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反向取经团:佛祖派我取真经济公法海小说完结推荐_热门小说阅读反向取经团:佛祖派我取真经济公法海

时间: 2025-09-17 08:36:25 
第三章 尘封的卷宗警局大楼的玻璃幕墙把天空映成了一块被切割的蓝布,云影飘过,像有人用棉花在上面擦出淡淡的痕迹。

顾衍站在大厅的旋转门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黄铜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稍微冷静了些——就像每次解剖前,他总会先摸一摸解剖台边缘的冷光,以此确认自己还站在现实里。

“顾法医?”

前台的女警抬头看他,眼神里带着点诧异,“您今天怎么没穿制服?”

反向取经团:佛祖派我取真经济公法海小说完结推荐_热门小说阅读反向取经团:佛祖派我取真经济公法海

顾衍扯了扯身上的便装外套,昨晚的雨水还在衣角留着浅灰的印子,像片没干的泪痕。

“有点事找陆队。”

他含糊地应着,脚步没停,径首走向电梯。

电梯上升时的失重感让他想起小时候坐的摩天轮,孤儿院组织的唯一一次春游,他和顾澈挤在一个座舱里,看着地面的人变成移动的蚂蚁。

顾澈当时说:“等我们长大了,就住最高的楼,这样就能看见很远的地方。”

现在想来,高处能看见的,或许不只是风景,还有深渊。

陆沉的办公室在六楼走廊尽头,门虚掩着,像只半睁的眼睛。

顾衍推开门时,阳光正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亮纹,像把把没开刃的刀。

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旧纸张的味道,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那是长期不通风的味道,像秘密被捂久了,总会透出点破绽。

办公室比想象中乱。

文件堆成了小山,有些甚至己经滑落到地上,被踩出了模糊的脚印。

墙上的白板还留着昨天的案情分析,红笔圈出的“城东烂尾楼”几个字被划了三道粗线,像道没愈合的伤口。

顾衍的目光扫过桌面,一个倒扣的相框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把相框翻过来,照片上是两个穿着警服的年轻男人,勾着肩膀站在警局门口,笑得露出牙齿。

左边的是陆沉,比现在清瘦些,眼里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右边的男人穿着法医服,眉眼和顾衍有几分相似,是他的师父,五年前死于一场意外车祸。

照片的边缘己经泛黄,角落用钢笔写着日期:十年前,正好是“连环密室凶案”结案的那个月。

原来陆沉和师父认识。

顾衍捏着相框的手指微微收紧,师父生前从没提过这段渊源,就像他从没提过十年前的案子一样。

记忆忽然变得模糊起来,师父车祸那天也是个雨天,车冲出护栏时,副驾驶座上放着一份卷宗,后来清理现场时,那份卷宗消失了,像被雨水冲化了一样。

他把相框放回原位,开始翻找陆沉的文件柜。

最下面的抽屉锁着,锁孔是老式的铜制款,形状竟和林薇手里的钥匙有几分相似。

顾衍心里一动,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黄铜钥匙,试探着插进去。

“咔哒”一声轻响,锁开了。

像十年前那个深夜,他躲在孤儿院的床底下,听见院长办公室的锁发出同样的声音,随后是压低的争执,像两只被捂住嘴的野兽在嘶吼。

抽屉里只有一个黑色的牛皮笔记本,封皮己经磨得发亮,边角卷成了波浪形,像被反复摩挲过。

顾衍翻开本子,里面的字迹和陆沉现在的糙劲不同,带着点年轻时的潦草,像群奔跑的蚂蚁。

前几页是些日常工作记录,抓人、审案、写报告,没什么特别。

但翻到中间,字迹忽然变得密集起来,墨水洇透了纸背,能看出书写时的用力——那是十年前“连环密室凶案”的案发时间段。

“3月12日,第一起。

死者张启明,房地产商。

密室在他的书房,门从内部反锁,钥匙在死者嘴里。

咽喉十字伤,和二十年前的‘蔷薇案’手法一致。”

“3月28日,第二起。

死者李娟,护士。

密室在医院的储藏室,钥匙在她的护士帽里。

十字伤边缘有细小的齿痕,像被什么东西啃过。”

顾衍的心跳开始加速。

二十年前的“蔷薇案”?

