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变成非人物种这一事》愿稚汐流全本阅读_(愿稚汐流)全集阅读
时间: 2025-09-17 08:39:38
陈默沿着湿滑的青石板路走了半里地,鼻尖渐渐萦绕起一股甜腥的香气。
转过街角,一座朱漆剥落的木牌楼映入眼帘,上悬“早市”二字,褪色的红绸在风里打旋儿,底下挤着挑担的菜农、挎篮的妇人,还有挎着竹篓卖山货的老汉。
他缩了缩脖子,将补丁摞补丁的粗布外衫又往下拽了拽。
昨夜换衣服时他就发现,这具身体的原主肩宽腿长,可这衣服短了半寸,袖口短得能看见他手腕——好在现在是秋末,露一截苍白的手腕倒也不算扎眼,只当是穷得揭不开锅的破落户。
洗头洗衣都管用嘞!”
一声吆喝钻进耳朵。
陈默循声望去,见斜对面屋檐下支着个竹篾筐,筐里堆着深褐色的皂角,卖货的是个穿靛蓝粗布围裙的老妇,脸上的皱纹比皂角壳上的纹路还密。
几个妇人正围在筐前挑拣,有人捏着皂角搓了搓,凑到鼻尖闻:“这皂角够干,回头泡水揉出沫子准净。”
陈默的脚步顿住了。
皂角……他记得有机化学课上讲过,皂角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遇水生成的胶状物有去污能力,算是古代的“天然洗涤剂”。
而皂角的炮制、保存……他忽然想起,原主这具身体既然住在城郊破屋,大概率是靠做些零活为生,说不定常帮人洗衣,对皂角的需求不小。
“阿婆,”他攥了攥兜里的几枚铜钱——这是他从木箱暗格里翻出的,大概原主攒了两三个月的饭钱,“这皂角怎么卖?”
老妇抬头看他,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后生家也使皂角?
这东西金贵着呢,泡水得沤半天,不如碱面来得快。”
她指了指脚边的粗陶罐,“要碱面的话,五文钱一撮。”
陈默蹲下来,捡起一颗皂角,指尖蹭过表面的尖刺:“碱面虽快,可伤布。
我前日替东家洗件青布衫,用碱面搓重了,衣裳都发黄了。”
他故意放慢语速,像是回忆般,“倒是皂角,泡软了揉出沫子,再兑点草木灰水,洗出来的衣裳又白又软和。”
老妇眯起眼,像是来了兴趣:“后生家懂这些?”
“我娘以前在洗衣房做过活计。”
陈默垂下眼,用袖口蹭了蹭鼻尖——这是他观察原主记忆时发现的习惯性动作,“阿婆这皂角是自家晒的?
我瞧着颜色深,该是晒得透。”
老妇脸色稍缓:“可不是?
我家那口子上山采的野皂角,搁房梁上晾了三个多月。”
她拈起一颗皂角,“你瞧这刺儿,硬实得很,没潮气。”
陈默接过皂角,借着晨光仔细看——皂角表面的尖刺呈深褐色,果壳上的脉络清晰,没有霉斑。
他用指甲掐了掐,果肉硬实,确实干透了。
“多少钱一斤?”
“八十文。”
老妇报了个价,又补了句,“买二斤送半斤。”
陈默心里算了笔账:八十文差不多是他现在全部身家的西分之一。
但这皂角若真能用来洗衣,比买碱面划算得多——原主住的破屋连口水井都没有,要到巷口挑水,碱面又金贵,用皂角能省不少事。
“我要二斤。”
他从怀里摸出铜钱,一枚枚排在老妇摊前,“阿婆,再搭把皂角刺成不?”
“要那做啥?”
老妇有些意外。
“我娘说,皂角刺熬水洗头,能去虱子。”
陈默面不改色,“前日屋里进了潮,被子缝里生了虫,我想熬点水擦擦床板。”
老妇笑了,把皂角用草绳捆好,又塞给他一小把深褐色的皂角刺:“后生倒是个细心的。”
陈默接过东西,道了谢转身要走,忽听身后有人喊:“哎!
那穿短打的!”
