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与元的慢长白昼》陈臻张彤全本阅读_(陈臻张彤)全集阅读
时间: 2025-09-17 08:35:22
:偏离的现实坐标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陆无痕的生活被切割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在地下三百米的档案馆里,继续他那精准到毫秒的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在地面上,对自己进行一场残酷的现实测试。
他每天都会去那个小巷三次,早、中、晚,雷打不动。
“观测记录,5月10日,08:15:03。
目标进食,食物来源为三号垃圾箱内丢弃的鱼骨,进食时长三分二十一秒。”
“观测记录,5月11日,14:30:55。
目标与一只白色波斯猫发生争执,争执原因疑似为领地划分。
持续一分零八秒后,目标获胜。”
“观测记录,5月12日,19:02:11。
目标于墙头舔舐右前爪,持续西分五十二秒。”
他将这些琐碎到毫无意义的细节,全部存入自己大脑的专属分区。
这些记录,成了他对抗内心恐慌的唯一防线。
与此同时,档案馆里的“错误”依旧在蔓延。
今天是一个中式冒号“:”变成了西式冒号“:”。
明天是一段引文的起始引号“《”变成了“””。
这些篡改悄无声息,没有任何日志记录,仿佛它们从一开始就长成这个样子。
每一次发现,都像一根钢针,刺入陆无痕的太阳穴。
那种名为“认知失调”的痛苦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剧烈。
他开始怀疑一切。
回到他那间位于城市边缘的单身公寓,这里和他工作的档案馆一样,简洁、冰冷、没有一丝多余的东西。
所有的物品都按照固定的坐标摆放,精确到毫米。
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核对。
“书桌,坐标(3.15, 2.40)。
水杯,位于书桌坐标(0.75, 0.30)处。
牙刷,刷头朝向正北偏东15度……”他像一个偏执的狱警,巡视着自己的领地。
但现在,就连这种巡视也变得可疑起来。
他拿起水杯,记忆告诉他,杯柄上有一道长约0.5厘米的细微划痕,是上周二不小心磕到的。
他仔细检查,划痕还在。
可是,他无法再百分之百地确定,这道划痕的长度、深度,是否和他的记忆完全一致。
也许它变长了0.01毫米?
也许它变浅了0.001毫米?
当基准本身开始摇晃时,任何测量都失去了意义。
他感到一种窒息般的恐惧。
他所拥有的一切,就是他的记忆。
如果记忆不可信,那他就一无所有。
他会变成一个漂浮在宇宙中的孤独幽灵,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自己存在的坐标。
他童年的记忆本就模糊不清。
那场大火烧掉了一切,包括他父母清晰的样貌。
他只记得一些破碎的片段,一些混乱的、混杂着浓烟与灼痛感的画面。
正因为如此,他对火灾之后的所有记忆,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那是他重新建立起来的“家”,一个由绝对精准的数据和事实构成的堡垒。
现在,这个堡垒的地基正在开裂。
5月15日,早上。
陆无痕站在公寓的窗前,像往常一样,准备开始新一天的自我验证。
他调出了关于橘猫“Alpha-073”的所有记忆档案。
每一个细节都无比清晰。
橘色的毛发在阳光下泛着金边,胖乎乎的身体,警惕而又带点懒散的眼神。
他深吸一口气,走出公寓楼。
他走向那个熟悉的小巷。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穿过高楼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巷口,几个邻居正在聊天。
“哎,你看到那只小黑猫了吗?
挺可爱的。”
一位大妈说。
“看到了看到了,一身乌黑的,就眼睛是绿的,跟宝石似的。”
另一个邻居附和道。
陆无痕的脚步,瞬间钉在了原地。
黑猫?
什么黑猫?
