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把我的嫁妆给了妹妹,我一怒之下换了个娘绣坊阿芸最新免费小说_免费完本小说娘亲把我的嫁妆给了妹妹,我一怒之下换了个娘绣坊阿芸
中秋前旬假,等我提着新鲜月饼、满篮肉、菜回家,却发现院门关着,家中无人,我忙到日头挂中天,灶房里才算飘起了热气。刚想歇歇,就听到门外娘的声音,刻意压低中带着点委屈:“唉,可不是嘛,阿芷这年纪,说亲的都绕着走,哪个乡亲四领不议论?倒连累阿芸都抬不起头!“也就绣坊能发工钱这一点好,可每月只给我交这点家用总不是个事。阿芸定亲,我只能多给些嫁妆,不然婆家指不定怎么看她......”后面的话我没再听,耳朵里嗡嗡的,像是有无数只蜜蜂在飞。我什么时候交的家用,娘不是说那是她帮我保管着存的嫁妆吗?
原来家里不是凑不出两副嫁妆,所以让我自己攒,原来说什么舍不得我嫁人不是疼我。
望着灶房的炊烟,我彻底寒了心。1、娘没想到我在家,推开门才注意到灶房里的炊烟,脸上还留着的笑容消失,闪过一丝心虚,可立马又挺了挺腰:“你咋回来了?咋,不在你金贵的绣坊待着了?我看呐,眼里是没我这个娘咯。
”平时的我听到这些话都会对娘很愧疚,认为娘只是不高兴我没陪在身边,所以才对我抱怨。
门外邻居赶紧打圆场:“阿芷啊,你别往心里去,大娘知道你是个孝顺的,你回来你娘高兴着呢。”娘倒好,声音还拔高了些:“我本来就没说错!
她整天往绣坊里跑只知道帮别人缝活,也不知道操心家里缺啥,现在见要过中秋了,倒知道回家来忙活了?平常跑哪儿去了?”我知道,娘这是嫌我不肯接私活了。
我在绣坊干活本意是体恤家里,想给自己攒点嫁妆。机缘巧合被大师傅收了徒弟,我总想着勤勉些,因此旬休也甚少归家。千防万防防着别人说闲话,没想到却成了我娘亲手插向我的刀子。我攥着灶房的木门框,使劲睁着眼往四周看,就怕眼泪掉下来。这一看,灶上那补的泥缝仿佛还泛着土腥气,上次归家时娘说旧灶漏风,烧火总呛得慌,我当天就找了王大叔,盯着他把灶补好,还换了个大陶罐;案几上摆的半篮月饼,是我今早从镇上挑的,见卖月饼的掌柜说这莲蓉馅的最软和,想着娘牙口不好,特意多买了些;院角竹竿上晾的青布衫,是我前个月熬夜缝的,娘说旧衫子短了,我就扯了新布,在绣坊里一针一线缝到半夜。可合着在娘眼里,我做的这些都不算,只记得我没嫁人连累了妹妹?我的嫁妆也变成了家用?
我看着娘手里拿着的朱漆描金的首饰盒,原来这就是家里说的日子过的紧巴,怕不是把我存的嫁妆都给了阿芸了吧。没听说过哪家未嫁人的姑娘要交家用的。娘见了,把首饰盒往身后一藏,眼睛瞪得溜圆:“你这是干啥?我是你娘,说你两句还不行了?
