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造化鼎秦川王浩小说完结推荐_热门小说阅读万物造化鼎秦川王浩
时间: 2025-09-17 08:34:51
沈念攥着半块染了靛蓝的麦芽糖,指腹把糖块边缘捏得发黏,连指甲缝里都沾了点淡蓝的糖渣。
老宅雕花回廊的阴影像层薄纱裹着她,檐角铜铃被夜风拂得轻响,每一声“叮铃”都像在替她数着大哥沈砚从正厅出来的脚步。
方才沈宏叔端着青花药碗从正厅走出来时,还笑着揉她的头发:“念儿乖,你爹今晚精神头好,让砚儿多陪会儿,咱们不催。”
可她总记着五姐沈玥方才拉她手时,指尖那点藏不住的凉——五姐是医学生,指尖常年带着消毒水的淡味,可今晚那凉意,却像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连带着她说话时的语气,都比平时轻了半分,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怎么缩在这儿吹风?
再待一会儿,晚饭都该凉了。”
沈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时,裹着股淡淡的墨香,还混着点泥土的腥气。
八妹猛地回头,看见二哥穿着件半旧的月白长衫,领口处还沾着根细棉线,是库房里旧丝绸的经纬线,泛着点陈旧的米白色。
他袖口沾着点细碎的黄土,不是前院青砖地的青灰,是后院杂院那片老槐树下的黄土——那里常年堆着些废弃的丝绸卷轴和破损的瓷片,土粒里都混着点蚕丝的白絮,踩上去会沾得满鞋都是。
沈珩手里攥着个牛皮纸包,油纸从纸缝里露出来,散着芝麻的焦香。
见她盯着自己袖口,他下意识地往身后藏了藏,随即又松开手,把纸包往她怀里塞:“刚去巷口张记买的芝麻酥,你最爱的那种,掌柜的刚出炉就给我包了,还热着呢。
快揣怀里捂热,别让沈骁看见,他准要抢你最后一块——上次你生日,他就把你蛋糕上的樱桃全挑走了,你忘了?”
沈念咬了口麦芽糖,甜意里裹着点说不出的涩。
她记得二哥上周才在饭桌上说“这个月古董库房的修缮费超了,东边那间厢房的窗纸破了都得等下个月再换”,可手里的芝麻酥还是热的,纸包上印着的“张记”红戳还泛着油光——张记的芝麻酥要三文钱一块,比别家贵两倍,她只在十岁生日时吃过一次,当时二哥蹲在她身边,擦着她沾了奶油的嘴角说“以后哥多赚点,让你天天吃”。
“二哥,你是不是又把自己的零花钱省下来了?”
她话没说完,就被沈珩揉了揉头发。
他的手掌带着点粗粝的薄茧,是常年搬弄古董瓷器磨出来的,指节处还有道浅疤,是去年押运青花瓷时被瓷片划破的,当时流了好多血,他却笑着说“这点伤算什么,瓷瓶没碎就好”。
那道疤触到她发顶时,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她这颗脆生生的麦芽糖。
“别瞎想,”沈珩的声音压得低,眼尾扫过正厅那扇虚掩的木门——门缝里漏出点烛火,能看见大哥扶着父亲的手臂,正慢慢往太师椅上坐,父亲的咳嗽声隔着门板飘出来,闷得像堵着棉花。
“你爹那边……你五姐要是跟你说什么奇怪的话,别往心里去。
有哥在呢,天塌下来,哥先顶着。”
他说着,从长衫内袋里摸出张折叠得方方正正的宣纸,指尖捏着纸角的动作格外小心,像是那纸页薄得一碰就碎——那是父亲书房里特有的玉扣纸,比普通宣纸厚些,上面还带着淡淡的檀香味。
他飞快地塞进她系着的缠枝纹荷包里,荷包是六姐沈瑶亲手绣的,淡青色的绸缎上,缠枝纹绕了七圈,代表家里七个哥哥姐姐,最中间绣着个小小的“念”字,针脚细得要凑到灯下才能看清。
“这个你先收着,别让任何人看见,包括你大哥。
等过两天,二哥再找你要——记住了,谁都不能给看。”
宣纸薄薄的,却带着点异样的重量,隔着靛蓝的绸缎布料,沈念能摸到上面似乎有凹凸的纹路,像是用毛笔写的字,还带着点墨汁没干透的润感。
她刚想问“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就听见正厅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沈砚扶着父亲的乌木拐杖走出来,拐杖头的铜套在青石板上敲出“笃笃”的响,每一声都透着沉稳,像他这个人一样,永远让人觉得安心。
沈宏跟在后面,手里端着个青花缠枝纹的药碗,碗沿还沾着点褐色的药渣,是父亲常喝的滋补汤药,带着点苦杏仁的涩味。
他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意,眼角的皱纹都透着亲切:“珩儿也在啊?
