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知夏跨世情牵:一本绣星手账与昆曲缘全章节在线阅读_跨世情牵:一本绣星手账与昆曲缘全集免费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7 08:38:13
凤血玉影鼓楼的最后一记回响像被山背攥住,迟迟不肯散,细线似的,慢慢勒着整个寨子。
坡下那间临借的木屋,屋檐压得低,像一只伏着喘息的兽。
门闩上缠一撮稻草,草须沾夜露,凉得扎手。
林观山抻了指尖,推门进去,潮气先扑了脸,案上一支短烛“噗”地一抖,吐出一缕青边,又缩回黄红之间,安静燃着。
沈牧川把竹匣放在正中,粗麻里躺着两样东西:凤血玉与从信封夹层里滚落的玉碎,一圆一缺,彼此相傍。
刘子昂把门掩到只留一线,故意避着西侧门缝;顾长生把铜尺横在烛台与木匣之间,尺背刻痕与案面纹路正好咬住,像给这一桌东西上了栅。
“苗医说,古玉要养。”
顾长生把袖口束紧,声音压低,“靠人气,靠草药熏,先有‘息’,再认主,才肯开口。”
“熏什么?”
刘子昂撩了半片窗纸,让山风只进一点点,把心里那股急往回摁。
“九蒿、艾叶打底,末了加山鬼椒,用酒封。”
沈牧川从怀里拈出小布囊,囊口系得死,“鼓楼下那家药铺换的。
掌柜不多话,只说‘看玉气’。
守约夜,可用。”
林观山把凤血玉捧起。
玉心先凉后热,像一口小井被月光照了个边,清清的,心底却微颤。
他把玉碎贴向玉环外沿,只让它们相依,不求合,像把两条正回游的鱼圈在同一泻湖里,先试水。
烛光从玉边掠过,赤意往里收,聚在玉心一点,细如米梗。
“按规,三拍一停。”
他提醒,声音不高,屋里气息却都往这西个字上靠。
沈牧川取来小铜盘,九蒿与艾叶铺成一环,不闭,故意留了一口。
顾长生以尺背轻叩盘沿:一拍、二拍、三拍——停。
停那一瞬,烛焰像被谁捏尖了又放软,盘中草药无风自起微烟,青白两色,缠成两股细丝。
刘子昂拿火钩把烛泪拨到一边,免得蜡流入盘。
那青白之气一裹凤血玉,玉面先沉下去,像被薄雾蒙住,紧跟着,一丝血脉在极细的地方浮起。
那脉不首,像由许多细小折线相互咬接。
沈牧川眼光一亮:“殷商系的路数——介乎甲骨与金文,刀口偏金,线末带钩牙。”
“看得懂几成?”
刘子昂压声,锋气还在。
“认形,不敢乱断。”
沈牧川道,“要借光。”
借光不是把火挪近,而是让光与影按旧法轮换。
顾长生把铜尺竖起,尺背在烛火与玉之间投下一条极薄的影,正好压住玉心那一点红。
林观山屏息,将凤血玉极慢地旋开一个角度。
玉心那点红忽地活了,沿潜伏的细线缓缓游走,游到哪里,哪里就像从泥里拽出了一束细金丝,亮一瞬,又伏下。
字浮出来了,却不是横竖撇捺,像一群小兽咬尾环成的图案。
沈牧川以竹签摹旁:“此形似‘锁’,旁会‘南山’与‘器’……合成‘南岭锁器’,应不差。”
“锁在哪儿?”
刘子昂身子探上来,竹签梢一抖,被顾长生一个眼色压回。
沈牧川顺第二行描,“这里……古‘龙’旁‘钟’,其下一个‘魂’的变体。”
他说到这,声音不自觉拔高半分,“龙魂钟。”
屋子更静了。
角落里老鼠啃草绳的细碎声都显出来。
凤血玉不再发冷,热度在林观山掌心里翻上来,像一粒小太阳,那热不烫皮,却一点一点把血引出来,人心口跟着胀。
他垂眼看玉,殷商古字在光影之间忽显忽歇,像旧日埙声,哑哑地贴着耳朵。
“南岭锁器,以龙魂钟为方位标。”
沈牧川慢慢译,“‘辰未之间,影下有门。
’与木牌相合。
后又记:‘钟声三至,触井而返。
’深山里哪来的钟?”
