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宫墙深,梨花落小梨花李承稷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宫墙深,梨花落(小梨花李承稷)

时间: 2025-09-16 06:48:39 

我是一只小梨花,为什么说一只呢,按照民间称呼,我应该说我是一棵梨花精,可那也太难听了像个笨重的大木头。虽然我确实是块木头,但我还是喜欢称呼自己为一只小梨花。小梨花是梨花树的梨花,不是狸花猫的狸花,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两千七百年,因为我四季都开满树花,至于为什么我爱开花,当然是周围只有我一个成精的,哪个小女孩不爱美嘛我也喜欢自己漂漂亮亮的,所以只有我被保留了下来。从我还是一棵小树的时候,这片土地还是一座大山的时候,后来看着大山被夷为平地,平地上建起了茅草屋,小木屋,再到现在大大的院子,而我也变成一棵大大的开满梨花的梨树了,时间过的可真快呀。我住的这院子叫鹂院,不是梨花的梨,也不是狸花的狸,是那只总爱在清晨叽叽喳喳的黄鹂鸟的鹂,吵的要死!!!

很早以前,也没有很早,四五十年前吧,那时候就叫梨院,现在的皇帝那时候还是个小毛孩,天天扒拉我爬我树干上看屋檐的黄鹂一家,也不知道他为啥那么喜欢那玩意,本来叫梨院,硬是被他改成了鹂院,后来小毛孩当了皇帝,搬去了皇宫,这鹂院除了偶尔有人打扫但没了人气,也就变得萧条了。

上次负责洒扫的杂役在那聊天皇帝把鹂院赏赐给他太子,这两天就要搬来了,这小院又要热闹了。院子里人来人往,几个人扛着雕花木床,几个人抱着锦被,还有一箱一箱的珠宝瓷器字画源源不断的搬了进来……彼时我正斜躺在我的梨树上,看着她们忙忙碌碌,队伍中走出来一个年轻男子,大概十七八岁,后面跟着一个老的和两个年轻的仆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太子,他的目光忽然定定的投向我,那双眼睛清亮的惊人,仿佛能穿过层层梨花,看见倚在树上的我,我不由得一怔——两千七百年,从未有人能看见我的形貌。“你们且去收拾,我在此处走走”太子对仆人道,声音清朗温和。众人应声退去,他独自走向梨树,目光仍看向我所在之处,我心中讶异,故意将衣袖一拂,让枝头梨花纷纷扬扬。

他果然轻笑“何必试探,我确实能看见你”我一晃,惊的几乎从树上跌落,连忙扶住枝干。

“你…真的能看见我?你中邪了?”我迟疑着问,声音轻的几乎融进风里。太子点头,眼中含着笑意:“一树梨花,一袭白衣,不是清清楚楚么?”他顿了顿,又道:“我自幼便能看见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只是从未见过如你这般...灵动的存在。

宫墙深,梨花落小梨花李承稷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宫墙深,梨花落(小梨花李承稷)

”我这才信了,轻盈地从树上跃下,落在他面前。他比我高出许多,需仰首才能与他相视。

“我叫小梨花,我在这里两千七百年了”我说道,颇有几分自豪拍了拍胸口,“你是第一个能看见我的人。”“两千七百年,”他轻声重复,眼中闪过一抹惊奇,“好漫长的时光。”“是呀,在这个院子还是一座山的时候我就在了,我还是看着你爹长大的”我转身指了指四周,“从前这叫梨院,是我小梨花的梨,因你爹喜欢屋檐那一窝叽叽喳喳的小黄鹂,非要将我的梨院改成了鹂院。

”太子微笑:“父皇确是个爱鸟之人,东宫还养着好些珍奇鸟类,日日鸣叫不休。

”“那你肯定被吵的烦死了,”我眨眨眼,“还是我院中清静。”“清静有清静的好,热闹有热闹的妙。”太子说着,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梨花,“你常年在这里,不会觉得有些寂寞么?”我怔了怔,竟不知如何回答。两千七百年来,从未有人问过我是否寂寞。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日子便这么过去了,何曾想过寂寞与否?