正好,你爹刚才还跟我说,想看看你管的那批新到的青瓷,说是听人说上面有水密槽,他年轻时也研究过这个。
明天你从库房搬两件过来,让他老人家瞧瞧?”
沈珩的身子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肩线微微绷紧,像是被人戳中了什么心事。
随即他又笑起来,嘴角弯出的弧度却比平时浅了些,连眼角的笑意都没抵到眼底:“好啊,正好我也想跟爹请教请教,那批瓷片上的水密槽怎么辨年代——我看了好几本古籍,还是没弄明白槽口的磨损程度怎么算。”
他说着,往沈念身后推了推,掌心抵着她的后背,力道轻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思:“你快去找三哥他们吧,西厢房里生了炭火,暖和。
我跟大哥、沈宏叔说几句话,马上就来。”
沈念攥着荷包里的宣纸,一步三回头地往西厢房走。
路过书房窗下时,晚风突然卷着里面的声音飘出来,压得很低,却能清晰地辨出“商路外资定金”几个词。
沈宏的声音带着点刻意的温柔,却像碎玻璃似的扎耳朵:“那批丝绸的商路图,你得想办法从老东西书房里弄出来……”她刚想停下脚步,把耳朵凑得更近些,就被一只手捂住了嘴,掌心带着点墨汁和松烟的味道——是三哥沈瑜,他身上总带着这股味道,像是从墨缸里泡出来的。
“嘘,别出声,会被听见的。”
沈瑜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他手里还拿着那支断了尖的毛笔,笔杆是老竹做的,包浆温润得能映出人影,笔尖嵌着的银质探针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根小小的银针。
他拉着她躲到窗下的芭蕉丛里,宽大的芭蕉叶像伞似的罩着他们,叶片上的露珠滴在颈间,凉得人一哆嗦。
沈念往三哥身边凑了凑,看见他的袖口沾着点白色的瓷粉,是上午修复那片南宋瓷片时蹭上的——那瓷片是父亲上个月从古董市场淘来的,巴掌大的一块,底部有个不起眼的水密槽,沈瑜研究了好几天,说“这槽子里说不定藏着什么东西,南宋的匠人总爱在瓷器里藏秘密”。
书房里的烛火晃了晃,沈宏的影子投在糊着棉纸的窗上,手里似乎拿着张展开的地图,指尖在上面划来划去,动作急促:“只要拿到商路图,外资那边的定金就能先打过来,到时候咱们把老宅子的地契也换了,让砚儿他们无家可归……”后面的话被一阵风吹散,只留下沈珩的声音,带着点刻意的犹豫,像是在装模作样:“可爹现在还没松口,而且砚儿看得紧,书房的钥匙他每天都带在身上,串在玉佩上,睡觉都不摘。
我根本没机会……砚儿那边我来应付,”沈宏的声音突然沉了下来,像淬了冰,连窗纸上的影子都透着股冷意,“你只要记住,咱们沈家的产业,不能毁在他们手里。
当年你爹把古董押运的活儿交给你,不就是信你比砚儿能干?