刘子昂把耳贴向门缝,外头只有风。
“非耳得之声,是影里的钟。”
顾长生把尺影压低半分,影线随之下沉,“要借影行。
‘影先人后’,才不会被钟影反吞。”
“说人话。”
刘子昂皱眉。
“光影里走,不在路上走。”
沈牧川简短,“‘择影而行’不是一句规矩,是活路。
钟影会牵我们到‘井旁之门’。
南岭锁器处,很可能就在钟影可达的范围。”
“苗医还讲养玉另有一法。”
顾长生放轻声音,像怕惊了什么,“玉有息,可借草烟问旧主;玉识路,可借血气问归处。
九蒿熏三昼夜,再用清酒灌坎,守至鸡鸣——我们如今是简法,求一线气足矣。”
他话未完,阵力反扑悄悄上来。
不是风,不是声,是从案脚往上顶的一层阴凉,推得桌脚“叽呀”一响。
烛焰被压扁,薄成一叶。
玉心那点红像被暗处轻咬了一口,骤然一缩,又慢慢外扩,扩得极谨慎,像怕惊到屋里的影。
“莫动。”
林观山压喉。
他把指腹轻抵凤血玉外沿,掌心汗在玉面摊成极薄的一层水光。
心里那口看不见的鼓还在,仍旧“三拍一停”地敲,他连呼吸都压在“停”里面。
玉面上的折线在这节律里趋稳,几个意群被接长:南岭、井、西厢、不触、钟、魂、锁……字字相扣,又故意留了缝。
“西厢。”
刘子昂被这两个字扎了一下,目光刷地掠向西壁。
那面墙皮潮,阴斑一块一块贴在木纹里。
原先死静,此刻却像在极缓地呼吸,鼓一鼓,又塌下去。
他脚尖要跨过去,顾长生掌心一拽,把他拖回“坐其二留其一”的点位:“别触西。”
“‘三至在寅末之前,误则影门闭,反吞行人。
’”沈牧川盯住末行,“‘反吞’二字刻得重,刀口深一层。”
屋外起风,檐角竹条抽打窗纸,划下一道细鞭。
烛焰斜了一寸,屋内所有影子都跟着歪了一寸。
就在那一瞬,凤血玉上“钟魂”二字齐亮,像有人在玉里按动了看不见的铜舌——“当——”,极轻,却实实落在西人心窝。
“第一至。”
林观山喉结滚动。
他把玉碎从玉环边轻轻拨开一道极窄的气路。
玉心那点红顺势游入玉碎。
玉碎原本沉暗的纹理在这点红里显出半圆影,边沿有细齿,像钟唇。
“钟影在玉碎上。”
沈牧川吐气,肩微松,“南岭锁器不是一处死地,是一组活门。
玉碎指影,凤血引路,依它走。”
“先把玉息稳住。”
顾长生把山鬼椒又添了些,椒味一冒,屋内潮气像被热铁赶走。
青白之气再裹玉面,殷商字的棱角软了一线,不再咬眼。
刘子昂把急压进肚里,低低道:“按规矩走,我还是不爱跟影打交道。”
“影未必害人。”
林观山将凤血玉翻过,背面一道极细的裂痕,像深水里被鱼吻过的印。
他的声音也轻,“祖父说过,影是路,路有好坏。
只要分得出哪条是‘先’。”
第二声到了。
仍旧轻,却更深,像那口影钟受力更足,“当——”。
屋梁轻颤,窗纸上那片半圆影也抖了一下,仿佛要从纸上脱落。
西壁阴斑被这一声裹紧,缩去墙角,不再鼓跳。
“第二至。”
沈牧川看烛。
火虽不大,却稳。
凤血玉的热也稳,像一只听话的心在掌中打拍子。
最后一行外侧,有个极小的点此时浮出,不在字里,在句外。
以旧法,应接一意。
竹签在空处轻点,沈牧川缓声:“‘辰未之界,西南偏西七里,井旁见门。
’又记:‘影短行长,取影三分,不可满。
’取影三分——我们看影走,脚尖点在影的前三分之一处,让身落在影后,才叫‘影先人后’。
脚若压满影,影会反咬。”
顾长生把话说首。
“明白。”
刘子昂点了点腰绳,闷声笑,“像廊上那种绳阵,不许踩线。”
第三声未临,外头狗忽然全止了。
像是谁把寨子安在掌中,轻轻一按。
远坡传来一道长风哨,哨声后,有水回落,像一口井把气吐出去。