”我扯了扯嘴角,没说话,走到院角的水缸边,舀了瓢水洗手。眼角余光瞥见灶房里,新陶罐里炖的鸡汤正冒热气,蒸笼里蒸的是上次我归家时娘念叨的那一口山药糕,竹篮里还放着刚买的莲藕,是特意给娘炖甜汤的......特意赶早去采买,又拿出亲手绣的桂花绢帕,就想让娘这个中秋过的高兴些,也算是弥补我不常在家的遗憾。
我在家里像老黄牛一样忙活的时候,娘和阿芸却欢欢喜喜地拿着我的“家用”在镇上准备嫁妆,我笑我真是把自己看得太重。
2、阿芸看着眼前这情况,装作要上前的样子说帮我搭把手,身子却没动,娘急忙拉着她说:“急啥?刚从镇上回来赶了那么久的路,别累着了。等会开饭娘叫你,倒是阿芷你,闲着也是闲着,多忙活点是应该的。”我转身就往房里走,去镇上来回都是坐牛车,反倒是我不仅赶了个大早还忙活了一上午,累的都没空歇会。
娘见我脚没停,忙上前两步拽住我袖口,声音软了些却仍带着几分强辩:“芸丫头要做人家媳妇了,往后没在娘家的自在日子了,趁着做姑娘的时候在家多歇着”。我盯着她拽着我袖口的手,恍惚想起刚定亲那阵,娘拉着她的手坐在炕沿上,眼眶都红了,絮絮叨叨说个不停:“我的芸丫头,这么快就长大了,往后就要成别人家的人了。剩下这几个月,你就安心歇着,针线活别碰,灶房也别进,好好享享姑娘家的福,娘多疼你一天是一天。
”转头看见我手里还攥着没绣完的帕子,娘脸色立马沉了:“怎么绣半天了都没绣完?
赶紧的,你三姨家的姑娘要出嫁,托我绣对喜帕,你手快,明儿就得赶出来。别总想着歇着,你妹妹就快嫁人了,往后家里的活计,你得多担待些。”那时我指尖的针痕还泛着红,听着娘的话,只觉得手里的帕子沉得攥不住,同样是女儿,妹妹能歇着享福,我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成了“总想着歇着”“阿芷!你发什么呆!
” 娘的大嗓门把我从回忆里拽出来,她眼神里没多少关切,只剩急着让我留下干活的焦躁。
我看着她鬓边的白发,忽然觉得陌生,阿芸能得她护着疼着,我却像个只会干活的外人,连歇口气的空都没有。灶房的香气还飘着,可我心里凉得像院角的井水,半点暖意也无,只觉得自己,倒不像是她亲生的。3、院门外忽然传来“咚咚”的轻敲声,恰好冲散了满院的滞涩。我趁机挣开娘的手,快步去开门,门外站着绣坊的伙计,手里捧着个方方正正的木盒,红绸裹着边角,还浸着股子桂花甜香。“阿芷姑娘,瞧,你托我在‘福香斋’排的中秋糕点,给您送来了。” 伙计低声说道,把木盒递过来,我指尖碰到盒面,还带着点余温。原是我没空排队托他送来的,想着娘爱吃,特意让他买如今最火热的福香斋,花了一笔不小的钱,如今倒成了现成的由头。
我把木盒塞回去,转身故意拔高了些声音:“哎呀,你看我差点都忘了,早上出门时师傅特意叮嘱,说有批急活要赶,让我吃完饭得空,务必回一趟绣坊。”“娘,您看这,绣坊都派人来接我了,我得赶紧走,要是误了工,师傅怪罪下来,我可担待不起。
”娘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嘴里嘀嘀咕咕很是不满:“刚回来就要走?
这绣坊离了你就转不动了?怕不是才干这么会儿活就找借口跑吧,真是越来越没良心!
”我攥紧了手指,没再像从前那样忍气吞声,抬眼望着她,声音平平静静,却字字都带着劲儿:“娘,不是我想跑。您也知道,我每月的月例银子,一半都交回家里存着当嫁妆。要是我真误了活计被绣坊赶走,不光街坊更要议论我嫁不出去,连这点银子都没了,到时候总不能拿阿芸的嫁妆来填我的空吧?”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她藏在身后的首饰盒,语气又沉了沉:“怕不是家里把我存的嫁妆都给了阿芸吧,不然我这副怎么就一直凑不出呢?到现在还留在家里,反倒连累阿芸妹妹的名声。
”“你瞎说什么呢!那是家里日子过的紧巴,但是也绝对不会缺了你们姐俩,你到时出嫁,娘肯定给你嫁妆准备的厚厚的。”娘的嘴唇动了又动,却没再多说其他。我让伙计稍等,回房拎起我的包裹,拿起那支银簪,原是给阿芸添妆的心意,如今我自个戴着也正好,又去灶房把做好的饭菜都装进食盒里,想着这些也没必要了。跨出院门时,身后没再传来挽留的声音,只有秋风卷着灶房的香气追上来,却半点也暖不透我心里的凉。
4、我抱着食盒和那盒福香斋糕点,脚步没在绣坊厅堂多停留,径直往师傅的房间去。
木盒边角的红绸被风吹得晃了晃,食盒里还透着热气,鸡汤的鲜、山药糕的甜混在一处。
这些原是给娘准备的中秋心意,如今却只想捧到师傅面前。她待我向来亲厚,这份孝敬本就该是她的。掀开门帘时,师傅正坐在绣架前,手里捏着根孔雀蓝的丝线,对着窗棂透进来的光比对颜色。听见动静,她回头看我,嘴角先弯了弯:“阿芷?