别让他失望——也别让你娘失望,你娘当年……”后面的话又被风吹走了,可沈念能听见沈珩的呼吸声变重了,像是被戳中了软肋。
芭蕉叶被夜风掀得哗啦响,沈念感觉三哥的手突然攥紧了自己的手腕,指节捏得发白,连她的骨头都有点疼。
她抬头,看见沈瑜盯着手里的断笔,瞳孔微微放大,像是见了鬼——那支平日里没什么异常的断笔,此刻笔尖的银探针正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把小石子投进了墨水里,蓝色的光晕一圈圈晕开,映得他指节上的薄茧都清晰可见,连指甲缝里的瓷粉都染上了点蓝。
“三哥,怎么了?
笔怎么会发光?”
沈念的声音压得像蚊子叫,怕惊动了书房里的人,连呼吸都放轻了。
沈瑜没说话,只是把断笔往窗纸上的烛影凑了凑,银探针离烛光还有半寸远时,断笔突然“嗡”地轻颤了一下,温度瞬间升了上来,像揣了块刚从灶膛里摸出来的炭火。
沈念看见三哥的指腹迅速红了一块,像是被烫到似的,可他却没松手,反而把笔举得更稳了,眼睛死死盯着笔尖的蓝光。
就在这时,笔尖映出的光影里,竟然浮现出一幅模糊的画面:一个穿着南宋青布短打的匠人,正蹲在案前,手里拿着刻刀在瓷瓶底部挖着什么。
那瓷瓶的形状,圆口、鼓腹、圈足,竟和二哥白天说的“带水密槽的青瓷”一模一样!
匠人动作麻利,刻刀在瓷底划出道道细纹,每一刀的角度都和沈瑜修复的那片南宋瓷片上的水密槽纹路分毫不差——甚至连刻刀在槽口处留下的那个小缺口,都和瓷片上的一模一样。
更奇怪的是,匠人腰间挂着的玉佩,竟和大哥沈砚常戴的那枚和田玉佩长得极为相似——同样是水滴形状,上面刻着半朵缠枝纹,另一半像是被人故意磨掉了。
“这是……这是南宋的瓷匠?
他在挖水密槽?”
沈瑜的声音带着点颤,呼吸都变轻了,像是怕吹散了眼前的画面。
他想再仔细看,看看匠人到底在槽里藏了什么,可断笔的温度突然降了下去,蓝光像被风吹灭的烛火似的消失了,只留下笔尖那点银白,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仿佛刚才的画面只是他眼花看错的幻觉。
书房里的烛火突然灭了,“吱呀”一声,门被推开。
沈宏的脚步声从里面传来,越来越近,鞋底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格外清晰,像是在敲着每个人的心跳。
沈瑜猛地拉着沈念往后退,躲进回廊的阴影里,后背抵着冰凉的廊柱,心脏“砰砰”地跳,像要撞开胸腔。
他把断笔塞进怀里,手还在微微发抖,指尖的红印子格外显眼,像被烫出的烙印:“念儿,刚才你看见的,别跟任何人说,包括大哥和五姐。
记住,谁都不能说——说了,咱们都会有危险。”
沈念攥着荷包里的宣纸,感觉那薄薄的纸页像是浸了水,越来越重,压得她心口发慌。
她看着三哥苍白的脸,又想起二哥塞给她芝麻酥时,袖口那点细碎的黄土——后院杂院的墙角,上个月刚翻修过,堆着不少新运过来的黄土,还盖着块黑布,二哥平时很少去那里,说“那地方晦气,堆的都是破东西”,今晚怎么会往那边跑?
还有三哥看见的南宋匠人,为什么会和二哥的青瓷、大哥的玉佩扯上关系?
“三哥,二哥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她话没说完,就听见西厢房传来沈骁的喊声,带着点少年人的莽撞,能把屋顶的瓦片都震下来:“念儿!
你跑哪儿去了?
三哥呢?
五姐说要给咱们熬绿豆汤,再不来就被我喝光啦!
我己经盛了一碗,就等你们回来一起吃!”