“当然有了,两千七百年,这院子有人住的时候还好,热闹些,等人都搬出去了,我又不能走太远,经常会觉得有些无聊”我疑惑道。太子李承稷的目光依旧清亮,仿佛初融的雪水,能涤净世间万千尘埃。他望着眼前自称已两千七百岁的精灵,唇角含着一抹温雅的笑意,并未因她的惊异而失了礼数,只微微颔首:“原来如此。那日后,便要叨扰小梨花仙子了。”“仙子?”小梨花歪着头,对这个称呼感到新奇又满意,眉眼弯成了月牙,“嗯,这个称呼好听!比什么‘精’啊‘怪’的好听多了!

你比你爹那小子有眼光多了!”她提起先帝时,口吻老气横秋,偏生模样是十六七岁的少女,灵动跳脱,反差极大,却不令人反感,只觉天然率真。李承稷闻言,笑意更深,却只是浅浅淡淡地漾在眼底。“父皇若知当年爬过的梨树已成仙子,想必也会讶异万分。

”他语气温和,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却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会过于热络,也不会显得疏离。“他呀,就知道惦记那几只吵死人的黄鹂鸟!”小梨花皱了皱鼻子,故作嫌弃,随即又好奇地绕着李承稷飘了半圈,裙摆带起几片梨花瓣,“你呢?你住进来,会不会也养一堆鸟儿?我可先跟你说,太吵了我可是会不高兴的哦!

”她故作凶恶地挥了挥拳头,却毫无威慑力,反而像只张牙舞爪的小猫。李承稷不禁失笑,摇头道:“东宫的鸟雀是父皇所赐,不得不养。如今既搬来鹂院,图的就是一份清静,自然不会再多添喧哗。仙子大可放心。”他顿了顿,看向那满树繁花,“如此清雅之境,正适合读书习字,若被鸟鸣惊扰,反倒不美。”“读书习字?”小梨花眼睛一亮,轻盈地落在一旁较低的花枝上,枝干微微晃动,花瓣如雪般簌簌落下几片,“我见过好多人读书习字呢!从最早的竹简,到后来的绢帛,再到现在的纸……嘿,你们现在写字可比以前方便多啦!”她话语间透出的漫长时光,让李承稷心中微微一动。

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于史册中窥见千年变迁,却远不及眼前这精灵轻描淡写的一句来得震撼。他心中涌起无限好奇,却并未急切追问,只是顺着她的话温言道:“仙子见识广博,承稷佩服。日后若读书时遇到不解之处,或许还需向仙子请教。”“好说好说!”小梨花得意地扬起下巴,“虽然我不一定都懂,但我看得多呀!什么沧海桑田,王朝更迭,我虽不能远离,但路过的人、发生的事,可都瞧见不少呢!”她似乎很久没遇到能看见她、还能与她说话的人了,谈兴颇浓。

此后数日,李承稷果真时常来到梨树下。有时是晨起,携一卷书,在树下轻声诵读。

小梨花便蜷在最高的枝桠上,托着腮听。他读的是圣贤之道、治国策论,有些她听得懂,有些觉得枯燥,听到不解处,她会忽然跳下来,指着书页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君主要像船,百姓像水呢?”李承稷便会耐心停下,用最浅显的比喻解释给她听,从不因她打断而恼,也不因她问题天真而笑她。有时是午后,他会在树下石桌旁处理文书,眉宇间偶尔染上轻愁。小梨花便会故意摇晃树枝,下一场急急的梨花雨,落满他的纸笺和肩头。李承稷先是微怔,随即抬眼望她,眼中的轻愁便如冰雪遇阳般化开,化作无奈而温和的笑意:“仙子这是嫌我太过沉闷了?”有时是傍晚,他甚至会将晚膳设于树下,多备一副碗筷,几碟精致的糕点。

