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醒大女主,吊打豪门霸总》林晓月顾淮安已完结小说_我,清醒大女主,吊打豪门霸总(林晓月顾淮安)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暮春的雨,裹着扬州城特有的湿寒,斜斜打在东关街深处的青石板上。
苑景钰跪在母亲的灵前,素白孝裙早已被泥水浸得发沉,指尖却死死攥着半枚断裂的羊脂玉簪——簪头的兰花纹被雨水泡得模糊,那是去年母亲就着煤油灯,一点一点为她雕的。苑家母女藏在这里的第十二个年头,院墙根的兰草已冒出新绿,与隔壁倚红楼彻夜不绝的琵琶声缠在一起,成了景钰童年最鲜活的背景音。每日天不亮,景钰就被母亲唤醒,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到阁楼上去学调香——那阁楼原是储物间,被母亲改成了小小的香房,四壁摆着数十个青瓷小瓶,瓶身上用朱砂写着香材名,从新采的薄荷到陈了三年的沉香,一一码得整齐。“景钰,记着,我们苑家的香,能识人,也能护身。
”母亲临终前的声音还在耳边,指尖带着兰芷香的温软,却攥得她手腕生疼,“苏家若来寻你,替嫁之事……若能查我死因,便应了。只是你要记住,在侯府,别信任何人,除了你的香。”那时她还不懂,母亲为何要让她应下“替嫁”这荒唐事。
直到三日后苏大太太带着人来,她才明白,这是母亲早算好的路——也是她唯一能活下去,还能查清母亲死因的路。1扬州瘦马,藏香待时十二年前那场血雨腥风,景钰至今记得。
父亲是宫里的制香总管,苑家的“兰芷香”曾是后宫娘娘的心头好,却因卷入“谋逆案”,一夜之间满门抄斩。母亲抱着年仅五岁的她,从京城逃到扬州,藏在东关街最深处的小巷里——隔壁就是红牌满座的“倚红楼”,夜夜笙歌,却成了她们最好的掩护。“往后,你便叫苏景钰,是我远房侄女,父母双亡,来投奔苏家的。
”母亲将她的头发梳成丫鬟样式,手里攥着一小包兰草籽,“我教你制香,也教你‘藏拙’。
在扬州,太聪明会死人,太笨也会死人。”从那天起,景钰成了“扬州瘦马”的一员——不是倚红楼里待价而沽的妓子,而是母亲刻意培养的“隐马”。母亲教她的第一课,是辨香。她会把景钰的眼睛用青布蒙住,将不同的香材分装在相同的白瓷碟里,让她凭嗅觉分辨。“先闻薄荷,去年的新货辛气冲,沾着露水的鲜劲,你仔细闻,尾调有丝凉;前年的陈货辛气淡,得凑近些才闻得到,凉劲里带着点陈香。”母亲的声音轻轻落在耳边,指尖捏着一片干薄荷,递到她鼻尖下,“记着,辨香不是记名字,是记它的性子,就像记人的脾气——有的人热,有的人冷,香也一样。”景钰蒙着眼,鼻尖萦绕着薄荷的清冽,忽然想起昨日来买香的盐商,那人进门时满脸通红,说话带着酒气,眉头拧得能夹死蚊子,母亲说那是“肝火盛,性子燥”。辨完香,便是碾粉。母亲用的是一只青釉研钵,钵底刻着细密的纹路,是当年从京城带出的旧物。她让景钰把沉香块放在研钵里,用乌木碾杆顺时针碾,“力道要匀,不能快也不能慢,快了粉粒粗细不均,慢了香气散得太多。
”景钰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把沉香碾得有的粗有的细,母亲不骂她,只让她把粗粉挑出来,重新碾,“你看这沉香,是海南沉,一寸值半两银,碾废了,咱们就少了一份生计。”说着,母亲会拿起一把银毫勺,舀起一勺香粉,放在指尖掂了掂,“你指尖沾的香粉,该是三分重,多一分,客人觉得你铺张,少一分,又显得你小气,咱们做的是手艺活,毫厘都不能差。
”有一回,景钰碾完薄荷,指尖沾的粉多了半分,母亲让她把多余的刮回研钵,“薄荷辛烈,多半分在香里,客人若是胃弱,闻着就该犯恶心了,调香和做人一样,过犹不及。