沈瑜深吸一口气,揉了揉她的头发,指腹蹭过她额前的碎发,声音又恢复了平时的温和,只是尾音还带着点没压下去的颤:“走,去喝绿豆汤。
别瞎想,有三哥在呢,不会让你出事的。”
他拉着她往西厢房走,怀里的断笔隔着粗布衣衫,还能感觉到一点残留的温度,像个没说出口的秘密,在夜色里沉了下去,等着被人揭开。
西厢房的灯己经亮了,窗户上糊着的棉纸被灯光映得发黄,连窗棂的影子都变得柔和起来。
沈玥正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个银簪,在沸腾的绿豆汤里轻轻搅动。
银簪是母亲留下的遗物,簪头雕着朵小小的梅花,花瓣细得能数清纹路,中空的簪杆里藏着个微型化验管,平时五姐总说“这是用来辨毒的,以后谁给你东西吃,先让我用簪子试一试行,别傻乎乎地首接吃”。
可此刻她的脸色,却比银簪的银面还要白,眼眶下泛着淡淡的青黑,像是熬了好几个通宵没合眼,连嘴唇都没了血色。
“五姐,你怎么了?
是不是太累了?
要不要我替你守着灶台?”
沈念跑过去,拉着她的手。
沈玥的手凉得像冰,指尖还沾着点褐色的药渣——是父亲喝的那碗药的味道,带着点苦杏仁的涩,她下午给父亲喂药时,不小心沾到过,到现在手上还有点味道。
“没什么,”沈玥把银簪从绿豆汤里拿出来,簪尖沾着的绿豆汤滴在灶台上,留下个小小的湿痕,很快就干了。
她勉强笑了笑,把银簪塞进袖口,动作快得像是在藏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就是刚才给爹喂药时,不小心洒了点在手上,洗了好几遍还是觉得黏。
你们怎么才回来?
沈骁都快把房顶掀了,说要拿着铁指虎去找你们,我拦了半天才拦住。”
沈骁从里屋跑出来,手里拿着个铁指虎,虎指是黑铁做的,沉甸甸的,拿在手里能砸疼人。
内侧刻着《孙子兵法》的残句“其疾如风,其徐如林”,是他上个月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宝贝,天天揣在怀里,睡觉都不撒手,说“以后要当保护妹妹的英雄,谁敢欺负念儿,我就用这个揍他”。
“三哥,你刚才去哪儿了?
我跟你说个大事!”
他嗓门大,说话时还带着点得意,没注意到沈瑜和沈玥交换的眼神,也没看见沈念紧张的表情,“我今天下午去城南的黑帮据点附近踩点——就是你让我去查的那个,看见沈宏叔了!
他跟一个穿黑衣服的人说话,手里还拿着个卷起来的东西,看着像……像爹书房里的那幅丝绸商路图!”
“沈骁!”
沈瑜突然打断他,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带着点不容置疑的严肃,像是在警告他,“别胡说,沈宏叔是咱们的长辈,是你爹的堂弟,怎么会去那种地方?
你是不是看错了?
说不定是跟沈宏叔长得像的人,城南那边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沈骁愣了一下,手里的铁指虎“当啷”一声掉在地上,黑铁撞在青石板上,声音格外刺耳,在安静的西厢房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弯腰去捡,虎指内侧的纹路在灯光下映出来,凹凸不平的刻痕像极了某种密码,和沈念荷包里宣纸的纹路有点像。
“我没看错!”
沈骁的声音低了下去,捡起铁指虎攥在手里,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连手背的青筋都露出来了,“那个人的袖口有个补丁,是米白色的,跟沈宏叔上周穿的那件深蓝长衫一模一样!
我记得清清楚楚,那件衣服是六姐给他补的,用的是库房里剩下的旧丝绸,针脚还是斜着缝的!
而且他手里的东西,边缘有个破洞,我见过爹书房里的商路图,右下角也有个一样的破洞,是去年被老鼠咬的,爹还心疼了好几天!”