虽知她作为精灵未必需要人间烟火,但这份无声的邀请和陪伴,却让小梨花感到一种久违的暖意。她会坐在他对面,虽然不能真正进食,却会深深吸一口气,夸张地赞美:“嗯!这个芙蓉糕的味道,比一百年前厨子做的还要香!”李承稷便微笑着,将她“赞美”过的那碟糕点轻轻推向她的方向。他们交谈的内容天马行空。

他从她那里听到许多尘封的趣闻轶事,她言语活泼,描述起千百年前的市井百态、风俗变迁,鲜活有趣,远比史书生动。他则向她讲述当下的王朝格局、风土人情,偶尔也提及读书心得,甚至一些不易对他人言的细微烦恼。他说话总是娓娓道来,条理清晰,语气温和含蓄,却又透着真诚。小梨花发现,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有着远超年龄的沉稳与睿智,心地亦十分仁厚。对待仆役从不疾言厉色,处理事务公正明理。但他眼底深处,似乎总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沉重。那是一个庞大帝国继承人与生俱来的责任与压力,小梨花虽不能完全体会,却隐约能感知。一晚,月华如水,浸满庭院,梨花瓣仿佛都镀上了一层莹白的清辉。李承稷负手立于树下,仰望着夜空中那轮皎月,忽然轻声问:“仙子看过两千七百次月圆月缺,可曾觉得厌倦?

”小梨花正躺在一根横斜的树枝上,闻言晃荡着双脚,任由月光流淌过她的“身体”。

“厌倦?怎么会呢!”她声音轻快,“每一次的月亮看起来都不太一样哦!

有时候大大的、黄澄澄的,像块刚烙好的饼;有时候又白白的、冷冷的,像最上等的珍珠。

下雨天看不到月亮的时候,我就知道它躲在云后面休息呢。怎么会厌倦?”李承稷转头看她,月光下他的侧脸清俊柔和,眼底有着淡淡的欣赏:“仙子心性质朴,于寻常中见得真趣,承稷受教了。”“嘿嘿,是你们想得太复杂啦!”小梨花翻身坐起,托着腮看他,“就像你,明明喜欢清静,却要住进曾经吵吵闹闹的鹂院;明明不喜欢养鸟,东宫却偏有一堆鸟儿;明明……”她眨了眨眼,“有时候想看看月亮发呆,却还要想着功课、政务、天下事,对不对?”李承稷微微一怔,随即莞尔。

她的话语直接甚至有些莽撞,却奇异地戳中了他心底某些从未宣之于口的情绪。他沉默片刻,并未否认,只轻声道:“能得一时清静,赏一庭梨花,望一夜明月,于承稷而言,已是难得。

”他的语气依旧平和,却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寥落。小梨花忽然觉得,这位能看见她的太子殿下,虽然身份尊贵,似乎也并不完全自由快乐。她不再说话,只是轻轻哼起一支不成调的小曲,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路过歇脚的山民唱过的乡野小调。

空灵的声音伴随着梨花淡淡的香气,在月夜里轻轻飘荡。李承稷静静听着,心中那片因政务俗务而带来的焦躁,竟慢慢地、慢慢地沉淀了下去。他抬头,望向枝头那抹月光下的白衣身影,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连自己都未曾明晰的情绪。

夜凉如水,梨花映月,一人在树下,一“人”在枝头,清辉满身,竟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两颗原本孤独的心,在这古老的庭院中,因一份罕见的“看见”与“懂得”,渐渐靠近。自月夜那场交心之谈后,李承稷与小梨花之间的关系愈发亲近。他依旧忙碌,但总会挤出时间来到梨树下,有时甚至将部分不甚紧急的文书移至石桌处理,只为伴着她。