他心头一紧,脚步顿住。
回头见是个穿月白首裰的书生,手里摇着把湘妃竹折扇,正朝他招手:“可是要寻活计?”
书生走过来,上下打量他几眼:“我看你不像庄稼人,倒像个读过书的。
我家东家在城南开了间书坊,正缺个抄书的、校对的,每月三吊钱,管两顿饭。
你可愿意?”
陈默心跳漏了一拍。
三吊钱!
这在古代足够普通人家半年的嚼用了。
抄书校对……他大学时辅修过古典文献,虽然比不得专业书生,但认字断句总没问题。
可——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粗布衣服,又摸了摸袖口磨破的边:“先生,我这衣裳……嗨!
书坊里不讲究这些。”
书生挥了挥手,“我家东家最烦虚礼,只要你识字就行。”
他从袖中摸出张纸,“你且写两个字我瞧瞧。”
陈默接过纸,指尖微颤。
他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但毛笔……原主的记忆里,这具身体从未碰过毛笔。
他咬了咬牙,蘸了蘸书生递来的墨汁,在纸上写下“陈默”二字。
字迹算不上遒劲,却工整有力,连笔锋都有几分章法。
书生眼睛一亮:“好字!
明早卯时去城南‘墨香斋’找王掌柜,说是我刘砚推荐的。”
他把纸塞给陈默,转身挤进人群,留下句,“可别迟到!”
陈默攥着纸条,望着书生背影,掌心全是汗。
他没想到,刚穿越三天,竟真找到了营生——而这“识字”的本事,不过是现代教育的基础。
但更让他在意的是,刚才书生喊他时,人群里有个挑着菜筐的老妇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探究;卖皂角的老妇收拾摊子时,也多看了他两眼。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原主的手指粗糙,指腹有薄茧,是长期干粗活的痕迹。
可他握笔的姿势,却带着种与这双手格格不入的熟练。
“得小心。”
陈默默念着,将纸条贴身收好。
他摸了摸怀里的皂角,又想起那本变成“板砖”的手机——或许,等他攒够钱,能托人去城里买块新电池?
晨雾渐散,早市的热闹愈发浓烈。
陈默深吸一口气,混着菜香、脂粉香和皂角甜腥的空气里,他忽然觉得,这古代的天,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转过街角,一座朱漆剥落的木牌楼映入眼帘,上悬“早市”二字,褪色的红绸在风里打旋儿,底下挤着挑担的菜农、挎篮的妇人,还有挎着竹篓卖山货的老汉。
他缩了缩脖子,将补丁摞补丁的粗布外衫又往下拽了拽。
昨夜换衣服时他就发现,这具身体的原主肩宽腿长,可这衣服短了半寸,袖口短得能看见他手腕——好在现在是秋末,露一截苍白的手腕倒也不算扎眼,只当是穷得揭不开锅的破落户。
洗头洗衣都管用嘞!”
一声吆喝钻进耳朵。
陈默循声望去,见斜对面屋檐下支着个竹篾筐,筐里堆着深褐色的皂角,卖货的是个穿靛蓝粗布围裙的老妇,脸上的皱纹比皂角壳上的纹路还密。
几个妇人正围在筐前挑拣,有人捏着皂角搓了搓,凑到鼻尖闻:“这皂角够干,回头泡水揉出沫子准净。”
陈默的脚步顿住了。
皂角……他记得有机化学课上讲过,皂角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遇水生成的胶状物有去污能力,算是古代的“天然洗涤剂”。
而皂角的炮制、保存……他忽然想起,原主这具身体既然住在城郊破屋,大概率是靠做些零活为生,说不定常帮人洗衣,对皂角的需求不小。
“阿婆,”他攥了攥兜里的几枚铜钱——这是他从木箱暗格里翻出的,大概原主攒了两三个月的饭钱,“这皂角怎么卖?”
老妇抬头看他,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后生家也使皂角?
这东西金贵着呢,泡水得沤半天,不如碱面来得快。”
她指了指脚边的粗陶罐,“要碱面的话,五文钱一撮。”
陈默蹲下来,捡起一颗皂角,指尖蹭过表面的尖刺:“碱面虽快,可伤布。
我前日替东家洗件青布衫,用碱面搓重了,衣裳都发黄了。”
他故意放慢语速,像是回忆般,“倒是皂角,泡软了揉出沫子,再兑点草木灰水,洗出来的衣裳又白又软和。”
老妇眯起眼,像是来了兴趣:“后生家懂这些?”