”我把东西往桌上放,指尖蹭到食盒侧壁,还是暖的:“师傅,我从家里带了些热乎的,还有福香斋的糕点,我托人排了一个时辰队买的,想着您爱吃甜口,就给您送过来了。
”师傅放下丝线走过来,没问我为什么突然回来,只伸手摸了摸食盒:“巧了,我正琢磨晌午吃点什么呢。你这孩子,总是这么贴心。”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我发红的眼尾,轻轻叹了口气,“来,把东西摆上,陪我吃顿热乎饭。”我应着声打开食盒,鸡汤冒着细白的热气,山药糕上还嵌着点桂花碎。摆碗筷时,看着师傅温和的侧脸,忽然想起刚进绣坊的模样。那时我刚从乡下过来,虽说从小在村里没人比得过我,可我还是胆怯,攥着绣针的手总抖,连一朵花都绣不好,是师傅走过来,手把手教我如何让针脚更匀,还当着其他绣娘的面说:“阿芷这孩子绣活有灵气,是块好料子,往后就跟着我学,做我的徒弟。”其实我自己清楚,比我绣得好的姑娘还有好几个,师傅哪是觉得我天赋异禀,分明是特意护着我。“师傅,你让我只给家里交一半月例银子,原来真的没骗我。前阵子三姨家表妹要嫁人,我娘丢给我一大堆绣活,说我学了手艺,该趁着大喜日子给亲戚都送份礼,我熬了三个晚上才赶完。”我拿起筷子,没忍住开口,声音轻得像怕惊着谁,“结果去添妆那天,表妹跟我说,三姨给了我娘二两银子,那些绣活根本不是送人情,是我娘接的私活。“我当时慌得厉害,怕破了绣坊的规矩,还是您看我脸色不对,却没多问一句,只说要是我累了就歇两天,活计先替我盯着。”师傅夹了块山药糕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眼神软下来:“你这孩子心实,遇事总自己扛。这山药糕做得真好,软和不噎人,甜得也正好,比我上次在镇上买的强多了。”她没提我家里的事,没问我是不是受了委屈,可这份不问,比任何安慰都让我安心。眼泪忽然就涌了上来,我攥着筷子的手紧了紧,声音带着哽咽:“师傅,我总想着多做点,娘就能对我好点,可我从家里赶早买了菜,忙到日头中天,她却带着阿芸去挑嫁妆,还跟邻居说我......”话没说完,师傅就给我盛了勺鸡汤,推到我面前:“先喝汤,凉了就腥了。往后要是再受了委屈,别憋着,有我在,没人能让你受委屈。”我捧着汤碗,热气熏得眼睛发潮,眼泪掉在汤里,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5、中秋当天的绣坊格外安静,平日里穿梭的绣娘都少了大半。
我正对着绣绷绣最后几针桂花,院门口的小厮就匆匆跑进来:“阿芷姑娘,外面有位夫人找您,说是您娘。”我捏着绣针的手顿了顿,针尖戳在指尖,泛起点细小红印也没察觉。师傅从里屋走出来,见我这模样,轻轻拍了拍我的肩:“去看看吧,要是为难,就喊我。”我应了声,把绣针别在绷架上,往院外走。刚拐过墙角,就看见娘站在那,身上穿的还是前几天去镇上的新布衫,手里拎着个半旧的布包。见我来了,脸上立刻堆起笑,语气也软得发腻:“阿芷啊,娘来给你送月饼了。前两天是娘说话急了点,你别往心里去。“今天中秋,哪有自家姑娘不在家过节的道理?跟娘回去,就住一晚,你妹妹还等着跟你一起吃团圆饭呢。
”我站在原地没动,目光扫过她手里的布包,那布包还是我去年给她缝的,边角都磨起了毛,里面装的月饼,想来也是最便宜的那种,哪比得上前几天我买的莲蓉。“娘,我不回去。
绣坊还有活没干完,师傅也留我一起过节。”娘的笑僵了僵,往前凑了两步,伸手就想拉我的胳膊,我往后退了半步,避开了她的触碰。她的脸色沉了沉,却还是耐着性子说:“什么活这么要紧?中秋都不能歇一天?“阿芷,娘知道你现在出息了,师傅疼你,可你也不能忘了家啊。你看你现在绣功这么好,定是师傅教了你不少好法子吧?
