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九阙凤翎录萧景珩陆昭明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九阙凤翎录(萧景珩陆昭明)

时间: 2025-09-16 06:46:59 
御书房外的汉白玉栏杆还沾着晨露,檐角铜铃在微风中轻晃,传出细碎的声响。

萧景珩一身玄色锦袍,腰束玉带,刚从演武场赶来,墨发间还带着未散尽的汗气,步履间自有将门子弟的凌厉气场。

他今日是奉召来领北境调兵虎符,靴底踏过青砖时,每一步都沉稳有力,引得廊下侍立的太监们纷纷垂首,不敢与之对视。

刚转过回廊拐角,便见廊下立着一道清瘦身影。

九阙凤翎录萧景珩陆昭明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九阙凤翎录(萧景珩陆昭明)

那人身着洗得发白的素色长衫,腰间系着一块普通的墨玉,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兵书,正低头看着御书房外石阶旁的几株秋菊,眉宇间透着几分温润平和,与这皇宫的威严肃穆格格不入。

晨光照在他身上,竟似滤去了周遭的喧嚣,只余下淡淡的书卷气。

萧景珩脚步微顿,目光扫过那人。

在这皇宫之中,能身着布衣却自由出入御书房附近的,定非寻常人。

他心中正疑惑,那人似是察觉到身后动静,缓缓转过身来。

这是一张极为俊朗的面容,肤色白皙却不显阴柔,鼻梁高挺,唇线清晰,最难得的是一双眼睛,清澈如溪,却又藏着几分深不见底的沉静。

他见了萧景珩,眼中并无丝毫慌乱,反而微微颔首,拱手行礼:“在下陆昭明,见过这位大人。”

“陆昭明?”

萧景珩眉头微挑,瞬间想起昨日皇帝提及的行军军师。

他原以为能被太傅举荐的谋士,要么是满头白发的老儒,要么是长袖善舞的官员,却没想到竟是这般年轻,还穿着一身布衣,倒像是个乡间教书先生。

这般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萧景珩语气便带了几分疏离:“本将军萧景珩。”

他刻意加重了“将军”二字,目光中带着审视,“听闻陛下任命先生为北境行军军师?”

陆昭明点头,依旧保持着拱手的姿态:“正是在下。

日后在军中,还需萧将军多多指教。”

“指教谈不上。”

萧景珩收回目光,走到廊边,看着远处宫墙内的飞檐,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行军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枪的拼杀,是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而非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先生久居乡野,怕是对北境的风沙、蛮族的凶悍,没什么概念吧?”

这话里的轻视之意,陆昭明听得真切。

他却并未动怒,只是缓缓放下手,走到萧景珩身侧,目光也投向远方,轻声道:“将军所言极是,沙场凶险,非笔墨所能描绘。

但在下以为,兵法虽源于书本,却可用于实战。

当年将军之父萧国公镇守北境时,不也曾用《孙子兵法》中的‘空城计’,吓退过十倍于己的蛮族大军吗?”

提及父亲,萧景珩眼中的锐利稍减,却依旧不服气:“那是父亲身经百战,对兵法早己融会贯通。

先生不过是纸上谈兵,怕是连战马都骑不稳,更别说在乱军中判断局势了。”

他说着,看向陆昭明的目光多了几分不屑,“此次出征,本将军会安排人保护先生的安全,先生只需在帐中整理文书、传递消息即可,不必去前线冒险。”

在萧景珩看来,这己是对文弱谋士最大的关照。

可陆昭明听了,却轻轻摇了摇头:“将军好意,在下心领。

但身为军师,若不能亲临前线,如何知晓敌军动向?

如何判断战场形势?

当年韩信未成名时,也曾遭人轻视,可他最终靠智谋助刘邦夺得天下。

在下虽不敢与韩信相比,却也不愿只做个躲在后方的文书。”

“你倒有几分傲气。”

萧景珩冷笑一声,“韩信能领兵打仗,你能吗?

蛮族骑兵机动性极强,惯用‘游击战术’,忽来忽去,让人防不胜防。

三年前本将军与他们交手时,曾追着他们的主力跑了三日三夜,才找到战机将其击溃。

你若到了前线,怕是连敌军的影子都摸不到,还得让将士们分心保护你。”

陆昭明闻言,并未反驳,反而问道:“将军可知,三年前蛮族为何会被将军追上?”

萧景珩一怔,随即道:“自然是本将军麾下将士勇猛,骑兵速度快。”

“不全是。”

陆昭明摇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据在下所知,三年前蛮族之所以被将军追上,是因为他们劫掠了太多百姓和物资,行军速度减慢。

若此次蛮族吸取教训,轻装上阵,只攻不守,将军还能靠追击找到战机吗?”