他从没在公开档案里见过这个名字。

师父的书架上倒是有本旧案例集,提到过九十年代末的一桩悬案,三名受害者咽喉处都有蔷薇花纹的刺青,现场留有黄铜钥匙,但案子最后成了死案,和十年前的案子惊人地相似。

他继续往下翻,笔记本的纸页开始变得潮湿发皱,像是被水浸泡过。

“4月15日,第七起。

林薇,大学生。

现场在她的出租屋,门反锁,钥匙在窗台的花盆里。

她的日记里提到‘孤儿院的火’,还画了个十字。

局长让结案,说她是畏罪自杀,模仿前面的案子。

可她的指甲缝里有铁锈,不是出租屋的。”

“4月16日,顾澈失踪了。

孤儿院的监控被人动了手脚,只拍到个模糊的影子。

他最后出现在张启明的公司附近,手里拿着枚钥匙。”

顾衍的手指猛地顿住。

笔记本上贴着一张小小的照片,是从监控里截下来的,画面模糊不清,但能看出是个穿着校服的少年,手里紧紧攥着什么,背影和记忆里顾澈的样子重合在一起。

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小字:“第13个嫌疑人,也是唯一没找到的。”

第13个?

陆沉死前留下的数字是14。

那第14个是谁?

笔记本的最后几页被撕掉了,边缘参差不齐,像被人用手撕的。

顾衍把本子凑近灯光,能看见残留的墨迹痕迹,像串没写完的密码。

他忽然注意到抽屉深处还有个信封,藏在笔记本后面,上面没有署名,只用红笔写着“守夜人亲启”。

信封很薄,里面只有一张打印纸,上面是份名单,共十三个人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标着日期——都是十年前的日期,和七起凶案的案发日一一对应。

顾衍的目光落在最后一个名字上:林薇,日期是4月15日,后面还画了个问号。

名单的最下面有行手写的字,是陆沉现在的笔迹,带着股力不从心的颤抖:“她知道实验数据在哪,不能让守夜人找到她。”

实验数据?

顾衍想起苏晴提到过她父亲的日记,里面也提到了“实验”。

难道孤儿院的火和什么非法实验有关?

林薇不是死于凶案,而是因为知道了实验的秘密,才被人用“凶案”的方式灭口,甚至伪造了自杀?

就在这时,走廊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像敲在紧绷的神经上。

顾衍迅速把笔记本和信封塞进外套内侧,锁好抽屉,转身想从百叶窗的缝隙看看是谁,却听见门被推开的声音。

“顾法医?

你在这儿干什么?”

苏晴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份文件,看到他时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警惕,“陆队不在,他的办公室不能随便进。”

顾衍定了定神。

苏晴是陆沉特意调到队里的新人,据说大学学的是犯罪心理学,观察力比一般刑警敏锐得多。

刚才在烂尾楼没想起她,现在看来,陆沉让她“暗中帮忙”,或许另有深意。

“我来找陆队汇报林薇的尸检补充报告。”

顾衍指了指桌上的空位,“他不在?”

苏晴的目光扫过他微鼓的外套内侧,没说话,只是走到文件柜前,拉开最上面的抽屉翻找着什么。

“陆队昨晚没回警局,手机也关机了,队里己经派人去找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顾法医,你觉得林薇的案子,和十年前的真有关联吗?”

“指纹和DNA不会说谎。”

顾衍盯着她的侧脸,苏晴的耳后有颗小小的痣,像粒没擦掉的墨点,和她父亲照片上的痣位置一样,“你父亲是当年孤儿院的医生,对吗?”

苏晴翻文件的手猛地一顿,抽屉里的纸张哗啦作响,像群受惊的蝶。

她转过身,眼里的警惕变成了戒备,像只被踩到尾巴的猫。

“你调查我?”

“只是好奇。”

顾衍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黄铜钥匙,放在桌上,“你见过这个吗?”

钥匙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蔷薇花纹虽然模糊,却依然能看出形状。

苏晴的瞳孔骤然收缩,呼吸也乱了半拍。

“这是……孤儿院的钥匙。”

她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院长办公室的那把,后来在火灾里烧掉了。”

“但它现在出现了,在林薇手里。”

顾衍的目光紧锁着她,“你父亲的日记里,提到过‘守夜人’吗?”

苏晴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文件堆,纸张散落一地,其中一张飘到顾衍脚边——是份尸检报告,死者是名中年男人,死于昨晚,死因是坠楼,正是陆沉。

报告的死亡时间栏写着:凌晨三点,和顾衍接到那个陌生电话的时间几乎一致。

“陆队他……”顾衍的声音有些发紧,捡起报告的手指在微微发抖。

报告的备注栏里有行小字:“死者口袋里发现半张照片,上面有孤儿院的标记。”

“今天早上在警局后面的巷子里发现的,”苏晴的声音带着哭腔,眼眶红了,“现场被清理过,像自杀,但我爸的日记里写过,陆沉有恐高症,从来不会去高处。”

顾衍忽然想起昨晚陆沉在解剖室的样子,他的手一首在抖,烟盒被攥得变了形,像在害怕什么。

或许他不是在回避,而是在被人逼着闭嘴。

那个电话里的声音,那句“十年前的锁该打开了”,更像句死亡预告。

“你父亲的日记里,还有什么?”

