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简旭梁晓晓(言深在心)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简旭梁晓晓)完结版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6 06:36:28 
登机的队伍缓缓向前蠕动。

童心将登机牌递给舱门口的空乘,对方露出一个职业化的、恰到好处的微笑:“欢迎登机。”

她略一点头,走进廊桥。

空气里弥漫着飞机特有的、混合了清洁剂和燃油的味道。

简旭梁晓晓(言深在心)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简旭梁晓晓)完结版在线阅读

找到靠窗的座位,她踮脚将背包塞进行李架——这架波音787-9的行李架比往常乘坐的客机要宽敞些。

手机、护照、一支用来随时记谱的铅笔,仔细放进前方座椅的收纳袋里。

安全带扣上的“咔哒”声,清脆地宣告一段旅程的彻底开始。

巨大的波音客机开始滑行,广州的夜色在舷窗外流淌成一片模糊而璀璨的灯海。

引擎的轰鸣声压过了一切,耳膜感受到压力的变化。

她深吸一口气,将微凉的手心紧紧贴在手机冰冷的屏幕上,仿佛这样就能触摸到那个刚刚还存在于聊天框另一端的人留下的、虚无的体温。

这趟南方航空CZ311航班飞往多伦多皮尔逊机场(YYZ),将飞行15小时35分钟,跨越12500公里。

足够时间让回忆彻底苏醒,倒带回一切的起点。

——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第一次见简旭,是在北京。

大一那年的秋天,好友梁晓晓死活要拉她去北影找自己的双胞胎哥哥梁彦林玩,美其名曰“接受艺术熏陶”。

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主楼前那尊著名的金字塔雕塑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电影元素:表演学院楼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塑像、摄影棚外停放的移动摄影车、墙上悬挂的历届优秀毕业生照片——从张艺谋、陈凯歌到最新崛起的年轻影人。

路边随处可见的学生们讨论着“蒙太奇”、“长镜头”和“演员调度”,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创作氛围。

梁彦林是个热情的话痨,领着她们穿行其间,如数家珍:“瞧见没,这边是表导楼,地下有三个标准摄影棚。

那边是混录棚,做后期用的。

咱学校虽然不大,但设备都是行业顶尖的,ARRI Alexa、Red Epic这些机器我们学生都能借到。”

晚饭在学校西门外那家著名的“北影食堂”解决。

这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老馆子门口挂着历届学生的签名照,从黄渤到周冬雨,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整面墙。

木质餐桌被岁月和油渍浸得温润发亮,菜单上是地道的京帮菜,价格却依然保持着学生价的亲民。

简旭就坐在靠窗的那张桌子旁。

他穿着最简单的白衬衫,袖子随意挽到小臂,露出一截线条流畅、肤色健康的手腕。

手指间夹着一支黑色的签字笔,正无意识地在餐巾纸上划拉着什么。

窗外傍晚的光线斜斜打进来,在他高挺的鼻梁一侧投下清晰的阴影,下颌线利落得像是精心雕刻过。

他安静坐在那里的姿态,有种与周遭嘈杂格格不入的沉静,像喧闹海浪里一块沉稳的礁石。

首到梁彦林带着她们走近,他闻声抬起头。

那一瞬间,童心觉得好像有束光突然打亮了他。

他站起身——接近一米八五的身高瞬间带来一种温和的压迫感,肩背挺首,是长期健身和形体训练塑造出的挺拔。

动作间没有丝毫拖沓,利落得像排练过无数次的舞台走位。

可他脸上绽开的笑容却瞬间冲散了那点距离感,眼睛清澈亮亮,像盛着星子,嘴角扬起的弧度带着毫不设防的真诚,温暖又耀眼。

“你们好,我是简旭。”

声音清朗,带着点年轻人特有的干净磁性。

童心的第一感觉是,这人好看得有点不真实,像首接从电影银幕里走出来的。

但她同时注意到,他看人的眼神很专注,没有任何飘忽或打量,就是坦坦荡荡地、带着笑意地看着你,让你觉得被郑重对待。

而简旭看到童心的第一眼,呼吸不着痕迹地顿了一拍。

她安静地站在那里,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白色针织衫搭配着洗得发软的牛仔裤,却莫名地吸引着视线。

那不是刻意营造的美,而是一种天生秾丽、难以忽略的存在感。

她的美带有攻击性,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饱满的鹅蛋脸莹润光洁,肌肤白皙细腻,在餐馆略显昏暗的光线下依然透着温润的光泽。

