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变成非人物种这一事愿稚汐流小说完结推荐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关于我变成非人物种这一事(愿稚汐流)
时间: 2025-09-17 08:39:47
卯时三刻,陈默站在“墨香斋”雕花木门前,喉结动了动。
门楣上挂着的鎏金匾额还沾着夜露,朱漆大门半掩,能听见里头传来捣纸浆的“咚咚”声。
他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粗布短打——昨日在早市买的皂角用布包着揣在怀里,此刻隔着布料还能闻到淡淡的苦香。
“刘哥说的后生?”
陈默抬眼,见个穿青布首裰的中年男人倚着门框,左手夹着根旱烟,右手指节沾着墨渍,正眯眼打量他。
“王掌柜。”
刘砚的声音从身后飘来,“这是陈默,我跟您提过的。”
王掌柜吐了口烟圈,烟丝在晨雾里散成淡灰的云:“既然是刘先生荐的,先跟我来。”
他转身往院里走,青布鞋踩过青石板,带起细碎的水痕——昨夜怕是下了场微雨。
陈默跟着进了院子。
所谓书坊,不过是三间青瓦白墙的屋子,院角堆着半人高的竹纸,檐下挂着一串串晒干的草药,混合着墨香、纸香和药香,倒比早市更添了几分烟火气。
“我们这小铺子,主要刻些启蒙读本、账册,偶尔也接些古籍修补的活。”
王掌柜停在正屋门口,掀开竹帘,“你先见见活计。”
屋内案几上堆着半尺高的书稿,两个伙计正伏案抄写,笔锋在宣纸上沙沙作响。
靠墙的木架上摆着几摞线装书,书皮泛着茶渍的黄,其中一本摊开着,纸页边缘蜷起,像是被水浸过。
“这是今早东家送来的急活。”
王掌柜指了指那本摊开的书,“《齐民要术》残卷,前两页受潮发霉了,得赶紧修。”
他转头看向陈默,“你识字,可会处理这种霉损?”
陈默凑近看了看。
霉斑呈青灰色,像撒在纸页上的细盐,凑近些能闻到股潮腐的霉味。
他记得化学课上讲过,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霉菌分解纤维素会产生酸性物质,不仅会让纸变脆,还会加速字迹氧化。
“能试试。”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股笃定,“不过得用些家伙什。”
“你要什么?”
王掌柜挑眉。
陈默扫了眼屋内的物件:墙角有口半人高的陶缸,装着半缸浑浊的水;案头摆着小竹筛、棕刷;墙根堆着成捆的竹纸,还有几包晒干的石灰。
“石灰,”他说,“再找些干净的棉布,最好是粗棉的。”
王掌柜一愣:“要石灰做甚?”
“去霉。”
陈默解释,“霉斑里的霉菌怕碱。
石灰加水调成浆,敷在霉处,能中和酸性,再拿棉布吸干水分,霉斑就能去掉大半。”
他顿了顿,又补了句,“我娘从前在染坊做过,处理过发霉的布料。”
这是他观察原主记忆时偷学的——原主家虽穷,却与染坊隔街,常替染坊搬布,耳濡目染懂些皮毛。
王掌柜将信将疑,还是让伙计去取了石灰。
陈默卷起袖子,将陶缸里的水舀了半盆,又倒了些石灰进去,用竹片慢慢搅匀。
灰白色的浆水泛起细泡,散发出刺鼻的碱味。
“你退后些。”
他对凑过来的伙计说,“这味儿冲,别吸多了。”
他蘸了蘸石灰浆,轻轻敷在霉斑上。
纸页立刻泛起一层白霜,霉斑像被融化的雪水浸过,颜色渐渐变淡。
他又取了块干净的粗棉布,拧干水分后覆在上面,按压片刻再揭开——原本发脆的纸页软了些,霉斑只剩些浅淡的痕迹。
“再用重一点的纸压上半日,应该就能恢复了。”
陈默擦了擦手,“至于字迹……”他指着霉斑边缘被晕开的墨迹,“得用淡矾水补描。”
“矾水?”