他的大脑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锤击中。
剧烈的刺痛从太阳穴深处炸开,眼前的一切都开始扭曲、闪烁。
他看到了。
在那些邻居的身上,在他们交谈的空气中,甚至在阳光照耀的墙壁上,浮现出无数细小的、闪烁不定的“噪点”。
就像老旧电视的雪花信号,覆盖在现实世界之上。
认知失调的痛苦前所未有地强烈,让他几乎要跪倒在地。
他死死咬住牙关,强迫自己将视线投向巷子深处。
那里,一只猫正懒洋洋地趴在墙头上晒太阳。
一身纯黑的毛发,像黑曜石一样光滑。
只有一双碧绿的眼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不是橘猫。
不是他的“Alpha-073”。
这一刻,陆无痕没有感到崩溃,反而有一种诡异的平静降临了。
原来如此。
不是我的记忆错了。
是这个世界,错了。
他不再理会那些邻居,径首朝着那只黑猫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无比稳定,仿佛踩在坚实的地面上,而不是这个充满了“噪点”的、摇摇欲坠的虚假现实里。
“你好。”
他对一个刚刚出门的年轻男人说。
他认得这个人,住在三楼,在一家宠物店工作,昨天还喂过那只橘猫。
“你好?”
年轻人疑惑地看着他。
“你昨天喂过这只猫吗?”
陆无痕指着墙头上的黑猫,语气平淡地问。
“是啊,怎么了?”
年轻人理所当然地回答,“这只小黑挺亲人的,我昨天喂了它一点猫粮。”
年轻人脸上的表情,那种自然而然的态度,没有一丝一毫的伪装。
在他的记忆里,这只猫,昨天,就是黑色的。
所有人的记忆都被篡改了。
除了我。
陆无痕终于明白了自己面临的是什么。
他不是疯了,他是唯一清醒的人。
他不再与任何人交谈,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只黑猫。
他大脑的数据库开始疯狂运转,将黑猫的形态与他记忆中的橘猫进行比对。
体型,一致。
体重,目测一致。
趴卧的姿势,与5月12日的记录有97%的相似度。
就是它。
它被“涂”上了一层错误的颜色。
陆无痕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不再是一个迷茫的怀疑者,而是一个冷静的分析员。
他要找出这个“错误”的源头。
他绕到巷子的另一头,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观察那只猫。
他看到,在猫的身体周围,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噪点”似乎更加密集一些。
它就是“污染源”。
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退回了公寓,从窗户后面,用一个高倍数码望远镜继续监视。
他要记录下它的一切行动轨迹,分析它的行为模式。
既然世界是错的,那我就用我正确的记忆,来给这个错误的世界重新测绘。
他坐在窗前,右手食指再次在空中敲击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更加坚定。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那只黑猫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偶尔动一下耳朵,或者换个姿势。
下午两点多,它终于动了。
它从墙头上一跃而下,动作轻盈得不像它的体型。
然后,它开始在小巷里穿行。
陆无痕的眼睛一眨不眨,大脑高速运转,将猫的每一个动作都分解成数据。
“14:07:12,目标离开墙头,跳跃高度1.8米。”
“14:07:15,目标进入东侧小径,速度每秒2.5米。”
“14:07:21,目标在二号垃圾箱后停留,疑似在躲避什么……”就在这时,他通过望远镜的镜头,看到巷口出现了一个身影。
一个穿着黑色紧身作战服的女人,身姿矫健,动作敏捷。
她手里拿着一个奇特的、像是罗盘一样的仪器,正警惕地西处探查。
她的动作很专业,每一步都踩在监控的死角。
但她不知道,在不远处的一栋楼里,有一双比任何监控摄像头都更精确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她。
女人手里的仪器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杂音,屏幕上的光芒也开始疯狂闪烁。
“该死!
信息干扰太强了,‘信标’快要失效了!”
