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雨夜的布控苏晚沈清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雨夜的布控苏晚沈清

时间: 2025-09-16 06:47:43 

第一章:雨夜的砚台暴雨是从午后开始下的,起初只是细密的雨丝,缠在老城区的梧桐枝上,后来越下越急,像无数根银线砸在我工作室的玻璃窗上,溅起的水花在玻璃上晕开,把窗外的街景揉成一片模糊的灰。我叫林砚,今年二十七岁,守着爷爷留下的 “林记古籍修复工作室” 已经五年了。

工作室在一条名叫 “墨香巷” 的老街上,门面不大,推门进去是一股混合着旧纸霉味、松烟墨香和桐油味的气息 —— 那是爷爷留下的味道。

货架上摆着密密麻麻的古籍,有的封面已经泛黄起皱,有的书页间夹着干枯的花瓣或树叶,最里面的货架顶层,放着一个褪色的红木盒子,里面是爷爷生前最宝贝的一套修书工具,镊子的铜柄上还留着他手心的温度。此刻我正坐在靠窗的旧木桌前,桌上铺着一层米白色的宣纸,宣纸上放着一方刚收到的端砚。砚台不大,约莫两个手掌大小,呈规整的长方形,石质是上好的端溪老坑石,用指腹摩挲时,能感觉到一种温润的凉意,像是握着一块浸在泉水中的玉。砚堂中央有一片天然的蕉叶白,纹理像展开的芭蕉叶,边缘还泛着淡淡的青紫色光晕,是端砚里难得的佳品。送砚台来的是个男人,下午三点左右,雨刚下大的时候。他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领口立得很高,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 —— 那是一双极深的眼睛,像雨后积满水的古井,看不清情绪,只有一种沉甸甸的严肃。他进门时带了一身的雨气,风衣的下摆还在滴水,在青石板地面上积了一小滩水。“是林砚师傅吗?” 他的声音低沉,像是被砂纸磨过,带着一种刻意压低的沙哑,说话时会下意识地攥紧手里的紫檀木盒,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我点头,给他倒了杯热茶:“我是林砚,您是?”他没接茶杯,也没报名字,只是把紫檀木盒放在桌上,木盒碰到桌面时发出一声沉闷的响,看得出来分量不轻。

“这方砚台,想请您修复。”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我货架顶层的红木盒子上,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下周三下午三点,我来取。”“修复费用……” 我刚想问,他已经转身往门口走了,黑色的风衣扫过门槛,留下一道残影。“费用不是问题。

雨夜的布控苏晚沈清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雨夜的布控苏晚沈清

” 他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混着雨声,“记住,务必修好,不要让任何人碰它。

”我追到门口时,只看到他撑着一把黑色的伞,快步走进雨幕里,风衣的下摆被风吹得扬起,很快就消失在墨香巷的拐角处。雨太大了,他连定金都没要,也没留下联系方式,就像一场突然降临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回到桌前,我打开了那个紫檀木盒。

盒内衬着暗红色的绒布,砚台就放在绒布中央,除了砚台,盒子里没有任何纸条或说明,只有一股淡淡的、类似檀香的气味,像是从砚台本身散发出来的。我把砚台拿起来,翻到背面,发现底部刻着一行极小的篆书,字刻得很深,笔画间还残留着一点黑色的墨渍,显然是经常被人摩挲。我凑到台灯下,眯着眼睛辨认了半天,才认出是 “心砚合一,魂归此处” 八个字。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惨白的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工作室,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声,震得窗棂都在轻微晃动。

桌上的台灯闪烁了两下,“滋啦” 一声,突然灭了。房间里顿时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窗外的闪电偶尔会送来一点微光。我起身去摸墙上的开关,手指刚碰到冰凉的墙壁,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像是脚下的地面突然变成了柔软的棉花。