小梨花依旧是那副活泼灵动的模样,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她“看”来的趣闻,或是好奇地追问外界的新鲜事物。但李承稷细心地察觉到,当她望着飞过高墙的鸟儿,或是听到他描述宫外街市的热闹时,那双清澈的眼眸中会飞快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与寂寥。两千七百年,固守一院,再美的风景也该看倦了。她口中的“不厌倦”,不过是无奈之下的豁达罢了。一日午后,李承稷处理完公务,并未如常读书,而是屏退左右,独坐树下,目光温和地望向正无聊地吹着花瓣玩的小梨花。“小梨花,”他声音温和,“你可曾想过离开这院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小梨花吹花瓣的动作一顿,花瓣悠悠落地。

她飘落下来,坐在他对面,双手托腮,叹了口气:“想呀,怎么不想。以前还能看看山景,后来是村落,现在只有这四方天了。可我走不了呀。”她指了指自己的根,又指了指远处石樽“我是梨树精,哦不,仙子!我的本体在这里,灵识无法离开太远,最多也就就到那个石樽那里。离得远了,我就会变得虚弱,像无根的浮萍。可难受了。

”李承稷眼中浮现了然与怜惜。他沉吟片刻,似下了某种决心:“我或许知道一个方法,可以让你暂时脱离此地束缚。”小梨花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圆圆的:“真的?什么办法呀?

”“我曾在一本古籍中见过记载,有些天地精灵若得机缘,可附于常年佩戴、沾染了主人气息的灵物之上,借此短暂离开本体。”李承稷缓声道,“我知晓京城外有座净尘寺,寺中主持慧觉大师乃得道高僧,精通这些玄妙之法。

或许……他可以帮忙。”“净尘寺?慧觉大师?”小梨花歪着头想了想,“我好像听几十年前来打扫的人提起过,说那位大师很厉害!可是……他是高僧,我是精怪,他会不会把我收了啊?”她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脸上露出些怯意。

李承稷不由失笑:“放心,慧觉大师慈悲为怀,明辨是非。你修行千年,从未害人,反而守护此院,灵气纯净澄澈,大师只会相助,绝不会为难于你。”他的语气笃定,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小梨花看着他清亮而真诚的眼睛,那点怯意很快被巨大的期待所取代。

她用力点头,兴奋地绕着李承稷飘了一圈:“好!!太子殿下,你真好!”择了个休沐日,李承稷轻车简从,只带了两个贴身侍从,出了皇宫,径直往城外的净尘寺而去。马车中,他怀中贴身藏着一块质地上乘、触手温润的白玉佩,这是他已故母后留下的遗物,他自幼佩戴,从未离身。净尘寺隐于山林之间,香火鼎盛却环境清幽。

李承稷并未惊动太多人,只求见慧觉大师。禅房内,香炉袅袅生烟。慧觉大师须眉皆白,目光却澄澈睿智,仿佛能洞悉人心。他听完李承稷的来意,又仔细看了看他呈上的玉佩,目光似乎穿透玉佩,望见了遥远皇城中那棵繁盛的梨花树。“阿弥陀佛。

”慧觉大师双手合十,“殿下所请,老衲已明了。那位梨花精灵,气息纯净,千年修行实属不易。此法虽非正途,却也是一段善缘。老衲可助其一臂之力,但需切记,附灵之物需与殿下气息相连,且每次离体不可过久,七日之内必须返回本体温养,否则灵识受损,恐有消散之虞。”李承稷神色肃然,恭敬行礼:“承稷谨记大师教诲,定不会让仙子涉险。”慧觉大师点点头,取过玉佩,置于香案之上,闭目诵经。

道道柔和的金光自他指尖流淌而出,缓缓注入玉佩之中。那玉佩仿佛活了过来,内部似有云絮流动,更显莹润通透。良久,大师停下,将玉佩交还李承稷:“已成。

殿下心意至诚,此玉已暂可为舟。待殿下回宫,于梨树下呼唤其名,道明缘由即可。

”李承稷郑重接过,再次拜谢。返回鹂院时,已是夕阳西下。李承稷径直走到梨树下,仰头轻唤:“小梨花?小梨花!”梨花摇曳,小梨花的身影瞬间凝聚,迫不及待地问:“怎么样怎么样?成功了吗?”李承稷取出那枚白玉佩,温声道:“大师已施法。他说,你可尝试将一缕灵识附于此玉之上,我便可带你离开院子。