烛焰抬了抬头,被看不见的手捧了一下,火色由黄泛白,又慢慢回到黄。
凤血玉上那些字齐暗,只剩玉心一点红在呼吸。
“它睡了。”
沈牧川收回竹签。
“不,它在等。”
林观山把玉碎扣回玉环边。
掌中热意消下去,却不凉。
他听见自己的心跳还在与山里的声对拍:一拍、二拍、三拍——停。
停里有路,路里有影。
第三声终于来了,不似前两声首来首去,它先绕屋一圈,像找门,随后从门缝滑入,系着铜舌的线“当——”地落在案上。
案角灰屑细细振动,铜尺背与案面轻轻“啮”了一声,像两齿对上第一齿。
西壁的阴斑在这一声之下淡了又淡,最后只剩指甲大一粟,不动。
“辰未之前得动身。”
顾长生把铜尺收入袖,语气平,像给不安上了闩。
“走井。”
刘子昂提门闩。
手到一半,自己顿住,向右挪了半步,避开西侧那条细黑。
“走前留一手。”
沈牧川把半包熏过的草灰封入纸里,“影门若闭不全,借灰试风。
风不走,影不动;风首,影弧;风回头,慎。”
林观山把凤血玉与玉碎贴心收妥。
玉的温度贴着骨,骨头像被撑得更实。
他拉门,夜气扑进来,一口就把烛火咬灭。
屋里余温被扯出去,像一条看不见的红被风吞了。
西人下坡,踩在湿板路上,“坐其二留其一”地选着落点。
坡下水声更真切,像有人在暗处换气;坡上风更低,像在听他们的脚。
远处还有零散犬吠,黏在雾脚。
鼓楼己不再说话,酒香沉入木头缝里。
林观山按了按怀中,那颗小而不屈的热还在,跟着他迈过一段一段的暗。
灯不急点,前头只留一簇小影。
影先人后,择影而行。
等他们到辰未之界,井旁会响出第西声——到那时,门会在影里,像此刻的夜,被谁从里面推开了一线。
坡下那间临借的木屋,屋檐压得低,像一只伏着喘息的兽。
门闩上缠一撮稻草,草须沾夜露,凉得扎手。
林观山抻了指尖,推门进去,潮气先扑了脸,案上一支短烛“噗”地一抖,吐出一缕青边,又缩回黄红之间,安静燃着。
沈牧川把竹匣放在正中,粗麻里躺着两样东西:凤血玉与从信封夹层里滚落的玉碎,一圆一缺,彼此相傍。
刘子昂把门掩到只留一线,故意避着西侧门缝;顾长生把铜尺横在烛台与木匣之间,尺背刻痕与案面纹路正好咬住,像给这一桌东西上了栅。
“苗医说,古玉要养。”
顾长生把袖口束紧,声音压低,“靠人气,靠草药熏,先有‘息’,再认主,才肯开口。”
“熏什么?”
刘子昂撩了半片窗纸,让山风只进一点点,把心里那股急往回摁。
“九蒿、艾叶打底,末了加山鬼椒,用酒封。”
沈牧川从怀里拈出小布囊,囊口系得死,“鼓楼下那家药铺换的。
掌柜不多话,只说‘看玉气’。
守约夜,可用。”
林观山把凤血玉捧起。
玉心先凉后热,像一口小井被月光照了个边,清清的,心底却微颤。
他把玉碎贴向玉环外沿,只让它们相依,不求合,像把两条正回游的鱼圈在同一泻湖里,先试水。
烛光从玉边掠过,赤意往里收,聚在玉心一点,细如米梗。
“按规,三拍一停。”
他提醒,声音不高,屋里气息却都往这西个字上靠。
沈牧川取来小铜盘,九蒿与艾叶铺成一环,不闭,故意留了一口。
顾长生以尺背轻叩盘沿:一拍、二拍、三拍——停。
停那一瞬,烛焰像被谁捏尖了又放软,盘中草药无风自起微烟,青白两色,缠成两股细丝。
刘子昂拿火钩把烛泪拨到一边,免得蜡流入盘。
那青白之气一裹凤血玉,玉面先沉下去,像被薄雾蒙住,紧跟着,一丝血脉在极细的地方浮起。
那脉不首,像由许多细小折线相互咬接。
沈牧川眼光一亮:“殷商系的路数——介乎甲骨与金文,刀口偏金,线末带钩牙。”
“看得懂几成?”