“好了,别说了。”
沈玥端起盛着绿豆汤的粗瓷碗,碗沿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脸,让她的表情看起来有些不真切,像是蒙了层雾。
她把碗递给沈念,又给沈瑜和沈骁各递了一碗,声音软下来:“快喝吧,凉了就不好喝了。
我放了冰糖,是念儿爱吃的。
爹那边还需要人照顾,喝完我跟大哥换班,你们早点睡。
老宅雕花回廊的阴影像层薄纱裹着她,檐角铜铃被夜风拂得轻响,每一声“叮铃”都像在替她数着大哥沈砚从正厅出来的脚步。
方才沈宏叔端着青花药碗从正厅走出来时,还笑着揉她的头发:“念儿乖,你爹今晚精神头好,让砚儿多陪会儿,咱们不催。”
可她总记着五姐沈玥方才拉她手时,指尖那点藏不住的凉——五姐是医学生,指尖常年带着消毒水的淡味,可今晚那凉意,却像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连带着她说话时的语气,都比平时轻了半分,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怎么缩在这儿吹风?
再待一会儿,晚饭都该凉了。”
沈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时,裹着股淡淡的墨香,还混着点泥土的腥气。
八妹猛地回头,看见二哥穿着件半旧的月白长衫,领口处还沾着根细棉线,是库房里旧丝绸的经纬线,泛着点陈旧的米白色。
他袖口沾着点细碎的黄土,不是前院青砖地的青灰,是后院杂院那片老槐树下的黄土——那里常年堆着些废弃的丝绸卷轴和破损的瓷片,土粒里都混着点蚕丝的白絮,踩上去会沾得满鞋都是。
沈珩手里攥着个牛皮纸包,油纸从纸缝里露出来,散着芝麻的焦香。
见她盯着自己袖口,他下意识地往身后藏了藏,随即又松开手,把纸包往她怀里塞:“刚去巷口张记买的芝麻酥,你最爱的那种,掌柜的刚出炉就给我包了,还热着呢。
快揣怀里捂热,别让沈骁看见,他准要抢你最后一块——上次你生日,他就把你蛋糕上的樱桃全挑走了,你忘了?”
沈念咬了口麦芽糖,甜意里裹着点说不出的涩。
她记得二哥上周才在饭桌上说“这个月古董库房的修缮费超了,东边那间厢房的窗纸破了都得等下个月再换”,可手里的芝麻酥还是热的,纸包上印着的“张记”红戳还泛着油光——张记的芝麻酥要三文钱一块,比别家贵两倍,她只在十岁生日时吃过一次,当时二哥蹲在她身边,擦着她沾了奶油的嘴角说“以后哥多赚点,让你天天吃”。
“二哥,你是不是又把自己的零花钱省下来了?”
她话没说完,就被沈珩揉了揉头发。
他的手掌带着点粗粝的薄茧,是常年搬弄古董瓷器磨出来的,指节处还有道浅疤,是去年押运青花瓷时被瓷片划破的,当时流了好多血,他却笑着说“这点伤算什么,瓷瓶没碎就好”。
那道疤触到她发顶时,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她这颗脆生生的麦芽糖。
“别瞎想,”沈珩的声音压得低,眼尾扫过正厅那扇虚掩的木门——门缝里漏出点烛火,能看见大哥扶着父亲的手臂,正慢慢往太师椅上坐,父亲的咳嗽声隔着门板飘出来,闷得像堵着棉花。
“你爹那边……你五姐要是跟你说什么奇怪的话,别往心里去。
有哥在呢,天塌下来,哥先顶着。”
他说着,从长衫内袋里摸出张折叠得方方正正的宣纸,指尖捏着纸角的动作格外小心,像是那纸页薄得一碰就碎——那是父亲书房里特有的玉扣纸,比普通宣纸厚些,上面还带着淡淡的檀香味。
他飞快地塞进她系着的缠枝纹荷包里,荷包是六姐沈瑶亲手绣的,淡青色的绸缎上,缠枝纹绕了七圈,代表家里七个哥哥姐姐,最中间绣着个小小的“念”字,针脚细得要凑到灯下才能看清。
“这个你先收着,别让任何人看见,包括你大哥。
等过两天,二哥再找你要——记住了,谁都不能给看。”
宣纸薄薄的,却带着点异样的重量,隔着靛蓝的绸缎布料,沈念能摸到上面似乎有凹凸的纹路,像是用毛笔写的字,还带着点墨汁没干透的润感。
她刚想问“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就听见正厅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沈砚扶着父亲的乌木拐杖走出来,拐杖头的铜套在青石板上敲出“笃笃”的响,每一声都透着沉稳,像他这个人一样,永远让人觉得安心。
沈宏跟在后面,手里端着个青花缠枝纹的药碗,碗沿还沾着点褐色的药渣,是父亲常喝的滋补汤药,带着点苦杏仁的涩味。
他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意,眼角的皱纹都透着亲切:“珩儿也在啊?