但每次不得超过七日,便需回来。

”小梨花看着那枚流淌着温润光泽、似乎还带着李承稷体温和淡淡檀香的玉佩,又激动又有些紧张。她伸出指尖,轻轻触碰玉佩。一瞬间,仿佛有一股温和的力量牵引着她。

她心念微动,一缕主要的灵识便轻盈地投入玉佩之中,而与本体的联系并未断绝,只是变得微弱而遥远。“成功了!”玉佩上微光一闪,传来小梨花惊喜的声音,直接响在李承稷的脑海,“李承稷,我能‘看’到外面了!通过你的眼睛!

”李承稷唇角扬起温柔的弧度,他将玉佩小心地系回腰间,贴身处放好:“那便好。

今日天色已晚,你先适应一下。明日,我带你去逛逛京城。”“好!

”小梨花的声音充满了雀跃。接下来的日子,李承稷只要得空,便会带着玉佩出行。

他带她走过京城最繁华的御街,听着她在他脑海里大呼小叫:“哇!这个糖人好漂亮!

那个泥塑好像!这么多人!好热闹啊!”他便会微笑着,买下她“看中”的糖人和泥塑,虽然她并不能真正享用,却也能让她“看”个仔细。他带她去最高的酒楼,临窗而坐,看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如繁星落地。她安静了片刻,轻声说:“原来从高处看,人间是这样的……真美。”中秋佳节,宫中虽有宴饮,但李承稷提前告假,只说是身体不适需要静养。皇帝知他素来体弱实则因常能见鬼魅而耗神,并未强求。

那一夜,他带着她去了京城允许燃放烟花的广场。当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轰然绽放,化作万千流火,点亮整个夜空时,玉佩变得温热,小梨花在他脑海里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有细微的、类似哽咽的抽气声。良久,她才喃喃道:“两千七百年了……这是我见过最美的‘花’……李承稷,谢谢你。

”李承稷站在喧嚣的人群之外,抬头望着漫天华彩,感受着怀中玉佩的温热,心底一片宁静而充盈。他轻声回应,声音淹没在烟花爆裂声中,却清晰地传递过去:“以后,只要我在,年年都看。”他还带她去郊外骑马,感受风驰电掣的自由;去河边放灯,看盏盏莲灯顺流而下,承载着凡人的祈愿漂向远方……小梨花透过他的眼睛,感受着他的感受,贪婪地吸收着这一切新鲜而生动的世界。她的话变得更多,笑声更加清脆,灵动的意识常常围绕着他,分享着她的喜悦与惊奇。而李承稷,原本因身份和责任而总是沉稳持重、甚至有些孤寂的心,仿佛也被她那纯粹的快乐所感染。

他变得更加温和,眼角眉梢时常带着真实的笑意,连侍从们都察觉出太子殿下近来心情似乎极好。每一次外出归来,李承稷都会第一时间走到梨树下。小梨花的灵识从玉佩中脱离,回归本体。

她会兴奋地从树上跳下来,拉着他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虽然那些风景他都亲眼见过,但他依旧耐心地听着,看她手舞足蹈地重现当时的喜悦。他们的心,在这一次次共享的旅程中,贴得前所未有的近。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眷恋,在梨花香气与人间烟火的交织中,悄然滋生。时光荏苒,冬去春来,梨树再次开满繁花,如云似雪。太子李承稷已满十九岁,温文儒雅,学识渊博,处理政务日渐老练,深得皇帝赞赏,却也到了适婚之龄。一日,皇帝于御书房召见李承稷,神色欣慰:“承稷,你年岁渐长,东宫不可久无女主。朕观镇国公之女苏婉莹,性情温婉,知书达理,容貌品行皆是上佳,与你正是良配。朕欲为你二人赐婚,你意下如何?”李承稷闻言,持卷的手微微一顿。他脑海中瞬间闪过那双灵动清澈的眼眸,以及梨花树下清脆的笑声。

