些歪理邪说,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套无懈可击的逻辑闭环。最骚的是,我还把皇帝给哄得龙心大悦!
这小子……是个人才啊!不,是个人精!我站在那里,感受着乾隆拍在我肩膀上的手,心中也是波涛汹涌。赌对了!我刚才那番看似荒诞的表演,其实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密的算计。我赌的,就是乾隆这个人!历史上,乾隆是个什么样的人?自负,好大-喜功,喜欢听好话,更喜欢看有才华的奴才。我那番“为皇上修宅子”的言论,看似是无耻的马屁,实则,精准地挠到了他的痒处。第一,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我把个人享受,包装成了对他的忠诚。他听着能不舒服吗?第二,展现了我的“才华”。
我能在绝境之中,用如此新奇的角度,把黑的说成白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乾隆是爱才的皇帝,他看到了我的价值。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给了他一个,既能保住我,又能彰显他“仁慈英明”的台阶!如果他今天真的治了我的罪,传出去,就是皇帝连一个想为自己修个歇脚地方的忠臣都容不下,显得他多么刻薄寡恩?
而现在这个结果,他不仅保下了一个“有才的忠臣”,还彰显了自己赏罚分明、体恤下属的明君形象。里子面子,他全赚了!这,就是帝王心术。
也是我,作为一名顶级律师,最擅长的,人性博弈。“谢主隆恩!”我再次跪下,重重磕头,声音里,是恰到好处的感激涕零。乾隆满意地笑了笑,转身走回了龙椅。“退朝吧。
”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喊,这场惊心动魄的早朝,终于落下了帷幕。我从地上站起来,感受着那些从四面八方投来的,复杂的目光。有嫉妒,有敬畏,有探究,也有……怨毒。
我知道,从今天起,我“和珅”,算是正式在这座紫禁城里,站稳了脚跟。但同时,我也成了无数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未来的路,只会更难走。“和大人,留步。”一个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回头,看到了纪晓岚那张似笑非笑的脸。“纪大人,有何指教?
”我拱了拱手,脸上挂着无懈可击的笑容。“指教不敢当。”纪晓岚走到我身边,与我并肩而行,压低了声音,“和大人今天这番口才,真是让纪某,大开眼界啊。
”“纪大人谬赞了。和某只是实话实说罢了。”我面不改色。“实话实说?
”纪晓岚哼了一声,“把死的说成活的,把黑的说成白的,这也是实话?”“纪大人,此言差矣。”我停下脚步,看着他,眼神里,多了一丝玩味。“敢问纪大人,这世间之事,何为黑?何为白?”“律法,民心,便是黑白。”纪晓岚答得斩钉截铁。“说得好。
”我点了点头,“那敢问纪大人,我今天所言所行,哪一条,违反了我大清律例?哪一件,有损了百姓民心?”纪晓岚一愣,又被我给问住了。是啊,从法理上讲,我卖祖产修宅子,确实没犯法。至于有没有损害民心……我那番“忠君”的言论,传出去,老百姓只会觉得,这是个忠臣啊!“你……”纪晓岚被我噎得说不出话来。我笑了。“纪大人,你我都是为皇上办事。”“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我凑到他耳边,用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道:“以后在朝堂上,想跟我斗,最好,先做好功课。”“不然,今天孙御史的下场,就是你的前车之鉴。”说完,我不再理会他那瞬间变得铁青的脸色,理了理衣袍,大步流星地,走出了紫禁城。阳光,照在我绯红色的官袍上。我眯了眯眼,抬头看了看这京城的天。天,还是那片天。但我知道,从今天起,这天下的风,要变个方向了。3回到和府,迎接我的是全家上下的欢呼和庆贺。管家刘全更是老泪纵横,拉着我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在他们看来,我今天是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能囫囵着回来,已经是天大的幸事,更别说还得了皇上的赏赐。我打发了众人,独自一人回到了书房。屏退左右,我关上房门,走到书桌前,摊开一张宣纸,提笔,蘸墨。
我写的第一个字,不是诗,也不是词。而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危”。危险的危。
今天在朝堂上,我看似大获全胜,风光无限。但只有我自己清楚,我这是在悬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我今天能赢,靠的是出其不意的奇招,和对乾隆心理的精准把控。
但这种招数,只能用一次。下一次,纪晓岚那帮清流御史,绝对会把我查个底朝天,不会再给我留下任何空子。而且,我今天的表现,虽然取悦了乾隆,但也同样,引起了他的警惕。一个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臣子,好用,但也很危险。帝王心,海底针。
今天他能赏我十万两,明天,就能抄我的家,要我的命。我不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寄托在一个人的喜怒之上。我必须,要有自己的底牌。一张,能让我在这吃人的官场里,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底牌。我收起“危”字,又重新铺开一张纸。这一次,我写下了两个字。
“钱。”“权。”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钱,我才能收买人心,才能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才能在关键时刻,有足够的资本去博弈。权,是护身的铠甲。
只有爬到更高的位置,掌握更大的权力,我才能让那些想动我的人,投鼠-器。
我看着这两个字,陷入了沉思。记忆中,历史上那个和珅,是怎么做的?他贪。疯狂地贪。
贪成了乾隆朝的第一巨贪,富可敌国。但最终,嘉庆皇帝一上台,一道圣旨,就让他家破人-亡。这条路,是死路。我不能重蹈覆辙。我要赚钱,但要赚“干净”的钱。
我要揽权,但要揽“稳固”的权。我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桌上那份刚刚从皇宫领回来的,十万两白银的领条上。这,就是我的第一桶金。也是我计划的,开始。我的脑海中,一个庞大而又精密的商业计划,开始缓缓成型。开钱庄,搞房地产,垄断盐铁贸易,甚至……搞海外贸易。这些,在这个时代,都是降维打击。但要做这些,光有钱还不够。
我还需要,一个强大的,能为我扫平一切障碍的……靠山。而当今大清,最大,最稳的靠山,毫无疑问,只有一个。那就是,乾隆皇帝。我必须,要成为他最信任,最离不开的人。
不仅要做他的“敛财工具”,更要做他的“解语花”。让他觉得,只有我,才是最懂他,最能为他分忧解难的人。这很难。但对我这个前世专攻心理学和客户关系的王牌律师来说,却并非不可能。我看着窗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京城。我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笑容。大清,我来了。乾隆,纪晓岚,刘墉……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和珅。现在,正式上线了。4第二天一早,我没去户部点卯。
我直接去了内务府,领了那十万两白银。然后,我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情。
我把这十万两银子,分成了三份。第一份,三万两。我以个人的名义,捐给了国库,名目是“为皇上分忧,充盈内帑”。第二份,三万两。我以皇上的名义,捐给了京城各大善堂和粥厂,用于赈济灾民。第三份,三万两。我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