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兄长(兄长被判秋后问斩)全集阅读_《兄长被判秋后问斩》全文免费阅读
兄长含冤入狱,被判处秋后问斩。我慌不择路,欲勾引大理寺少卿翻案。纵使迷雾重重,真相仍然浮出水面。月光漫过窗棂,照见大理寺少卿苍白的脸:“所以至今种种,皆是做戏?
”“也不全是。”我起身走向他,衣摆拂过满地狼藉,“对你动心,是意外。
”第一章兄长被判处秋后问斩。隔壁的张婶子慌忙带来这个消息。秋后便要问斩,如今已入秋了。我手中捧着的药罐子“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褐色的药汁溅湿了裙摆。
半个月前兄长入狱时,我还坚信清者自清,他一定会平安归来。可现在,秋后问斩四个字像一把尖刀,直插我的心口。“阿宁,你快想想办法啊!
”张婶的哭声在耳边回荡。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们只是普通百姓,而赵贲是当朝侍郎的公子。
兄长那日不过是恰巧路过那条巷子,却成了杀害赵贲的凶手。不,我不能让兄长就这么枉死。
我冲进屋里,翻出那件唯一还算体面的淡青色襦裙,又将长发匆匆挽起。镜中的我面色苍白,唯有一双圆眼异常明亮。大理寺门前守卫森严,我跪在石阶下,声音却异常坚定:“民女苏宁,求见沈墨少卿。我知道赵贲案的真凶!
”雨水开始淅淅沥沥地落下,浸透了我的衣衫。守卫们像看疯子一样看着我,直到我说出:“我才是杀死赵贲的凶手。”朱红的大门终于开了。我被带进肃穆的大堂,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脚步声从屏风后传来,一袭墨色官袍的男子现身——大理寺少卿沈墨,不过二十五六的年纪,眉目清冷如远山,目光锐利如刀。“你说你是凶手?”他的声音低沉,没有一丝波澜。“是,民女苏宁,才是杀死赵贲的真凶,兄长是为我顶罪。”我抬头直视他,“烦请大人屏退左右,我有证据。”沈墨微微一怔,挥手让两旁衙役退下。“什么证据?
”我颤抖着手解开衣带,外衫滑落,露出素色裹胸。胸口上方,一道骇然的伤口赫然显现。
“赵贲死前曾激烈反抗,”我指着自己的伤口,“我的胸前被他常用的匕首划伤。
”沈墨的目光落在伤口上,眼神骤变。他向前一步,却又停下:“姑娘可知伪造证据,该当何罪?”“大人一验便知。”我拉住他的手,按在那道还泛着红的伤口上。
他的指尖微微一颤,想要抽回,却被我死死按住。我能感受到他掌心的薄茧,和他突然加快的脉搏。“那夜赵贲欲对我不轨,我挣扎间杀了他。”我逼近一步,吐气如兰,“大人,我兄长是无辜的,求你重审此案。”沈墨的目光从伤疤移到我脸上,那双深邃的眸子仿佛能看透人心。第二章沈墨的手突然扣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我的骨头。“这伤,”他的声音冷得像冰,“是烙铁烫的吧?
”我心头一震,却强作镇定:“大人何出此言?
这分明是那夜赵贲反击...…”“半个月了,”他的指尖划过我的伤疤,激起一阵战栗,“伤口必然已经结痂,而你这道,还这么新,边缘清晰,血肉模糊。”他松开我,后退一步,眼中再无方才的波动,只剩下凛冽的审视。“苏宁,伪造证据,混淆视听,该当何罪?
”他的声音在大堂回荡。我还想辩解,却见他已挥手召来衙役:“押入大牢,容后细审。
”两个狱卒一左一右架住我,粗糙的手掐得我生疼。我回头想再看沈墨一眼,他却已转身,只留给我一个冷硬的背影。地牢阴冷潮湿,空气中泛着霉味。铁栅栏落下时发出刺耳的声响。
我蜷缩在草堆上,终于忍不住颤抖起来。我不仅没救出兄长,还把自己搭了进来。黑暗中,我摸向怀中暗袋,指尖触到一片冰凉——是兄长的玉佩。那夜他满身是血地回家,将这玉佩塞进我手里,只说了一句:“收好,别让任何人看见。”当时我吓坏了,只顾着帮他清洗血迹,竟没有多想。等官府来人抓他时,他已换好干净衣裳,平静地伸出双手,只回头深深看了我一眼。我将玉佩攥在手心。这玉佩质地普通,雕着一只展翅的鹤,其余并无特别之处。兄长只是个普通书生,怎会与侍郎公子赵贲的死扯上关系?除非...他看到了什么不该看的。
那夜兄长说是去赴诗友之约,回来时却衣衫凌乱,满身血迹,面色惨白。
我原以为他是受了惊吓,现在想想,或许他是目睹了凶案现场,甚至与凶手发生了冲突?