眼前的黑暗里慢慢浮现出一道人影,是个穿着淡蓝色旗袍的女人。她站在我对面的书架前,长发及腰,发尾微微卷曲,垂在旗袍的领口处。旗袍的料子很软,是那种老上海的真丝面料,上面绣着暗纹 —— 我眯起眼睛看,发现是银杏叶的图案,一片一片,绣得极细,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她手里也拿着一方砚台,砚台的形状、大小,甚至砚堂里的蕉叶白,都和我桌上的这方一模一样。“救救我……” 她的声音很轻,像是飘在空气里的羽毛,带着一种化不开的悲伤,说话时,她会轻轻摩挲手里的砚台,指尖划过砚台侧面的一道裂痕 —— 那道裂痕,和我手里这方砚台侧面的裂痕,位置丝毫不差。我想开口问她是谁,想走近一点看清楚她的脸,可身体像是被钉在了原地,动弹不得。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挣扎,缓缓抬起头,可她的脸始终笼罩在一片模糊的光晕里,看不清五官,只能看到她的嘴唇在动,一遍又一遍地说:“找到另一半砚台…… 救我……”又是一道闪电,强光闪过的瞬间,她像烟雾一样散了。我猛地回过神,发现自己还站在原地,台灯已经恢复了光亮,暖黄色的光洒在桌上,那方端砚安安静静地躺在宣纸上,侧面的裂痕清晰可见。

我揉了揉太阳穴,以为是最近太累,出现了幻觉 —— 这阵子接了一个修复宋代善本的活,每天熬夜到凌晨,也许是精神太紧张了。可当我再次拿起砚台,翻到背面时,却愣住了:刚才明明看到的 “心砚合一,魂归此处” 八个篆书,竟然消失了,只剩下一片光滑的石面,连一点刻痕的痕迹都没有。我把砚台翻来覆去地看,用放大镜仔细检查底部,甚至用指尖划过石面,可那八个字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窗外的雨还在下,雷声远了些,可我却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窜上来,顺着脊椎爬到后颈 —— 这方砚台,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我想起爷爷生前说过的话,他说:“古籍和古董都是有灵性的,它们会记住主人的故事,遇到有缘人,就会把故事说出来。” 那时候我以为是爷爷老了,爱说些玄乎的话,可现在握着这方砚台,我突然觉得,爷爷说的是真的。这晚我没敢再碰那方砚台,把它放回紫檀木盒里,锁进了爷爷留下的红木保险柜里 —— 那个保险柜是爷爷亲手打的,钢板厚得能防子弹,钥匙只有我手里这一把。锁好保险柜后,我又在工作室里转了一圈,检查了所有的门窗,确认都锁好后,才拿起伞,走进了雨幕里。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背后有人跟着,回头看时,却只有空荡荡的雨巷,只有路灯的光在雨里晕开,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走到巷口时,我无意间抬头,看到对面的梧桐树下站着一个人,穿着黑色的风衣,和下午送砚台的男人很像。我刚想仔细看,那人却转身走进了巷子里,很快就不见了。我加快脚步往家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下周三,一定要问清楚那个男人,这方砚台到底藏着什么秘密。第二章:消失的委托人接下来的三天,雨一直没停,只是不像第一天那么急了,变成了绵绵的细雨,缠在墨香巷的老建筑上,给灰黑色的瓦檐镀上了一层湿意。我每天都会打开红木保险柜,把那方端砚拿出来,仔细观察。砚台的裂痕很细,像是被人用硬物轻轻敲过,没有伤到砚堂的核心部分,修复起来不算难,难的是那道裂痕里似乎藏着东西 —— 用放大镜看时,能看到裂痕深处有一点极淡的红色,像是干涸的血迹,又像是某种颜料。

我尝试着用软毛刷清理裂痕,可那红色沾得很紧,刷不下来。爷爷留下的古籍里有记载,修复古砚时,遇到难以清理的污渍,可用松烟墨混合着陈年米酒调成糊状,敷在污渍处,静置一夜后再清理。我按照古籍里的方法做了,第二天早上揭开糊状物时,那点红色果然淡了些,但还是没有完全消失,反而在裂痕边缘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印记,像是一个残缺的 “苏” 字。“苏?” 我盯着那个印记,突然想起第一天晚上看到的女人,她穿着淡蓝色的旗袍,手里拿着一模一样的砚台 —— 难道她姓苏?这三天里,我每天都会在下午三点左右往门口看,期待那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出现,可每次都只有空荡荡的雨巷,偶尔有行人路过,也是撑着伞匆匆走过,没有人走进我的工作室。到了周三那天,雨终于停了。早上的时候,太阳还出来过一会儿,把墨香巷的青石板晒得半干,可到了下午,天又阴了下来,风里带着一股潮湿的凉意。