”最要紧的,是配伍时的剂量。母亲从不教她死记香方,只让她看客人的脸色、听客人的语气,再定剂量。记得有一个盐商来买安神香,那人穿着锦缎袍子,袖口沾着油渍,说话时嗓门大,时不时拍一下桌子,母亲让景钰取银毫勺,“三分薄荷末,混一分甘草粉。”景钰不解,盐商要安神,为何加辛烈的薄荷?母亲指着盐商的脸,“你看他眉头拧着,眼底有红血丝,是常年应酬喝多了酒,肝火太旺,纯用沉香安神,压不住他的燥火,加三分薄荷,刚好压燥,再混一分甘草,中和薄荷的寒性,免得伤了他的胃——多一分薄荷,他夜里该胃疼,少一分,又压不住他心头的火气,这剂量,得对着他的性子来。”后来又来了个秀才,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衫,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攥着一卷诗稿,说话时声音轻,眼神总往窗外飘,像是有心事。母亲让景钰调“静心香”,“二分檀香,一分沉香,再加半分桂花蜜。”景钰按母亲说的剂量配好,母亲却让她把檀香减了半分,“你看这秀才,眼神落拓,是科场不顺,心里闷得慌,檀香暖,能衬他的书卷气,可多了一分,就显腻了,配不上他案头的诗卷,减半分,就刚好——他要的不是沉得压人的香,是能陪着他读诗的香,剂量多了,就成了打扰。”连倚红楼的姑娘来买香,母亲也让景钰在旁看着。
那姑娘穿着水红衫子,眼圈带着青黑,手里攥着个绣帕,说话时声音细,却总忍不住叹气。
母亲让景钰调“助眠香”,“一分合欢花,二分薰衣草,半分陈皮。”景钰一边碾粉,一边听母亲解释,“她夜里要陪客人,睡不安稳,合欢花助眠却不沉,薰衣草安神却不凉,加半分陈皮,理气,免得她夜里多梦——量多了合欢花,她第二天醒了头沉,量少了,又熬不住夜;薰衣草多一分,就显冷了,少一分,又压不住她的烦躁,这剂量,得刚好贴她的身子。”“景钰,你记着,调香不是按方子来,是按人来。
”母亲坐在煤油灯旁,指尖沾着香粉,在纸上画着兰花纹,“闻香辨心,比读圣贤书有用——你能从香的剂量里摸准人的心思,就不会在这世上栽大跟头。
“咱们是罪臣之后,活下去才是头等大事,就靠这双手,靠这颗懂香的心,把剂量调准了,把人心摸透了,才能活下去。”母亲总在深夜调香时低声说,“若有一天,要靠男人活下去,别靠他的怜悯,靠他的‘记挂’——香能让他记着你,你的好。”煤油灯的光昏黄,景钰看着勺里细细的香粉,忽然明白,母亲教她的不是调香,是生存——每一分香粉的剂量,都是在这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为她铺就的生路。十五岁那年,有个满脸横肉的粮商想花五十两银子买她当妾,母亲抄起熬香的铜锅就砸了过去,当晚就带着她搬到了余杭苏家。苏家是母亲的远房亲戚,靠着苑家当年留下的一点人脉做香料生意,对她们母女还算客气。可景钰知道,这客气里藏着算计——苏家想借她母亲的制香手艺,却又怕沾上“罪臣”的麻烦。
直到三个月前,母亲去临安采兰草,回来就被人追杀。景钰在客栈后门找到母亲时,她倒在血泊里,指缝间还攥着一小包晒干的兰草,怀里揣着半卷香方残纸,上面用朱砂画着奇怪的纹路。“慕容鹤隐……沉水香……侯府……”母亲只说了这几个词,就咽了气。没等景钰缓过劲,苏大太太就找上门了。她穿着绫罗绸缎,手里把玩着玉如意,笑得满脸褶皱:“景钰啊,你母亲走了,苏家就是你的家。如今有个好去处,能保你一辈子富贵,也能让你查清你母亲的死因。”原来,京城明宣侯沈彦礼的夫人江连月病逝,侯府要续弦。苏家想攀附侯府,却又舍不得让嫡女苏明珠嫁过去——沈彦礼常年在军营,性子冷淡,侯府后宅还有个虎视眈眈的柳姨娘沈彦礼的表妹,苏明珠怕受委屈。