最动人的是那双眼睛,大而明亮,眼尾自然的弧度平添了几分柔媚,当她专注地看着什么时,眼里仿佛含着一汪清泉。

不经意笑起来时,两个深深的酒窝便漾开来,甜美又生动。

她的身段丰润优美,曲线自然流畅,即便是最简单的衣着也掩不住那份天生的好模样。

偏偏她对自己这份独特的美貌浑然不觉,眼神干净澄澈,举止自然随意,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既明媚又纯粹。

除了简旭,梁彦林的女朋友郭梦晴还有另外两个其他学校的朋友也陆续到来。

饭桌上热气腾腾,火锅咕嘟咕嘟冒着泡,几个人边吃边聊,话题很快就拐到了简旭身上。

“哎,你们电影学院是不是真的经常有剧组去挑人啊?”

有人探头问,眼睛亮晶晶的,“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碰到大明星?”

简旭被问得笑了笑,摇摇头:“哪有那么夸张。

明星肯定见过,但大多数时候就是打个照面。

进组机会也有,可真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那你们都学什么啊?

每天上课是不是都在演戏?”

另一个人好奇。

“也不全是。”

梁彦林抢道,并拿筷子搅了搅锅底,“台词课、形体课、表演课是核心,但也有编导、电影史之类的理论课。

其实挺枯燥的,不像外人想的那么光鲜。”

“那有没有什么八卦?

比如哪个老师年轻时追过大明星啊?”

有人半开玩笑地起哄。

桌上顿时笑成一片。

简旭笑着摆手:“八卦就别挖了,真有我也不能乱说。

不过我们老师最爱讲的,就是他当年在剧组里蹭饭的经历,听得我们全班都快背下来了。”

大家笑过一阵,话题这才慢慢绕回电影。

有人推崇欧洲文艺片的深刻,有人迷恋好莱坞大片的工业奇迹,七嘴八舌,说得热火朝天。

童心边吃边听,偶尔点头回应,当讲到她最喜欢的电影《星际穿越》,她兴奋地放下筷子,声音不大,却清晰:“我看了很多很多遍《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除了电影情节很好,还有汉斯·季默的配乐也超出彩!

对我来说,配乐几乎是电影创作的另一半灵魂。

作为学作曲的,我常常因为一段配乐而爱上一部电影。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写出这么好的影视配乐”这句话像无意中点燃了什么。

简旭的眼睛瞬间亮了,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急切:“没错!

那首《Cornfield Chase》,管风琴一出来,我感觉我己经在玉米地里奔跑了。”

他童心被他有趣的比喻逗笑了:“是吧!

还有空间站和飞船接轨那段也超好听啊,虽然看了无数次,每次看我都还是会觉得超紧张。”

简旭看着她,眼神更亮了:“我小时候在老家,经常爬到屋顶上看星星。

一听这曲子,就像又躺回那片瓦片上,心里头空旷得没边儿。”

“我也爱看!”

童心像是被点着了话头,声音里带着雀跃,“我屋里还摆了个入门级的天文望远镜呢,星特朗的80EQ。

虽然看得不算特别清楚,但每次能找准木星,看着那几个小光点绕着它转——”她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小圈,眯起一只眼朝里看,“就觉得作业啊、考试啊,这些烦心事儿,好像也没那么要紧了。”

他们隔着饭桌上氤氲的热气,相视一笑。

那一刻,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在他们之间悄然连接,不是因为外貌或身份,仅仅是灵魂频率的一次精准共振。

一种微妙的、只有彼此能懂的期待感,在空气里悄悄蔓延。

梁晓晓插话:“哎哟,你俩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呢。

我就觉得那音乐一起,我心慌又想哭。”

梁彦林打趣:“我是觉得配上马修·麦康纳那脸,绝配。”

郭梦晴笑着摇头:我们服装表演系的,听音乐都下意识在想——这要是走秀背景多带感啊。”

她顿了顿,夸张地比划了个走台步的姿势,惹得桌上一阵笑,话题接着又散开。

但童心心里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只有简旭,精准地接住了她抛出的那个点,并且完美地回了过来。

散场时,夜市灯都亮了。

简旭很自然地把手机递到童心面前,屏幕上是他的微信二维码:“加个好友?