我把修复好的砚台放在紫檀木盒里,摆在桌上,又泡了一壶爷爷留下的龙井,等着那个男人。

三点,三点十五分,三点半…… 时间一点点过去,男人始终没有出现。我拿起手机,想看看有没有陌生来电,却发现手机里没有任何未接来电或短信 —— 他连联系方式都没留,我根本找不到他。

我有些不安,把紫檀木盒拿过来,仔细打量。木盒是上等的紫檀木,表面有一层自然的包浆,说明已经用了很多年。盒盖的边缘有一个极浅的刻痕,像是不小心被硬物划到的,刻痕的形状很特别,像是一片银杏叶 —— 和我那天晚上看到的女人旗袍上的暗纹一模一样。我突然想起什么,把木盒翻过来,仔细看盒底和盒盖的内侧。盒盖内侧没有任何花纹,只有一片光滑的木面,可当我用指腹摩挲盒底时,却感觉到一丝凹凸不平。我找来一盏强光灯,对着盒底照过去,发现盒底的木纹里藏着细微的雕刻 —— 不是普通的花纹,而是一幅极小的地图。

地图的线条很细,是用特制的工具刻在木纹里的,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我把放大镜凑过去,一点一点辨认:地图上标着几条街道,还有一个明显的红点,红点旁边刻着三个字,笔画很细,但能看清是 “清月轩”。清月轩我知道,在市中心的 “古玩街” 上,是一家开了几十年的古董店,店主是个叫沈清的女人,我之前去古玩街淘古籍时,去过几次她的店。沈清大概三十岁左右,穿素色的旗袍,头发总是挽成一个低髻,插一支银质的发簪,说话时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古典的优雅。

她对古董很有研究,尤其是清代的文房四宝,上次我在她店里看到过一支清代的紫毫笔,笔杆上刻着极细的篆书,她能准确说出那是康熙年间的御用笔匠所制。

难道那个男人和清月轩有关?或者说,这方砚台和沈清有关?我决定去清月轩看看。

收拾好东西,锁上工作室的门,我沿着墨香巷往外走。雨后的老城区空气很清新,路边的梧桐树叶上还挂着水珠,风一吹,水珠落在肩上,凉丝丝的。走到巷口,我看到一辆熟悉的自行车 —— 是隔壁裁缝店王阿姨的,她正站在车旁,手里拿着一个布包,看到我,笑着打招呼:“小林,出去啊?”“嗯,去古玩街一趟。

” 我点头。“古玩街啊,” 王阿姨凑近我,压低声音,“前两天听说那边出了点事,好像是有人在郊区的废弃工厂里被杀了,警察还去古玩街问过话呢,你去的时候小心点。

”我心里一紧:“被杀了?知道是谁吗?”王阿姨摇头:“不清楚,听说是个男的,好像和古董生意有关。你要是看到沈老板,跟她说一声,最近别太晚关门,不安全。

”我应了一声,心里的不安更重了 —— 那个送砚台的男人,不会出事了吧?

古玩街离墨香巷不远,步行大概二十分钟。街上的行人不多,大多是来淘古董的游客,还有几家店门口挂着 “休息” 的牌子,大概是受了王阿姨说的那件事的影响。

清月轩在古玩街的中间位置,门面是古色古香的木质结构,门楣上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清月轩” 三个字是用隶书题写的,笔力浑厚,据说还是沈清的父亲沈砚山当年亲手写的。

我推开门,门上的铜铃发出 “叮铃” 一声轻响。店里很安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和我工作室相似的旧物气息,不过多了一丝淡淡的檀香。

沈清正坐在靠窗的桌前,手里拿着一支毛笔,正在一张宣纸上写字。

她穿了一件浅灰色的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淡蓝色的兰花,头发挽成低髻,插着一支玉质的发簪,比我上次见她时,多了几分素雅。听到铃声,她抬起头,看到我,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一抹浅笑:“林师傅?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沈老板,打扰了。” 我走到她桌前,看到她写的字是 “银杏雨落,墨香依旧”,笔锋清丽,带着一种女性特有的温婉。“我来是想问问,你见过这个木盒吗?

