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炉与少年老炉林冬完结热门小说_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老炉与少年老炉林冬
老炉与少年一、雪夜的铁腥味2003年的雪,比往年来得早。
铅灰色的云压在东北老工业区的烟囱上,把最后一点煤烟都压进冻硬的雪壳里。
十六岁的林冬踩着没踝的雪,裤脚沾着冰碴,手里攥着半块凉透的玉米饼,站在“红光铸造厂”锈迹斑斑的铁门前。门是两扇对开的铁板门,左边门楣上的“红”字掉了半边,露出里面的黑铁皮,像缺了颗牙。
林冬盯着门洞里飘出的白汽,能闻到里面混着煤烟和铁水的味道——那是他爹林建军当了二十年炉前工的味道,也是他这辈子最熟悉的味道,只是现在这味道里,多了点说不出的冷。三天前,爹从厂里回来,没像往常一样把带着温度的搪瓷缸子往桌上一墩,只坐在炕沿上,盯着墙根的煤堆看了半天,说:“厂要黄了。”娘正在纳鞋底的手顿了一下,针线扎在指头上,血珠渗出来,她没擦,只问:“那……往后咋办?”爹没说话,从怀里摸出个铁皮盒,里面是他攒的工伤补助,一沓皱巴巴的票子,最底下压着个黄铜的哨子——那是爹刚当炉前工时,老厂长给的,说“炉前工的耳朵要尖,哨子响,就得往安全区跑”。今天是爹最后一天去厂里交工具,林冬非要跟着来。
他想看看那座烧了二十年的高炉,想看看爹说的“能把铁水烧成红绸子”的地方,到底是啥样。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军大衣的老头探出头,是看门人老周。
老周的眉毛和胡子都白了,冻得结着霜,看见林冬,愣了一下:“这不是建军家的小子吗?
来送你爹?”林冬点点头,没说话。老周叹口气,把他们让进去:“进去吧,最后一天了,好多老伙计都来送送那炉子。”厂区里静得吓人。
以前机器的轰鸣声、钢钎碰撞的叮当声、师傅们的吆喝声,全没了,只剩下雪落在铁皮屋顶上的“簌簌”声。路两旁的宣传栏,玻璃碎了大半,里面的“先进生产者”照片被风刮得卷了边,林冬看见爹的照片还在最上面,是十年前拍的,爹穿着蓝色工装,胸前别着大红花,笑得露出两排白牙,比现在年轻多了。
高炉在厂区最里面,像个黑黢黢的巨人,蹲在雪地里。炉口的砖已经黑了,没了往日的红光,只有几个老师傅围着它,手里拿着搪瓷缸子,不知道在说啥。林冬看见爹走过去,跟他们一一握手,手背上的老茧蹭过对方的袖口,留下点白灰。“冬子,过来。”爹喊他。
林冬跑过去,爹指着高炉的炉身,那里有一道一道的凹痕:“这是你爹我当年用钢钎戳的,每戳一道,就代表炼出一炉好铁。你数数,多少道?”林冬数了半天,没数清,只觉得那些凹痕像老人手上的皱纹,刻得很深。爹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黄铜哨子,吹了一下,声音有点哑,在空荡的厂区里飘得很远。“以前这哨子一响,你李叔他们就知道要出铁了,现在……”爹顿了顿,把哨子递给林冬,“你拿着,以后要是想你爹了,就吹吹。
”林冬攥着哨子,冰凉的金属贴着手心,有点硌得慌。这时,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走过来,手里拿着个文件夹,是来接收厂区的开发商。他看了看高炉,皱着眉:“这炉子明天就拆,你们赶紧把东西清走。”一个老师傅忍不住了:“小伙子,这炉子烧了三十年,炼出的铁能铺三条铁路,你说拆就拆?”年轻人笑了笑:“大叔,现在谁还搞铸造啊?