若真如此,这玉佩莫非是凶手遗落之物?兄长让我收好,莫非这是重要证据?
我的心跳突然加快。如果我能证明这玉佩不属于兄长,而是真凶的...牢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我急忙将玉佩藏回怀中。狱卒打开牢门,声音粗嘎:“提审!”这么快?我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衣衫。无论如何,我不能放弃。
兄长还在等着我。走过阴暗的甬道时,我在心中默念:这一次,我不会再贸然行事。
狱卒推开一扇铁门,我抬眼望去——沈墨端坐案前,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
他的面前,摊开着赵贲案的卷宗。第三章“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木凳。我依言坐下,双手在袖中微微发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冷。地牢的寒气已经渗进骨髓。“姓名。
”他执笔蘸墨,声音平淡。“苏宁。”我抬眼看他,“大人不是早知道了吗?”他笔尖一顿,墨点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阴影:“规矩如此。”接下来是年岁、籍贯、与苏淮的关系。
他问得细致,我答得谨慎。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定罪的依据,我不得不防。
直到他问及那夜细节。“你说你杀了赵贲,”他放下笔,目光如实质般压在我身上,“用的什么凶器?”“簪子。”我早已想好说辞,“一根银簪,顶端镶着珍珠。
是我母亲留给我的...”“簪子现在何处?”“丢了。”我垂下眼,“那夜慌乱,不知掉在何处。”他轻轻叩了下桌面:“赵贲胸前伤口深可见骨,一支女子发簪,能有这般力道?”我心头一紧,面上却强自镇定:“人在情急之下,总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气力。何况赵贲他...他当时压着我,我拼命一推...”恰到好处地哽咽,眼角甚至逼出了一点泪光。我偷眼瞧他,见他神色未变,只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卷宗边缘。“苏宁,”他忽然道,“你说他欲对你行不轨之事,为何没有呼救?为何无人听见动静?我咬住唇,脑中飞快运转。
“那时夜深,巷子偏僻...”我忽然抬眼,泪珠恰到好处地滚落,“大人是觉得我在说谎吗?”不等他回答,我忽然站起身。衙役欲上前,被沈墨一个手势止住。“大人若不信,可以亲自查验。”我走向他,衣带不知何时松开了些,“那夜不止胸前,身上还有许多处伤...”烛光摇曳,我在他面前三尺处停步。
这个距离足够暧昧,又不至于太过冒犯。狱中这些时日,我早已想明白,沈墨这样的男人,直白的勾引只会让他厌恶,若即若离或许能搅乱他的心绪。果然,他眸光微动,虽然即刻恢复清明,但那一瞬的闪烁没能逃过我的眼睛。“苏姑娘,”他的声音沉了几分,“请自重。”“自重?”我轻笑,眼泪却落得更凶,“兄长蒙冤待死,我一个弱女子除却这身子,还有什么法子为兄长求得一线生机?”我向前一步,几乎贴到他案前:“大人若肯重审此案,我愿...”话未说完,他突然起身。
官袍带起一阵风,烛火猛晃了一下。“今日就到这里。”他声音冷硬,“带她回去。