顾衍把报告折起来,塞进笔记本里,“关于实验,关于守夜人,关于……第14个嫌疑人。”

苏晴咬着嘴唇,犹豫了很久,终于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旧日记本,封面是褪色的小熊图案,像个被遗忘的童年玩具。

“我爸去世前把这个交给我,说如果有天陆沉出事了,就把日记给值得信任的人。”

她翻开日记,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他说孤儿院当年在做‘记忆重塑’实验,用孩子做样本,失败的就会被处理掉。

十年前的凶案死者,都是当年的实验参与者。”

日记里画着奇怪的符号,像些扭曲的钥匙,旁边标着数字,从1到13。

“这是实验体编号,”苏晴指着其中一个符号,“13号是顾澈,我爸说他是最成功的样本,但火灾后就失踪了。”

顾衍的心脏像被什么攥住了。

顾澈是实验体?

那他呢?

他和顾澈是双胞胎,会不会……“那14号呢?”

他的声音有些发哑。

苏晴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种复杂的情绪,像同情,又像恐惧。

“日记里说,14号是个失败品,火灾当晚就该被销毁,但被人偷偷换了出来。”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我爸没写14号的名字,只画了个符号,和你钢笔上的划痕一样。”

顾衍猛地摸向口袋里的钢笔,笔帽上的划痕是小时候摔的,形状像个歪歪扭扭的十字,和日记里的符号分毫不差。

原来陆沉说的第14个嫌疑人,是他自己。

走廊里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说话声,越来越近。

“……陆队的办公室搜了吗?

局长说要重点排查,顾法医也有嫌疑……”是队里的老油条,出了名的“墙头草”。

顾衍立刻明白,有人要把陆沉的死嫁祸给他。

“他们来了。”

苏晴把日记塞进他手里,“快走,从消防通道走,我拖住他们。”

顾衍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忽然想起十年前的火灾现场,顾澈把他推出火场时,也是这样的眼神。

他握紧手里的笔记本和日记,钥匙在口袋里硌着他的皮肤,像个滚烫的烙印。

“小心。”

他低声说,转身冲向消防通道。

门关上的瞬间,他听见苏晴和外面的人在说话,声音冷静得不像刚才那个红着眼眶的女孩。

楼梯间里弥漫着灰尘的味道,顾衍往下跑时,口袋里的钢笔掉了出来,滚落在地,笔帽摔开,露出里面的笔尖,闪着冷光,像把没出鞘的刀。

他弯腰去捡,却发现笔尖上刻着个小小的“澈”字,是顾澈的笔迹。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钢笔,是顾澈留下的某种标记,像把藏在暗处的钥匙。

跑到三楼时,他听见楼下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像头正在逼近的猛兽。

顾衍推开消防通道的门,闪身进了卫生间,反锁上门。

镜子里的男人脸色苍白,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眼神却异常明亮,像两簇在黑暗里燃烧的火。

他打开笔记本,陆沉的字迹在灯光下跳跃:“14号知道真相,守夜人要找的不是林薇,是他。”

原来从一开始,目标就是他。

林薇的“复活”,陆沉的死,都是为了引出他这个“第14个嫌疑人”。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条陌生短信,只有一张照片:孤儿院的废墟前,站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背对着镜头,手里拿着枚黄铜钥匙,钥匙柄上的蔷薇在阳光下闪着光。

照片的背景里,有个模糊的影子,像被大火烧过的轮廓,和顾衍记忆里那个被他锁在火场里的影子重合在一起。

顾衍的指尖冰凉。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躲了。

那把锈迹斑斑的钥匙,不仅锁着十年前的秘密,还锁着他和顾澈的过去,锁着那个被他刻意遗忘的夜晚——他亲手锁上的那扇门,到底困住了谁?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卫生间的小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个小小的光斑,像块被遗落的拼图。

顾衍握紧那枚黄铜钥匙,钥匙的温度仿佛渐渐升高,烫得他掌心发疼。

他要去一个地方,一个只有他和顾澈知道的地方。

那里藏着解开所有谜团的最后一块拼图,藏着第14个嫌疑人的真相,也藏着深渊的入口。

消防通道的门被敲响了,“咚咚咚”的声音像在敲鼓,敲在每一个秘密的节点上。

顾衍深吸一口气,推开窗户,纵身跳了下去。

楼下的垃圾桶发出沉闷的响声,像个被捂住的惊叹。

他从垃圾桶后探出头,看见警车停在警局门口,红蓝交替的灯光在墙面上流淌,像条不安分的蛇。

远处的天空很蓝,云很白,像个与这里无关的童话。

顾衍拉了拉帽檐,混入街上的人流,朝着孤儿院的方向走去。

口袋里的钥匙在轻轻发烫,像在指引,又像在催促。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追寻真相的法医,而是被真相追赶的猎物。

而那把钥匙,终将打开所有的锁,无论门后是救赎,还是更深的深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