” 我把紫檀木盒放在桌上。沈清的目光落在木盒上,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她放下毛笔,伸出手,轻轻抚摸木盒的表面,指尖在盒盖边缘的银杏叶刻痕上停顿了一下,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 有惊讶,有悲伤,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这个木盒……”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抬头看着我,“是我父亲的遗物。林师傅,你是从哪里拿到它的?”“是一个男人送过来的,” 我把那天的事情告诉她,“他说让我修复木盒里的砚台,下周三来取,可他一直没出现。我在木盒底发现了一幅地图,标着‘清月轩’,所以过来问问。”“男人?穿黑色风衣,声音沙哑?

” 沈清的身体微微一僵,握着木盒的手更紧了。“对,你认识他?”“他叫陈默,” 沈清的声音低沉下来,眼神里闪过一丝悲伤,“是我父亲生前最信任的人,当年我父亲做古董生意,遇到过几次危险,都是陈默救了他。我父亲去世后,陈默就离开了,我以为他早就离开这座城市了,没想到他还在这里。”“你父亲是沈砚山先生吧?

” 我想起之前在古玩街听到的传闻,沈砚山是个很有名的古董收藏家,尤其喜欢清代的文房四宝,五年前因病去世了。沈清点头,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似乎在平复情绪:“我父亲生前最喜欢的就是文房四宝,尤其是砚台。林师傅,陈默让你修复的砚台,是不是一方端砚,砚堂里有一片蕉叶白,侧面有一道裂痕?

”我惊讶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那方砚台叫‘同心砚’,是我父亲的宝贝,” 沈清的声音带着一丝怀念,“是我父亲年轻时和他的一位朋友一起找到的,据说还是乾隆年间的贡品。五年前我父亲去世后,同心砚就不见了,我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没想到会在你手里。”“同心砚?” 我想起砚台底部消失的篆书,“它是不是藏着什么秘密?我之前在砚台底部看到过‘心砚合一,魂归此处’八个字,可后来又消失了。”沈清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握着茶杯的手开始微微颤抖:“‘心砚合一,魂归此处’…… 我父亲生前也跟我提过这八个字,说这是同心砚的秘密,可他从来没告诉我秘密到底是什么。”就在这时,店里的电话突然响了,尖锐的铃声打破了店里的安静。沈清吓了一跳,手一抖,茶杯里的水洒了出来,溅在宣纸上,把 “银杏雨落” 四个字晕成了一片模糊的墨痕。她慌忙接起电话,嘴里说着 “您好,清月轩”,可听了没几句,她的脸色就变得越来越白,握着听筒的手也越来越紧,指关节泛白。我站在旁边,能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男人的声音,语速很快,像是在说什么紧急的事情。挂了电话后,沈清愣在原地,眼神空洞地看着桌面,身体还在微微发抖。我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沈老板,怎么了?”沈清抬起头,眼睛里满是泪水,声音颤抖着说:“陈默…… 陈默死了,警察说,在郊区的废弃工厂里发现了他的尸体,是被人谋杀的。”“谋杀?” 我愣在原地,脑子里一片空白。那个送砚台来的男人,那个眼神严肃、声音沙哑的男人,竟然死了?

“警察说,他身上有被钝器击打的痕迹,钱包和手机都不见了,可他手里……” 沈清的声音哽咽着,说不下去,“他手里紧紧攥着一片银杏叶,干枯的银杏叶。”银杏叶?我突然想起那个穿淡蓝色旗袍的女人,旗袍上的暗纹是银杏叶,紫檀木盒上的刻痕是银杏叶,陈默手里攥着的也是银杏叶 —— 这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我看着桌上的紫檀木盒,看着里面的同心砚,突然意识到,我好像不小心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这个漩涡里藏着沈砚山的秘密,藏着同心砚的秘密,还藏着一条人命。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古籍修复师,却成了这个漩涡的中心。

第三章:诡异的梦境陈默的死讯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心里,沉甸甸的。从清月轩回来后,我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对着那方同心砚发呆,直到天黑透了,才想起要回家。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有人在跟着我。墨香巷的路灯坏了几盏,剩下的几盏也发出昏黄的光,把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我加快脚步,走到家门口时,发现门把手上挂着一个小小的纸包,用红绳系着,里面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没有看到任何人,才把纸包拿下来。纸包很轻,打开后,里面是一片干枯的银杏叶,叶子的边缘已经有些发黑,但叶脉还很清晰,和沈清说的陈默手里攥着的银杏叶一模一样。我心里一紧,把银杏叶捏在手里,快步走进屋里,反锁了门。屋里没有开灯,只有窗外的月光透进来,照亮了客厅的一角。我坐在沙发上,把银杏叶放在茶几上,盯着它看 —— 这是谁送的?