王掌柜眼睛亮了,“你会调矾水?”
陈默点头:“矾是明矾,加水熬化就行。
比例……”他比划着,“一升水,加三钱矾末,太浓会伤纸,太淡不管用。”
王掌柜盯着他沾着石灰的手,又看了看那本被救回大半的《齐民要术》,沉默片刻,突然笑了:“后生手底下挺利索。
这样,你每日卯时来,先修两刻钟书,剩下的时间抄书校对,月钱还是三吊。”
陈默应下,心里却犯了嘀咕——王掌柜的反应太平静了。
按理说,一个穿粗布短打、连毛笔都握不稳的“新手”能修古籍,该多问几句才是。
首到傍晚收工,他才发现端倪。
“小默,”收拾家伙时,王掌柜突然塞给他个油纸包,“这是今日的饭食,你拿回去吃。”
陈默一怔:“掌柜的,我不是……刘先生说你家境艰难,”王掌柜打断他,“我这铺子虽小,不兴亏待人手。
再说……”他压低声音,“你那手修书的本事,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
陈默心跳漏了一拍。
“前儿有个举子来订书,说他家藏了本宋版《楚辞》,被虫蛀了,找了好几个师傅都束手无策。”
王掌柜摸出烟杆,又点上,“你今日用的法子……倒像跟哪家老匠学的。”
陈默低头卷着竹纸,喉咙发紧。
他想起原主记忆里,这具身体确实没接触过修书,可他脑子里却清楚该怎么处理霉斑、调配矾水——那些化学知识像刻在骨子里,根本不需要“学”。
“许是我娘以前跟染坊师傅学过两招。”
他找了个稳妥的借口,“她走得早,我也不大记得了。”
王掌柜盯着他看了半晌,到底没再追问,只拍了拍他肩膀:“明早早点来,东家要的《论语》注本得赶工。”
陈默应下,怀里的油纸包还带着体温。
他走出书坊时,暮色己漫上屋檐,晚风里飘来隔壁酒肆的炒菜香。
他摸了摸怀里那包修书用的石灰——原主记忆里,这东西是用来刷墙的,可到了他手里,倒成了修复古籍的宝贝。
路过早市的皂角摊时,卖皂角的老妇正收摊,见他过来,笑着喊:“后生,今日怎的不买皂角?”
陈默停下脚步:“阿婆,我想问您个事儿。”
他从怀里摸出个铜钱,“您这皂角,晒的时候可曾用过石灰?”
老妇愣了愣,随即笑出满脸褶子:“咋没用过?
皂角性阴,晒前用石灰水泡半个时辰,能去涩气,晒出来的皂角更干净,搓沫子也多。”
她压低声音,“后生可是要做皂角生意?”
“不是。”
陈默摇头,“就是好奇。”
老妇把铜钱推回来:“好奇啥,想学便来。
明儿卯时我来收摊,教你认认皂角的好歹。”
陈默接过铜钱,忽然觉得这古代的日子,似乎没那么难熬了。
回到破屋时,天己全黑。
他从怀里掏出那块变“板砖”的手机——这三日他试过各种方法:用火烤、用石头砸、泡在水里,手机始终没反应。
但今早修书时,他忽然注意到,当石灰浆溅到手机背面时,金属外壳上竟泛起一丝极淡的绿光,转瞬即逝。
他把手机放在窗台上,借着月光仔细看。
背面的摄像头位置,有道极细的划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划过。
他想起穿越那天,手机屏幕碎裂的纹路,也是这样的细痕。
“难道……”他对着月光喃喃,“这手机和穿越有关?”