正好,你爹刚才还跟我说,想看看你管的那批新到的青瓷,说是听人说上面有水密槽,他年轻时也研究过这个。
明天你从库房搬两件过来,让他老人家瞧瞧?”
沈珩的身子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肩线微微绷紧,像是被人戳中了什么心事。
随即他又笑起来,嘴角弯出的弧度却比平时浅了些,连眼角的笑意都没抵到眼底:“好啊,正好我也想跟爹请教请教,那批瓷片上的水密槽怎么辨年代——我看了好几本古籍,还是没弄明白槽口的磨损程度怎么算。”
他说着,往沈念身后推了推,掌心抵着她的后背,力道轻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思:“你快去找三哥他们吧,西厢房里生了炭火,暖和。
我跟大哥、沈宏叔说几句话,马上就来。”
沈念攥着荷包里的宣纸,一步三回头地往西厢房走。
路过书房窗下时,晚风突然卷着里面的声音飘出来,压得很低,却能清晰地辨出“商路外资定金”几个词。
沈宏的声音带着点刻意的温柔,却像碎玻璃似的扎耳朵:“那批丝绸的商路图,你得想办法从老东西书房里弄出来……”她刚想停下脚步,把耳朵凑得更近些,就被一只手捂住了嘴,掌心带着点墨汁和松烟的味道——是三哥沈瑜,他身上总带着这股味道,像是从墨缸里泡出来的。
“嘘,别出声,会被听见的。”
沈瑜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他手里还拿着那支断了尖的毛笔,笔杆是老竹做的,包浆温润得能映出人影,笔尖嵌着的银质探针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根小小的银针。
他拉着她躲到窗下的芭蕉丛里,宽大的芭蕉叶像伞似的罩着他们,叶片上的露珠滴在颈间,凉得人一哆嗦。
沈念往三哥身边凑了凑,看见他的袖口沾着点白色的瓷粉,是上午修复那片南宋瓷片时蹭上的——那瓷片是父亲上个月从古董市场淘来的,巴掌大的一块,底部有个不起眼的水密槽,沈瑜研究了好几天,说“这槽子里说不定藏着什么东西,南宋的匠人总爱在瓷器里藏秘密”。
书房里的烛火晃了晃,沈宏的影子投在糊着棉纸的窗上,手里似乎拿着张展开的地图,指尖在上面划来划去,动作急促:“只要拿到商路图,外资那边的定金就能先打过来,到时候咱们把老宅子的地契也换了,让砚儿他们无家可归……”后面的话被一阵风吹散,只留下沈珩的声音,带着点刻意的犹豫,像是在装模作样:“可爹现在还没松口,而且砚儿看得紧,书房的钥匙他每天都带在身上,串在玉佩上,睡觉都不摘。
我根本没机会……砚儿那边我来应付,”沈宏的声音突然沉了下来,像淬了冰,连窗纸上的影子都透着股冷意,“你只要记住,咱们沈家的产业,不能毁在他们手里。
当年你爹把古董押运的活儿交给你,不就是信你比砚儿能干?