你跟娘透个底,往后阿芸要是来绣坊,你多帮衬着点,她定亲的人家还等着看呢。
”我看着她眼里的算计,心里最后一点念想也断了“娘,阿芸能不能进绣坊,要看她自己的本事。再说了,那秀才老娘是冲着绣坊的活计才点头的,要是让他们知道您打着什么主意,这亲事黄了,可别怪我。”娘的脸瞬间白了,声音也尖了起来:“你这丫头怎么这么恶毒?算计自己亲妹妹!你是姐姐,帮衬她不是应该的吗?我养你这么大,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回报?
” 我想起过往的事,声音也冷了,“小时候我想要个布娃娃,您说女孩子家要懂事,把钱留着给阿芸买纸笔;后来我想去绣坊当学徒,您说不如在家帮衬,等阿芸大了,还得靠她识字嫁个体面人家;如今阿芸定亲,您眼都不眨地买珠花、置软锦,家里日子不是紧巴吗,哪来的银钱,怕不是把我的嫁妆都填进去了吧,到现在了,还是连句真话都不肯对我说。”我以为的家人,从来都没把我放在心上。
那些我为家里做的活、为娘缝的衣裳、阿芸的零用钱,都成了理所应当,而我想要的一点点公平,一点点真心,竟比登天还难。
娘指着我气得手都抖:“你这丫头怎么这么狠心?我是你亲娘!你身上什么东西不是我的,你就这么自私,只惦记着你自己,你妹妹先成婚先置办上怎么了,养你养出仇了,你就眼睁睁想看着我气死是吧?”娘还想撒泼,师傅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阿芷,该来帮我理绣线了。”又对着院外喊了声,“小厮,送这位夫人出去,绣坊是干活的地方,别让外人在这吵闹,扰了大家的活计。”小厮很快跑过来,客气却不容拒绝地对着娘做了个 “请” 的手势。娘气得跳脚,指着我喊:“你别后悔!
你早晚要嫁人的,到时候看谁还护着你!”我没回头,跟着师傅往屋里走。进屋后,师傅往我嘴里塞了块桂花糕:“别往心里去,今天中秋,吃块甜的。”我接过山药糕,咬了一口,甜香漫在嘴里,眼眶发热。原来有人护着的感觉,是这样的。
6、我端着师傅给的桂花糕,站在绣房门口,平日里热闹的屋子,今天只剩三四个绣娘还在忙活,手里的活计没停,却透着点说不出的安静。我轻轻掀了帘角,声音放得很轻:“姐妹们,师傅给的桂花糕,让我分给大家尝尝,实在是打扰你们了。
”最靠门的李姐先抬头,见了我手里的糕,笑着放下绣针:“阿芷来啦,还惦记着我们,哪能算打扰。今天中秋,大家本就该吃点好的。”她接过一块,又给旁边的小薇递了过去,“你看你,绣了一下午,也该歇会儿了。”小薇捏着桂花糕咬了口,眼神软下来:“这糕真甜,在我家里都只有等弟弟吃饱了,我才能分上半块。”话说完,又轻轻叹了口气,没再往下说。我看着她们,忽然明白过来,中秋还留在绣坊的,大抵都和我一样,家里没什么可回的。小薇之前跟我提过,她娘总催着她把月例全交回去,给弟弟攒彩礼;李姐的妯娌更是见不得她有半点好,总说她在外面挣了钱就忘了家。
我心里发酸,把剩下的桂花糕放在桌上:“其实我娘今天来找我,不是真心想让我回去过节的,她是怕我恼了,不肯帮着把我妹妹弄进绣坊。”话一出口,李姐就拍了拍我的手:“我知道,刚才在院里听见点动静,你别往心里去,这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