”两名狱卒应声而入。我怔在原地,不明白是哪一步出了错。方才明明看见他眼底的动摇,为何……从我身旁走过时,他脚步微顿。“苏姑娘,”声音低得只有我能听见,“别再做这种事。”铁门再次合拢,将我送回阴暗牢房。我跌坐在草堆上,忽然抬手抚向耳后——那里不知何时沾了一点墨渍,还带着淡淡的松烟气息。是了,他方才与我低语时,手指曾不经意掠过我的鬓边。第四章回到牢房的第三日,我开始发高热。
狱卒送来的馊饭原封不动地搁在角落,草堆里的耗子窸窸窣窣,我也无力驱赶。昏沉中,总觉得兄长的玉佩在发烫,贴在心口像块烧红的炭。恍惚间仿佛回到儿时,我病得厉害,兄长背着我连夜翻山找郎中。我伏在他瘦削的背上,听他一遍遍说:“阿宁不怕,哥哥在。
”如今……我贸然顶罪,沈墨定然觉得我们兄妹串供,罪加一等。泪从眼角滑落,没入肮脏的草堆。昏沉中,听见牢门哐当作响,有人快步走来。“苏宁!”是张婶的声音。
我勉强睁眼,见她扑到栅栏前,头发散乱,眼睛肿得桃似的。
“阿宁...”她哽咽得说不下去,只死死抓着栏杆,指节发白。我挣扎着坐起,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来:“是不是...兄长他...”问斩的日子还没到。不会的。
张婶哇一声哭出来:“你兄长他...他在狱里自尽了!”我愣住,一时没明白这话的意思。
着递进来一封皱巴巴的信:“这是他留给你的...藏在饭食里带出来的...”信纸粗糙,上面只有寥寥数字,是兄长的笔迹——“阿宁,珍重。莫再做傻事。”我盯着那墨迹,每个字都像针扎进眼里。怎么会?兄长怎么会自尽?他不是还要看着我嫁人生子,不是要教我未来的孩子读书写字...“说是用撕碎的衣带...”张婶哭得喘不过气,“发现时...身子都僵了...”我捏着那封信,指尖抖得厉害。忽然喉头一甜,竟咳出口血来,溅在信纸上。“阿宁!”张婶惊叫。他定是听说我冒名顶罪,怕牵连我,才走了这绝路。是我害死了他。狱卒闻声赶来,拖着哭瘫的张婶出去。铁门重新合上,将我锁回一片死寂。我蜷缩在草堆上,捏着那封带血的信。兄长的玉佩从怀中滑出,落在掌心,冰凉刺骨。外面忽然下起雨,雨点敲打着高窗。我记得兄长最怕下雨天。
小时候每次打雷下雨,他总会跑来捂着我耳朵,自己却吓得脸色发白。后来爹娘去了,他成了家里顶梁柱,就再没露过怯。只有我知道,雷雨夜他总要点灯坐到天明。
昨夜雷声那么大,他在那冷硬的牢房里,该有多怕。心口疼得喘不过气,我死死攥着玉佩,边缘硌得掌心生疼。从前兄长总笑我娇气,手上扎根刺都要哭半天。
如今掌心被玉佩的棱角割出血痕,我却觉不出痛。还有什么痛,比得上失去兄长的痛。
油灯渐熄,黑暗吞噬了牢房。我在雨中听见更鼓声,三更了。兄长的尸身,现在该在义庄了吧?他那样爱干净的人,躺在冰冷的停尸板上,该有多难受。
我忽然想起什么,摸索着找到那封信,就着最后一点微光,仔细地看。字迹潦草,墨色深浅不一,像是在极匆忙慌乱中写的。可兄长的字向来工整,即便上次高烧时写的药方,也一笔一划清清楚楚。除非...我猛地坐起身。第五章我在晨光破晓时被释放。
狱卒打开牢门,只说了一句:“案子查清了,你可以走了。”查清什么?如何查清的?
拖着虚软的步子走出大理寺时,日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街市喧嚣扑面而来,仿佛另一个世界。
张婶等在门外,一见我就扑上来哭:“阿宁...苦命的孩子...”我任她抱着,目光却落在大理寺朱红的大门上。沈墨没有出现。回到家中,处处是兄长的痕迹。
他未写完的字帖还摊在案上,墨已干涸;窗前晾着他替我抄的药方,被风吹得哗哗响。
这封信...我干坐着,直到晚上。门外忽然响起叩门声。我猛地抬头,这个时辰会有谁来?