别让他失望——也别让你娘失望,你娘当年……”后面的话又被风吹走了,可沈念能听见沈珩的呼吸声变重了,像是被戳中了软肋。
芭蕉叶被夜风掀得哗啦响,沈念感觉三哥的手突然攥紧了自己的手腕,指节捏得发白,连她的骨头都有点疼。
她抬头,看见沈瑜盯着手里的断笔,瞳孔微微放大,像是见了鬼——那支平日里没什么异常的断笔,此刻笔尖的银探针正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把小石子投进了墨水里,蓝色的光晕一圈圈晕开,映得他指节上的薄茧都清晰可见,连指甲缝里的瓷粉都染上了点蓝。
“三哥,怎么了?
笔怎么会发光?”
沈念的声音压得像蚊子叫,怕惊动了书房里的人,连呼吸都放轻了。
沈瑜没说话,只是把断笔往窗纸上的烛影凑了凑,银探针离烛光还有半寸远时,断笔突然“嗡”地轻颤了一下,温度瞬间升了上来,像揣了块刚从灶膛里摸出来的炭火。
沈念看见三哥的指腹迅速红了一块,像是被烫到似的,可他却没松手,反而把笔举得更稳了,眼睛死死盯着笔尖的蓝光。
就在这时,笔尖映出的光影里,竟然浮现出一幅模糊的画面:一个穿着南宋青布短打的匠人,正蹲在案前,手里拿着刻刀在瓷瓶底部挖着什么。
那瓷瓶的形状,圆口、鼓腹、圈足,竟和二哥白天说的“带水密槽的青瓷”一模一样!
匠人动作麻利,刻刀在瓷底划出道道细纹,每一刀的角度都和沈瑜修复的那片南宋瓷片上的水密槽纹路分毫不差——甚至连刻刀在槽口处留下的那个小缺口,都和瓷片上的一模一样。
更奇怪的是,匠人腰间挂着的玉佩,竟和大哥沈砚常戴的那枚和田玉佩长得极为相似——同样是水滴形状,上面刻着半朵缠枝纹,另一半像是被人故意磨掉了。
“这是……这是南宋的瓷匠?
他在挖水密槽?”
沈瑜的声音带着点颤,呼吸都变轻了,像是怕吹散了眼前的画面。
他想再仔细看,看看匠人到底在槽里藏了什么,可断笔的温度突然降了下去,蓝光像被风吹灭的烛火似的消失了,只留下笔尖那点银白,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仿佛刚才的画面只是他眼花看错的幻觉。
书房里的烛火突然灭了,“吱呀”一声,门被推开。
沈宏的脚步声从里面传来,越来越近,鞋底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格外清晰,像是在敲着每个人的心跳。
沈瑜猛地拉着沈念往后退,躲进回廊的阴影里,后背抵着冰凉的廊柱,心脏“砰砰”地跳,像要撞开胸腔。
他把断笔塞进怀里,手还在微微发抖,指尖的红印子格外显眼,像被烫出的烙印:“念儿,刚才你看见的,别跟任何人说,包括大哥和五姐。
记住,谁都不能说——说了,咱们都会有危险。”
沈念攥着荷包里的宣纸,感觉那薄薄的纸页像是浸了水,越来越重,压得她心口发慌。
她看着三哥苍白的脸,又想起二哥塞给她芝麻酥时,袖口那点细碎的黄土——后院杂院的墙角,上个月刚翻修过,堆着不少新运过来的黄土,还盖着块黑布,二哥平时很少去那里,说“那地方晦气,堆的都是破东西”,今晚怎么会往那边跑?
还有三哥看见的南宋匠人,为什么会和二哥的青瓷、大哥的玉佩扯上关系?
“三哥,二哥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她话没说完,就听见西厢房传来沈骁的喊声,带着点少年人的莽撞,能把屋顶的瓦片都震下来:“念儿!
你跑哪儿去了?
三哥呢?
五姐说要给咱们熬绿豆汤,再不来就被我喝光啦!
我己经盛了一碗,就等你们回来一起吃!”