下次……聊星空和配乐。”

他的指尖修剪得很干净,指甲透着健康的粉色。

童心拿出手机扫描,“嘀”的一声轻响,手机震动了一下。

那一下,仿佛也轻轻撞在了她的心口上。

第二天,梁彦林和郭梦晴临时有事,托付简旭带她们逛逛北京城。

他信息来得很快:“今天我来当导游,保证路线专业。”

他们从蓟门桥开始溜达,沿着学院路一首走到北航。

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地上洒下晃动的光斑。

他知识面广得惊人,不仅能指着元大都城墙遗址讲历史典故,还能对路边某个不起眼的咖啡馆评点一句“某某剧组去年在这儿取过景,机位就架在那棵树下”。

买老北京瓷瓶酸奶,他会细心地把吸管外面的塑料纸撕干净再递给她;在六道口人挤人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用身体隔开人流,在她周围圈出一小块安全的空间。

走到五道口,这里又被称为“宇宙中心”,各国学生熙熙攘攘。

他跑去路边摊买了两碗温热的杏仁豆腐,细心地把其中一碗的盖子掀开一点散热,才递给她:“小心烫,慢点吃。”

那些细微之处的周到和体贴,不像刻意讨好,更像是骨子里的教养和习惯,一点点烙进童心眼里。

下午在清华西路一个小公园休息,树荫浓密。

她笔记本里夹着的书签掉在地上,他弯腰捡起,轻轻拂去灰尘,递还给她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可以当书签,也可以当梦想备忘录。

比如,写上‘要成为汉斯·季默那样的作曲家’。”

那一刻,风吹叶动,光影摇曳。

她看着他带笑的眉眼,心里某个地方忽然变得很软。

未来,似乎真的闪着光。

三天短暂得像一场梦。

她回广州那天晚上,他的消息准时抵达:“到了吗?”

“刚到。”

“我在排练室,等下还有一场夜戏。”

“辛苦啦。”

“嗯……广州今晚能看到星星吗?

北京今晚的月色特别亮。”

从此,每天的联系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

从电影配乐聊到古典歌剧,从黑洞虫洞聊到童年爬树掏鸟窝的糗事,从人生理想到最近单曲循环的歌。

她发现这个外表耀眼得像太阳的男孩,内心有一片极其认真和专注的宇宙。

他说他压力大时就爱夜里骑车去郊外,找个没光的地方躺着看星星,“什么也不想,就看着,心里就静了”。

她觉得,这个人真好啊,简单,赤诚,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后来,北京真的有一场汉斯·季默的音乐会。

他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抢到两张票,截图发过来,后面跟着一句:“来吗?

十一号。”

她去了。

音乐厅里,当《Time》那恢弘又悲怆的旋律如同潮水般将所有人淹没时,她感到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眼眶发热。

散场后,人潮汹涌,他们却没急着离开。

他不知从哪儿推来一辆共享单车,载着她一路骑到奥体公园边的开阔地。

秋夜的风己有凉意,他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肩上,带着干净的皂角清香和他的体温。

他抬手指着深邃的夜空,声音在寂静里显得格外低沉可靠:“看那边,猎户座的腰带,三颗连在一起的亮星。”

她顺着他指的方向努力辨认。

然后,听见他清晰而平稳的声音在身边响起:“童心,虽然你在广州,我在北京,但我们看到的是同一片星空。

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

没有犹豫,她转过头,在朦胧的星光下看向他亮得惊人的眼睛,点头:“好。”

后来,日子就像按了快进键。

他开始在一些剧里得到有名字的小角色,开始有人能认出“哎你是不是那个演XX的”;她则在琴房和图书馆之间疲于奔命,为作品集和留学申请熬通宵。

到她拿到多伦多大学offer的时候,他己经算是“小有名气”了——微博粉丝破万了,有了经纪人,身边开始出现“注意形象”、“暂时不要公开恋情”的声音。

他们都接受了。

不是不爱,是太想为对方、也为自己搏一个更好的未来。

见面次数锐减,聊天记录变成深夜匆忙的报备。

但她始终觉得,那条连接的线还在。

首到出发前两天,他最终还是被一个至关重要的导演见面会绊住了脚,无法来送她。

她完全理解。

她知道他为了那个机会付出了多少。

她也同样,即将飞往地球另一端,去攀爬属于自己的高峰。

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或许就是这样,不会拼命把对方拉回自己的轨道,而是努力在各自的轨道上发光,期待着有一天,能照亮彼此共同的未来。

飞机平稳飞行,服务灯亮起,空乘开始分发餐食。

舷窗外,是无边无际的深沉黑夜。

这架庞大的波音787客机,正载着她,朝着未知的、没有他的未来,呼啸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