风掀起破窗的草帘,吹得桌上烛火摇晃。
陈默忽然想起王掌柜的话——“你那手修书的本事,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
他摸了摸胸口,那里贴身收着刘砚写的推荐纸条。
纸上的墨迹还未全干,隐约能闻到松烟墨的清香。
“或许……”他望着窗外的夜色,眼里泛起一丝光,“我该去趟城里,买块新电池。”
门楣上挂着的鎏金匾额还沾着夜露,朱漆大门半掩,能听见里头传来捣纸浆的“咚咚”声。
他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粗布短打——昨日在早市买的皂角用布包着揣在怀里,此刻隔着布料还能闻到淡淡的苦香。
“刘哥说的后生?”
陈默抬眼,见个穿青布首裰的中年男人倚着门框,左手夹着根旱烟,右手指节沾着墨渍,正眯眼打量他。
“王掌柜。”
刘砚的声音从身后飘来,“这是陈默,我跟您提过的。”
王掌柜吐了口烟圈,烟丝在晨雾里散成淡灰的云:“既然是刘先生荐的,先跟我来。”
他转身往院里走,青布鞋踩过青石板,带起细碎的水痕——昨夜怕是下了场微雨。
陈默跟着进了院子。
所谓书坊,不过是三间青瓦白墙的屋子,院角堆着半人高的竹纸,檐下挂着一串串晒干的草药,混合着墨香、纸香和药香,倒比早市更添了几分烟火气。
“我们这小铺子,主要刻些启蒙读本、账册,偶尔也接些古籍修补的活。”
王掌柜停在正屋门口,掀开竹帘,“你先见见活计。”
屋内案几上堆着半尺高的书稿,两个伙计正伏案抄写,笔锋在宣纸上沙沙作响。
靠墙的木架上摆着几摞线装书,书皮泛着茶渍的黄,其中一本摊开着,纸页边缘蜷起,像是被水浸过。
“这是今早东家送来的急活。”
王掌柜指了指那本摊开的书,“《齐民要术》残卷,前两页受潮发霉了,得赶紧修。”
他转头看向陈默,“你识字,可会处理这种霉损?”
陈默凑近看了看。
霉斑呈青灰色,像撒在纸页上的细盐,凑近些能闻到股潮腐的霉味。
他记得化学课上讲过,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霉菌分解纤维素会产生酸性物质,不仅会让纸变脆,还会加速字迹氧化。
“能试试。”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股笃定,“不过得用些家伙什。”
“你要什么?”
王掌柜挑眉。
陈默扫了眼屋内的物件:墙角有口半人高的陶缸,装着半缸浑浊的水;案头摆着小竹筛、棕刷;墙根堆着成捆的竹纸,还有几包晒干的石灰。
“石灰,”他说,“再找些干净的棉布,最好是粗棉的。”
王掌柜一愣:“要石灰做甚?”
“去霉。”
陈默解释,“霉斑里的霉菌怕碱。
石灰加水调成浆,敷在霉处,能中和酸性,再拿棉布吸干水分,霉斑就能去掉大半。”
他顿了顿,又补了句,“我娘从前在染坊做过,处理过发霉的布料。”
这是他观察原主记忆时偷学的——原主家虽穷,却与染坊隔街,常替染坊搬布,耳濡目染懂些皮毛。
王掌柜将信将疑,还是让伙计去取了石灰。
陈默卷起袖子,将陶缸里的水舀了半盆,又倒了些石灰进去,用竹片慢慢搅匀。
灰白色的浆水泛起细泡,散发出刺鼻的碱味。
“你退后些。”
他对凑过来的伙计说,“这味儿冲,别吸多了。”
他蘸了蘸石灰浆,轻轻敷在霉斑上。
纸页立刻泛起一层白霜,霉斑像被融化的雪水浸过,颜色渐渐变淡。
他又取了块干净的粗棉布,拧干水分后覆在上面,按压片刻再揭开——原本发脆的纸页软了些,霉斑只剩些浅淡的痕迹。
“再用重一点的纸压上半日,应该就能恢复了。”
陈默擦了擦手,“至于字迹……”他指着霉斑边缘被晕开的墨迹,“得用淡矾水补描。”
“矾水?”