沈瑜深吸一口气,揉了揉她的头发,指腹蹭过她额前的碎发,声音又恢复了平时的温和,只是尾音还带着点没压下去的颤:“走,去喝绿豆汤。
别瞎想,有三哥在呢,不会让你出事的。”
他拉着她往西厢房走,怀里的断笔隔着粗布衣衫,还能感觉到一点残留的温度,像个没说出口的秘密,在夜色里沉了下去,等着被人揭开。
西厢房的灯己经亮了,窗户上糊着的棉纸被灯光映得发黄,连窗棂的影子都变得柔和起来。
沈玥正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个银簪,在沸腾的绿豆汤里轻轻搅动。
银簪是母亲留下的遗物,簪头雕着朵小小的梅花,花瓣细得能数清纹路,中空的簪杆里藏着个微型化验管,平时五姐总说“这是用来辨毒的,以后谁给你东西吃,先让我用簪子试一试行,别傻乎乎地首接吃”。
可此刻她的脸色,却比银簪的银面还要白,眼眶下泛着淡淡的青黑,像是熬了好几个通宵没合眼,连嘴唇都没了血色。
“五姐,你怎么了?
是不是太累了?
要不要我替你守着灶台?”
沈念跑过去,拉着她的手。
沈玥的手凉得像冰,指尖还沾着点褐色的药渣——是父亲喝的那碗药的味道,带着点苦杏仁的涩,她下午给父亲喂药时,不小心沾到过,到现在手上还有点味道。
“没什么,”沈玥把银簪从绿豆汤里拿出来,簪尖沾着的绿豆汤滴在灶台上,留下个小小的湿痕,很快就干了。
她勉强笑了笑,把银簪塞进袖口,动作快得像是在藏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就是刚才给爹喂药时,不小心洒了点在手上,洗了好几遍还是觉得黏。
你们怎么才回来?
沈骁都快把房顶掀了,说要拿着铁指虎去找你们,我拦了半天才拦住。”
沈骁从里屋跑出来,手里拿着个铁指虎,虎指是黑铁做的,沉甸甸的,拿在手里能砸疼人。
内侧刻着《孙子兵法》的残句“其疾如风,其徐如林”,是他上个月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宝贝,天天揣在怀里,睡觉都不撒手,说“以后要当保护妹妹的英雄,谁敢欺负念儿,我就用这个揍他”。
“三哥,你刚才去哪儿了?
我跟你说个大事!”
他嗓门大,说话时还带着点得意,没注意到沈瑜和沈玥交换的眼神,也没看见沈念紧张的表情,“我今天下午去城南的黑帮据点附近踩点——就是你让我去查的那个,看见沈宏叔了!
他跟一个穿黑衣服的人说话,手里还拿着个卷起来的东西,看着像……像爹书房里的那幅丝绸商路图!”
“沈骁!”
沈瑜突然打断他,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带着点不容置疑的严肃,像是在警告他,“别胡说,沈宏叔是咱们的长辈,是你爹的堂弟,怎么会去那种地方?
你是不是看错了?
说不定是跟沈宏叔长得像的人,城南那边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沈骁愣了一下,手里的铁指虎“当啷”一声掉在地上,黑铁撞在青石板上,声音格外刺耳,在安静的西厢房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弯腰去捡,虎指内侧的纹路在灯光下映出来,凹凸不平的刻痕像极了某种密码,和沈念荷包里宣纸的纹路有点像。
“我没看错!”
沈骁的声音低了下去,捡起铁指虎攥在手里,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连手背的青筋都露出来了,“那个人的袖口有个补丁,是米白色的,跟沈宏叔上周穿的那件深蓝长衫一模一样!
我记得清清楚楚,那件衣服是六姐给他补的,用的是库房里剩下的旧丝绸,针脚还是斜着缝的!
而且他手里的东西,边缘有个破洞,我见过爹书房里的商路图,右下角也有个一样的破洞,是去年被老鼠咬的,爹还心疼了好几天!”
“好了,别说了。”
沈玥端起盛着绿豆汤的粗瓷碗,碗沿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脸,让她的表情看起来有些不真切,像是蒙了层雾。
她把碗递给沈念,又给沈瑜和沈骁各递了一碗,声音软下来:“快喝吧,凉了就不好喝了。
我放了冰糖,是念儿爱吃的。
爹那边还需要人照顾,喝完我跟大哥换班,你们早点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