是凶手吗?还是想提醒我什么?这晚我睡得很不安稳,刚闭上眼睛,就进入了一个奇怪的梦境。梦里的场景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房间里铺着木质地板,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 “咯吱” 声。墙上挂着一幅字画,画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树下站着一男一女,男人穿着青色的长袍,女人穿着淡蓝色的旗袍,正是我之前看到的那个女人。画的右上角有题字,是 “砚山与晚晚合作,庚子年秋”—— 砚山,应该是沈砚山,晚晚,难道是那个女人的名字?

房间的中央放着一张红木书桌,书桌上铺着米白色的宣纸,宣纸上放着一方砚台,正是同心砚。那个穿淡蓝色旗袍的女人 —— 晚晚,正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支毛笔,却没有写字,只是对着同心砚流泪。她的眼泪滴在砚台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水渍干了之后,竟然变成了粉红色,像极了胭脂的颜色。“砚山,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们不是说好的吗?要一起守着同心砚,一起看银杏叶落,你怎么能把我丢下?”我站在房间的门口,想走近她,想问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身体像是被定住了,动弹不得。就在这时,房间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男人走了进来 —— 是画里的那个男人,应该就是沈砚山。他很高,身形挺拔,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手腕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像是被刀划到的。他走到书桌前,看着晚晚,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愧疚,有心疼,还有一丝无奈。“晚晚,别闹了。

” 他的声音很温柔,和他高大的身形有些不符,“把同心砚给我,我能救你。”“救我?

” 晚晚猛地抬起头,虽然我还是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觉到她的愤怒,“你是想救我,还是想独吞同心砚里的秘密?你以为我不知道吗?你和我家族的人合作,想把宝藏据为己有!

”“不是的,晚晚,你听我解释……” 沈砚山想伸手去拉她,却被晚晚躲开了。“我不听!

” 晚晚拿起桌上的同心砚,紧紧抱在怀里,“这是我们的定情信物,我不会给你的!

你要是敢抢,我就把它砸了!”沈砚山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看着晚晚,沉默了很久,然后缓缓地说:“晚晚,你别逼我。”晚晚没有说话,只是抱着同心砚,一步步往后退。

突然,她脚下一滑,身体向后倒去,手里的同心砚也飞了出去,摔在地上,“啪” 的一声,裂开了一道缝 —— 那道缝,和我手里的同心砚侧面的裂痕,一模一样。沈砚山惊呼一声,冲过去想扶她,可已经晚了。晚晚倒在地上,嘴角流出一丝血迹,她看着沈砚山,眼神里充满了悲伤和失望:“砚山,我看错你了……”说完这句话,她的头歪了下去,再也没有动。沈砚山跪在地上,把她抱在怀里,肩膀剧烈地颤抖着。他拿起地上的同心砚,看着上面的裂痕,眼泪滴在砚台上,和晚晚的眼泪一样,干了之后变成了粉红色。“晚晚,对不起……” 他的声音哽咽着,“我一定会找到另一半砚台,让你回来……”就在这时,沈砚山突然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我。我吓了一跳,想往后退,却发现自己还是动弹不得。

他的脸很清晰,和沈清有七分相似,尤其是眼睛,都是那种很清澈的杏眼,可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一种我看不懂的悲伤和恳求。“林砚,” 他突然开口,叫了我的名字,“帮我…… 找到另一半砚台,救晚晚……”我猛地睁开眼睛,心脏还在剧烈地跳动,额头上全是冷汗,睡衣也被汗水浸湿了。窗外的天已经亮了,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我坐起身,发现枕头边放着一片银杏叶 —— 不是我昨天收到的那片,这片叶子更完整,叶脉也更清晰,叶子的背面还写着一个极小的 “晚” 字,是用红色的颜料写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