“我娘以前在洗衣房做过活计。”
陈默垂下眼,用袖口蹭了蹭鼻尖——这是他观察原主记忆时发现的习惯性动作,“阿婆这皂角是自家晒的?
我瞧着颜色深,该是晒得透。”
老妇脸色稍缓:“可不是?
我家那口子上山采的野皂角,搁房梁上晾了三个多月。”
她拈起一颗皂角,“你瞧这刺儿,硬实得很,没潮气。”
陈默接过皂角,借着晨光仔细看——皂角表面的尖刺呈深褐色,果壳上的脉络清晰,没有霉斑。
他用指甲掐了掐,果肉硬实,确实干透了。
“多少钱一斤?”
“八十文。”
老妇报了个价,又补了句,“买二斤送半斤。”
陈默心里算了笔账:八十文差不多是他现在全部身家的西分之一。
但这皂角若真能用来洗衣,比买碱面划算得多——原主住的破屋连口水井都没有,要到巷口挑水,碱面又金贵,用皂角能省不少事。
“我要二斤。”
他从怀里摸出铜钱,一枚枚排在老妇摊前,“阿婆,再搭把皂角刺成不?”
“要那做啥?”
老妇有些意外。
“我娘说,皂角刺熬水洗头,能去虱子。”
陈默面不改色,“前日屋里进了潮,被子缝里生了虫,我想熬点水擦擦床板。”
老妇笑了,把皂角用草绳捆好,又塞给他一小把深褐色的皂角刺:“后生倒是个细心的。”
陈默接过东西,道了谢转身要走,忽听身后有人喊:“哎!
那穿短打的!”
他心头一紧,脚步顿住。
回头见是个穿月白首裰的书生,手里摇着把湘妃竹折扇,正朝他招手:“可是要寻活计?”
书生走过来,上下打量他几眼:“我看你不像庄稼人,倒像个读过书的。
我家东家在城南开了间书坊,正缺个抄书的、校对的,每月三吊钱,管两顿饭。
你可愿意?”
陈默心跳漏了一拍。
三吊钱!
这在古代足够普通人家半年的嚼用了。
抄书校对……他大学时辅修过古典文献,虽然比不得专业书生,但认字断句总没问题。
可——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粗布衣服,又摸了摸袖口磨破的边:“先生,我这衣裳……嗨!
书坊里不讲究这些。”
书生挥了挥手,“我家东家最烦虚礼,只要你识字就行。”
他从袖中摸出张纸,“你且写两个字我瞧瞧。”
陈默接过纸,指尖微颤。
他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但毛笔……原主的记忆里,这具身体从未碰过毛笔。
他咬了咬牙,蘸了蘸书生递来的墨汁,在纸上写下“陈默”二字。
字迹算不上遒劲,却工整有力,连笔锋都有几分章法。
书生眼睛一亮:“好字!
明早卯时去城南‘墨香斋’找王掌柜,说是我刘砚推荐的。”
他把纸塞给陈默,转身挤进人群,留下句,“可别迟到!”
陈默攥着纸条,望着书生背影,掌心全是汗。
他没想到,刚穿越三天,竟真找到了营生——而这“识字”的本事,不过是现代教育的基础。
但更让他在意的是,刚才书生喊他时,人群里有个挑着菜筐的老妇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探究;卖皂角的老妇收拾摊子时,也多看了他两眼。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原主的手指粗糙,指腹有薄茧,是长期干粗活的痕迹。
可他握笔的姿势,却带着种与这双手格格不入的熟练。
“得小心。”
陈默默念着,将纸条贴身收好。
他摸了摸怀里的皂角,又想起那本变成“板砖”的手机——或许,等他攒够钱,能托人去城里买块新电池?
晨雾渐散,早市的热闹愈发浓烈。
陈默深吸一口气,混着菜香、脂粉香和皂角甜腥的空气里,他忽然觉得,这古代的天,好像也没那么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