萧景珩脸色微变。

他从未想过这一层,当年追击蛮族时,确实发现他们队伍中带着大量劫掠的牛羊和粮食,如今想来,若蛮族舍弃这些,只以精锐骑兵突袭,北境防线怕是真的难以应对。

可他素来骄傲,不愿在一个文人口中承认自己的疏漏,便强辩道:“即便如此,本将军也能凭借经验判断他们的行军路线。

先生不必杞人忧天。”

“将军经验丰富,在下自然信服。”

陆昭明语气缓和了些,“但在下以为,对付蛮族,不能只靠追击。

他们擅长骑兵作战,北境多平原,正好给了他们发挥的空间。

若我们能利用地形,设下埋伏,或是截断他们的粮草补给,或许能事半功倍。”

“设埋伏?”

萧景珩嗤笑一声,“北境平原开阔,哪里有地方设埋伏?

蛮族骑兵视力极佳,几里之外就能发现异常,稍有不慎,反会被他们包围。

至于截断粮草,蛮族多以劫掠为生,根本没有固定的粮草补给线,如何截断?”

他一连串的反问,带着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底气,句句都指向陆昭明提议的漏洞。

陆昭明却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的纸,展开后竟是一幅简易的北境地形图。

他指着图上一处标记道:“将军请看,此处是雁门关以西的黑风谷,谷口狭窄,谷内两侧是悬崖,只有一条小路可通。

若我们能将蛮族引入谷中,再用滚石和火油封锁谷口,他们纵有再多骑兵,也难以突围。”

萧景珩低头看向地形图,目光落在黑风谷的位置。

他确实知道这个地方,三年前也曾路过,只是那时觉得谷内道路狭窄,不利于大军通行,便未曾放在心上。

如今被陆昭明一提,才意识到此处的战略价值。

可他依旧不愿轻易认可,便皱眉道:“蛮族又不傻,怎会轻易进入黑风谷?”

“他们会的。”

陆昭明语气肯定,“蛮族此次入侵,目的是劫掠物资。

黑风谷以东有几个较大的村落,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和过冬的草料。

若我们故意放出消息,说这些村落防备薄弱,再派少量兵力佯装守卫,蛮族定会率军前来劫掠。

届时,我们只需派一支骑兵诱敌,将他们引入黑风谷即可。”

萧景珩沉默了。

陆昭明的计划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既利用了蛮族贪婪的本性,又结合了地形优势,确实比单纯的追击更具可行性。

可他心中的傲气,让他无法轻易点头称赞。

他盯着地形图看了片刻,忽然道:“先生的计划虽好,却忽略了一点——黑风谷内水源稀少,若我们在此设伏,将士们需提前潜伏,怕是难以坚持太久。

一旦被蛮族察觉,反而会陷入被动。”

这一次,陆昭明没有立刻反驳,而是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他才点头道:“将军提醒得是,在下确实忽略了水源问题。

看来,这个计划还需再完善。”

见他坦然承认疏漏,萧景珩心中的轻视稍减了几分,却依旧带着几分居高临下:“先生能意识到问题,还算不错。

以后在军中,若有想法,可先与本将军商议,切勿自作主张。

战场之上,一步错,便是万劫不复,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下明白。”

陆昭明收起地形图,再次拱手行礼,“多谢将军提醒,日后在下定会多加留意。”

就在这时,御书房的门被推开,太监总管李德全走了出来,笑着道:“两位大人,陛下在里面等着呢,请随咱家进来吧。”

萧景珩点点头,率先迈步走向御书房。

经过陆昭明身边时,他脚步微顿,却并未回头,只是沉声道:“走吧。”

陆昭明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这位萧将军,勇猛有余,却过于骄傲,听不进不同意见。

此次北境之行,要想顺利合作,怕是还有不少阻碍。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紧随萧景珩身后,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皇帝萧景琰正坐在御案后批阅奏折。

见二人进来,便放下朱笔,笑道:“景珩,昭明,你们来得正好。

关于北境的军务,朕还有些事情要叮嘱你们。”

二人躬身行礼,待皇帝赐座后,分别在御案两侧的椅子上坐下。

皇帝看着二人,目光在他们之间转了一圈,似是察觉到了几分微妙的气氛,便笑着道:“朕知道,你们一个是沙场老将,一个是文坛新秀,作战理念或许会有不同。

但如今北境告急,正是用人之际,你们务必同心协力,切勿因私怨影响国事。”

萧景珩与陆昭明同时起身,齐声道:“臣遵旨!”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开始细说北境的军务,从兵力调配到粮草补给,一一叮嘱。

萧景珩认真听着,时不时补充几句战场上的注意事项;陆昭明则手持毛笔,在纸上快速记录,偶尔也会提出一些关于粮草运输和情报传递的建议。

御书房内的讨论声渐渐热烈,可萧景珩与陆昭明之间,却始终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一个坚信实战经验至上,一个注重谋略布局,两人虽未再争执,却也未曾真正认同彼此。

谁也没有想到,这朝堂之上的初次交锋,竟为日后军中的诸多分歧,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待商议完军务,二人退出御书房时,己是正午。

阳光透过宫墙,洒在青石路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萧景珩走在前面,脚步依旧沉稳;陆昭明跟在后面,目光落在前方那道挺拔的背影上,心中暗忖:若想在北境立下战功,首先要做的,便是让这位骄傲的将军,真正认可自己的智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