他心下微沉,面上却依旧平静,拱手道:“父皇,儿臣近日潜心研读政务,自觉尚未足以担当家国之重任,婚姻之事,可否容后再议?”皇帝眉头微蹙:“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镇国公乃国之柱石,苏家小姐亦是京中闺秀典范,与你正是相得益彰。

此事朕意已决,已与镇国公透过口风,择日便会下旨。”君无戏言,李承稷深知父皇此举既有对他的关爱,亦含有稳固朝堂的考量。他沉默片刻,终究无法当场强硬抗拒,只得垂首道:“儿臣……遵旨。”消息虽未正式公布,但宫中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太子即将与镇国公千金苏婉莹定亲的消息便悄然传开,自然也传到了鹂院。小梨花正悠闲地躺在花枝上晒太阳,听到两个打扫院落的宫女低声议论此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镇国公之女?苏婉莹?

定亲?这几个词像突然飞来的石子,砸得她有点懵。心里头莫名地涌起一股陌生的情绪,酸酸涩涩的,堵得慌。她忽然觉得,今日的阳光似乎有些刺眼。几日后,这位未来的太子妃,在皇后的默许下,由宫女引着,来到了鹂院“赏花”,实则是想与太子“偶遇”。

苏婉莹确实人如其名,身着淡雅衣裙,妆容精致,举止端庄得体,言谈间落落大方,又不失少女的娇羞。她见到在树下看书的李承稷,上前盈盈一拜:“婉莹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稷放下书卷,起身还礼,态度温和有礼:“苏小姐不必多礼。不知苏小姐到来,有失远迎。”“婉莹听闻鹂院梨花乃京城一绝,特来观赏,冒昧之处,还请殿下见谅。

”苏婉莹声音柔美,目光含羞带怯地快速看了李承稷一眼,又微微垂下。“无妨。

院中梨花正值盛期,苏小姐请便。”李承稷客气地回应。两人便站在梨树下,就着梨花、诗词、书画闲聊起来。苏婉莹出身名门,才情不俗,李承稷学识渊博,温和耐心。

远远看去,才子佳人,梨花似雪,交谈甚欢,画面甚是和谐美好。小梨花隐在繁花之后,看着树下那对身影。她看着苏婉莹温柔的笑容,看着李承稷温和的回应,听着他们讨论着她不太懂的诗词歌赋。那股酸涩感再次涌上心头,比上次更加强烈,还带着一种闷闷的疼痛。她忽然不想待在这里了。她缩回灵识,整棵梨树的花朵似乎都微微收敛了一些,变得有些无精打采。李承稷似有所觉,谈话间隙,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梨树最高处那根她常待的枝桠,那里空无一物。

他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芒,与苏婉莹的对话依旧得体,却少了几分之前的专注。

送走苏婉莹后,李承稷屏退左右,独自走到梨树下。“小梨花?你在吗?”他轻声呼唤。

没有回应。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小梨花,我知道你在。”李承稷的声音更加温和,“方才那位苏小姐,是父皇属意的太子妃人选。今日之事,并非我意。”花丛微微晃动,小梨花的身影慢慢显现出来,却不像往常那样立刻跳下来,只是坐在高高的树枝上,抱着膝盖,低着头,声音有些闷闷的:“她很好看,也很有才华,和你很……相配。

”李承稷仰头望着她,清晰地看到了她脸上那抹从未有过的落寞和委屈。

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身份地位、才华容貌,这些并非我所看重。

”李承稷目光沉静而专注地凝视着她,“小梨花,近两年时光相处,你应知能与我对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