苏大太太就想到了景钰,对外说她是“苏家远房侄女,温柔娴淑,懂制香,能照顾老夫人和沈谆沈彦礼的儿子”。“侯府正在查你母亲的死因,你若嫁过去,近水楼台,总能查到线索。”苏大太太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威胁,“若是不嫁,苏家可保不住你——你母亲当年的事,要是被人翻出来,你也活不成。
”景钰攥紧母亲的断簪,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她知道,这是母亲早就料到的路——母亲的香方残纸里,有江连月的名字,侯府一定藏着真相。
她点头:“我嫁。但我要母亲留下的所有香材,还有苏家不能再干涉我的事。
”苏大太太笑得眼睛都眯了:“好说,好说。”她转身离去时,景钰分明看见她袖口露出的青绿色香线——那是母亲教她辨过的,慕容鹤隐府里特有的香线,浸过能让人昏迷的“醉香”。2替嫁侯府,初遇惊鸿嫁入明宣侯府的那天,雨下得更大了。
景钰坐在花轿里,身上穿的是苏明珠的嫁衣——大红的绸缎上绣着缠枝莲,却被苏大太太偷偷洒了“断情香”一种能让男人对女子生厌的香料。景钰早有防备,出发前在嫁衣内侧缝了一层浸过“兰芷香”的纱布——兰芷香能中和断情香,还带着淡淡的清苦,像极了她的处境。花轿落地,朱漆大门在眼前敞开。
一股浓郁的沉水香混着药味扑面而来,景钰心头一动——这药味是“当归薄荷散”,治旧伤的,看来沈彦礼果然有军营旧疾。“二奶奶,这边请。”引路的丫鬟素心轻声说,语气带着几分谨慎。景钰跟着她往里走,穿过抄手游廊时,看见暖阁的窗棂上挂着半串风干的桂花——黄褐色的花瓣还带着香气,素心说:“这是前夫人去年秋天采的,说要等侯爷回来酿桂花蜜。”正厅里,“敬慎持躬”的匾额在烛火下投下阴影。沈彦礼一身绯红喜服站在案前,玄色靴底沾着未干的泥点,显然是刚从军营赶回来。他很高,肩宽腰窄,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冷得像冰——若是寻常女子,怕是早就怯了。景钰却不怕。
她在扬州见多了这样的男人——表面冷淡,心里藏着事。她微微屈膝行礼,声音不高不低:“妾身苑景钰,见过侯爷。”沈彦礼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扫过她的嫁衣,又停在她发间的素银簪上母亲留下的,能验毒,眉头几不可查地皱了一下:“起来吧。
”拜堂时,景钰的手臂不经意蹭过他的袖口,触到一层薄薄的茧子——那是常年握弓留下的。
她心头微动,想起母亲说的“记挂”,指尖悄悄沾了一点藏在袖口的“安神香膏”治旧伤的,轻轻碰了一下他的手腕。
沈彦礼的身体僵了一下,低头看她。景钰抬起眼,眼底带着恰到好处的担忧:“侯爷的手腕,是不是旧伤疼了?妾身会调一点香膏,能缓解疼痛。”他没说话,只是眼神里的冷意淡了些。
新婚夜,红烛高燃,却照不暖满室的冷清。两人隔着半张八仙桌对坐,桌上的合卺酒早已冷透。沈彦礼拿着一本线装书翻看,没看她一眼,显然是想应付过去。
景钰却不按常理出牌。她起身走到桌边,拿起酒壶重新温酒,动作娴熟得不像是高门女子——那是在扬州练的,母亲教她“待人要懂分寸,也要懂主动”。
她温好酒,斟了一杯递到他面前,指尖再次沾了点安神香膏,轻轻擦过他的指腹:“侯爷刚从军营回来,定是累了。这酒里加了点桂花蜜,能暖身子,也能……让您睡得安稳些。”沈彦礼接过酒杯,指尖传来她的温度,还有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是女子的脂粉香,是清冽的兰草香,混着桂花的甜,很特别。
他呷了口酒,抬眼看向她:“你倒不像苏家养出来的姑娘。”“妾身是母亲教大的,母亲说,待人要真心,与身份无关。”景钰垂下眼帘,掩去眼底的情绪,“妾身知道,侯爷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