透过门缝,只见一袭青衫掠过。开门时,我愣在原地。沈墨站在月色里,未着官袍,只一身寻常文士打扮。他手中提着一包药,目光落在我红肿的眼眶上。“苏姑娘。
”他声音比在狱中时低柔许多,“可否借一步说话?”我侧身让他进门。
他环顾这简陋的屋子,视线在案上未干的笔洗处停留一瞬。“令兄的事,节哀。
”他将药包放在桌上,“这些是去伤的药。”“大人深夜来访,不只是送药吧?
”我直接问出口。他沉默片刻,忽然道:“那封信,你看出来了?”我心头一跳,垂眼不语。
“字迹虽像,但运笔力道不对。”他自顾自说下去,“苏淮写字惯用中锋,而这信上的字,多是侧锋拖拽而成——写字的人,要么腕力不足,要么心慌意乱。
”我攥紧衣袖:“大人究竟想说什么?”“我还查到,赵贲胸前伤口并非簪子所致,而是某种特制弯刀。”他目光落在我脸上,“那种刀,江湖人常用。”烛光跳动。
我看着他被光影勾勒的侧脸,忽然觉得此刻的他,不像那个高高在上的大理寺少卿。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因为,”他轻声道,“我认为你兄长可能是替罪羊。而那个真凶,与江湖势力有关。”替罪羊?我想起兄长塞给我玉佩时说的话,“别让任何人看见”。
“大人为何要插手?”我抬眼看他,“案子已经了结,兄长也...死了。”他沉默良久,久到我以为他不会回答。“因为我见过太多冤案。”他声音很轻,“不想再多一个。
”月光从窗隙漏进来,在他衣襟铺上层薄霜。我忽然注意到他衣服下摆沾着泥点,像是刚从什么偏僻处赶来。“苏姑娘,”他忽然正色,“若你愿意,我可助你查明真相。
”“条件呢?”他竟笑了笑:“没有条件。若非要一个——就当是赔罪,为那日在狱中对你说的重话。”我看着他,鬼使神差地点头:“好。”他告别时,衣袖带倒案上一卷书。我俯身去拾时,瞥见他后腰露出一截剑柄——绝非文官会佩带的款式。
门合上后,我展开他悄悄塞进我手中的字条。上面只有一个地址,和一行小字:“明日午时,带玉佩来。”落款处画了只小小的鹤。与我怀中玉佩上的那只,一模一样。他怎知我有玉佩?
第六章次日午时,我依约来到城西的听雨茶楼。二楼雅间,沈墨已候在那里。
他今日换了件月白长衫,若非腰间那枚银鱼袋,几乎与寻常公子无异。“坐。
”他推过一盏茶,“尝尝。”茶香氤氲中,我取出那枚玉佩,放在桌上:“大人怎知我有鹤纹玉佩?”“你在牢中时,我曾暗中观察。
”“大人真是光明磊落。”他执壶的手微微一顿,大约没想到我会讽刺他。
而后他凝视着玉佩,低语:“三年前,我办过一桩案子。死者是位退隐的镖师,他胸前插着把弯刀——与杀赵贲的凶器一模一样。”“而那镖师身上,”他抬眼,“也有这样一枚鹤纹牌。”我指尖发凉:“大人是说...”“江湖上有个杀手组织,名叫‘鹤影’。”他声音压得极低,“他们行事诡秘,专接权贵买卖。每杀一人,必留下一枚鹤纹牌。”窗外忽然响起鸽哨。我下意识去抓茶杯,却被他轻轻按住手腕。
“别怕。”他收回手,指尖沾到的茶水在桌面留下一点湿痕,“这玉佩,令兄可说过从何而来?”我摇头:“那夜他满身是血回来,只塞给我这个,说别让人看见。
”话出口才惊觉失言——这等于承认兄长当晚确实在场。沈墨却似早有所料,只问:“他回家时大约几更?”“三更刚过。”那夜的更鼓声,我记得清楚。
“赵贲死于二更末。”他蘸茶水在桌上画了个时辰图,“从案发的暗巷到你家,快走不过一刻钟。若令兄三更到家,他在现场至少停留了半个时辰。
”我心头乱跳:“或许他受了伤,走得慢...”“验尸录写明,赵贲怀中有块撕下的衣料,染着血。”他目光锐利起来,“布料是苏淮常穿的衣服。”我猛地站起,茶盏被带翻,茶水淋漓满桌:“你既早疑心兄长,为何又说他冤枉?”“因为那块衣料太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