这地方要盖商品房,比炼铁赚钱多了。”爹没说话,只是从工具包里拿出个小铁盒,打开,里面是一撮铁屑——是他第一天当炉前工时,从炉子里刮下来的,一直带在身上。
他走到高炉前,把铁屑撒在炉口,又对着炉子鞠了一躬。林冬看见爹的肩膀在抖,雪花落在他的头发上,很快就白了一片。走的时候,老周把厂门关上,“哐当”一声,像是给这二十年的日子,盖了个章。林冬回头看了一眼,高炉的影子在雪地里拉得很长,像个舍不得走的老人。他攥着手里的哨子,突然觉得,那铁腥味里,不光有煤烟和铁水的味道,还有爹的青春,和这老工业区的日子。二、炕上的铁皮盒回到家,娘已经把炕烧得暖暖的,炕桌上摆着一盘炒白菜,还有两个煮鸡蛋——是攒了好几天,特意给爹最后一天上班准备的。爹没动筷子,坐在炕沿上,把工具包打开,一样一样往外拿:帆布手套、护目镜、钢钎、还有那个铁皮饭盒,上面印着“红光铸造厂”的字样,漆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娘把饭盒拿过去,用抹布擦了擦:“这饭盒还能用,留着盛饭吧。”爹点点头,又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是他的工作日记,里面记着每天炼了多少铁,炉温是多少,还有哪天下了雪,哪天下了雨。
林冬凑过去看,最后一页写着:“2003年12月5日,雪,最后一炉铁,温度1500℃,合格。”字写得歪歪扭扭,却很用力,笔尖把纸都戳破了。晚上,林冬躺在炕上,听见爹和娘在小声说话。娘说:“明天去劳务市场看看,能不能找个搬砖的活,冬子明年要上高中了,得攒学费。”爹说:“我去,你在家照顾冬子。
对了,那铁皮盒里的钱,你别动,留着给冬子买复习资料。”林冬把脸埋在被子里,眼泪蹭在枕头上,冰凉的。第二天,爹天没亮就去了劳务市场。林冬起来的时候,娘正在煮玉米粥,锅里“咕嘟咕嘟”地响。娘说:“你爹昨晚没睡好,翻来覆去的,怕找不到活。”林冬没说话,拿起桌上的哨子,吹了一下,声音还是哑的,却比昨天清楚了点。中午,爹回来了,脸上带着点灰,却笑着说:“找到了,在工地搬砖,一天二十块,管午饭。”娘赶紧端上粥,爹喝了两大碗,又吃了两个馒头,说:“工地老板挺好,说我有力气,让我长期干。”林冬看着爹手上的老茧,心里有点酸——以前爹在厂里,虽然累,却不用风吹日晒,现在却要在雪地里搬砖。
日子就这么过着,爹每天早出晚归,回来的时候,身上总是带着土和雪,鞋上沾着泥,娘总是在门口等着,把暖水袋塞进爹的怀里。林冬学习很努力,他知道,只有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才能让爹和娘不用这么辛苦。有一天,林冬放学回家,看见爹坐在炕上,手里拿着那个铁皮盒,打开又关上,关上又打开。林冬问:“爹,你咋了?
”爹叹了口气:“今天在工地,看见以前厂里的王师傅,他去给人看大门了,一个月才三百块。我在想,咱们这老炉前工,除了会炼铁,还会啥?”林冬没说话,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奖状,是期中考试全班第一,递给爹:“爹,我会好好学习,以后让你和娘过上好日子。”爹接过奖状,看了又看,眼眶红了:“好,好,我儿子有出息。
”那天晚上,爹把铁皮盒打开,把里面的钱拿出来,数了数,又放回去,然后把盒子递给林冬:“这盒子里的钱,是你爹我攒的,还有这个哨子,以后都给你。
你要记住,不管以后干啥,都要像炼铁一样,实打实的,不能掺假。”林冬接过盒子,沉甸甸的,里面不光有钱,还有爹的希望。春节的时候,家里没买多少年货,娘包了白菜饺子,爹喝了点酒,话多了起来。他给林冬讲以前在厂里的事,讲老厂长怎么教他炼铁,讲第一次出铁时,铁水溅到手上,烫了个泡,却觉得特别光荣。
林冬听着,好像看见爹年轻的时候,穿着工装,站在高炉前,手里拿着钢钎,脸上带着笑,比现在精神多了。过了年,天气暖和了点,爹在工地的活也多了起来。有一天,爹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新的搪瓷缸子,上面印着“劳动光荣”四个字,递给林冬:“给你,喝水用,比你那个塑料杯好。”林冬接过缸子,摸了摸,还带着温度,心里暖暖的。他知道,爹虽然累,却总是想着他。三、高炉下的约定2005年夏天,林冬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爹特意请了一天假,去菜市场买了条鱼,还有半斤肉,娘做了一桌子菜,比春节还丰盛。爹喝了不少酒,拉着林冬的手说:“儿子,你比爹有出息,爹没文化,只能在厂里炼铁,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文化的人,别像爹一样,一辈子跟铁打交道。”林冬点点头:“爹,我会的,以后我挣钱了,让你和娘住大房子。”开学前,爹送林冬去市里。