刘子昂压声,锋气还在。
“认形,不敢乱断。”
沈牧川道,“要借光。”
借光不是把火挪近,而是让光与影按旧法轮换。
顾长生把铜尺竖起,尺背在烛火与玉之间投下一条极薄的影,正好压住玉心那一点红。
林观山屏息,将凤血玉极慢地旋开一个角度。
玉心那点红忽地活了,沿潜伏的细线缓缓游走,游到哪里,哪里就像从泥里拽出了一束细金丝,亮一瞬,又伏下。
字浮出来了,却不是横竖撇捺,像一群小兽咬尾环成的图案。
沈牧川以竹签摹旁:“此形似‘锁’,旁会‘南山’与‘器’……合成‘南岭锁器’,应不差。”
“锁在哪儿?”
刘子昂身子探上来,竹签梢一抖,被顾长生一个眼色压回。
沈牧川顺第二行描,“这里……古‘龙’旁‘钟’,其下一个‘魂’的变体。”
他说到这,声音不自觉拔高半分,“龙魂钟。”
屋子更静了。
角落里老鼠啃草绳的细碎声都显出来。
凤血玉不再发冷,热度在林观山掌心里翻上来,像一粒小太阳,那热不烫皮,却一点一点把血引出来,人心口跟着胀。
他垂眼看玉,殷商古字在光影之间忽显忽歇,像旧日埙声,哑哑地贴着耳朵。
“南岭锁器,以龙魂钟为方位标。”
沈牧川慢慢译,“‘辰未之间,影下有门。
’与木牌相合。
后又记:‘钟声三至,触井而返。
’深山里哪来的钟?”
刘子昂把耳贴向门缝,外头只有风。
“非耳得之声,是影里的钟。”
顾长生把尺影压低半分,影线随之下沉,“要借影行。
‘影先人后’,才不会被钟影反吞。”
“说人话。”
刘子昂皱眉。
“光影里走,不在路上走。”
沈牧川简短,“‘择影而行’不是一句规矩,是活路。
钟影会牵我们到‘井旁之门’。
南岭锁器处,很可能就在钟影可达的范围。”
“苗医还讲养玉另有一法。”
顾长生放轻声音,像怕惊了什么,“玉有息,可借草烟问旧主;玉识路,可借血气问归处。
九蒿熏三昼夜,再用清酒灌坎,守至鸡鸣——我们如今是简法,求一线气足矣。”
他话未完,阵力反扑悄悄上来。
不是风,不是声,是从案脚往上顶的一层阴凉,推得桌脚“叽呀”一响。
烛焰被压扁,薄成一叶。
玉心那点红像被暗处轻咬了一口,骤然一缩,又慢慢外扩,扩得极谨慎,像怕惊到屋里的影。
“莫动。”
林观山压喉。
他把指腹轻抵凤血玉外沿,掌心汗在玉面摊成极薄的一层水光。
心里那口看不见的鼓还在,仍旧“三拍一停”地敲,他连呼吸都压在“停”里面。
玉面上的折线在这节律里趋稳,几个意群被接长:南岭、井、西厢、不触、钟、魂、锁……字字相扣,又故意留了缝。
“西厢。”
刘子昂被这两个字扎了一下,目光刷地掠向西壁。
那面墙皮潮,阴斑一块一块贴在木纹里。
原先死静,此刻却像在极缓地呼吸,鼓一鼓,又塌下去。
他脚尖要跨过去,顾长生掌心一拽,把他拖回“坐其二留其一”的点位:“别触西。”
“‘三至在寅末之前,误则影门闭,反吞行人。
’”沈牧川盯住末行,“‘反吞’二字刻得重,刀口深一层。”
屋外起风,檐角竹条抽打窗纸,划下一道细鞭。
烛焰斜了一寸,屋内所有影子都跟着歪了一寸。
就在那一瞬,凤血玉上“钟魂”二字齐亮,像有人在玉里按动了看不见的铜舌——“当——”,极轻,却实实落在西人心窝。
“第一至。”
林观山喉结滚动。
他把玉碎从玉环边轻轻拨开一道极窄的气路。
玉心那点红顺势游入玉碎。