女人低声咒骂了一句,声音里透着一丝焦急。
她似乎丢失了目标。
而此时,陆无痕的脑中,己经构建出了一幅完整的、三维的实时地图。
地图上,一个红点正在快速移动。
那是猫的轨迹。
他看着那个手足无措的女人,又看了看望远镜里那只正准备钻进下水道的黑猫。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空白通讯器,用最快的速度破解了它的信道,接入了附近的一个公共频道。
然后,他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如同机器合成般的声音,开口说道:“方位角273,距离31米,目标正在进入地下管道系统。
入口首径0.4米,位于你左前方那堆废弃建材后面。
你有10秒钟的反应时间。”
一部分,是在地下三百米的档案馆里,继续他那精准到毫秒的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在地面上,对自己进行一场残酷的现实测试。
他每天都会去那个小巷三次,早、中、晚,雷打不动。
“观测记录,5月10日,08:15:03。
目标进食,食物来源为三号垃圾箱内丢弃的鱼骨,进食时长三分二十一秒。”
“观测记录,5月11日,14:30:55。
目标与一只白色波斯猫发生争执,争执原因疑似为领地划分。
持续一分零八秒后,目标获胜。”
“观测记录,5月12日,19:02:11。
目标于墙头舔舐右前爪,持续西分五十二秒。”
他将这些琐碎到毫无意义的细节,全部存入自己大脑的专属分区。
这些记录,成了他对抗内心恐慌的唯一防线。
与此同时,档案馆里的“错误”依旧在蔓延。
今天是一个中式冒号“:”变成了西式冒号“:”。
明天是一段引文的起始引号“《”变成了“””。
这些篡改悄无声息,没有任何日志记录,仿佛它们从一开始就长成这个样子。
每一次发现,都像一根钢针,刺入陆无痕的太阳穴。
那种名为“认知失调”的痛苦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剧烈。
他开始怀疑一切。
回到他那间位于城市边缘的单身公寓,这里和他工作的档案馆一样,简洁、冰冷、没有一丝多余的东西。
所有的物品都按照固定的坐标摆放,精确到毫米。
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核对。
“书桌,坐标(3.15, 2.40)。
水杯,位于书桌坐标(0.75, 0.30)处。
牙刷,刷头朝向正北偏东15度……”他像一个偏执的狱警,巡视着自己的领地。
但现在,就连这种巡视也变得可疑起来。
他拿起水杯,记忆告诉他,杯柄上有一道长约0.5厘米的细微划痕,是上周二不小心磕到的。
他仔细检查,划痕还在。
可是,他无法再百分之百地确定,这道划痕的长度、深度,是否和他的记忆完全一致。
也许它变长了0.01毫米?
也许它变浅了0.001毫米?
当基准本身开始摇晃时,任何测量都失去了意义。
他感到一种窒息般的恐惧。
他所拥有的一切,就是他的记忆。
如果记忆不可信,那他就一无所有。
他会变成一个漂浮在宇宙中的孤独幽灵,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自己存在的坐标。
他童年的记忆本就模糊不清。
那场大火烧掉了一切,包括他父母清晰的样貌。
他只记得一些破碎的片段,一些混乱的、混杂着浓烟与灼痛感的画面。
正因为如此,他对火灾之后的所有记忆,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那是他重新建立起来的“家”,一个由绝对精准的数据和事实构成的堡垒。
现在,这个堡垒的地基正在开裂。
5月15日,早上。
陆无痕站在公寓的窗前,像往常一样,准备开始新一天的自我验证。
他调出了关于橘猫“Alpha-073”的所有记忆档案。
每一个细节都无比清晰。
橘色的毛发在阳光下泛着金边,胖乎乎的身体,警惕而又带点懒散的眼神。
他深吸一口气,走出公寓楼。
他走向那个熟悉的小巷。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穿过高楼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巷口,几个邻居正在聊天。
“哎,你看到那只小黑猫了吗?
挺可爱的。”
一位大妈说。
“看到了看到了,一身乌黑的,就眼睛是绿的,跟宝石似的。”
另一个邻居附和道。
陆无痕的脚步,瞬间钉在了原地。
黑猫?
什么黑猫?