路上,爹从包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攒的学费,还有点零花钱,递给林冬:“在学校别舍不得花钱,想吃啥就买,别跟同学攀比,好好读书就行。”林冬接过布包,感觉沉甸甸的,那是爹一块砖一块砖搬出来的钱,是娘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希望。到了学校,爹帮林冬铺好床,又嘱咐了半天,才恋恋不舍地走。林冬看着爹的背影,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裤脚卷着,走路有点外八字——那是常年在炉前站着,落下的毛病。他突然觉得,爹老了,背有点驼了,头发也白了不少,心里酸酸的。高中的学习很紧张,林冬很少回家,只能每周给家里打个电话。娘总是说:“你爹挺好的,在工地干活,老板还夸他能干,你别担心,好好读书。”林冬知道,娘是怕他担心,其实爹的活很累,有时候还要加班,回来的时候,身上总是带着伤。有一次,林冬放假回家,看见爹的手上缠着纱布,问:“爹,你手咋了?”爹笑了笑:“没事,搬砖的时候不小心蹭破了点皮,不碍事。
”娘在旁边忍不住了:“啥不碍事啊,那天流了好多血,老板让他休息,他非要去,说多挣点钱,给你买复习资料。”林冬看着爹的手,纱布下面露出点红肉,心里特别难受:“爹,你别干了,我以后少吃点,少花点,不用这么辛苦。
”爹摸了摸林冬的头:“傻孩子,爹不累,只要你好好读书,爹就高兴。”那天晚上,林冬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爹在高炉前的样子,想起爹搬砖时的背影,想起那个黄铜哨子,还有那个铁皮盒。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爹和娘过上好日子,不让他们再这么辛苦。2008年,林冬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他想,以后可以研究新的炼铁技术,让像爹一样的炉前工,不用再那么辛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爹特意去了一趟以前的红光铸造厂——那里已经盖起了商品房,只有门口的那块“红光铸造厂”的牌子,还留在那里,锈迹斑斑的。爹站在牌子前,看了半天,又对着以前高炉的方向,鞠了一躬。送林冬去省城上学的时候,爹特意穿上了那件舍不得穿的西装,是当年厂里发的“先进生产者”奖品,虽然有点旧了,却很整洁。爹拉着林冬的手说:“儿子,到了大学,要好好学本事,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别像爹一样,一辈子就会炼铁。”林冬点点头:“爹,我会的,我要研究新的炼铁技术,让咱们国家的钢铁,比以前更好。”爹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好,好,爹等着那一天。到时候,爹还想再去看看高炉,看看你研究出来的新炉子,是不是比以前的更好。”林冬看着爹的笑,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个约定,他一定要实现。
在大学里,林冬学习很努力,每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工厂实习,了解现在的炼铁技术,发现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他想,等他毕业了,一定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掉,让炼铁变得更高效,更安全,让炉前工不用再那么辛苦。2012年,林冬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继续研究机械工程。
他给家里打电话,告诉爹这个好消息,爹特别高兴,说:“儿子,你真有出息,爹为你骄傲。
你放心,爹还能干,等你研究生毕业,爹就不干了,在家给你娘做饭。”林冬笑着说:“好,爹,到时候我带你去看我研究的新炉子,让你看看,比你当年的高炉好多了。”研究生期间,林冬参与了一个关于新型炼铁炉的研究项目,他把自己的想法都融入进去,希望能让这个炉子更先进,更环保。他经常熬夜做实验,有时候累得在实验室里睡着了,梦里总是梦见爹站在高炉前,对着他笑。2015年,林冬研究生毕业,进入了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公司,负责新型炼铁炉的研发。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