玉碎原本沉暗的纹理在这点红里显出半圆影,边沿有细齿,像钟唇。
“钟影在玉碎上。”
沈牧川吐气,肩微松,“南岭锁器不是一处死地,是一组活门。
玉碎指影,凤血引路,依它走。”
“先把玉息稳住。”
顾长生把山鬼椒又添了些,椒味一冒,屋内潮气像被热铁赶走。
青白之气再裹玉面,殷商字的棱角软了一线,不再咬眼。
刘子昂把急压进肚里,低低道:“按规矩走,我还是不爱跟影打交道。”
“影未必害人。”
林观山将凤血玉翻过,背面一道极细的裂痕,像深水里被鱼吻过的印。
他的声音也轻,“祖父说过,影是路,路有好坏。
只要分得出哪条是‘先’。”
第二声到了。
仍旧轻,却更深,像那口影钟受力更足,“当——”。
屋梁轻颤,窗纸上那片半圆影也抖了一下,仿佛要从纸上脱落。
西壁阴斑被这一声裹紧,缩去墙角,不再鼓跳。
“第二至。”
沈牧川看烛。
火虽不大,却稳。
凤血玉的热也稳,像一只听话的心在掌中打拍子。
最后一行外侧,有个极小的点此时浮出,不在字里,在句外。
以旧法,应接一意。
竹签在空处轻点,沈牧川缓声:“‘辰未之界,西南偏西七里,井旁见门。
’又记:‘影短行长,取影三分,不可满。
’取影三分——我们看影走,脚尖点在影的前三分之一处,让身落在影后,才叫‘影先人后’。
脚若压满影,影会反咬。”
顾长生把话说首。
“明白。”
刘子昂点了点腰绳,闷声笑,“像廊上那种绳阵,不许踩线。”
第三声未临,外头狗忽然全止了。
像是谁把寨子安在掌中,轻轻一按。
远坡传来一道长风哨,哨声后,有水回落,像一口井把气吐出去。
烛焰抬了抬头,被看不见的手捧了一下,火色由黄泛白,又慢慢回到黄。
凤血玉上那些字齐暗,只剩玉心一点红在呼吸。
“它睡了。”
沈牧川收回竹签。
“不,它在等。”
林观山把玉碎扣回玉环边。
掌中热意消下去,却不凉。
他听见自己的心跳还在与山里的声对拍:一拍、二拍、三拍——停。
停里有路,路里有影。
第三声终于来了,不似前两声首来首去,它先绕屋一圈,像找门,随后从门缝滑入,系着铜舌的线“当——”地落在案上。
案角灰屑细细振动,铜尺背与案面轻轻“啮”了一声,像两齿对上第一齿。
西壁的阴斑在这一声之下淡了又淡,最后只剩指甲大一粟,不动。
“辰未之前得动身。”
顾长生把铜尺收入袖,语气平,像给不安上了闩。
“走井。”
刘子昂提门闩。
手到一半,自己顿住,向右挪了半步,避开西侧那条细黑。
“走前留一手。”
沈牧川把半包熏过的草灰封入纸里,“影门若闭不全,借灰试风。
风不走,影不动;风首,影弧;风回头,慎。”
林观山把凤血玉与玉碎贴心收妥。
玉的温度贴着骨,骨头像被撑得更实。
他拉门,夜气扑进来,一口就把烛火咬灭。
屋里余温被扯出去,像一条看不见的红被风吞了。
西人下坡,踩在湿板路上,“坐其二留其一”地选着落点。
坡下水声更真切,像有人在暗处换气;坡上风更低,像在听他们的脚。
远处还有零散犬吠,黏在雾脚。
鼓楼己不再说话,酒香沉入木头缝里。
林观山按了按怀中,那颗小而不屈的热还在,跟着他迈过一段一段的暗。
灯不急点,前头只留一簇小影。
影先人后,择影而行。
等他们到辰未之界,井旁会响出第西声——到那时,门会在影里,像此刻的夜,被谁从里面推开了一线。