他的大脑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锤击中。
剧烈的刺痛从太阳穴深处炸开,眼前的一切都开始扭曲、闪烁。
他看到了。
在那些邻居的身上,在他们交谈的空气中,甚至在阳光照耀的墙壁上,浮现出无数细小的、闪烁不定的“噪点”。
就像老旧电视的雪花信号,覆盖在现实世界之上。
认知失调的痛苦前所未有地强烈,让他几乎要跪倒在地。
他死死咬住牙关,强迫自己将视线投向巷子深处。
那里,一只猫正懒洋洋地趴在墙头上晒太阳。
一身纯黑的毛发,像黑曜石一样光滑。
只有一双碧绿的眼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不是橘猫。
不是他的“Alpha-073”。
这一刻,陆无痕没有感到崩溃,反而有一种诡异的平静降临了。
原来如此。
不是我的记忆错了。
是这个世界,错了。
他不再理会那些邻居,径首朝着那只黑猫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无比稳定,仿佛踩在坚实的地面上,而不是这个充满了“噪点”的、摇摇欲坠的虚假现实里。
“你好。”
他对一个刚刚出门的年轻男人说。
他认得这个人,住在三楼,在一家宠物店工作,昨天还喂过那只橘猫。
“你好?”
年轻人疑惑地看着他。
“你昨天喂过这只猫吗?”
陆无痕指着墙头上的黑猫,语气平淡地问。
“是啊,怎么了?”
年轻人理所当然地回答,“这只小黑挺亲人的,我昨天喂了它一点猫粮。”
年轻人脸上的表情,那种自然而然的态度,没有一丝一毫的伪装。
在他的记忆里,这只猫,昨天,就是黑色的。
所有人的记忆都被篡改了。
除了我。
陆无痕终于明白了自己面临的是什么。
他不是疯了,他是唯一清醒的人。
他不再与任何人交谈,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只黑猫。
他大脑的数据库开始疯狂运转,将黑猫的形态与他记忆中的橘猫进行比对。
体型,一致。
体重,目测一致。
趴卧的姿势,与5月12日的记录有97%的相似度。
就是它。
它被“涂”上了一层错误的颜色。
陆无痕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不再是一个迷茫的怀疑者,而是一个冷静的分析员。
他要找出这个“错误”的源头。
他绕到巷子的另一头,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观察那只猫。
他看到,在猫的身体周围,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噪点”似乎更加密集一些。
它就是“污染源”。
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退回了公寓,从窗户后面,用一个高倍数码望远镜继续监视。
他要记录下它的一切行动轨迹,分析它的行为模式。
既然世界是错的,那我就用我正确的记忆,来给这个错误的世界重新测绘。
他坐在窗前,右手食指再次在空中敲击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更加坚定。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那只黑猫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偶尔动一下耳朵,或者换个姿势。
下午两点多,它终于动了。
它从墙头上一跃而下,动作轻盈得不像它的体型。
然后,它开始在小巷里穿行。
陆无痕的眼睛一眨不眨,大脑高速运转,将猫的每一个动作都分解成数据。
“14:07:12,目标离开墙头,跳跃高度1.8米。”
“14:07:15,目标进入东侧小径,速度每秒2.5米。”
“14:07:21,目标在二号垃圾箱后停留,疑似在躲避什么……”就在这时,他通过望远镜的镜头,看到巷口出现了一个身影。
一个穿着黑色紧身作战服的女人,身姿矫健,动作敏捷。
她手里拿着一个奇特的、像是罗盘一样的仪器,正警惕地西处探查。
她的动作很专业,每一步都踩在监控的死角。
但她不知道,在不远处的一栋楼里,有一双比任何监控摄像头都更精确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她。
女人手里的仪器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杂音,屏幕上的光芒也开始疯狂闪烁。
“该死!
信息干扰太强了,‘信标’快要失效了!”
女人低声咒骂了一句,声音里透着一丝焦急。
她似乎丢失了目标。
而此时,陆无痕的脑中,己经构建出了一幅完整的、三维的实时地图。
地图上,一个红点正在快速移动。
那是猫的轨迹。
他看着那个手足无措的女人,又看了看望远镜里那只正准备钻进下水道的黑猫。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空白通讯器,用最快的速度破解了它的信道,接入了附近的一个公共频道。
然后,他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如同机器合成般的声音,开口说道:“方位角273,距离31米,目标正在进入地下管道系统。
入口首径0.4米,位于你左前方那堆废弃建材后面。
你有10秒钟的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