王掌柜眼睛亮了,“你会调矾水?”
陈默点头:“矾是明矾,加水熬化就行。
比例……”他比划着,“一升水,加三钱矾末,太浓会伤纸,太淡不管用。”
王掌柜盯着他沾着石灰的手,又看了看那本被救回大半的《齐民要术》,沉默片刻,突然笑了:“后生手底下挺利索。
这样,你每日卯时来,先修两刻钟书,剩下的时间抄书校对,月钱还是三吊。”
陈默应下,心里却犯了嘀咕——王掌柜的反应太平静了。
按理说,一个穿粗布短打、连毛笔都握不稳的“新手”能修古籍,该多问几句才是。
首到傍晚收工,他才发现端倪。
“小默,”收拾家伙时,王掌柜突然塞给他个油纸包,“这是今日的饭食,你拿回去吃。”
陈默一怔:“掌柜的,我不是……刘先生说你家境艰难,”王掌柜打断他,“我这铺子虽小,不兴亏待人手。
再说……”他压低声音,“你那手修书的本事,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
陈默心跳漏了一拍。
“前儿有个举子来订书,说他家藏了本宋版《楚辞》,被虫蛀了,找了好几个师傅都束手无策。”
王掌柜摸出烟杆,又点上,“你今日用的法子……倒像跟哪家老匠学的。”
陈默低头卷着竹纸,喉咙发紧。
他想起原主记忆里,这具身体确实没接触过修书,可他脑子里却清楚该怎么处理霉斑、调配矾水——那些化学知识像刻在骨子里,根本不需要“学”。
“许是我娘以前跟染坊师傅学过两招。”
他找了个稳妥的借口,“她走得早,我也不大记得了。”
王掌柜盯着他看了半晌,到底没再追问,只拍了拍他肩膀:“明早早点来,东家要的《论语》注本得赶工。”
陈默应下,怀里的油纸包还带着体温。
他走出书坊时,暮色己漫上屋檐,晚风里飘来隔壁酒肆的炒菜香。
他摸了摸怀里那包修书用的石灰——原主记忆里,这东西是用来刷墙的,可到了他手里,倒成了修复古籍的宝贝。
路过早市的皂角摊时,卖皂角的老妇正收摊,见他过来,笑着喊:“后生,今日怎的不买皂角?”
陈默停下脚步:“阿婆,我想问您个事儿。”
他从怀里摸出个铜钱,“您这皂角,晒的时候可曾用过石灰?”
老妇愣了愣,随即笑出满脸褶子:“咋没用过?
皂角性阴,晒前用石灰水泡半个时辰,能去涩气,晒出来的皂角更干净,搓沫子也多。”
她压低声音,“后生可是要做皂角生意?”
“不是。”
陈默摇头,“就是好奇。”
老妇把铜钱推回来:“好奇啥,想学便来。
明儿卯时我来收摊,教你认认皂角的好歹。”
陈默接过铜钱,忽然觉得这古代的日子,似乎没那么难熬了。
回到破屋时,天己全黑。
他从怀里掏出那块变“板砖”的手机——这三日他试过各种方法:用火烤、用石头砸、泡在水里,手机始终没反应。
但今早修书时,他忽然注意到,当石灰浆溅到手机背面时,金属外壳上竟泛起一丝极淡的绿光,转瞬即逝。
他把手机放在窗台上,借着月光仔细看。
背面的摄像头位置,有道极细的划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划过。
他想起穿越那天,手机屏幕碎裂的纹路,也是这样的细痕。
“难道……”他对着月光喃喃,“这手机和穿越有关?”
风掀起破窗的草帘,吹得桌上烛火摇晃。
陈默忽然想起王掌柜的话——“你那手修书的本事,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
他摸了摸胸口,那里贴身收着刘砚写的推荐纸条。
纸上的墨迹还未全干,隐约能闻到松烟墨的清香。
“或许……”他望着窗外的夜色,眼里泛起一丝光,“我该去趟城里,买块新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